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说话年入3000万,自己创业却被扣工资…你不认识的“奇葩之王”马薇薇

2017-03-04
马东曾经对马薇薇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变现的元年。这一年中,《好好说话》是兼具明星效应和专业度,同时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付费音频产品。 上线8个月内,它在喜马拉雅App上的付费订阅用户超过16万、总销售额破3000万。系全网付费音频销售额第一。

其背后的米果文化是米未传媒旗下子品牌,《奇葩说》里的五位老奇葩共同创立的:胡渐彪、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邱晨。

每个优秀的产品必然都有一个灵魂人物——就像张小龙之于微信,又或是马东之于《奇葩说》。对《好好说话》的信徒而言,灵魂人物就是马薇薇。

这位第一季《奇葩说》冠军在整整三季节目里圈粉无数。崇拜者被她极富攻击力的反驳、充满智慧的论点以及无懈可击的逻辑折服;而批评者也在网上疯狂截图,细数她尖酸刻薄的种种言论。

毋庸置疑的是,辩手或艺人都有表演型人格,聚光灯下精心打扮的表现不足以当作盖棺定论的依据。唯独在商业世界里凭借数据和产品厮杀时,我们才可以全面地观察个体的综合战斗力和真实状态。

幸运地是马薇薇同时拥有这些经历。所以我们才想要发现一个真实的马薇薇,以及她的商业秘密。

脑部异常的语言天赋

很小的时候,马薇薇和父母一起看电视。

当时节目里的人在吃鱼,她凝神盯视了很久,转头对着父母说了人生中的第一句话:“我要吃鱼。”不是什么爸比、妈咪,也不是叠词——而是一句完整的“我要吃鱼”。

真正学会说话之后,马薇薇就成了一个口齿伶俐的小孩。对于这类与身俱来的天赋,周玄毅曾用“得到医学专业认可的语言天才”形容过马薇薇。

真实的情况是:在某一次体检中,医生拿着马薇薇头部CT片子说有异常。“某区域蛋白质密度高出正常水平。”细细一问,这块区域是负责语言的。

回到大学时期,马薇薇做过最明智的选择,或许是奔着“辩论队集训可以保证有稳定的热水澡与盒饭供应”的目的加入了辩论社。在那里她学会了如何管住嘴欠。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辩论并没有启迪我的语言,而是规范了我的语言。”

辩论是一个参与门槛为零,但是学习门槛极高的学问。《好好说话》一书中,“辩论”被列为五维话术中的一项。根据书中的定义,是一个种“权力在他方”的说话场景,目标在于争取在场的活着某个预设的“中立第三方”,由此展开的针锋相对的立场攻防。

马薇薇回忆自己大学的前半段生涯后,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靠谱的文艺女青年。人生目标就是在追求浪漫的同时作死自己。辩论则刚好完全相反。表面上是极富感染力的发言,而在语言背后是目标导向明确的逻辑判断。

2002年,还在念大三的马薇薇代表母校中山大学出战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这是她记忆里参加的第一场正规全国赛事。

赢下比赛后,她卸下了很重的心理包袱,也为今后的辩论生涯树立了自信。虽然这种自信又在之后遇到胡渐彪、黄执中这类怪兽级别的辩手时屡屡遭到打击。

不可一世的辩论怪才们

邱晨是《奇葩说》明星辩手,同时也是米果文化联合创始人。2003年打辩论时和马薇薇相识。她说,薇薇是那种特别能攒局的人。

据传闻,2013年,马来西亚辩手颜如晶(同为《奇葩说》明星辩手)在毕业前想办个比赛自娱自乐。于是在微博发帖说想办一个公开赛,结果引起胡渐彪、黄执中这帮老司机的参赛兴趣。

邱晨说,马薇薇看见后立刻在网上振臂一呼,召集起老僵尸辩论队。就连中二的战队名字都是她取得。事实是,马薇薇并非第一个发现比赛信息的,但是确实攒了局。

那时候她和几位老僵尸还不熟,仅仅互相关注了微博。某天,她看到刘京京转发了一条马来西亚星辩的报名微博,就顺手转发并且艾特黄执中、邱晨、周玄毅和胡渐彪求组队。这样一次随意的呼唤,竟然成为今后一系列事件的原点。

说句题外话:那为啥周玄毅后来去了恐龙复生战队?马薇薇是这么解释的,“他当时说自己考虑一下,没想到一考虑就是一下午。我晚上跟他说,别考虑了,这边人齐了不用来了。”

老僵尸连续拿下两届星辩冠军,也因此吸引到《奇葩说》团队的注意。制片人牟頔找上门来,把星辩的明星辩手打包送上了《奇葩说》。

其实在节目开播前,马薇薇一伙人还真没把这档名不见经传的综艺节目当一回事儿。牟頔介绍时说,《奇葩说》会有24个机位拍摄,还能请到高晓松、蔡康永、马东这些大咖……老僵尸们都觉得这个人挺敢吹,抱着玩玩也无妨的心态跑去录了节目。就在第一期节目录制结束时,马薇薇发现,这是一档牛逼的正经节目。

高傲的辩手一向以所学所知为傲,但是当他们接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综艺领域,可以近距离接触马东、蔡康永、高晓松等长期浸淫在电视圈的媒体人时,还是觉得对方太聪明了。

