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9年前,我是在北京高考……

2019-06-25
成绩很重要,你在哪里出成绩也很重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作者鲁至深,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不拼爹的最公平机会。

九年前的高考前夜,我慌得一批。

想到转天的高考语文,74篇倒背如流的古诗文在脑海中乱成一组达芬奇密码,直到第二天上考场也没能解开。

临近凌晨,大肠嘈嘈如急雨,小肠叽咕如私语,平时清汤寡水的肠胃难以承受高考餐的大鱼大肉,安眠药和推迟生理期的避孕药共同在体内形成一股洪荒异能,最终彻夜未眠。

可能没有比“一考定终身”更考验人心理素质的命运巨变了——尤其对那些没有选择的人而言。

我就读在山东一所县级重点高中。像安徽的六安市因毛坦厂中学名声大噪一样,如果不是四面八方慕名来借读的学生,这座三地交界的老县城永远不足为外人道。

“早上6点起床早读,晚上10点后回寝室,一天16个钟头11节课,一周休息半天,没有娱乐只有学习……”

多年以后,看到毛坦厂中学这份上热搜的高三作息时间表时,我和我的高中同学可以笑中含泪吹一波:都是常规操作。甚至,我高中有长达两年每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睡一晚就回学校。

父母来探望必须提前申请。两米多高的大铁门内,清一色齐耳短发校服裹身满脸倦容的学生隔着铁栅栏接过家人送的水果零食,活像探监。

禁止长发,禁止私服,禁绝一切电子通讯设备。每个班主任都有一把吹毛利刃剪,时刻准备剪断你的三千烦恼丝;每个教导主任都有一柄飞火流星锤,一锤砸灭你手机里恋爱的酸臭味。

教体局怀疑我们破坏素质教育,但他们没有证据。

每当上级来视察,后黑板上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就变成了“青春有活力,科学有意思”,课桌上高如堡垒的书本被一扫而光,广播里奏响一曲《时代在召唤》,永远被生病的体育老师突然痊愈,生龙活虎地带我们在领导面前耍了一套军体拳……

这是一场全体高三师生参演的“理想教育”。

快乐学习不属于这里,音体美劳不属于这里,保送直通不属于这里,天价学区房圈定的名校不属于这里。在这座偏居东隅的县城里,100多万农村人口寄望于全封闭式应试教育,给他们的后代一次改写命运的机遇。

时隔十年之后,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破千万。

在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即便有人质疑寒门再难出贵子,还是有千万考生相信或者愿意相信这场宇宙第一大考能够改变命运。

高考是公正的。与社会相比,18岁那年,你只要坐在椅子上答题就能赢得尊重。

高考是残酷的。18岁那年,你一旦躺下,就有无数同龄人从你身上超越过去。

很多年后,我们在北上广深待久了,产生了身边“无人不本科、到处是清北”的错觉。公司里随处可见的海归和天花乱坠的MBA让你对自己的学历自惭形秽,唯有摘不下来的高度近视眼镜和永久变形的右手中指提醒着你当年为了从小地方走出来所经历的闯关考验。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完十二年基础教育参加高考。

以2018年为例,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900多万,本科录取人数400多万,一本录取率约15%。这届考生基本以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为主,而这一批同龄人的总数约为1770万(国家卫计委出生人口统计)。

上述数字表明,在同一年份出生的人群中,只有55%左右的人有机会参加高考,当你走进考场的一刻已经赢过一半人;

这其中,考上本科的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43%,占所有同龄人的23%,也就是五选一的概率;

考上一本的人,占高考总人数的25%和所有同龄人的8%,是十二选一的人才;

如果达到211高校录取线,你就超越了97.5%的人,是四十选一的精英;

达到985高校水平,你就是同龄人中的0.9%,百里挑一的超级精英;

考上清北(去年录取6800人),你就是人群中不到万分之四的人中龙凤,0.038%的天之骄子……

以上数字还是基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录取率不断飙升的大潮之下得出的。五年之前、十年之前,高考的通关率更低。

我参加高考的2010年,全国考生946万,是此后7年里最多的一年。本专科录取率69%,是此后7年里最低的一年。

如此严峻的年头上,山东这一年共有66万考生报名应试,全国排名第二。

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名校稀缺、人口众多且没有加分政策,僧多肉少的山东考区在当时“3+X+1”(语数外+综合+基本能力)考试模式下,创造了文科一本录取线冲到606分的全省乃至全国高考记录,最终一本录取率仅为8%左右,66万考生中仅1万多人考上985高校。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山东约有上万高考生选择复读。

同一年,北京一本录取率25.8%,天津20.4%,上海18%。这三个直辖市加起来以不到山东1/3的高考人数,录取了跟山东全省差不多的一本名额和985高校名额。

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同样十二年寒窗苦读,生在京津沪,上名校的概率是其他省份的2倍、3倍甚至4倍。

