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再抖段子:为了广大群众,我把职工食堂改成了女厕所!

2018-01-21
既要文化创新,又要文化自信

2018年1月17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IDEO共同推出“创领中国2030”开学论坛的首场演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表了关于“文化创新”的主题演讲。

众所周知,故宫近年来建立对公众开放文物医院,研发各种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用3年时间打造故宫数字社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融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措,无不渗透了创新思维。

单霁翔院长曾说:“不创新,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大门能够开得下去。”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近年火了的“故宫看门人”单院长分享了哪些犀利而又好玩的观点与故事。

下文为单院长演讲内容的精选部分,叙述方式为第一人称。未经本人确认。

1

故宫环境的创新型整治

解决“买票难”:

在以前,游客要先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能过安检,再验票、存包,真正参观时人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大半。上任后,我开了32个售票窗口,保证所有的观众都能在3分钟内买到票,最迟也不能超过一刻钟。后来,我又通过了实名制购票和限流的方法,将故宫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万以内,既便利了观众参观的流程,又保证了故宫的可承受能力。

故宫每年的接待人数从2002年的700万人次涨到了2017年的1670万人次,这个数字比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的接待人数加在一起还要多。为缓解接待压力,在2017年十一小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络售票。

10月2日,凌晨1点38分,全天8万张门票就已经在网上售出。开门迎接观众之前,故宫博物院端门广场的大屏幕就显示了8万张门票售罄的信息。10月2日下午1:55,10月3日的8万张门票也已全部在网上售出。

自2017年10月10日起,故宫博物院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进一步地改善了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接待秩序。

解决“参观难”:

故宫博物馆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约为72万平方米。很多游客进入到故宫后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非常容易迷路。为此,我们对故宫表示进行统一设计,并提升了故宫的指引设施,增加至512块标识牌来为游客指路,每周都会更新故宫里的电子标识。还打造了1400把实木椅子,供游客休息。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故宫里普遍存在女厕所前排长队的现象。于是,我做出了增加卫生间尤其是增加女厕的决定。大数据告诉我们,女厕是男厕的2.6倍时,是较为均衡的比例。我们按照这个比例增加了很多女士专用卫生间,甚至很多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卫生间。

提升“参观质量”:

古往今来,帝为贵,走中间的大门。延续到当代,故宫的大门也只是对外贵客开放,而其他游客,则只能走两侧的门。觉得,此时非彼时,应该给所有观众自我选择的权利,“愿意当皇帝的当皇帝,愿意当大臣的当大臣。”所以我打开了中间的那扇门,让观众们自行选择进出的门。

还有,故宫里的宫殿基本都是木质建筑里,为了防止安全隐患,不会对其通电。所以,观游客们只能挤在门前,或者趴在玻璃前看黑咕隆咚的室内,既不舒服还看得不过瘾。经过我们专家三年的研究,引进了冷光源不发热的LED灯,紫禁城第一次被点亮了,观众们也第一次看到了明亮的博物馆。

还有一些以往不开放的建筑也被我陆续使用起来。像畅音阁,以前就是个大戏楼,后来就闲置下来,我认为,这样的建筑越是合理利用它越能让他展现出更持久的生命力。后来,我把它布置成戏曲馆,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就是在这看了3出折子戏,尤其是一折《美猴王》,看得特朗普总统意犹未尽,短短4分半钟鼓了20多次掌声。

故宫里还有几处皇家冰库,也被我改造成冰窖观众服务区,疲惫饥饿的的游客可以进来休息一下,喝喝茶吃吃饭,这里还要最正宗的北京烤鸭,都是从全聚德请来的师傅精心烹饪的,物美价廉。以前有句话叫:来北京要做三件事——观故宫、登长城、吃北京烤鸭;我希望现在的人们要是来北京,也做三件事——观故宫、登故宫城墙、吃故宫烤鸭。

我一直坚持着,故宫为人,要施于人的原则,我做的这些就是力求让游客看的更舒心、更有尊严。

2

故宫的文化尊严

顶住压力,实行三禁:

2013年,我提出了三个政治目标:故宫要全面禁烟、禁火、禁车。一个打火机也不许带入,每一片垃圾落地,两分钟之内必须清理掉,久而久之,见地面如此清洁,游客也不好意思丢垃圾。做得最彻底的,要属禁车。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都不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除了让所有员工的私家车搬离紫禁城,压力最大的当属外交领域,毕竟以前外宾、国宾参观故宫,都是警车开道,直入午门。第一个撞枪口上的就是法国前总统奥朗德。2013年,奥朗德来访,我没给总统“面子”,坚持原则让他在午门前下车。谁知道,奥朗德非常满意,因为他看到了以往国外领导人都来不及细细观赏的宏大威严的午门。

