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激发人类的智力和创造力|外媒头条

2019-06-11
工作不会消失,而是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进化。

编者按:

《外媒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进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

对于这项新技术,人类既有期待,也有担忧,比如担忧自己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本期推介文章作者Boris Marjanovic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文章来自medium网站《不要害怕机器人的崛起》(Don’t Fear The Rise Of The Robots)

作者指出,人类对自动化的恐惧从自动化出现时就开始了,最著名的例子发生在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新发明动力织布机广泛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制衣过程的自动化,这意味着手工织布机的消失已经进入倒计时。

愤怒的纺织工人摧毁了动力织布机,发动叛乱,被称为 “卢德分子”。

卢德分子的暴力没有阻止科技的发展和新旧更替。然而,与最初的担忧相反,1830年至1900年间,与纺织品相关的工作岗位激增。

作者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动力织布机使生产成本降低,价格随之下降,布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刺激了整个行业对机械师、维修工人和质检人员的需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曾经的卢德分子最终也接受了这些更为体面的工作。

换句话说,被机器夺走的工作会被机器创造的新工作所取代。

然而,面对人工智能,许多人表示它与动力织布机这类技术不同,它将不再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因为动力织布机主要取代了人类的肌肉劳动,而人工智能(如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将取代人类的思维,因而更具颠覆性影响。

作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同样站不住脚。

当今的人工智能是一组相当原始的模式识别算法。虽然这些算法能胜任图像识别等简单任务,但在需要常识、直觉和适应性的复杂任务上却失败了。

比如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仍然无法安全地在高速上行驶,更不用说穿行于拥挤的城市街道寻找停车位了。

所有的技术进步都需要至少几十年的缓慢、痛苦和渐进的演进。

作者说,人们往往倾向于负面预测。比如,更容易看到自己将失去的工作,而不是将获得的工作。

一个世纪前的人无法想象会有APP开发这样的工作,因此,工作的不可预测性并不意味着人类劳动者注定要灭亡。

作者相信,人们完全有能力适应自动化。结构化、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外包给人工智能,但需要好奇心、创造力或同理心的工作却不能。

工作不会消失,而是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进化。

当然,作者也承认,一些简单而基础性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被取代。他鼓励人们在新技术发展成熟前多多学习,向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经济过渡,通过自身努力避免被淘汰。

作者的结论是,考虑到人类将从技术发展中获得巨大的长期技术、财政和社会效益,人工智能带来的暂时不便都是微不足道的,自动化将人们从重复性和费力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和智慧。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