一定程度上,你出生时的户口所在地已决定了你在这场人生大考中的淘汰率。

人多,题难,分高。山东并不是最难的高考大省。

近邻河南,每年高考生近百万级,一批本科录取人数只有区区十几万人,录取率在10%左右。作为全国第一高考大省,河南985、211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长年徘徊在全国倒数后三名,当地学生自嘲“每年90多万河南考生,80万只能去读大专”。

隔壁河北,7500万人口的泱泱大省,境内唯一一所省属211大学还坐落在天津。跟百里之外的北京学生同吸一口霾的河北学生,为了能考一所外省大学不得不催生出衡水中学这样的妖孽高中。

魔域江苏,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年学完三年课程,剩下一年玩命复习,魔鬼般的自主命题逼出众多学霸、奥数霸。我参加高考的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平均分83.5分(满分160分),绝大多数人考了个不及格。

还有因毛坦厂闻名遐迩的高考大省安徽,最近两年的985高校录取率成功击败河南,接连夺得全国倒数第一。任你每天睡5个小时,任你省内学霸神仙打架,清华北大每年在50万安徽考生中只有一两百人的统招计划,就问你怕不怕。

高考,举全国之力,为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打造一次至少看起来最大限度冲破家庭背景和生源地结界的公平竞赛。千万考生执笔为剑,在同一战场为逆天改命零和博弈。

不幸的是,你投胎在一个白刃相接、九死一生、阵亡率惨烈的地狱级战区。

这就是高考大省的宿命。

2019年5月12日,距离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深圳“驱逐”了32名外地高考移民。

这些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高考大省,其中最受指摘的是10多名来自河北衡水中学的高三学生。这批在高度封闭和半军事化教育体制中培训出来的空降学霸,刚刚在4月份的深圳二模考试中吊打深圳本地“四大名校”,在全市前十名中占到六席。

发觉猫腻的深圳家长们,以超强的侦查能力迅速揪出背后的衡水中学并发起网上声讨。经查实,广东省教育厅随即通告取消这批外地考生的本省报名资格,安排所有“高考移民”回原户籍地参加高考。

在自己的国家被叫“移民”是种什么感受?

这些学生无暇体味。他们像应试核武器一样被从河北一路南下送到广东,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分数,在这里有更多机会从当地抢夺名校名额,也可以给收容他们的民办高中带来超级学霸的光环。

这种随“分”迁徙的高考候鸟不是突然出现的。

十年前,我上高二那年,班里陆续插进来四五个从省城、北京和东北来的新同学,那时候叫借读生。

借读生们大都有父母陪读,刚来时模考成绩比我们班最后一名还差了将近一百分,其中一个数学考了十几分(满分150分)。经过一年多的集中学习,到高三返城高考时,他们几个人的成绩已经可以排到班里中下游水平,最差的也和我们班倒数第一不相上下。

高考放榜后,省城的借读生考上了省里的985,北京的同学发挥失常进入中央民大,东北的同学如愿考上重本,我们班倒数第一则默默收拾书包开始了又一个高三的魔鬼轮回。

很多年后,我来京工作,与当年从北京去我老家借读的老同学叙旧。她说以我们班当时的分数实力,如果在北京高考,包括我在内好几个人都有机会冲击清北人大。

那一年,我们班在山东高考的70多个人,没有一个人考上清华北大。

关于“同分不同命”,网上有一个段子:贵州的一本线是湖南的二本线,广西的二本线是浙江的三本线,东北的三本线是河北的专科线,新疆的清华线是山东的及格线。

就在这近两年,备受青睐的“高考香饽饽”福建省,因为高考录取分数比周边省份低很多,吸引了大量外地父母砸锅卖铁前来买房落户为孩子缩短和名校之间的距离。

“上名牌大学,办福建户口”“助力高考,首选福建,直降100分”……

这些露骨的广告伴随着“福建高考移民2万人”的舆论传言,最终迫使福建省一次性查处63名高考移民,另有360多名已通过购房落户取得福建户籍的考生资格被复核。

没人知道去年究竟有多少外地人落户福建参加高考。一个事实是,2018年福建一本文理分数线相比2017年大幅增长了62分和49分。

即便如此,在去年使用同一套全国卷高考的所有省份中,福建的一本理科录取线仍然是最低录取分数之一。

这种分差效应,加上高校资源错配和政策倾斜等多重影响,在全国31个高考省份之间形成一个失衡和互搏的命运大转盘。

但以过来人而言,真正决定人生的,高考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最重要,真正决定人生的,更多还是走出学校之后的更长更宽的赛道。

就像,如果我当年在北京高考,即便上了更好的学校,如果没有走出学校之后的继续参赛,也不一定比今天更好。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华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