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空间万柳朔:只有进入不确定性的环境,你才可能高速成长

2019-08-20
他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90后,但是却非常中国化的男孩,可爱又帅气,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自己去洗马桶修马桶

39c4f078563d29fa3755822b6f9f64c7.jpg

万柳朔

出生日期:1990年

出生地址:西安(美籍华人)

身份:无界空间创始人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舵舟。

趣学车创始人刘老木,给Randy(万柳朔)的推荐语是:“他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90后,但是却非常中国化的男孩,可爱又帅气,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自己去洗马桶修马桶。”

Randy本人看上去商人气质很浓,这也许跟他出身咨询有关,两个小时的访谈,最打动采访者的一句话是:“当有两个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个“未知”的,只有当你进入到不确定性的环境,才有可能高速成长,稳定的环境,人是很难成长的;而创业,每天都处于未知当中。”

这种对于“未知”的偏爱,可以追溯到Randy外公的故事,70岁的老人创业,在他84岁的时候有所成就,未来要做到100岁。另外,在团队管理方面,两年半的无界创业经历,让randy也有了一些总结,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定要高速发展。

1

走充满未知的那条路,是年轻人的成长红利

我做无界两年半了,从一开始自我感觉很良好,其实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到现在无界空间在北京,上海,天津创建了22个空间,拥有近6万平米的办公面积,可以提供7000多个工位,700多家企业已经入住到无界空间。信中利资本集团,经纬中国已经在去年3月为无界空间提供近亿元A+轮融资。在2017年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的活动中,无界空间还成功入围年度创客。

这其中,有很多收获和成长,也有一些复盘和反思。

舵舟:老木对于你的描述,让人特别的好奇,想听一听你的经历?

randy:我出生在西安,8岁去了美国,在洛杉矶长大,本科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回国,加入了BCG咨询公司,做了两年多后,就出来创业做了无界。这其中,除了从国内到美国,不是我自己选的,其他都是我主动选择的,而我的倾向,就是选不确定性比较大的一条路。

比如我高中选大学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康奈尔,一个是伯克利。在我所生活的加州,伯克利是非常好的公立大学,便宜而且有很多的熟悉的学长、学姐,我们高中每年有二三十个人就读伯克利,所以对那里非常熟,而我最好的朋友们也会去那里。去康奈尔就非常未知,我们那年就两个人选择康奈尔,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当然,我最后决定去康奈尔,我一直认为在未知的环境下,个人成长是最快的。因为你持续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下,很难跳出舒适区,也就很难成长。

现在回看我的一些高中同学,他们一起上了大学住一起,毕业工作了,依然都住在一起,大家聊的东西,和高中的时候,感觉整体没有太多区别。但是我这边变化就比较大,去了康奈尔,完全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朋友,打开了眼界,我觉得这个是我成长上,挺大的一个节点,我第一次走出了当时的那个小圈子。

我生活的那个区域,加州是一个特别舒适的地方,亚洲人比较多,大家还都属于中高端群体,家里条件不错,学习也都不错,没有什么不同的人在身边,你的眼界也就到那儿了。大家又一起去了伯克利,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很封闭的圈子,没有人能跳出去,有点像井底之蛙的感觉。

到了康奈尔,你接触的大部分是美国东部私立学校出来的,看到更多不同成长经历的人,有的同学家里有40亩大,有自己的湖,有自己的森林,但是房子比我们家房子还要便宜。我们去他们家里玩,早晨起来去挤牛奶,挺好玩的,以前根本想不到。还有德州的朋友,他们的价值观,对政治的看法,和你百分之百不一样。我们大一新生住北校区,康奈尔有一个餐厅,凌晨四点才关门,我们几个好兄弟,每天晚上凌晨11点集合,到那里吃东西,聊哲学,聊政治,一般聊到两三点回房间。当然冲击也很大,回房间发现另外一个室友旁边睡了个男的,同性恋非常开放,每天都这样,还挺有趣的,这些在别的地方看不到。

