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生态链企业可以做出明星产品?

2019-08-19
为了揭秘爆品背后的秘密,我们面对面采访了小米生态链企业众多爆品背后的操盘手,听听他们的思考和经验。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谷仓创业观察。

每个人都想做出爆品,但很少有人真的做出爆品。

爆品,是个玄学。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揭秘爆品背后的秘密,我们面对面采访了小米生态链企业众多爆品背后的操盘手,听听他们的思考和经验。

陈克勇

米家签字笔负责人

不要认为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个人

统计学里有句话:「当我们做市场调研的时候,如果你的调研对象是认识的人,叫做样板被污染」。

当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往往把身边朋友的一些建议当做真的需求,其实他是在给你面子,不让你难受,结果把你带到坑里去。

你假设的,不是真实的。

伪刚需会导致产品定义错误,还没开干就注定这个项目要倒了,后面所有的努力都在垂死挣扎。

今天的公司跟十几年前做事完全不一样,我们在做一个产品前,必须通过数据、通过陌生访谈、通过行内专业人士的建议等,把需求完完全全、很理性的调研清楚。

你不要认为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个人,你发现了一个金矿,千万不要这么想。

德哥(刘德,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前几年教了我们一句话,「你把现在最大量的、最好的、最经常用的产品重新设计一遍、重新定义一遍,你基本上就有八成的把握能够成功。」

这是因为这个市场已经被验证过了,你不要重新培育一个新的市场。

苏峻

小米空气净化器负责人

一款100分的产品大于100款80分的产品

爆品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需求和技术确定后,聚焦才能产生爆品。

一款100分的产品大于100款80分的产品。

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出爆品,一定是由最顶层的人确定的。最顶层的人包括:最高水平的设计师以及这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其实,做一款产品在上市之后到底爆不爆,在前期研发的时候就可以做出判断。它背后是有一套逻辑和打法的。

比如,迭代——在明确的方向上,做「减法」。知道什么是最核心的环节,也就是聚焦。

我们是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一款产品上,把这一款产品打爆。这样,代工厂不用为了一百款产品准备那么多物料,不用频繁地切换产线,不用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它就像一台稳定而持续的印刷厂或者印钞机,在这样的模式下,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崔晓明米兔婴童理发器负责人

宁可不「酷」 ,也不做炫技的产品

做产品,不是为了怎么酷、怎么黑科技,我们宁可不「酷」 ,也不做炫技的产品。

我们就想做出高颜值、高设计、高品质的新产品,把互联网的高效、用户体验等带到传统硬件里。

也正因为当年踩过坑,我们现在做产品会冷静下来,有必要智能的就做智能,没必要的就不做。

我有个怪毛病:因为不是设计师出身,没有那么好的想象力,我会让团队拼命做手板,以便感受产品。但凡团队里有任何创新的想法,我说,打个手板,你空口跟我讲,我想不出来。为这花了很多钱。

所以,如何跟用户更近?

总而言之,是要在脑子里一遍遍设想用户的使用场景、使用体验。

我们去年做的米兔理发器今年上线,这款产品,当时有人提出搞成智能理发器,我说搞不了。首先,这东西就是一个器,一个纯粹的工具,我们应该先把它变得更好用;其次,没有智能化使用场景。

我们把工夫下在别处。

做孩子的东西,安全性最重要。我也是2个孩子的爸爸,在产品上但凡能想到关乎安全的问题,一定全部解决。

你看我们的理发器,实际是上下分模,两块塑胶件合在一起的,但你找得到缝隙吗?几乎找不到,摸能摸到一丢丢。模具调起来很难,工程师驻厂搞了好久,好几个工厂直接拒绝我们的单。

费这么大劲,要求整个机子不能有一条缝隙,就是因为孩子头发万一被卡住,会特别疼。

郑丰光

七面皮鞋负责人

产品+品质,就是活下来的基因

今年小米生态链家宴,小平总(云米CEO陈小平)说,「产品是CEO的一把手工程。」接着颜主席(小米质量委员会主席)也说,「品质也是一把手工程。」

所以我临时改掉了演讲词,我说:产品+品质,就是七面活下来的基因——产品有前后左右上下6个面,而第7面就是内涵、品质。

匠心不是生产力,在制造业里,简单执行一定是不够的,传承必不可少。日本寿司店的徒弟,可能做了几十年还变不成师父,他们只有工艺,没有方法论,无法传承。

把匠心变成方法论,需要传承,需要品质前置,这就需要现代化工业制造的系统理论来支持。

产品创业者一定记住:你在工作室里打造的完美产品,和落地到顾客手中的东西,可能完全是两个样子。这一块,很多人吃了大亏。

创业,终究是在做企业。产品只是开头,你要批量销售这些产品,才能盈利,才能持续经营。

爆品不只是做出来的,还是卖出来的。产品和落地,不能分家,产品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姜兆宁

米家智能台灯负责人

坚守高品质策略,就不怕被低价模仿

产品,不一定是决定公司生死的最关键环节,却是唯一可控的环节。

其他诸如投资人、市场热度、老百姓需求、竞争对手、运气等因素,大都和你没关系。

在广受认可之前,「无知」地去做一件事,如果你成为选择池里最好的一个,也许就会被命运选中,得到上场机会。上场后能不能把歌唱好,还要看产品实力。

很多公司的套路是,出一款爆品后,新产品狠降品质,「收割一笔」。而我们与小米的最大共识就是保证产品品质。这绝不容易,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比如我们做的米家台灯,出货量很多,还得了很多设计奖,很快就有各大厂家跟风,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价格都比我们便宜。我们面临抉择,要不要也降低品质,打价格战?最终我们选择不跟进、不屈从。我们要从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出发,去考虑做什么、不做什么。

时间久了,我们发现,曾经流失的用户,大部分又回来了。现在,Yeelight台灯依然是在京东畅销。

坚守,就是核心竞争力。别人是能抄袭,但他们干一票赚了钱就跑了,而我们愿意拿出青春和时间,All-in这事,赌它能成。

郭晶晶

柒小佰变形儿童车负责人

好产品+大流量=爆款

我们算是死过几次的团队了,经历过大风大浪,赶过行业热点,拿过比较大的钱,也做过很多比较有挑战的产品。重新回来看创业、公司经营的本质,觉得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如何做好一个极致的产品。

从小米开始做生态链的时候,我发现硬件市场有个大机会,叫「好产品+大流量=爆款」,甚至单品爆款。

做单品爆款,是个硬件产品公司求之不得的事情。SKU少,单品做到一定数量级,成本会下降,良品率越来越稳定,迭代参考数据精准,边际效应的数据越来越好。

那么爆款怎么产生?淘宝、天猫上,我们想象的一些产品创新都能找到原型,但卖得不好,因为没有大流量,隐藏在很多别的产品里面。

而小米众筹让我们发现了机会。做个好产品,会能让很多人看到它。

其实蓝海市场不一定是蓝海,反而大多数是死海。而且,最终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从蓝海杀到红海的。找蓝海只是切入点,杀不回行业的红海,公司就做不大。

做红海产品容易找到刚需点,但大家都在满足这些需求,更多是技术方案的不同;而做蓝海产品往往需求不太强烈,痛点隐藏得很深,这其实是个矛盾点。

但如果你判断这个行业一定有一个大机会,就先入手,先进来占位,当行业开始变革的时候,就能最早抓住机会。这个就是顺势而为。

所谓爆品,爆是结果,也是预谋。

只有心中有爆品,手中才能做出爆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