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消失的00后

2019-04-30
中国00后,正在走入他们的“平成时代”。

编者按:本文来自投中网,作者袁雨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隐藏在人口数据中:

90后比80后少了5000万,00后又比90后少了3000万。

数据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它意味着,从1980年至今的三代人中,中国人口断崖式减少。

年轻人正在消失。

孤独的00后

“人口爆炸”是上世纪60年代的时代象征,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迅猛增长,中国也在其中。

但是2010年人口普查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的平均子女数)仅为1.18,远没有达到2.1的正常更替水平。201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为13.32%,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了2.86个百分点。看重于“养儿防老”的中国人,和日本一样,也开始走向老龄化社会了。

更重要的是,从80后到90后再到00后,每十年一个代际,人口梯次减少。老龄化与少子化相辅相成。

人口总量减少的同时,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呈现出变化。

人口随着经济流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着“人口聚集”,无数乡村人口流入到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的“中小市民”则流入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中国的人口结构经历的第一次大洗牌,就来自于区域的分布。这个分布有一个名字——“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胡焕庸线进行了精确计算,线东南方43.8%的国土居住着94.1%的人口,不到半壁的江山承载了近乎全部的人口。

这其中,一场渐变也发在胡焕庸线的北端——东北三省。198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9.02%,之后逐年下降,到2017年下降到7.82%。

这是30多年以来,东北三省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首次连续三年下跌到8%以下,整个东北的人口数量在2015年后也罕见地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2015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数为1.09亿,与2014年相比,减少近30万人,到2017年,又减少了25万人。

另一个数据或许更值得重视,2016年各地人口变化中,常住人口增量低于5万的,仅有东三省和北京、上海。

相较于北京和上海,东三省的土地算得上广袤。

现代版“闯关东”

变化的人口结构,将导致一系列的涟漪反应。

其中,人口对于中国的消费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

千禧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已由过去的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需求、出口需求。2001年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6%,然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据跌至53.87%。

人口迁移和消费主力军的没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前一段被热议的“鹤岗白菜房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曾几何时,这个东北的边陲小城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媒体掀开了鹤岗的地皮——2019年3月,鹤岗住房均价1240/㎡,其中九州兴建小区周围仅为300元/㎡,320㎡的复式高层仅需要15万元就可以拿下。

要知道,在北京,15万只能给自己画一个圈。

不仅仅是鹤岗,大庆、五大连池、吉林敦化相继都出现了所谓的“白菜价”的楼盘或房子。这背后,是无数怀揣着致富梦想的小镇青年们离开家乡,涌向东部沿海地区。

这是一场现代版的“闯关东”。只不过,关东换成了北上广。

房价下跌,只是中国消费市场低迷的一角。

数据正给出更全面的判断: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低增速,仅有8.5%,远不及预期。

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也屡创新低,2018年1至7月下降至9.3%。其中汽车类零售总额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出现大滑坡,烟酒、饮料类消费总额的增速也直接被“腰斩”。

中国人现在买不动了吗?

低生育的秘密

中国的低生育并非始于这十年。

纵向来看,1992年起中国就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当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为1.57,这在当时就已经低于了更替水平。

传统的人口转变理论显然无法解释上述低生育现象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困惑,“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应运而生:随着女性教育程度增加,个人意识高涨,实现自我价值与生育冲突时,生育往往会被放弃。

一度开放的二胎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低生育率陷阱”假说。该假说认为,总和生育率一旦下降到1.5以下,受低生育率的自我强化机制影响,扭转或者提升异常困难。

其中,值得注意的部分是:

在低生育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受到小家庭生活环境以及低生育文化的影响,其生育意愿比上一代更低。年轻一代通常比上一代消费意愿更强,在收入水平增加程度明显不如消费提升程度的情况下,其生育意愿将更加低迷。

成长环境与消费文化的共同作用,困锁住了人口增长的阀门。

另一个导致低生育率的关键是:人口性别比例。

从2010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有三分之二的省份,总人口性别比超过105,其中最高的地区是天津,达到了114.52。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范围在95至102之间。

换句话说,随着年轻人的大规模迁移,留在家乡的女孩越来越少了。

中国版“平成一代”

人口变化的故事,不只发生在今日中国。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三国,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快速现代化和经济增长后,伴随着社会变迁,人口规模与结构都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日本在1995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提出,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日本社会的这种“无欲望”,不只是反应在两性关系方面,这些连锁反应也导致了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使得消费萎缩,以及连带产生了教育危机。

当时日本的一代年轻人,以年号冠名,被称作“平成一代”。

平成一代,未体验过什么是经济增长,他们不想工作,不愿负债,懒得恋爱,对生活基本无欲望…..尽管日本年号已经变成了令和,但平成一代的身上却永远被贴上了“废物”一词。

令和年后,春风和煦,新一代年轻人会被冠以什么样的标签,现在还是未知。

跨越海峡,相似的人口景观却逐渐浮现。在中国,00后的一代人,似乎正在走入他们的平成时代。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