我有个同学,在开学的第一周没有来报道,因为他要带着他的猪去参加比赛,后来他的猪还得了第一名,非常开心,这个哥们现在在微软工作。

因为成长环境不一样,聊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一个哥们儿曾在美国最好私立高中上学,并在第三年当选上学生会主席。他很逗,他说当选靠的是高一和高二学生的票,他比较能迎合低年级的小孩,整天想着教育大家,比你年纪小的还会听一听,但同龄人会觉得你怎么这么烦人,所以高三,高四没人给他投票(美国的高中四年),到第四年,他又被新的竞选者干掉了,高中就开始玩这种政治游戏了,美国有一套竞选系统,当你的投票超过三分之二,你就可以把这个学生会主席开除掉。

而以前我们一起长大的高中伙伴,都比较单纯,整天就想去看个电影,玩玩游戏,绝对没有他们血腥和开放。我们以前挺小孩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很穷,但每个人都背着一个LV,香奈儿,开宝马、奔驰,我们那个高中的停车场,最多的车就是宝马、奔驰。

大学毕业时,面临一个决策,留在美国还是回国?我选择了回国发展,因为新的工作谁也不认识,觉得这样能成长更快,回来后加入BCG咨询,工作了两年多,也算终于在国内适应下来了。后来要决定是继续在公司做,还是回美国读商学院,还是去私募做投资,还是去世界五百强的战略部?各个机会都不错,但我一直有一个创业梦,就决定创业了,我永远选择风险最大的一条路。

舵舟:听上去仿佛是流淌在血液里,对于未知的爱好,未知能让人生有无限可能,但它也必然会有一些苦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randy:可能有一点来自于家里的影响,我外公做了50多年的初高中校长,政府在他70岁的时候,宣布他退休了。他没有接受退休的事实,外公自己盖了一所学校,虽然他懂做学校,但这也是个很大的未知,拿地盖学校,自己也没钱,欠工程款欠了几千万,也没跟家里人说,很恐怖。他现在84岁了,还在一线做,他说他要做到100岁。

外公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想好了就去做,也不担心后果。他在没钱的情况下,拿地盖学校的后果是什么?你要想一个70多岁的人,真做一个学校,估计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万一学校做不下去了,全家要帮你背这个债,其实是很大的后果。但他永远不考虑后果,他想做他就去做,任何难题我都能克服。当然,中间他也有很大的痛苦,就像你说的,真要去做一些新的东西,是很痛苦的,但他能克服到极致,接受全部困难并去解决。外公在西安也算小有点名气,从0到1,中间搬了三次校园,现在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校园,租了20年,可以稳定发展了,现在在校2000个学生,100多个老师。他现在84岁,每天早晨6点钟去上班,晚上12点回家。

我爸也是,16岁上西安交大,那个年代西安交大还是很牛的,学高电压,22岁研究生毕业留校做老师,26岁当上副教授。上任他们系的办公厅主任,那个年代也没有多少副教授,眼前有一条稳定的大路可以走,他决定下海。他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做生意,一步一步在国内做得非常好了,我妈为了我的教育,放弃了国内的发展,我们全家去了美国。我父母带我去美国的时候,他们只认识一个人,语言都不好,我爸又重新从基层做起,他还挺牛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让我更加容易去接受未知,而不去选普通的路,或者安全的路。碰到困难的时候,会去克服困难。就像你说的,每次选择未知,一开始肯定都不适应。

舵舟:选择未知后,一开始的不适应与痛苦,可以讲讲吗?

randy:第一个特别难的,可能是刚回北京时,特别不适应,加上当时的女朋友跟我分手了,还挺伤心的,我住的地方特别烂,我人生没有住过那么烂的地方。60年代的两居室,实际面积40多平,客厅也隔成了一个房间,三个人住,就一个洗手间,每天晚上,我们的睡前运动就是打蚊子。我的房间七八平米,美国全用烘干机,中国没有烘干机,你只要晾衣服,就没地方走路了。

舵舟:按理说你也算富二代,就不能租个好房子吗?

randy:我不算富二代吧,是另外的哥们帮忙租的房子,没想到他们选那么破的地方。BCG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会保护你的周末,每周四晚上你就可以飞回去了,周五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方便跟同事们认识交流,周一早上飞到客户那儿。在中国是周日下午你就得飞去客户那儿了,有时候星期天晚上就开始工作,周五晚上才可以飞回来。

