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牌音乐产品,现在都去哪儿了?

2019-08-19
那些曾经陪我们度过漫长岁月的老牌音乐产品,现在都去哪儿了?

timg (6).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作者吴小琼, Amy Wang。

最近,腾讯音乐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调查的传言备受关注。但因未有官方正式消息,在此也就不妄加讨论。

不过无论如何,坐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四大音乐产品,占据行业80%市场份额和90%曲库份额的腾讯音乐,一家独大地位已是无可争议。

第二名的网易云音乐,近期刚刚宣布总用户数突破8亿,同比增长50%,作为行业黑马,网易云音乐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本来想数一下第三名,但脑海里把能想到的数字音乐产品过了一遍,发现在线音乐赛道上,竟然已经难以找到像样的选手。除了腾讯音乐系和网易云音乐,那些曾经陪我们度过漫长岁月的老牌音乐产品,现在都去哪儿了?

01千千静听

对80、90后来说,记忆中第一款音乐产品非千千静听莫属。千千静听上线于2003年,主打MP3播放,据称,软件名字灵感来源于《千千阙歌》,这是软件开发者郑南岭最喜欢的歌曲。

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21世纪初,千千静听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能免费播放各种格式的音乐,从mp3到wma再到无损的flac格式,甚至是视频格式的文件都能直接转换成音频。另外,千千静听也支持各种换肤,而且软件体积非常小,最初的版本就1M多,堪称本地播放器中的“良心软件”。

正是因为千千静听足够好的用户口碑,让它在上线不久就迎来巨头的关注。2006年,百度在涉足MP3业务后不久,以超千万的价格买下了千千静听,完美承接了MP3搜索下载后的收听播放环节,形成业务闭环,让百度音乐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也获得极大提升。

但随后行业格局的改变却令人始料未及。在遭受环球、索尼、华纳、百代等至少8家唱片公司的版权诉讼的压力下,为避免对上市造成影响,百度在MP3业务上的流量和收入占比逐步下滑。战略不重视,导致产品路线规划不清晰,很长一段时间里,千千静听(2013年改名为百度音乐PC端)、百度ting、百度MP3、百度音乐盒等多款产品并行发展,定位混乱,错失移动互联网风口。

2015年12月,在航母计划的战略指导下,百度宣布旗下百度音乐业务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与太合麦田、海蝶、秀动网、合音量等,组建为新的太合音乐集团(TMG)。

2018年6月,百度音乐整合后进行品牌升级为“千千音乐”,同时启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千千静听收归百度旗下13年,产品功能基本停止更新,这个被称为“PC时代最好的播放器”却已无人问津。

02多米音乐

告别PC时代,昔日“新三板音乐第一股”多米音乐曾是早期智能机时代无可争议的音乐软件霸主。

2010年,多米音乐抓住智能手机市场向安卓转型的先机,推出业内首个安卓和苹果版音乐客户端。当用户需要一款能把MP3融入安卓手机的音乐播放软件时,它恰好填补了行业空缺。决策快,创新意识强,版权多,多米音乐清爽的界面设计和独特的功能优势如同清流,在巨头竞争下撕开一道口子,随之而来的是两年高速发展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 年Q1中国无线音乐用户使用手机音乐客户端分布方面,多米音乐以55.1%的市场占比占据市场榜首,到2013年,多米音乐已经拥有超1.5亿用户。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2014年,在线音乐市场就掀起了第一场版权大战。唱片公司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多米音乐联合创始人、首任CEO石建平回忆说,“只要不断有人来竞标,价格就会继续增长。”

“我们的创新还没等到开花就已经没根了”,多米音乐创始人及时任董事长刘晓松说,“版权大战比我们想象得快和狠。”据新浪科技报道,这一时期版权价格极速飙升,曾经小几百万的版权就要大几千万,基本是5倍到10倍的价格增长。实力雄厚的公司还有资金后援,但对小公司而言无疑是一场劫难。刘晓松对在线音乐的正版化始终持肯定态度,但正版化不应成为版权大战天价版权的导火索,也不能成为行业创新的绊脚石。“别动不动就200万美金版权保底金,这怎么创新?”

