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权时代,讨伐“版权卫士”视觉中国

2019-04-12
黑洞吸引的不止是光,还有自媒体的恐慌。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作者霍超 贾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黑洞吸引的不止是光,还有自媒体的恐慌。

“叫的是视觉中国,做的都是辣眼睛的事”“刚翻了下帖子,好像真是家流氓公司唉,各种给中小企业挖坑,然后索赔。”“今天赶紧抢先注册‘st视觉,‘*st视觉,‘视觉退等域名及商标专利,以后要使用请贵公司联系付费,谢谢……”

上午各家官方媒体还在讨论人类重大发现,黑洞的事儿,下午舆论风向就转了风向。流氓、退市、钓鱼销售等一众标签被贴在了视觉中国身上,甚至引发了朋友圈和网络自媒体的营销狂欢。

事情的起因是,视觉中国认为,黑洞照片的版权应该属于自己,未经授权,发布使用的媒体都算违法侵权使用。但有媒体查询图片源头发现,欧洲南方天文台官网早已注明,黑洞图片只需要遵循互联网相关协议,标注来源即可使用。

不过,每一次网络狂欢总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巴,这次也不例外。

整个事件经过一天的发酵之后,人们关心的重点可能已经不是黑洞照片归属权的问题,反而是将视觉中国过去在行业中的种种“勒索劣行”扒出来;与此同时,视觉中国对图片内容的弱审核情况也浮出水面。

包括百度、猎豹、360、苏宁、海尔、格力等不少公司发现,自己公司的logo也在视觉中国里面,明码标价进行出售。甚至下午共青团官方微信也发现,连国徽和国旗的版权也被视觉中国标注了。国徽图片页面“价格提示”显示,“用于内文不低于150元,整版跨页不低于500元,杂志封面不低于1000元,商业使用价格另议。”

最新的消息是,视觉中国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平台上的国旗、国徽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平台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目前已下线不合规图片。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视觉中国很多图片可能是用户自己上传的图片内容,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核,而是直接收入到了视觉中国图库,成为明证言顺的自家版权作品,然后再像使用者收取费用。

在本次“黑洞照片版权风波”背后,视觉中国的做法不应该被一巴掌拍死,确实保护了一些图片作品版权,并让作者得到了应有的收益。但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视觉中国如何保证他对外授权的图片都是有版权,且不侵犯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利益的?这个问题,恐怕并不好回答。

“行业公敌”视觉中国一年诉讼达4000多起

如果你是媒体但却没有收到过视觉中国的律师函,我不知道应该恭喜还是劝君努力。

恭喜源于你们还未由于图片侵权被视觉中国的法务或是销售骚扰起诉,侧面或许因为你的影响力或是体量还不够大,不值得它去骚扰(起诉)。

这在行业内已经是一个令人头痛又无解的老问题了,三表那篇《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事实上代表了不少自媒体的心声。起码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身边不少记者朋友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是文章插图慎用视觉中国的图片。

这其中有些媒体是因为已经吃过了被起诉赔偿的亏,有些则是已经和视觉中国签订了框架协议,但每年能使用的权限数量寥寥。

根据官方介绍视觉中国的是一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版权视觉内容”互联网交易平台。

通俗来讲,就是一家在网上卖图像素材的版权商。它首先从签约摄影师和图片版权方手中购买了大量的图片资源,然后通过搜索引擎散布到各自图库或是大型门户网站。凡事用户刷微博、看新闻中印着CFP的图片,就是来自于这家公司。

但是视觉中国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国内很多图片侵权多是无意识行为,而在侵权发生前,视觉中国并未有效提醒版权归属和侵权责任,甚至也有观点认为是视觉中国有意放任为之,以通过诉讼获取赔偿利润。

有业内人士指出,视觉中国养了一堆律师,工作就是负责上法院起诉,发传票。如果你是互联网公司,他们还有更黑的手段,频繁向苹果投诉,让你产品下架。

“但他并不会向苹果提供拥有版权的证据。苹果根本不管这些,都会先下架,再要求你们彼此协商解决,这导致不少公司不得不屈服于视觉中国。”

根据视觉中国下属的孙公司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商风险信息显示,单一公司过去就收到开庭公告4200余起,收到法律判决3900多起。

而根据财报显示,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超过7亿,这其中有多少是通过诉讼赔偿来的?

