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涨价第一天 | 邦眼

2019-07-11
有限幅度的涨价下,用户势必要求更好的叫车体验,不然只涨价却不改进服务,对滴滴和用户来说,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原创,作者YY,栏目编辑尹茗。

继“混战”之后,“涨价”似乎正在成为出行领域新的关键词——前不久共享出行最后一公里,包括小蓝单车、摩拜、哈罗在内陆续宣布涨价,而两天前,滴滴对外公布,从7月11日(今天)开始,北京地区实行新的计价规则,高峰时段起步价、里程费均调整。

据滴滴公布方案,调整车型包括快车、优享、专车,生效区域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等。

滴滴车费的构成包括里程费、时长费、起步价。以快车为例,起步价方面,除10时至17时平峰时段,快车起步价均从13元上涨至14元。

里程费由过去的1.6元/公里按时段调整为1.45元-2.15元/公里,有增有减:早高峰06:00-10:00里程费升至1.8元/公里,普通时段10:00-17:00降至1.45元/公里,晚高峰17:00-21:00降为1.5元/公里,夜间到凌晨21:00-次日06:00升至2.15元/公里。

时长费方面,早晚高峰时长费不变,依然是0.8元/分钟,普通时段时长费由0.5元/分钟下调至0.4元/分钟。夜间时段时长费由1元下调至0.8元/分钟。

关于涨价,对用户而言是绝对比之前贵了,对企业而言,从烧钱圈用户到涨价薅羊毛,也许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烧钱时代“自此终结。

涨价后打车究竟贵了多少?

涨价第一天,创业邦记者叫了滴滴,然后发现相同时间相同路线相同距离,有乘客7月10日乘坐快车消费36.26元,7月11日打车消费46.5元,打车成本增加10.24元。不过也有乘客反映,连续三天打车,今天比昨天打车还要便宜1块钱。

其实按照调整来看,平峰时段打车无疑是比之前便宜了,而就里程费来看,工作日高峰期,早高峰升至1.8元/公里,晚高峰涨价至2.15元/公里,对比之前的1.6元/公里,每10公里差不多比之前分别增加了约2元和5元(不计起步价增加的1元)。

对于乘客来说,工作日内,受影响的主要是早晚高峰,影响最大的是夜间到凌晨时段远距离乘车用户。

优享型方面,按照滴滴公布的方案计算,起步价从15元涨至16元,里程费涨幅在0.3元-0.65元,高峰时段,乘客每公里最多需要比以往多出0.65元/公里。

总的来看,涨价后,快车、专车等高峰时段更贵了。那么,选出租车呢,是不是更划算?创业邦记者早高峰时段乘坐快车,9点多从A前往B,最终支付价格为23.76元。10点多从B返回A,记者乘坐的是出租车,最终费用是22元。排除堵车情况,快车价格与出租车价格相差不多。

涨价了,多出来的部分谁赚了?司机和平台分成变了吗?

对于司机来说,滴滴涨价可以增加司机收入。但由于是涨价第一天,很多司机还没感觉出实际增收多少,一司机告诉创业邦记者,对他们来说,似乎起步价收入比以前高点,最终每单可能高出一两块。问到提成时,该司机表示,目前滴滴每单抽成是百分之三十,涨价后暂时没有提高抽成。

也就是说,涨价后多赚的继续平台和司机一起分。

但另有司机告诉创业邦记者,涨价看似可以增加司机收入,但也可能导致乘客减少,乘客减少订单减少必然导致收入降低。此外,平峰时段司机成本没有减少,但时长费与里程费都调低了,这样一来肯定会打击平峰时段司机出车积极性,加剧平峰时段打车难问题。该司机预测,涨价至少会使订单减少2成,他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滴滴降低抽成。

为什么涨价?

几乎每次涨价都伴随着质疑。2016年,滴滴通过加收“调度费”帮乘客优先调度车辆,引发吐槽,最后滴滴不得不取消“建议调度费”功能。2017年3月滴滴推出一项服务“动态调价”,被认为是一种价格垄断,便利服务变成了“趁火打劫”,超出了接受范围。

事实上,自2017年4月至今两年多,滴滴网约车在北京的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反而随着更多网约车玩家的加入,彼此之间为争夺用户时不时要”烧钱补贴“,比如美团打车和滴滴的竞争。

公众的疑问是:为什么要涨价?涨价得到相关部门同意了吗?

滴滴网约车供需策略部技术总监郭飞解答此次涨价时称,网约车价格受供需状况、当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其中,供需状况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供需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的波动,需求或者供给任意一方改变,都会打破原有平衡。

也就是说,涨价是因为打车的人太多,而司机车辆太少——市场需大于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供不应求下涨价没毛病。

而数据来看,最近两年多,滴滴全天呼叫量增长了44%,高峰期呼叫增加了49%。目前滴滴快车工作日早高峰1/5的叫车需求没有足够运力承接,乘客总体叫车成功率较低。为了平衡供需作出对应的价格调整,以鼓励司机出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也鼓励乘客错峰出行,减轻高峰时段用车压力。所以,滴滴涨价是为了调节供需平衡,撮合司乘需求。

网约车市场供不应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无论是2016年的“调度费”,还是2017年的“动态调价”,直至今天的涨价,其实对于占有网约车90%市场的滴滴而言,不过殊途同归为了增加营收。

依据消费者价格心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程度的强弱,与该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的大小通常按同方向”,目前的涨价幅度,基本在用户可承受的心理预期之内。也就是说滴滴此次的涨价,因为幅度的控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价格敏感用户转向其他平台网约车的可能。同时,又达到了增加营收的目的——毕竟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

但其实,有限幅度的涨价下,用户势必要求更好的叫车体验,不然只涨价却不改进服务,对滴滴和用户来说,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

程维曾说:“便宜是很重要的事情,滴滴让出行更美好,如果不能让它更便宜,但其实滴滴是没有创造太多价值的。”现在看,便宜显然不可能了,创造更多价值才是。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