多米音乐无计可施,被迫每年多支付几千万争取部分版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仅2014 年和 2015 年就分别亏损四千多万和五千多万。但在独家版权畸形模式下,如果一家平台买不全版权,就意味着数据下滑和用户流失。

据多米音乐在2016年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4年1月其APP月活跃用户数为2200万人,到2015年12月月活已经落至百万级降到850万人。“运营人员是掉着眼泪把一批批歌曲下架,用户会过来问歌曲为什么变灰了点不进去,运营人员心里真的非常痛苦。”刘晓松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如此回忆道。

2016年,多米音乐挂牌新三板,曾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转型,通过创新缓解版权压力,都无济于事。反倒是多米音乐另一位创始人奉佑生团队转型在直播风口上推出映客APP,两年之后上市港股,走出一条生路。

2018年3月,运营8年,曾经承载着近5亿用户美好记忆的多米音乐发布公告宣布停止音乐服务。在应用市场的评论区,一众网友自发写下“再见,多米音乐”,令人唏嘘。

03天天动听

在塞班时代与多米音乐齐名的音乐应用,还有2008年上线的天天动听。有趣的是,它原本是几个程序员致敬模仿千千静听的作品。

上线伊始,天天动听就瞄准了当时最大手机操作系统塞班。后来,当安卓和苹果系统市场份额逐渐增加时,它又因解码无损、锁屏歌词等创新功能多有斩获,因而快速崛起。2009年,其用户量突破1000万,2012年用户量突破1亿,2013年6月用户量突破2亿,基本接近当时手机网民数的一半(CNNIC统计,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是互联网蛮荒时代,第一批拥有亿级用户的应用之一。

2015年年初,天天动听与虾米音乐共同组建阿里音乐集团,加上高晓松、宋柯、何炅“铁三角”的加盟,人财两全,曾被行业普遍看好。没料到2016年,天天动听突然被改版为“阿里星球”。

“铁三角”的官方解释,是希望这款产品成为“撮合音乐产业上下游进行自由交易的平台”,以此为基础整合音乐产业链条的众多资源,这或许也是高昂版权费压力之下的另一条备选道路。

这样的心思也映射在阿里星球APP上,阿里星球集音乐播放器、粉丝社交、直播、交易体系于一体,受众也从在线音乐用户扩展到广告商、演出机构、经纪公司和独立音乐人。想法是好,但步子太大,无论是用户还是行业都没做好准备,在一个APP上完成全部链路。

2016年10月,天天动听停止服务,12月,阿里星球全面停止APP内的音乐服务,专心做阿里音乐旗下粉丝明星娱乐交互平台,2017年3月阿里星球停止更新。

04 落网

如果你对独立音乐情有独钟,那么“落网”这个网站你一定不会陌生。这个专注于推荐独立小众音乐的网站,成立于2003年。也许是因为上线于互联网早期,落网上的所有内容都延续“免费”的习惯,长期以来无论是音乐、歌单、专栏还是演出宣传,一律不收费,十几年来一直被认为是音乐界的精神乌托邦。

而这份“为爱发电”的精神,同样体现在落网的发展历程中,在落网简介中曾有这样两段描述,“2005-06,由网友ROMA提供了100M空间,并购买了独立域名”,“2013-09 过去六年内,落网共收到国内外的会员捐助 96128.53人民币、2156.7美元”。这样的发展路径看起来很美,在厮杀的商场中却显得格格不入。

首当其冲的,就是落网的音乐版权问题。面对节节高涨的版权费,几无收入来源的落网,显然无力购买,网站的定位也就一直卡在音乐播放器和宣发推荐渠道之间,似乎从未认真考虑过经营与商业化。

2018年初,落网因为资金链断裂、线下落空间关闭、发不出工资上了多个头条,趋于没落,期间几次因服务器到期无法使用。关于落网的记忆,最终停留在2019年4月。

05虾米音乐

2007年上线的虾米音乐,曾经长期占据音乐APP鄙视链顶部。与其他音乐APP不同的是,虾米音乐采取“先收费再解决版权问题”的策略(以用户上传音乐,音乐人找上门后再付版权费),在早期音乐人中口碑不甚良好。2010年,李志、周云蓬、张佺、张玮玮、郭龙、小河、钟立风、万晓利等音乐人发布联名公告,控诉虾米音乐侵权上架独立音乐人作品的行为。