比如经纬的张颖就在去年时怒怼了视觉中国一次,2018年7月曾因图片版权问题,张颖发文声称,“通常一个小的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署年度合作。”

张颖说,从公司角度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的确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了,也是好笑。

张颖的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外界声音,认为视觉中国存在“维权——诉讼——和解——签约”的“勒索式商业模式”。

有媒体机构图片采购负责人透露,视觉中国一年3000余张图片使用权,优惠后价格在20万元左右。“价格有点贵,但由于它的图片库确实最大,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某知名图库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市面上许多图库类的公司(网站)都与视觉中国签订了维权协议,而视觉中国通过维护销售拿到的比例分成超过了50%。

这或许也是视觉中国通过诉讼四处出击的原因之一,但让人无可奈何的点在于,视觉中国的行为完全符合法规,只是吃相太难看。

屋漏偏逢连夜雨

除了舆论危机外,视觉中国自身还面临着另一个巨大风险。

视觉中国2014年借壳远东股份上市时承诺,廖道训、吴玉瑞、吴春红、柴继军、陈智华、李学凌等10名一致行动人认购的3.88亿股股票自上市之日起60个月内不进行任何转让。承诺期限为2014年4月11日-2019年4月10日。

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也就是说,10人持股占比仍高达总股本的55.39%。按照4月11日收盘价计算,上述10位一致行动人的股权增值幅度达到400%。

明天,视觉中国将面临二级市场的“雪崩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为上市公司贡献 80%营收的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正是被众多企业质疑“钓鱼维权”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是“维权获客、维权创收”。

据悉,视觉中国早在2017年就研发了图像互联网版权保护平台“鹰眼”系统,自动处理约200万张/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2017年,通过“鹰眼”系统,视觉中国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比2016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新增年度协议客户同比增加超过54%。

可以说,正是有着这套检测系统,视觉中国成为了业内少有的有着维权能力的机构,通过不断检测侵权目标和诉讼手段,把侵权方变成了客户方。

有人不解,视觉中国这么贵为什么不绕过它。一是其拥有中新社等优质、及时的资源,而是渠道方面的优势绝对领先。这一定程度构成了视觉中国在图片版权产业中的护城河。

此外颇受质疑的是视觉中国与海外图片版权巨头Getty的合作,认为视觉中国花费数亿元买下500px、Corbis两大国际性图片平台后,没有顺势开展国际化战略,反而遏制了两平台的而发展,给Getty输送利益。

但视觉中国在与Getty的关系中确实不算强势。2016 年 6 月以4,800 万美元(约 3.12 亿元人民币)认购 Getty香港50%股权后,甚至没有拿到一票否决权。不过视觉中国执行董事柴继军此前对上证报的回应,视觉中国获得Getty所有图片在中国的代理权,并没有花钱。这部分收益仍支撑了视觉中国近30%的营收规模。

事实上,尽管有视觉中国在中国业务的支撑,Getty的日子也不好过,营收已经原地踏步10年。整个行业都在遭遇“微利化”的挑战。视觉中国在2015年增发时也曾提出“启动微利图片库”的战略,但从行业的观感上来看,仍舍不得暴利的“钓鱼”模式。

行业的竞争对手也在迅速崛起。比如背靠字节跳动的图虫(东方IC),高调推出微利图库——“图虫创意”,不仅宣称维权所得全归作者,还要用头条砸钱的模式激励内容创作。

借壳上市时,视觉中国曾作出2014年至2018 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不低于1.15亿、1.63亿元、2.23亿元、2.77亿元和3.29亿元。此前,基本是压线完成业绩承诺。


谁来监督视觉中国的内容审核?

