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机械臂运用到服务机器人 「太昂科技」如何撬动垂直市场?

2019-07-10
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契机已经初露端倪。

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面临关键节点。来自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另一方面,随着服务机器人与落地场景的深入融合,其工程化能力、产业化程度正在逐渐提升,在医疗、酒店等垂直市场,创新公司正在崭露头角。

成立于2018年6月的“太昂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协作型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首家推出在双轮移动平台上搭载柔性机械臂的机器人公司。

太昂科技CEO吴俊伟告诉创业邦,此前国内的服务机器人多以四轮为主,难以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抓取任务,而太昂科技基于工业机械臂运动控制学技术,将机械臂的抓取能赋予服务机器人,得以在应用场景发挥更大价值。

国内首款带臂协作型机器人

7月3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推动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和《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赴浦东新区进行专题调研,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太昂科技自主研发的“i酷豆”给李强递了一杯水。“带有机械臂的服务机器人”受到行业关注。

图片 1.png

太昂科技成将自身定位于“专注高智能可执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高科技公司,专注开发针对智慧园区,高端地产,医疗助老领域的协作型机器人产品。

目前,太昂科技主要有两款产品:i 酷豆和摩羯座。i 酷豆是全国首款在双轮移动平台上搭载柔性机械臂的协作型机器人,面向医疗、助老以及物流领域提供智能化服务,目前已在高端社区、智慧园区实现引路、送物、投递、安防等智能应用。

摩羯座主要是为了给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专业的私人护理或家庭护理,可进行全天候的服务。它的四轮底盘可确保流畅可靠的移动。双臂的设计可以解放人类双手,执行一些单一重复性的任务。

太昂科技CEO吴俊伟博士表示,过去国内的移动服务类机器人多以四轮或多轮为主,即便搭载了“手臂”,也只是起到展示作用,无法实际操作和执行抓取任务,而大部分工业机器人都被设计成自动作业或在有限的导引下作业,也从未考虑机器人和人类近距离的互动,对周围人身安全也没有效的防护措施,而这些都是协作式机器人需要考虑的范畴。

面对服务机器人市场“红海”,吴俊伟认为,同行的服务机器人大多是移动底盘加一个储物箱或交互平板,这类产品属于移动箱子或移动iPad,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协作机器人,不构成竞品关系。

医养、社区物流细分场景落地

在智慧物流场景,太昂科技已经率先在园区落地,主要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园区配送服务。在高端小区内,太昂科技的i 酷豆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刷门禁卡、自主上电梯再把快递放下来放指定用户门口。

除了目前已落地的在高档社区提供“最后100米”递送服务外,机器人医养是吴俊伟博士及太昂团队认定的重点应用场景。吴俊伟告诉创业邦,现在城市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请看护并非是长久之计,而简单的照料和陪伴恰恰都是机器人可以做到的事。”

根据中国民政部资料,至2016年底,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5亿人,占总人口10.8%,社会正式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时代已结束。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假设平均每4个劳动力要抚养一位老人,并以年均1,000万人速度不断增长,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

目前,日本和新加坡已经率先实践机器人在医养领域的投放使用,而国内医疗养老市场已经开始有科技公司涉足。太昂科技希望机器人以一个管家的形式陪护老人,老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或者语音交互来让机器人帮助做一些日常琐事。

团队方面,太昂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俊伟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专攻机械工程,曾任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主任及市场总监;联合创始人兼CTO何然先生是一位机器人系统集成专家,曾在机器人跨国巨头的研发中心担任高管,具有10余年机器人行业的研发经验。

吴俊伟表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契机已经初露端倪,太昂科技虽然没有在早期进入机器人行业,但公司战略层面对机器人行业有深入理解,少走了很多弯路;另一方面通过专注人才战略,加速产品研发,在细分市场实现率先突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