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衰落是个伪命题

2019-08-07
香港电影从来都是中国电影

电影.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作者邢书博,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TVB经典《使徒行者》的续集即将上映,但新京报却发文称:“TVB经典改电影评分都下滑,《使徒行者》系列能否逆袭?”

香港电影衰落从香港电影人北上开始,喊了差不多十年。但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最近影视圈的一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端倪。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影视圈过的不太平。电视剧《亲爱的 热爱的》把中国地图弄丢了两个岛,舆论哗然。有消息说此事与某“台独”导演有关。

台湾导演在影视作品或者颁奖典礼上找麻烦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台湾金马奖亦如是。本该是大中华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被一些人的获奖感言搅得浑水四溢。召集人李安坐在台下,鼓掌也不是,不鼓掌也不是,里外不是人,尴尬石化的样子成了当年最具讽刺意味的表情包。

香港虽说也多异见人士,暗流涌动。但香港电影70年,却未诞生过一部反华电影。爱港爱国在香港电影中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从《黄飞鸿》、《霍元甲》、《少林寺》再到《一代宗师》,爱国主义既是票房保证,也是行业底线。这个底线如果丢了,罔称香港电影。毕竟电影艺术虽无国界,但电影人都是有祖国的。

因为香港电影从来都是中国电影,足够根正苗红。

20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发展时期,长城、凤凰、新联等制片公司在港成立, 这直接源于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扶持和众多进步电影人的积极推动和亲身实践。

从行业地位看,当时香港有八大片厂,四家国语片厂,四家粤语片厂。中央直接支持的长城和凤凰在国语片中占两席,新联在粤语片中占一席。

从艺术创作看,1949 年被评论界誉为“现实主义粤语片的一个正确的、坚实的、全新的起点 ” 的影片《珠江泪》,其现实主义的风格和进步意识形态的表达,为此后进步电影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启示。此后如《黄河大侠》、《中华英雄》等进步电影也相继拍出。现实主义的传统,一直到《寒战》和《天水围的日与夜》,始终被香港电影坚持了下来。

从人才培养看,活跃在香港乃至中国业界一线的导演、明星,如周润发、金庸、钟楚红、张曼玉、李连杰、杜琪峰、徐克、许鞍华、鲍德熹等都是从长城、凤凰公司培养出来的。香港电影各大制作机构的制作负责人,也大都出自这里。

可以说,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就来自于这三家红色电影片厂。也从那时起,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同气连枝,也为未来大陆资本通过香港进入国际市场,以及香港导演演员北上打下了基础。这三家公司在投资、制作、发行的全产业链中发挥作用,把香港和大陆的影视业紧紧联系起来。

1982年9月,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等合并为一家公司,银都机构。这家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在朝阳八里庄的一座普通办公楼里,并不起眼,但确是实实实在在的行业隐形巨头。

现在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影在境外唯一的一家大型国有电影企业,下辖20多家分公司,资产总额近30亿港币。银都发行依托于银都机构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和业内资源,承接内地、香港及海外影视剧的宣传、发行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从首任董事长廖一原至现任董事长,均由北京政府方面指派。

70年来,北京一直深度影响着香港的影视剧市场。如果没有银都机构,你不会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巩俐等内地女演员,也不可能在《霸王别姬》里看到张国荣。而李连杰、吴京、赵文卓等内地无数武打演员,也很难在壁垒森严的香港影视圈站稳脚跟。至于那些有帮会背景的向华强、于慧敏等大佬,无论他在当地如何呼风唤雨,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铁拳,也要收敛得多。

譬如今年上映的王晶新片《追龙2》主人公原型,张子强,他的故事就是对这种无奈最好的注解。

此人作为绑匪在香港横行多年,还绑了李嘉诚的儿子。孱弱的港英政府把张子强抓了又放,放了又抓,无能至极。结果他最后一次犯案时被广东警方抓获,起诉、审判最后枪毙,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经典警匪片《无间道2》中,香港回归前夕,获悉中国政府要整治香港黑社会的坏消息后,黑社会头目倪永孝问律师有什么对策。律师一脸生无可恋,回道:“我能怎么办?难道让我去威胁中央政府吗?”那一刻,吴镇宇的小眼镜里泛着绝望,他觉得自己没救了。结果就是他和他的黑帮真的没救了。

香港黑帮没救了,但香港电影还有救,那就是北上淘金。主要推手也是源于银都机构的帮扶。主要通过合拍片、资金扶持、发行扶持等方式进行。

60多年间,银都机构制作了近500部电影,发行过近千部的国产影片,与国内外众多电影机构和优秀电影工作者有过良好合作。《三笑》、《屈原》、《画皮》、《西楚霸王》久负盛名,红遍大江南北。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内地和香港的主旋律合拍片《红海行动》,银都机构也负责投资和发行。

坊间评论说,香港导演北上难产源于文化背景不同、政策解读不同、观众欣赏趣味不同。但王晶最近在《圆桌派》里透露心迹,他认为这些因素确实影响香港导演北上,但影响不大。最主要的还是看制作水平和导演素质。

电影艺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自己的艺术规律,而电影市场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有着完整的行业制片标准。这些规律和标准是客观存在,不受主观的电影评论、舆论风向甚至是简单的观众欣赏趣味左右。