但凭借音乐风格全面专业、收藏功能细致、精选集推荐高质量等特色,虾米音乐依然牢牢抓住了文艺青年。即便没那么多用户量(2013年用户数2000万),虾米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依然拿到了深创投(2008年)和盛大(2010年)的投资。

版权大战前后,虾米并入阿里音乐获得加持,先后揽下滚石、华研、相信等华语经典歌曲版权,并以入股形式从百度手里抢下SM娱乐版权,续签BMG版权。唯一的不幸是,被微信封杀了朋友圈分享。

本以为背靠阿里财大气粗,没料到独家版权争夺下版权费的暴涨出人意料。据媒体报道,目前幸存下来的音乐平台的版权成本,自2013年以来飙升了50多倍。背靠阿里的虾米音乐也在版权大战中败下阵来,这两年在音乐版权上毫无进展。2018年10月,因和腾讯音乐转授合作到期未能续约,虾米被爆大规模下架索尼、华纳和周杰伦曲库,后来又丢了环球版权。

版权缺失给虾米音乐带来致命一击。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线音乐行业报告》显示,虾米音乐用户量萎缩,与排在前四的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亿级月活用户量差距进一步拉大,月活用户仅2277万。

2018年11月,虾米音乐发布十周年纪念微博,转发评论均只有20多个,实在有些冷清。

当然,相比前面那些已经完全“凉”掉的音乐产品,虾米虽然屡有裁员传闻,但依然还在坚持运营。作为曾经的虾米粉,真希望音乐版权反垄断的事是真的,如果反垄断后畸形的独家版权模式被打破,虾米或许能够东山再起。

06 其他

此时,距离1999年九天音乐网等国内第一批数字音乐网站上线,已经过去20年。在看完这些老牌音乐产品的去向后,我们突然发现,以十年为期,在1999-2009年之间,大量在线音乐产品此起彼伏,产品的先后交替也推动着行业的创新前行。但到了2009年以后,除2013年上线的网易云音乐外,再没有其他的市场进入者。

而这十年之间,最重大的差别,可能就来自音乐独家版权模式。在音乐独家版权模式兴起和发展的几年中,因为版权采购渠道受限和版权采购价格连年暴涨,高价版权费筑起过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在线音乐市场已成为巨头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大公司兼并重组不断,以寻求强援,中小公司竞争者不堪重负,要么卖身求存,要么退出市场。多米、落网等口碑产品的停服,以及虾米的衰落,令人唏嘘。

站在数字音乐发展的第20个年头,我们希望这些老牌音乐产品的前车之鉴能为行业后续发展,带来更多启迪和帮助。希望除了腾讯音乐系产品和网易云音乐外,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其他创新音乐产品出现,并健康存活。

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事记

1999年,九天音乐网上线,中国数字音乐正式起步。2002年,百度推出MP3搜索功能。2003年,千千静听上线,主打MP3播放。2003年,落网上线,专注于推荐独立小众音乐。2004年,酷狗音乐上线,主打P2P共享模式。2005年,酷我音乐上线,主打P2P共享模式,同年QQ音乐上线。2006年,千千静听被百度收购。2006年,巨鲸音乐网上线,提供正版音乐试听和下载服务。2007年,虾米音乐上线,主打高品质试听和付费下载。2008年,天天动听上线。2009年,多米音乐上线。2009年,豆瓣FM公测。2013-2015年间,豆瓣FM曲库急剧下降,用户流失严重。2013年4月,网易云音乐正式上线,主打发现和分享音乐。2014年4月,海洋音乐与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共同组成海洋音乐集团。2015年3月,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合并共同组建阿里音乐。2015年12月,百度音乐与太合音乐合并。2016年4月,天天动听改名阿里星球,打造集粉丝、直播、音乐、幕后为一体的娱乐平台;10月,天天动听停止服务;12月,阿里星球停止服务。2016年7月,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即海洋音乐集团的数字音乐业务进行合并,成立新的音乐集团,2017年1月,新音乐集团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2018年初,落网资金链断裂,线下落空间关闭。2018年3月,多米音乐停止服务。2018年6月,百度音乐品牌升级,改名千千音乐。2018年12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公开在美国IPO。2019年2月,豆瓣FM获得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挚信资本的战略投资。

2019年4月,落网因服务器到期停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