不久后,年事已高的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当有关部门提议“破例”一次时,我也没有让步,反而让总理在午门前下车,换乘电瓶车参观。60多年的“外宾礼遇”,就这样被我取消了。

坚持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无论你是谁,有怎样的地位,都该对这些人类的文化宝藏,保持一颗敬畏心,尊重文物,就是尊重文化本身。

解决了“三禁”问题,我又开始着手处理规章建筑。

对于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违章建筑,不管是3600平方米的彩钢房,还是1120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我决定统统拆除,还故宫更加宽敞而整洁的空间。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在网上火了。我们在2002年就启动了故宫“百年大修”规划,要最大限度不改历史原样、保留文物信息地去逐步完成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

我们成立了人类第一所文物医院:故宫文物医院,聘请了上百位文物医生与修复师们,购置了大量文物保护分析仪器,并开放23个科技实验室。要知道,故宫珍贵文藏在全国珍贵文藏中占比为42.01%,而故宫里的珍贵文藏又占故宫里所有文藏的93.19%,可以说件件是宝。

如果没有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这些曾经华贵无比的屏风,还会以这个模样,继续在故宫某个角落里残破下去。文物修复者的价值不在于他把坏掉的文物修好,而是在于在修复文物中对文化的传播。

这关乎我们的文化尊严,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两个字:责任。修一件文物,是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对话,也是他们对下一辈的承诺。

3

面向年轻人、面向未来

办展览

2015年9月,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为一睹《清明上河图》的真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争相排队,还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故宫跑”。

大力在故宫开办展览也是我坚持做的事。但大家都知道,一般的艺术展览都是死的,是静态的,很容易让观众感到枯燥。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缓解博物馆疲劳。我们在每次展览前会通过情景布置、色彩搭配、文字介绍等各种形式去丰富参展氛围。

像全年在雁翅楼展厅展出的《千里江山》青绿山水展,我们在整体色彩上下了一番功夫,最值得注意的是展前介绍,一改严肃专业的长篇大论,而是用了这样一段通俗易懂又饱含诗意的文字:

青绿山水,

自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起代不乏人,

唐之二李,

宋之王希孟,

元之赵孟頫,

明之文徵明、董其昌,

清之四王,

民国以降之张大千、吴湖帆,

千年之名家,

千年之名作,

千年后汇聚紫禁城午门,

启百年故宫青绿山水大展之盛事,

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

看得见岁月留痕,

留得住青山绿水。

《千里江山图》卷首局部细节

我希望那些富有内涵的文物,能被更多人以走心的方式看到,只有这样,文化的深层价值,才能传播得更远。事实证明,我的良苦用心,全都没有白费。像刚才提到的《石渠宝笈》特展,有70%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这让我倍感欣慰。

开淘宝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美妆大牌遇见故宫淘宝”的刷屏事件吗?其实这些设计都是有心的网友们拿我们精美的故宫胶带纸贴上去的。“故宫淘宝”已经成为了所谓的网红,这也得归功于我们脑洞大开的运营团队。

他们都非常年轻,懂跨界营销、会征集创意段子,对其中的元素进行贴近生活的创意改造,颇得年轻人好感,让我们故宫周边的文创产品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符号。

其实,中国的大多数博物馆都有文创产品。但它们基本上都存在两个痛点:

第一,80%的产品都不是自己研发,缺少原创性;

第二,那些纪念品商店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一看就是卖东西的场所。

关于第二个痛点,我们已经把商店改成了文化创意体验馆。至于第一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的文创产品几乎都是原创产成,做工精细且不乏创新。但却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故宫自带的高冷范总令这些产品显得有些不接地气。

2013年,我在参观完台北故宫后大受启发:与其生造,不如借助年轻网友的脑洞,借用户创意创造品牌,而故宫自带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厚天然的素材库。

就这样一个600年的IP在时代传播技术的创新和营销人的创意之下变得生动起来。从鲜有人问津到网红爆款,从冷冰冰老字号到强悍IP,故宫淘宝走出了一条自己风格鲜明的创新之路。

自2013年以来,包括朝珠耳机、皇帝折扇、故宫日历、故宫胶带等文创产品都是供不应求,故宫的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都在10亿元左右。

最后,我想用主席的一段话来总结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注:“创领中国2030”是中国第一个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创新领袖发展课程,助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释放它们持续发展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