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滴滴“铁人” ,程维的“礼物”

2019-06-26
技术团队的掌舵人,在短短7年的时间锤炼出一支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使滴滴走出国门。这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滴滴CTO——张博。

280f227e9b66c2bcb094c0449c5f36fa.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电商报,作者吴昕,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继东京、京都、大阪和兵库县上线滴滴服务以来,6月21日,滴滴日本宣布在北海道上线召车服务,标志着滴滴在日本的业务拓展更上一层楼。

海外市场的顺利拓展,与滴滴技术团队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而技术团队的掌舵人,在短短7年的时间锤炼出一支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使滴滴走出国门。这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滴滴CTO——张博。

鏖战七天七夜

滴滴的创业史是一部人才引进的创业史。柳青加入滴滴,其声望一度超过了程维,此后“程柳”组合成为主流报道,掩盖了张博的光芒。

在2014年那场“补贴大战”中,张博带领其团队连续鏖战七天七夜,最终以快的招架不住而休战。张博一战成名,逐渐被外界所知。

当时看似是滴滴与快的的“补贴”战,但实际上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支付”之战。滴滴听从腾讯,快的遵照阿里,各出奇招,战火持续的时候。“烧伤”的是一些小的打车平台,打着打着就没了。

但滴滴和快的的订单却同时不断增长。滴滴的40台服务器眼看撑不住了。张博知道此时是拼技术的时候了。他求助程维,程维连夜上报马化腾。

很快,腾讯技术部的1000台服务器归位。张博信心大增,他知道快的服务器一挂,那么大量的用户就会涌向滴滴,这是考验技术的时候了,谁的服务器先稳定下来,用户就会留在谁那。

他不敢怠慢,带领技术团队封闭的在办公室奋斗了七天七夜,赢得了这场“补贴大战”的胜利。当时的惨烈战况是这样描述的,有人隐形眼镜必须到医院才能取下。滴滴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取名 “七天七夜”会议室,象征着张博们坚持、奉献的“铁人”精神。

从此,张博带领技术团队,在阻击上海“大黄蜂”,合并快的中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在收购Uber后,整合技术资源,开发适合用中国用户习惯的系统。

如此有实力的张博是如何进入滴滴的呢?

窗外的“礼物”

在回顾创业的艰难困苦时,对于绝境,程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你努力到无能为力时,上天会给你开一扇窗。投资70万的王刚是这样出现的,张博是这样相遇的,柳青也是上天送来的。

2012年深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两个不曾谋面的人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发愁,一个刚创业失败,一个创业刚要失败;一个在威海,一个在北京。也许是“绝望”的感召,两人在北京见面了,他们都有 “改变世界的想法”。

见到张博后,程维知道,张博就是窗外的礼物。对这次见面的回忆,他说:“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与张博的沟通交流非常顺利,张博的经验资历虽不算最好,但他和滴滴是匹配。后来王刚也给予了张博很好的评价,“味道和我们很像,简单、正直、愿意付代价、好沟通。”。

他们都是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2012年5月,程维为了寻找他想要的生活,离开马云的阿里;当时张博为了找到想要的生活,他离开了百度。

同样,张博在上大二的时候,为了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从武大自动化系跳到了软件学院,成了计算机专业的科班生,完成了他高中时的专业梦想。如果没有张博2012年的转变,此时程维遇到张博又如何?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

程维其人

程维见到张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诚恳地邀请张博加入滴滴,成为技术合伙人。但对于程维,张博还不太了解。

程维在阿里工作六年,成为阿里最年轻的产品经理之一。2012年,他发现了国外的一个网站做共享出行。凭着行业的敏锐观察力,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自主创业。

他把自己的创业方案告诉了美团创始人王兴,王兴作为“复制王”很有发言权,他给程维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但没有投钱的意思。程维找合伙人凑了80万开始创业。

但他不懂技术,因为他出身于北京化工学院。无奈之下,他赶鸭子上架式的找了一个技术合伙人,但合伙人不仅没有创业经验,而且技术一般,开发的系统一直无法达标,导致上线遥遥无期。

此时的市场跟王兴创办美团时一样,群雄并起。当时同一领域的北京有“摇摇”,杭州、上海有“快的”。

程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花重金回购了技术合伙人的股权。接着是病急乱投医的找了外包,虽然最终滴滴上线了,但外包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垃圾。因这款软件的缺陷,他们在推广的时候被当成骗子,说跟电信运营商穿一条裤子骗流量。

他四处挖人,但当时滴滴名不见经传,技术差的人才,他不要;好的人才,别人不愿来。在努力到无能为力时,上天开了一扇窗。这时,他就看到了站在窗外的张博。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张博的创业理想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始了滴滴的工作。

他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是给外包公司 “擦屁股”,他就每天熬通宵改代码,每周迭代一次,持续了几个月,产品才勉强及格。

张博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实现了技术创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张博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融合中国用户的习惯,在程维阿里基因的指导下进行开发更新的。

创业之初,他们达成四个一致,“不做黑车、不做加价、不做账户、不做硬件”。基于这个思想,但时滴滴抵制住了很多非本质业务的诱惑,做减法,实现了“跑得最快”的目标。

2013年,张博带团“攻占上海”,打了40天多天的仗,异常艰苦,最终拿下上海市场。他感叹道,“我们做很多事情是不留后路的,那个山头必须拿下,这也是滴滴的文化。”

进入滴滴7年,张博整合了阿里巴巴的管理方法和百度的技术,打败“摇摇”,去上海狙击“大黄蜂”,参与合并快的,收购 Uber,成功的背后显示的是强大的技术实力。

滴滴快的合并后首次公布数据显示出租车业务覆盖360个城市135万司机,日订单400万。如此厉害的张博,是什么来头?

张博其人

张博,1983年出生于湖北枝江。

高中时,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考取北京名校的计算机专业,但是“人有旦夕祸福”,高考前两个月,他踢球时受伤,腿骨骨折,影响了学习。

然祸不单行,在高考前两周,他肺泡破了,影响了高考成绩。但不幸中的万幸,他被武汉大学录取了,进入自动化专业学习。

他心中的计算机梦一直都在。在大二的时候,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恰好此时,武大软件学院面向大二的学生招生,天注定,他成功进入软件学院学习。他刻苦钻研,奋起直追,毕业时取得全院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5年本科毕业,他被保送中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在那学习人机交互技术。

2008年毕业后,他在百度负责九条移动业务的研发,主研方向为图片搜索。2011年,负责“百度寻人”公益项目时,他意识到科技可以使生活更美好,立志创业。

离开百度,张博开始创业,直至遇到程维。当他遇到程维时,他觉得滴滴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于是张博成了滴滴的CTO,滴滴终于有技术人员了。

曾几何时,滴滴打车上线时间一拖再拖;曾几何时,滴滴打车响应缓慢,时有时无;曾几何时,滴滴打车因技术漏洞,被称为骗子。这一切都因滴滴缺少技术。

自2012年进入滴滴以来,张博开始组建技术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大;对手从摇摇到大黄蜂,以合并快递、收购Uber结束;战场从北京到山海,延伸到杭州,蔓延至全国。每一个胜利的背后都是张博们日夜在后台守护的结果。

如今滴滴成为行业巨头,上市在即,跻身千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立了滴滴研究院,研发团队人员数千,同时在大数据、机器学习上发力,为滴滴打造拳头产品。在报道这个聚集了“阿里的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钱”的独角兽时,谈论最多的是程维与柳青的“黄金搭档”“难以置信”,但不要忘了程维与张博的“一见钟情”也是“难能可贵”。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