好莱坞的《珍珠港》是爱国主义电影,日本的《步履不停》是家庭题材影片,中国观众也一样喜爱。商业片导演一样能拍出好看的主旋律电影。况且导演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并提取不同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下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形象并拍成电影放出来的工作。如果做不到,那只能说明导演火候欠佳,还需努力。

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的影片例子,当属李安导演所拍的《断背山》。一个华人导演用美国的原著小说和英国演员,拍了一部获得意大利金狮奖的同性题材电影,让国内一众腐女夜不能寐茶饭不思。这本身就是电影的魅力。香港和大陆再不同,也没比中美文化差异更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就《红海行动》来看,该片本身是认真制作的成功商业片,无论从场面的控制、节奏、剪接以及场景的掌控都很好,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容易牵动观众的感情投入。往常外界对中国海军护航行动的了解过去只局限在文字和图片,电影让他们对海军的行动、功能、角色都有近距离认知,带来新鲜感。没有什么比大炮巨舰战友同袍更能激励起人的爱国之心了。

主旋律影片启用香港导演成为近十年来大陆和香港合拍片的主旋律。香港导演制作能力和技术上乘,内地市场广大,而主旋律电影更是检验香港导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试金石。中国电影市场10年增长了10年,香港电影人功不可没,背后的在港制片公司也出过很多力。

现在,张卫健可以演抗日神剧《五台山抗日传奇》里的红军排长,惠英红可以演《抗日传奇》里的女尼姑。张家辉和古天乐可以活在页游广告和表情包里。香港无数导演、编剧、制片人和摄影师活跃在微博里,如果不看简介,他们和普通大陆演艺人员的日常表现并无区别。香港和内地影视行业的联系,从未像现在这么紧密。这里多说一句,海清抱怨中年女演员没戏拍,其实她们不是真的没戏拍,而是没有和小鲜肉谈恋爱的女一号拍。60岁的惠英红都能剃发当女尼姑拍片,海清你哪儿来的偶像包袱?

香港影人不仅在前台演出,幕后的摄影师、剪辑师、特效师也在这个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目前国产电影票房前十的《捉妖记》的特效包装工作就是由谢霆锋的特效公司制作的。《中国合伙人》、《海洋天堂》等内地合拍片的的摄影指导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先生。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在说一件事,即香港电影从来没有消失,也不曾衰落。香港电影所谓衰落指的仅仅是香港地区票房的衰落。而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香港电影都在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并入了中国电影这个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共襄盛举,共同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把香港影视剧放到和内地片拉到同一起跑线的时候,香港已无先发优势,有的只是凭实力竞争的公平对决。

先发优势很重要,这也是港剧早年间风靡的原因。港剧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韩剧尚未形成气候,日剧肉眼可见的速度丧失影响力,国产剧尚在努力中。力能扛鼎者,唯有港剧。那时的港剧包括新加坡剧,不仅在大陆,在东南亚、东北亚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可以和现在的美剧分庭抗礼。彼时正是香港经济上升期,港人信奉“捞文化”,努力就可以活得很好,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而如今被金融、地产绑架的香港社会,再难有往日的辉煌了。乃至周星驰接受采访时,有人问他自己的孩子将来学影视还有出路吗?他连连摇头说送孩子去学金融吧。

影视作品是一个时代缩影。当港人失去对社会的信任变得固步自封患得患失的时候,其实港剧也失去了和时代对话的可能。加之TVB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非卫视频道,自然很难分享大陆的影视剧市场。其本身资源有限,剧情老套无脑,演员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了好几部戏用一套衣服的窘境。

与此同时,尽管香港影人愿意北上,但港台艺人的合拍片限制还是让内地制片方有所忌惮。更如当前一样,主创人员中若混入了异见人士,对制片方来说也是灭顶之灾。譬如《亲爱的热爱的》,虽说最后经过调查之后影片重新上线了,但上线之后就丢了20亿播放,看来注定和今年剧王无缘了,根据流量绑定的广告主、播放平台等一干商业运营,也可能因为一张中国地图失去价值。

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与内地合拍片政策近年有日渐放开的趋势,但“香港电影业界期待相关政策能够更加开放和深入,让两地的市场、创作、制作都达到无障碍交流状态。”比如电影制作人员的比例和构成,这种制约应该尽快解除,创造只要电影有需要,就可以找最合适演员的条件。

“今天基本上没有需要再存在任何制约了。”马逢国说,如果无法做到立即全面放开,建议可以先考虑在广东省试行,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部署下,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自由、无障碍的融通可以助力香港和内地更紧密的合作,而广东本身也是粤语片的市场。如果市场、创作、制作都达到无障碍交流状态,香港有机会恢复过去在电影领域的蓬勃。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如上文所说,香港电影根正苗红,香港影人锐意北上,政策、资金、市场万事齐备,但香港社会如果不能安定有序,香港的年轻人还在被什么一些思潮影响去闹事破坏,香港电影的未来就像天水围底层劳工,很难看到什么希望。

2011年,银都机构在香港办了一场展览,叫《一代伟人周恩来》。展览中详细介绍展出了1956年周总理会见香港大学师生、香港工商界、影视界、文化界的照片原件。其中一个展区的主题是“寻求救国真理 致力中华崛兴”。无论对香港的年轻人还是香港的电影人,这12个字都应该被记住。

但现在,有人忘了。

作者介绍:邢书博,虎嗅钛媒体界面艾瑞华商创业邦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TMT分析师,关注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和大文娱,也是一名影视工作者。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