中互联郭菲:移动广告行业的抢位时间只剩1年

2015-05-29
对于移动广告行业而言,传统企业或许才是移动互联网的真正玩家。

抢占手机这块小屏幕,对于广告行业而言,是件难事。

这种“难”不仅包括行业竞争,更多是市场的不认可。“移动广告是2013年兴起的模式,但它并没有像互联网广告一样被快速认可接受。一方面在于当时的移动营销交互技术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大多数传统品牌广告主认为在一块小屏幕下品牌曝光度不够。”中互联CEO郭菲告诉创业邦记者。

而到了2014年,整个移动广告行业才有大概300亿的市场规模,参与其中的更多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行业中人。行业发展不健康,移动广告多是app互推的模式。“这是因为中国网民在移动端习惯了免费,开发者辛苦做出的产品即使有好的初衷和目的,但找不到商业模式,只能依存互相推荐的广告获得收入。”作为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已经呆了10多年的老兵,郭菲对此很无奈。

但在这个时代,越难,就代表越有机会。

自2012年推出互联网精准营销广告平台,中互联引入了56家合作电商,日广告覆盖4亿用户,单月对电商客户带来的成交额达到3亿。2014年6月,中互联转战移动广告,推出了移动广告平台,并引入来自力鼎资本千万级别的a轮融资,以加速移动广告行业的步伐。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或许才是移动互联网的真正玩家。那么,对于广告行业而言,为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寻找o2o的解决方案,或许才是大入口。

郭菲认为,传统企业的痛点在于其区域化特点,传统媒体方式对他们并不适用。“比如我们在商圈开一个点,广告覆盖周边5~10家公司就可以了。而传统发传单,覆盖社区广告等形式,缺乏互动依据,数据依据;同时,只有广告引流是不够的,没有移动信息化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客户看不到流量变现的效果,这需要一个连接载体和平台,关注广告引流的效果。“

中互联由此确定了区域化广告投放模式,根据其的官方介绍,“已推出了DSP自助广告投放平台、H5微站定制服务、智羚WiFi等。其将通过商业WiFi、智能建站系统及LBA精准广告三大法宝,基于媒体综合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广告精准播控技术等,为广告主配置投放方案,广告主还可随时监控投放效果并不断地优化广告的播控。”

来看具体案例:目前,中互联已与当代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并从社区o2o开始,第一步,为智趣生活提供一个商家交易的平台,这也是移动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环节;第二步,针对当代集团整个社区app的用户,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基于周边商家的联动信息。其用户会看到周边商家信息,通过app和商家产生联动,预约,交易,下单,支付,外送。

同时,中互联还将引入更多开发者一起给商家提供服务。“目前第一批已完成,合作接入5家第三方开发团队,完成给商家交易、交互、支付部分。中互联还将开放市场搭建,寻找战略合作者,一起把商业模式落地。”郭菲介绍。

目前,中互联团队规模在80人左右,实现的年营收规模在千万级别,郭菲预计,今年将会达到1.5亿左右。

关于创业和行业竞争,郭菲也对创业邦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笔者将以对话形式展现,以下为采访实录:

创业邦记者:传统企业如何真正“互联网+”?

郭菲:本质在于提供最优质服务,互联网是工具载体,不要万事都互联网化,而是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服务,这是关键。传统企业要去了解你的用户和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细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工具达到联动效应,而不是单纯从自己的角度;每一个节点都有对应模式出来。

创业邦记者:移动广告同58同城、美团、大众点评等模式的区别?

郭菲:它们属于平台型引流,帮助企业把对他们有意愿的客户聚集在一个平台,依靠的是消费者主动意愿。我们希望另外的模式,去激发消费者欲望,比如告诉你附近有什么餐厅在打折等。而主动和被动性营销都需要。主动性营销像搜索引擎模式,更多抢占商家主动意愿客户。而被动性营销需要完成新的兴趣点挖掘。

创业邦记者:介绍一下同传统企业的合作方式?

郭菲:会有战略合资,共同打造一些平台和技术体系,具体待完成再透露。

创业邦记者:移动广告市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是否还需要培育?

郭菲:需要。因为目前市场上能了解,接受这样模式的还达不到20%。一线城市还好,其他三、四线城市有意识,但如何实现融合,拥抱互联网还找不到一个突破口。目前,只完成了移动互联网进程一小步,道路还很遥远,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创业邦记者:请谈一下行业竞争?

郭菲:我觉得在企业o2o领域里,更多是巨头布局,这是创业者非常大的压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跟巨头有前端合作,进行用户打通和对接。但他们给我们的用户绝对不是最核心的。另一方面,战略补位,提升服务价值体系,搭建最核心部分。留给我们时间并不太多,需要在1年左右时间将竞争优势打造起来。

创业邦记者:作为创业者,请谈一下您在找人、找钱、找方向上的感悟?

郭菲:这是创业者永恒的话题。

1、团队组建时,是在资金和资源匮乏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拉拢志同道合的人;另一种是没有人认同你商业模式,也没有人认可你,只能孤身一人前进,在过程中寻找战友。

我属于第二种,除了有一个非常欣赏我的天使投资人,他本人也是一个85后的互联网创业者。其他均是“先上路,再找”。我在团队做了很多搭建工作,对联合创始人、技术、业务负责人都有梳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公司成立最初时,加入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女生,4年后她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管理层。我在这个过程里结识了一个共同创业同盟。

而我在技术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在找人方面花了很大力气,比如去南方挖智能硬件团队,大数据团队。

2、找钱,中互联目前完成a轮融资。这个过程其实没想找钱,我们有现金流,有盈利能力。当时遇到力鼎资本,也是非常好的机缘。我希望做一个纯粹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因此人民币基金、国内资本市场会重点关注。

3、战略方向:互联网世界没有技术壁垒,目前看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不是通过技术壁垒实现,而是体现在细节,执行力、运营、体验等细节壁垒,应该迅速积累竞争壁垒。我们希望以开放态度合作,引入更多开发者一起给商家提供服务,并找到战略合作者,共同搭建完整市场体系,一起把商业模式落地。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