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舒为:消费品牌应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指向发散的用户需求

2019-03-27
要在众人恐惧时勇猛,在众人高歌时谨慎,保持长期主义


3月27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9中国女性创业者峰会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召开。造作创始人舒为进行了名为《以创为美,不断地自我塑造》的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1、“造”这个端口,从商业底层逻辑上,所有的品牌最终完成的其实是同一个公式,「价值-成本=用户实得价值」;

2、效率及现金流定生死,盈利能力及mkt-product-fit定未来;

3、要在众人恐惧时勇猛,在众人高歌时谨慎,保持长期主义。

4、对于造作来讲,一个命题,是用户进化的审美力和消费感知,与制造业打底的中国供给环境之间的差距。

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对方审核:

大家好!我是造作创始人舒为。

今天是一个女性论坛,女性创业者群体里面天然来讲,或多或少会比较倾向关于消费品的品牌,很多女生都有一个做消费品品牌的愿望。无论是服装、家具,各种各样品类的社会品牌在创立过程当中有相似的通用规律。今天我也尽可能从品牌本身角度做一些分享。

这是我们的一个短片。里面呈现了产品的研发是从草图开始,到做出纸模,再到材质、结构强度的考量,技术升华最后进到供应链、零售运营、品牌传达等流程,最终呈现出来的一个全过程。对于我们来讲造作就是就是产品的生产跟制造。

对于消费品牌来讲,我觉得造跟作可以拆开来看通用性的东西。“造”是一个属于北京的词汇,你需要尊重一些非常理性的规律,你需要实现很多能力的边界;而“作”是南方的词汇,就是“作”,女生的挑剔,女性的审美,女性的情感价值诉求。产品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时候,我希望它是华丽、精美、优雅的;但是整个过程里面基本上是灰头土脸的过程。从造到作是几乎所有消费品牌都会经历的历程,也是我们的品牌跟名称。

刚才看的这个短片中,每个产品的研发历程应该在6~12个月,最长的产品研发经历了24个月。今天我带来一些图片,所有产品包括盖毯都是造作的产品。从设计师角度来讲是4个设计师,分别来自瑞典、芬兰、德国、西班牙。还有今年5月造作将要推出的一个全品类大概40多件产品,美术馆系列,它的框架部分取自画框设计元素。因为这些美丽的产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造作是一个非常美的品牌。

我们现在研发出来2000个SKU。几百人的公司,2000个SKU,研发部分一共不到60个人。我们的产品跨12种核心材料,品类包括软包、金属、陶瓷、灯具等,今天非常地骄傲来讲,供应链跟产品研发还是蛮复杂的,所有材料我们都能够使用到。

今天为止我们在国内家居行业里面是合作设计师最多的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全球100+设计师在我们这里合作的超过6个人,造作每一件商品到我们门面和官网都有看到设计师签名。虽然知道整个行业里面很喜欢谈论设计师品牌,我们其实有时候非常客观地讲,造作每个设计师名称下面可以看到他自己的页面,而不是洋人模特。2014年,造作开始跟超过100家一线制造商合作和研发,主体供应商在华南和华东。

大家可能关心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做这么庞大一个产品队列,是希望能够给到年轻的中产阶级用户,特别是女性消费者一个消费级的设计品。我们希望给到年轻家庭在生活日常中,真正有设计趣味和设计品质要求的全套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配合到所有住户服务,今天为止在行业里面保持前列服务标准。前端业务里面从2015年到今天开始,包括安卓、IOS两个平台,一直是行业里面最受关注的平台。从2016年到今天,我们在全国6城拥有13家直营门店,平均店铺运营面积在400~600㎡。我们得到了20万家庭日常生活用户的实际反馈。是今天全球报道最多的中国设计品牌,基本上设计行业里面所有相应的媒企,从欧洲、美洲、中国、日本、马来西亚都对造作有过深度报道。

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讲说,传统零售从供应链管控、仓储、物流、交付、线上线下所有渠道,十几个业务链条要统合在同一个公司里面,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完成。消费品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但底下的业务复杂程度和环节深度非常深,把控能力要求很高。

全球25%的产能在中国。设计端口100年前就有山寨,山寨不是特别恶劣的说法,100年前是德国山寨之王,紧接着20年前成为日本山寨之王,到今天中国的山寨和极致性价比时代过去之后,产品公司就会出现。设计驱动产品,创造商业审美价值,所以我们希望被称为制造管理公司和产品管理公司。

回到商业消费品牌来讲,可能大家更多谈到很多关于女性生活方面话题。“造”这个端口,从商业底层逻辑上,所有的品牌最终完成的其实是同一个公式,「价值-成本=用户实得价值」。

比如说你的开箱体验价值、线上线下呈现价值、品牌赋予的虚荣价值、收钱服务价值、交付及售后服务价值,每一项要素有投入产出。还有用户付出成本,店铺距离用户住家是15公里还是3公里,进到店铺时候的渠道比价成本,还有等待及安装成本、库存预测能否达到、发生售后心理成本等等。

在一整个长链条运作过程里面,每个链条的渠道最优化,把用户可能获得的体验价值推到边界最远,同时维持成本在你可能付出的成本边界线之内。这条曲线运行产生所有不同的组合策略,里面看到产品不同的定价、定位、品牌以及用户群分化。

整个品牌运营过程中,每个部分话题都很复杂。对于造作来讲,一个命题,是用户进化的审美力和消费感知,与制造业打底的中国供给环境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导致很多品牌存在效率问题。

两个命门,效率及现金流定生死,盈利能力及mkt-product-fit定未来。

三个资源来讲,首先是制造商资源,是技术竞争还是体量竞争,对于造作来讲我们永远是在做体量竞争。我们对工厂做技术扶持,把所有工程师将近21个人分散到所有供应链里面做扶持。第二是设计资源,设计师在同区间之内规模竞争,永远不会说跟最底部、最基础消费线上的设计品之间做规模竞争。我们把顶尖的大师品牌和他的设计资源铺到大众消费领域。再就是商业地产资源,竞争单位零售效率。

最后是公司最终形成应该是四个能力:产品系统架构能力,不是单个产品;运营零售能力,团队扩张、管理零售团队人力、如何形成干部梯队等;生产交付管控能力,把握供应商复杂程度、数量、地域分布、集中程度;品牌渗透能力,是不是找到好的获客渠道等。这些是在品牌里面最干的逻辑。

消费品牌的前端,“作”的部分,有它自己的鲜明的性格、信息等。造作有超过70%的用户是女性,在我们的简单调研过程里面,相对来讲需求发散到用户群体里面。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关注到自我价值标签,还是关注到外显阶层,这个里面需要许多的品牌策略。

今天谈到的性别问题跟性别标签也是这样的观念之一。回到前端把握后端整体,需要满足到审美,价值在用户可感知到刚好喜悦的产品细节和服务细节方面呈现。在发现惊喜和清晰可查之间轻微的倾向选择,营造线上线下卖场氛围。最后来讲,「造作」以理性的商业逻辑,尽可能地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指向非常发散、柔软的用户需求。

最后是女性创业者鸡汤时间。我觉得对于女性创业者来讲,有没有存在很多套在性别上的陈腐观念。因为你的主体消费者是独立性别,我们有相似生理构造跟荷尔蒙构造能够洞察心态,这一点上会有很多逻辑性跟数据否认你观念,但是你需要坚持。同时,在商业逻辑上,没有一个经济规律可能被越过。在众人恐惧时勇猛,在众人高歌时谨慎,保持长期主义。所有的能量都是能量,保持健康。谢谢大家!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