马薇薇回忆,自己经常在《奇葩说》现场听得入迷,全然忘记在录节目。她从别的导师和辩手身上学到很多。

从那时马薇薇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打辩论的人才会说话。很多人都会说话,甚至还可以把说话变成产品,然后教会别人好好说话。

把说话变成一门生意

一个人常常对于真正热爱的东西无比珍视,如果要把最喜欢的东西拿来商业化,一定会害怕自己迷失初心。

在这点上辩手也一样——教人辩论从来就是不收钱的。

马薇薇曾经想过,如果自己做第一个收钱教辩论的人,一定会被业界骂死。于此同时,办比赛由却需要租更大的场地,又更多的钱。她慢慢陷入一个商业上的死结。

带领她和老僵尸团队走出封闭圈子、跳出艺人身份、进入商业世界的人就是马东。

马薇薇在和米未传媒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什么是商业化运作的文化公司。她还在苦恼如何教人辩论、怎么招人,租课堂时,马东毫不犹豫地说——开个公司啊!

事实证明,资本是最好的推动力,市场就是最棒的试金石。如果一个理念能够进行商业化运作,市场则会带动别人来接纳这个理念。

2016年,米果文化成立。马薇薇是创始人和副董事长,拥有职业经理人履历的胡渐彪担任公司CEO。

胡渐彪判断,如果决策不慎,公司是会承担骂名的。追随者们会认为这群老僵尸唯利是图,成名了就想收割韭菜。于是,马薇薇当下立了一个原则:大家都是打辩论出身,今后辩论相关的培训继续不收钱,但是教人说话却要收费。

既然要把一伙人最擅长的“说话”做成一门事业,事业就必须赚钱。所以“好好说话”成为了一款付费音频产品。

不能一起创业?可能交了假兄弟

胡渐彪是在201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现场第一次见到马薇薇,后者当时还是中山大学的代表辩手。他对马薇薇的第一印象是:辩坛上罕见的兼具可爱与犀利的女辩手。

整个辩论生涯里他俩只当过队友,创业后又成了合伙人。胡渐彪说,马薇薇总在工作时吐槽他是“监工”。还说是一刻不停,永远在工作的人工智能。但胡渐彪心理明白,马薇薇自己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才是很多人比不了的。

对于这种工作上的合作关系,马薇薇形容为方向盘和发动机,两者配合才成为驱动的动力。

胡渐彪的自发性在于,他做任何事情都想做到行业Top10,这拜他在索尼、国际赛车场时的职业经历所赐。一旦踏出安全区就必须要到达目的地,自然成为把控公司方向盘的老司机。

马薇薇则是发动机,她的动力是赚钱。一方面,有钱意味就可以去湖畔大学,或者混沌研习社;另一方面,通过赚钱展现出来的能力让别人愿意和你平等地对话。

这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性格碰撞在一起,常常会出现180度的意见相左。

有段时间,马薇薇很严肃地在开会时提出要做情景剧。一个团队里有这类天马行空的空想主义提案时,需要有一个人直言不讳地冷静驳回。当无数个类似脑洞百折不挠地提出,并且遭到驳回时,才会有所谓头脑风暴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被生产出来。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句名言——千万不要和兄弟一起创业。不过马薇薇认为,不能一起创业的兄弟一定是假兄弟。真正现代社会的朋友不一定能成为过命之交,但一定是过钱之交。假设两个人都当对方是朋友,比起陌生人更能讲清楚利益关系。

创业初期,马薇薇觉得自己工资特别低。她是一个爱钱的人,就跑去和胡渐彪理论。谁知后者很平静地告诉她:“因为你最近三个月都不可能来上班,我发一份工资给你干嘛?”

受到刺激的马薇薇回来后拼命干活,拿出成绩后就厚着脸皮让胡渐彪给她加薪。虽然马薇薇是公司的副董事长,但在行政事务上CEO才可以说一不二。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马东曾经对马薇薇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这句话让她不再被网络上大量的批判声音激怒。她现在更焦虑的事情是:《好好说话》后,米果文化还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转化成什么样的产品?

艺人效应带来流量、人格化带来产品美誉,但是如果抛去这些表演成分,商业的本质是持续性经营,这也是很多文化类产品的命门。

回想创业之初,假设那时有人问马薇薇:《好好说话》究竟是什么?除了这个项目,还有什么可以带给市场?除了宣传口才,思辨,还有什么可以带给用户?她一定答不上来。不过打磨了整整一年《好好说话》,她感受到很多市场反馈来的启示。

今年上半年,米果文化除音频《好好说话》迭代外,还会基于“说话”推出两款产品,一款是付费音频产品“小学问”,谈怎样充实自我和重新看待不同学科的各种问题。另一款是短视频“说说而已”,对人世间事物的评论和回答。

尽管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的任性和自我,但如今马薇薇已经经历从辩手、到艺人、再到创业者的两次转型了。她是靠在综艺节目里输出观点成名的,那么市场对她的定义就是一位表达者。

“我并不是靠在场上卖萌、唱歌、演电影成名,一转身再经营公司的,这样的确是有点累。”马薇薇不排斥女强人的标签,“我在节目中就解释道理,阐述观点。回到公司继续把这件事生产出来。”

“从这点来说,我是幸运的。”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