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大数据平台,蜂鸟云测为中国元器件自主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

2018-06-28
“芯片产业 1 美元的产值,可以带动信息产业 10 美元的产值和 100 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高达 2313 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中国集成电路产值不足全球 7%,而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一半。研究数据表明,芯片产业 1 美元的产值,可以带动信息产业 10 美元的产值和 100 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倒逼着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快速跟跑,也让中国研发出自主可控的元器件产品拥有了更大可能面。

2016年,党炜联合中科院创业团队,创立了赛思库,定位于为中国元器件自主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有三项主要业务:“五统一”云、蜂鸟云测和CIMS元器件综合管理系统。据了解,赛思库2016年获得中科创星600万天使投资,目前,正在准备Pre-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

事实上,出身于中科院的创业者党炜之所以对中国的核心技术原创能力表达出乐观,不仅是其所在的军工、航天航空领域是中国科技最为发达、核心技术掌握最多的领域之一;而且源于他和团队一直从事航天和军工领域元器件的低成本、高可靠、智慧化验证工作,并已积累了近20余年的成功经验。

自成立以来,赛思库先后已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先导卫星工程,以及其他重点项目开展了近千万只元器件综合保障服务。

中国元器件检测行业痛点待解

元器件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是工业组成里最核心最基础的构成单元,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从民用通讯到军工产品,几乎都要依靠元器件作技术设备支撑。有业内专家介绍说,元器件产业包含许多复杂而关键的技术,包括从材料、工艺、设备、设计、检测及可靠性分析等,对适配性要求极高,但国内很多检测机构并不具备完整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元器件从设计遴选到采购,最后到监制、验收、复验和补充筛选整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相对独立,信息的封闭对元器件稳定性和质量追溯都造成了障碍。党炜表达了对行业的隐忧,“在元器件设计环节,设计师往往只注重元器件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对质量等级和可靠性要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尤其在选用进口器件时,对正样产品元器件的继承性考虑不够。”

这些行业痛点在赛思库联合创始人齐敏看来,令人担忧且焦虑。她认为,限于目前国内元器件遴选测试条件和水平、庞大的数量,筛选难、测试难等痛点长期存在。这为后续工作埋下了质量隐患,使得产品往往在装联、使用过程中发生功能错误、参数严重超差甚至致命失效,更有可能引起周围所有元器件连带失效,损失巨大。

“特别是在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元器件检测面临的瓶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是相互试验的信息不对称,100%筛选必做,筛选余量必留,且不共享,抽样破坏性试验信息不同享,不对称,经常存在同样的试验重复多次做的情况。”齐敏说,“长期以来,我国元器件供需双方普遍管理能力和基础比较落后,元器件检测相关的海量数据只通过最基础的纸质或excel记录,作为流程完整的保证,大量高价值数据只作为证明或证据存于形式,宝贵的数据资源束之高阁。”

蜂鸟云测:以大数据之刃,穿透元器件检测信息墙

为了有效打通国内元器件检测的信息渠道,赛思库瞄准行业痛点,打造了一款致力于提供元器件检测的自主可控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产品——蜂鸟云测。2018年2月,该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积累了千余订单量。

蜂鸟云测是赛思库与中科院实验室合作的大数据技术成果,作为一个专业、透明、实时、可追溯的一站式元器件检测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对涉及航天和军工类的元器件进行“问诊”,并给出可靠性解决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速度更快,且质量报告更准确。

在传统的元器件检测模式下,有检测需求的单位考虑到能力、资质和价格等方面,很难与实验室畅通对接。而检测实验室之间彼此隔离,检测状态不能及时查询,只能通过传统的电话和邮件等方式进行跟进。党炜介绍说,这些弊端在蜂鸟云测系统内均得以解决。不仅如此,蜂鸟云测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洞悉供需双方的使用习惯,能够实现“私人订制”解决方案。

此外,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赛思库还实现了成本的最大降低。据党炜介绍,蜂鸟云测业务客单价在100万元左右,“比传统验证方式降低50%。”不仅如此,一个航天工程任务中元器件工作原本需要30人协作完成,现在只需要3个人。通过开设检测方和实验室管理账号,蜂鸟云测提供了供需双方高效可用、实时透明的检测工具,以往的“信息墙”被彻底打破,未来有望集成整个行业的信息资源。

据了解,蜂鸟云测平台主用户群体为型号任务承研承制单位、军品元器件生产厂家、元器件检测机构等,通过提供具有国家资质的专业化检测团队和技术服务,链接有元器件检测需求的用户和实验室,将元器件检测需求转化为专业可实施的“实验语言”,实现了从信息咨询到方案编制再到选型推荐,最终实现采购使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