不管是舆论层面还是二级市场层面,视觉中国的压力很大,但更大的压力可能来自于内容审核弱而带来的风险。

视觉中国的核心业务是“视觉素材与增值服务”,业务模式也很简单明了:汇集版权图片内容,销售,赚钱。成本也很集中,付给作者、版权方的“版权服务费”占到了75%,说到这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次风波中触及政治风险的UGC内容,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是许多摄影师、艺术创作者的一个不错的变现平台。

视觉中国的社区开通签约人供稿功能是从2017年1季度开始的。

社区注册用户经过审核后即可成为视觉中国的签约供稿人,直接在社区上传内容、查阅授权记录、统计数据等功能。此后,公司先后与凤凰网、一点资讯、腾讯网、百度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社区与这些平台打通,注册会员将可以获得自媒体认证,在社区发布的优质内容可以同步分发到各自媒体平台,帮助社区会员获得更多的品 牌推广和流量分成收益。

在视觉中国的2016年年报中写道,社区将提供展示、分享、交流、学习以 及变现服务,提升社区会员的体验以及用户黏性,是公司“社区+内容+交易”商业模式中关键一环。

但这种为本身就有巨大的内容审核风险。湖南卫视某节目制作人表示,我们做的节目自己拍剧照发通稿配图发给网媒,然后视觉中国来索赔,绝不绝?

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人员也吐槽,付费请了摄影师给公司老板拍完照片之后,后来发现版权居然归在了视觉中国那里,找对方协商能不能购买图片然后下架,对方却直接开了一个天价;

知名艺人莫小奇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的剧照对外发布在自己平台后,居然收到了视觉中国的付费通知,令人莫名奇妙。

视觉中国通过诉讼和投诉的方式确实加强了人们对于版权的保护意识,并让作者得到了应有的收益。但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今年3月7日,在南通日报社采购公示中显示,视觉中国集团拥有上百名资深内容运营团队,每天负责审核来自全球的编辑和创意图片。为了保证稿件的安全性,视觉中国长聘用人民日报的高级编审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同时所有的新闻稿件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度,为客户规避政治风险保驾护航。

“上百人”的意思其实就是不到100人。但就这几十人的团队每天除了负责审核以外,还负责图片的各种运营。这些人面对的工作量是多大呢?

视觉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商业图片库Getty images全部产品的代理权,为中国客户提供超过2亿张版权图片;在收购Corbis Images全部资产后,也拥有其全部近5000万张图片版权;2018年3月收购500PX.com,独家提供5500万张创意图片资源,视觉中国与中国本土超过100家媒体机构、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个人签约供稿人数量超过20000名。

远的不说,快手在2018年4月紧急招聘视频审核人员后,如今光审核人员就已经5000多人;头条也声称,要将内容审核团队扩大到1万人。

相比文字能通过关键词过滤进行审核,图片的审核可能更传统,更依靠人工,否则也不会有鉴黄师这个职业了。在知乎上,用户李海洋有比较专业的回答。

“除了人工以外,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第三方公司提供API接口,如图普科技的图像识别云平台,可以辅助网站进行机器审核。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云,通过针对目标特征专门训练的素材库和识别模型来甄别存在的违规图片。使用时很简单,但在技术层面有着严苛要求,还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的积累、复杂的图像识别算法、昂贵的硬件系统和相应的工程化开发的支持。技术、人才、设备、大数据缺一不可。”

在一个新媒体时代,那些采购图片版权的机构已经不是财大气粗的报社和通讯社,而是弱小的自媒体创业机构。

一位自媒体人表示,之前有100多张图片侵权,视觉中国找过来要求索赔,说实话,我们很难再倒回去把这100多张图片的版权再核实一遍,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视觉中国。“视觉中国最拿手的一步棋是签下了很多海外媒体新闻图片版权,最高院又在司法解释里承认新闻图片享有版权。所以,造成很多对新闻图片合理使用的场景被排除殆尽。”

也许,在加强图片审核之外,视觉中国也需要重新考虑跟自媒体机构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心态。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娱乐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