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目标想到又做到?Facebook高管给你带来4个武器

2019-05-12
你开始问自己:“为什么目标没有达成呢?”可能一些专家会告诉你:因为你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所以执行起来有困难。

「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旨在服务于繁忙都市下的职场白领、企业家、创投人士,成为该群体碎片化时代的充电站。

栏目以分享优秀书籍、电影、管理理论为主题,希望能够帮助你获取现学现用的足料干货、或是拓展视野的高倍望远镜、或是启迪人生的心灵药剂。

先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每到元旦,社交媒体上就可以看到大家纷纷开始立flag,比如“我要减肥”“我要挣钱”“我要成为团队管理者”等。再往前翻一年,发现flag没什么变化。

于是,你开始问自己:“为什么目标没有达成呢?”可能一些专家会告诉你:因为你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所以执行起来有困难。

于是你照做,春节前把flag改了,改为“我要减肥30斤”“先挣它1个亿”等等。

其实可量化目标只是实现目标路上的第一步,无论是生活中的减肥、健身、组建家庭等目标,还是职场上的升迁、涨薪、管理团队等目标,都需要一个坚持的过程。

Facebook战略性项目——社群业务的负责人詹妮弗·杜尔斯基就是一个善于制定和实现目标,并且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人。

在任职Facebook的过程中,她帮助数百万人创建了社群,调动了数亿人的积极性。在她的新书《互动》中,关于实现目标给出了我们多个建议,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01 从小行动开始

我们永远都不应该低估小行动的力量;有时候恰恰就是这些小行动,能够促使你自己和其他人未来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

1966年,斯坦福大学的乔纳森·弗里德曼和斯科特·弗雷泽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名为“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

该研究表明,假如先让人们做一件很容易应允的小事,然后再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那么人们应允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这种技巧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普遍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表现出一致性。

每一个小行动都有其重要性,而且加在一起还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在商业领域小的行动累积起来就可以产生大的变革。

比如爱彼迎(Airbnb)把民宿这种旧的事物整合起来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又比如如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和特斯拉等公司的企业家致力于让这个世界实现更紧密的联系、更简单的出行、更美好的环境和更便捷的生活。

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你制定了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比如之前提到的“减肥30斤”,就需要把目标拆解成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需要执行的小行动,一个个的小行动的叠加才能让你一步步走向目标的终点。要想知道一个小行动究竟能带来多么重要的结果,那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02 正视阻碍,坚信目标可以实现

虽然很多人都制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目标,但是仍然没有采取行动或者半途而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各种阻碍拦住了脚步。经常被人们遇到的阻碍有以下几种:

  • 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 缺少支持

  • 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担心自己缺乏经验或专长不能实现目标也算是人之常情,但实现有意义的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调整心态,坚信目标可以实现。

尽管我们当中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享有更多的特权,但是创造变革的能力却是所有人都具备的。经历过艰苦奋斗实现目标的人才有精彩的故事可讲。

如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应对奔向目标过程中的障碍,支持者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助力。

任何一个信任你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支持者,支持者可以是你的老师、朋友、同事、家人。他们既是支持者也是影响着,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可以帮助你一起找到实现目标的正确方法,或者帮你寻找到更多的支持者。

尽管只有当这些障碍全部被克服的时候,你才能为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提供前进的动力,但第一个原因——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实现目标,才是阻碍大多数人迈出第一步的罪魁祸首。

正因为如此,从别人成功实现目标的故事中吸取经验和力量才非常重要。当你听说已经有那么多的人采取过行动并且成功实现目标之后,你就能想象到自己将梦想付诸实际的样子。你会发现,为了自己追求的事业,平凡的人也能够做出非凡的事。

03 克服畏惧,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面对很多重大目标时,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会采取行动,都是畏惧心理在作祟。我们脑子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问,万一我失败了该怎么办?万一人们批评我该怎么办?万一我的理念一无是处该怎么办?

与其这样,倒不如换个角度想一想,万一我们不肯屈服于那种畏惧心理,而是能够将其克服,持续前行呢?其实只要通过事先练习的方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另外做一些让我们担惊受怕的事情。

我经常听创业者说,是无所畏惧的心理带领 他们走向了成功。但就我而言,成功并不是因为内心没有畏惧,而是因为我即使心存畏惧,也愿意继续前行。在心存畏惧和坚持向前的过程中,我会看到真正的勇气。

事实上,“或战或逃反应”已经在我们的基因中根深蒂固,所以避险心理完全是一种本能,害怕危险的事情是十分正常的。正是由于有了畏惧心理,我们才不至于一头栽进对生命确实存在威胁的境地,才能得到保护,免受伤害。

不过在现代生活中,失败成了我们畏惧的主要对象。我们许多人为了回避让自己恐惧的东西—或是户外探险,公开演讲,向人告白,或是尝试一份看似风险巨大的工作—而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没有一心想着规避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让我们恐惧的各种事物,而是抓住了这些机会呢?

你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次,都意味着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情。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人,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里程碑当然也包括在内:我迈出的第一步,我上学的第一天,我的第一个吻,我的第一个孩子,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当上经理的第一天,我当上首席执行官的第一天……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我们不但能够成功地度过这些第一次,还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对这些活动熟门熟路。

然而,一旦我们获取了专业技能,往往就会忘记第一天的感觉,于是再次畏惧失败。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我们能够记住尝试新事物的感觉,记住我们能够熟能生巧的感觉,那么日后再面对这些时刻——我们有了一个想要追求的目标时,就可以提醒自己: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件事,哪怕是—尤其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

明白了这一切,还要记住:迈出第一步是你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哪怕是你最初感觉无足轻重的行动,也有可能引发重大的改变。

04 除了坚持,没有其他捷径

你不会突然之间奇迹般地越过所有严峻的挑战,然后一劳永逸地天天沐浴在阳光之下。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相信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定多过阴云密布的日子,每天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天气,都要继续攀登。

无论是你想实现个人目标,还是创业公司想要实现独角兽的跳跃,都不可能避开挑战和失败。挑战本身往往具有价值,它们会让我们更加强大,而且每一个挑战都让我们更有能力应对下一个挑战。

另外,只要你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就会被与你共事的人鼓舞,进而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满信心,然后在信念和毅力的支持下,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就会帮助你度过那些暗淡无光的日子。

托马斯·爱迪生说过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没有失败。我只不过是找到了10000 种行不通的方法。”这10000种方法中的每一种都能让他明白自己在下一次实验的时候想尝试什么,或者不想尝试什么。

他发觉自己犯错的速度越快,处理相同问题的人员越多,他找到解决方案的速度也就越快。这种屡败屡战、直至最终成功的态度让爱迪生创造出了1093项专利—相当于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每两周就创造出一项专利。

所以,当你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时,你要不放弃任何一种方法,也要学会向支持者求助,你总会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

有意义的目标是由许多步骤和阶段组成的过程,你需要带着一个理想愿景出发,过程中会遇到变幻莫测的障碍,你可以换一种思路,把挫折和失败看成是你接近成功的标志。当你真正到达高山的顶峰时,你才会发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文章内容节选自《互动:Facebook高管20年高效运营策略》,作者:詹妮弗·杜尔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