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中国吕月梅:是时候重新定义产业互联网了

2019-08-06
C端是消费,是流量,B端是供给,是供应链。

微信截图_20190806111905.png

编者按:本文系投稿文章,作者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吕月梅,创业邦编辑整理后发布。

许多年前,大家提到产业互联网或者B2B的时候,投资人讲产能过剩,国家讲供给侧改革。围绕产能过剩这个主题,大家讲去中间环节,讲整合物流和金融服务,去服务下游客户。五年实践下来,有的行业已经长出了大公司比如说医药、快销和生鲜;有的行业多种模式并存,还处在群雄逐鹿的阶段,比如说汽配和MRO;也还有很多行业还没有跑出来大公司,创业者和投资人难免会有些许的彷徨和怀疑。今天我尝试和帮大家分析一下当前现状。

过去大家看产业链条的时候,会非常清晰地分成B端和C端,比如投资人见面或是遇到新认识的同行,首先会确认,对方是看C端的还是看B端的;在创业者那里,C端和B端的创业者完全是两个圈子,几乎没有交集。

C端是消费,是流量,B端是供给,是供应链。C端被大家定义为消费互联网,B端被大家定义为产业互联网。眼下,C端互联网已经走过了10~20年的时间,B端互联网也走过了至少5年的时间。实际上,两端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看C端,整个消费互联网不仅仅变化大,而且变化快。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人均消费金额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零售端的电商化和连锁化率在过去三四年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018年,淘宝GMV达到6万亿,京东1.7万亿,拼多多4716亿,规模惊人。从三家的用户覆盖来看,已经达到69.4%的渗透率。社交电商和生鲜电商都从2014年起步,但增长迅速。社交电商,2018年达到6000多亿。生鲜电商,2018年超过了2000多亿规模。线下的连锁便利店和生鲜店,也在不断增长。再以汽配行业为例,汽配的终端是汽修厂,不是典型意义的C端客户,它是先2B再2C。但它的电商化和连锁化,也一样在快速发展;易损件领域,今年年底,行业前4名的企业可能都会超过1000多家网点;全车件领域,电商都达到了每月2亿GMV的规模。

再看B端。整个B端的关键词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过剩,产业里其实已经做了大量的减法。

首先,整个零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直接倒逼流通环节的毛利进一步降低,大部分行业会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合理水平。比如说快消和生鲜,供应链环节大概只有5%~15%的毛利率,工业原材料、大宗商品的毛利率往往更低,有的在5%以下。

其次,产业链条并没有那么长,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流通只走了两个环节,一级批发商负责库存和资金,然后就是门店或者次终端,负责分销和服务客户。并没有那么多中间环节要去掉,这说明线下产业链条已经被压缩到极致的状态。

第三点,中国制造业整体很大,高中低产能参差不齐,但那些优质的产能在逐渐被挑选出来,有很多优化产能的办法正在进行,比如工业智能化、生产柔性化、OEM工厂品牌化等。这三个点,刚好是一个自前往后传导的过程,零售竞争激烈,流通毛利已降低到一个合理水平,流通环节被压缩,同时,产能在被优化和挑选。

除此之外,我们的基础设施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7亿~8亿之间,2019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活达到了11.38亿。

不要小看这增加的4亿用户,恰恰包含了我们产业端的大量用户,产业里大量的小B都是个体户或者夫妻店的个人。再看物流,我们的车都上线了,从干线的整车、零担,到城市落地配,从运力到仓储,从标准品到生鲜,各行各业,通过接入物流平台,或者整合运力自建物流的办法,都可以找到很方便的线上物流解决方案。

我们的移动支付在全球排名第一,移动支付的渗透率超过了68%,移动支付已经下沉到乡镇的小商小贩和大爷大妈。如果去对比东南亚、印度、中东和非洲市场,我们的基础设施信息化,远超这些新兴市场。即使对比欧美,我们也是遥遥领先。

这些变化,都意味着B、C两端不再割裂,他们是一个整体。未来B端可能只有两个环节,要么是工厂,要么是工厂+门店\服务站\电商卖家。B端的所有变化都紧紧随着C端的需求来变,包括商品的款式规格、包装颜值、生命周期和配送方式、时效等。

C端也不只是流量平台,在流量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主要的竞争来自供应链的竞争,每一个C端公司,也是一家供应链公司。看未来5年~10年,所有涉及商品流通的企业,都可以定义为供应链公司,并且可以分成三类:供应链+电商,供应链+连锁,供应链公司+单体业态。

如果重新定义一下行业角色的缩写,供应商是S,终端是C,门店、服务站、电商卖家是b。S2C,就是我们的淘宝、京东、拼多多;S2b2C,线上是云集和爱库存,线下是兴盛优选、711、盒马、永辉和钱大妈;S2b,就是美菜、易久批、药帮忙等。在这三种业态下面,供应链本身,也同时在发生有的几个趋势,包括规模化、标准化、扁平化,也包括品牌化、定制化和柔性化。

这样一个划分方法,重新定义了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把供给和消费,生产和零售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视角。在这样的新视角下,就可以来回答我们的机会是什么。

我们的机会就是,中国的整个产业依然还处于一个巨大的迭代过程中。我们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完善,各个节点变得可连通;我们的消费能力超强,是全球第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我们还处于产业链条存在巨大优化空间的阶段。

在这些背景下,中国的下一波增长,一定是来自整个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作为投资人,站在2014年,选择B端,是因为它非常非常蓝海。站在今天,我所感受到往后的发展趋势,非常清晰,我们会继续关注B端但不局限B端,关注整个商品流通,包括供给和消费。

上面这张图我们列举了部分行业的具体情况,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前面所提到的三种业态,其中电商和连锁都是直接2C的业态,门店或者小B是2B的业态。红色字体是表示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公司存在的细分领域,快消、生鲜、医药、服装,这四个行业的三种业态都已有体量较大的公司了。

但中国市场太大,这些细分领域,虽然有一些大一点儿的公司了,但远没到格局稳定的状态。而右侧的行业,则更多还是蓝海,包括汽配、家装、MRO和化工等,这些行业的三种业态都可能存在机会。

再看具体垂直行业的时候,需要特别细致地辨别,三种业态的占比、进展和趋势。比如消费品类型的行业,往往电商最大,医药领域、B2B和连锁都是正当时。不同的行业,因为竞争格局、行业毛利、交易频次、交付方式、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电商化率和连锁化率的进展各不相同。

另外也补充一下,在这张图里,其实只列举了部分行业,还有农业和工业原材料没有提及。因为它们处在产业的更上游,它们往往更大宗、更重资金、毛利更低,他们看起来更难做。他们面临的整个互联网渗透率和基础设施的大背景是一样的,它们可能和消费品产业互联网不完全一样,需要一些创新的B2B模式。希望有更多的创业者来一起探讨,如何破解。

最后,我们不妨再次展望一下。以终为始,欧美的成熟公司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在这个范畴里,这里面有百亿美金和千亿美金的公司。中国作为巨大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制造国家,和互联网全球领先的国家,我们的机会很有可能比欧美的还大。最后总结一句,让我们顺势而为,面向C端做好B端,BC结合在一起,为产业优化、工业升级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