我第一个项目在成都,入职了几个月,办公室的同事几乎都不认识,也没什么朋友,在成都又特别苦。我是新人,做专家访谈,都是我记笔记,我刚从美国回来,中文没那么好,本身就比较吃力,他们用四川话对话,我根本听不懂。我就录音,每天晚上10点多、11点回酒店,听录音、记笔记。这还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每天干到凌晨四五点,周五晚上凌晨12点,从成都飞回家,住的又那么烂,顶多星期六大家能玩一下,星期天吃个中饭就得飞了。过得真的特别痛苦,当时我就考虑,要不要回美国?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慢慢适应后,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换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住,各方面就舒服很多了。

创业也是一样,创业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压力。有一次,我压力大到嘴都张不开了,张嘴就会疼,最后都吃不了饭了,医生说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很大?放松一下就会好。当时我们正在谈一笔新的融资,协议一签,第二天我就好了,还挺夸张的。我相信创业者都是一样的,木哥也一样,都是长期失眠,其实木哥是一个反差特别大的人,他对外永远是搞笑的段子手,永远乐观,但是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到爆,我都不用跟他聊,就能看出来。因为我们是一样的,你还不能把这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到,你只能自己去调节。所以说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始人的心态,能平静的去面对所有问题,最终所有的问题都回到你这儿,你不解决,没人去解决。

舵舟:除了家里的行为影响,对于你个人来讲,不断的去寻求未知,应该有诱惑在那里?

randy:我是一个野心挺大的人,当然任何创业者肯定都是。我对钱不是很渴望,而是对做出一家伟大的企业有强烈渴望。假如创业者只对钱渴望,那你就做不大,我一直认为30岁前,不要为钱做任何考虑。当然,我很幸运有这个条件,不需要考虑照顾父母,我没钱可以问他们要钱,至少让我生活没什么担忧。我对物质没什么诉求,我一身衣服全是优衣库,但我对什么有诉求呢?就是成长。我们年轻人最欠缺的,一是格局,二是人脉,你怎么能只用三到五年,达到别人要花二三十年,才能达到的一个水平。

舵舟:别人用二三十年,你只用三到五年,所以你认为选择未知,也是走捷径的一种方式?

randy:对,选择未知,就是让你成长走捷径,因为你一旦舒服起来了,你绝对不会成长。当你选择了创业,你会发现,以前我选择的未知,都是短暂的未知,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舒服起来。但创业就是一直的未知,可能阶段性偶尔,你能舒服个两三个月,又会进入到下一个未知,面临新的挑战。逼着自己成长,这个是最大的红利。

回看两年前,我特别感激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梅花、经纬、青山,虽然当年我自我感觉良好,但其实就是一个小孩,什么都不懂,格局、人脉都不行。他们为什么要投我们?我现在回看,我都不会投我自己,这两年的磨练,包括今年跟去年我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成熟了很多。

舵舟:自己的变化在哪里?可以举那么一两件事吗?

randy:心态,你对事情的认知。举个例子,我拿到天使的时候,特别嗨特别开心,没觉得创业开始了。什么时候有感觉了呢?是我们办完开幕式后,那天开幕式很成功,我们去夜店high了一下,第二天早上醒来,那一刻我感觉到,其实还有好多好多要做的事情。之前的感觉就像做项目一样,在BCG工作也是项目制,做完一个项目就结束了。但这个成功的开幕式,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你去处理。后面慢慢的,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不好,现在很少有东西能让你开心了,真的,也很少有东西能让你有成就感。

不管融资1000万,甚至6000万,没什么成就感,这事儿别人做了千万次了,有一堆人能做这个事。我们今年做了1个多亿的收入,团队从去年的5个人,扩张到现在80个人,没什么成就感,只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唯一想的就是下一步该怎么做。回想去年困扰我的东西,就会觉得为什么会被那些东西困扰,多小的事啊,很容易解决的,但今年又有新的东西困扰着你,各方面很难去平衡,你永远在高压力中活着,失眠是常态。

舵舟:享受吗?

randy:不会享受,过程中特别痛苦,挺反人性的,我觉得没有人会享受这个过程。

舵舟:那为什么不放手呢?

randy:假如你真的停下来了,我每几个月还是会休息两三天,比如说去个山里静一静,回看自己的成长和各方面,其实特别有成就感。

2

联合办公的五大难点解析,90后海归操刀的无界如何做到行业第三

无界做了两年半了,我们的创业想法,源自于观察到身边很多人的办公室都很差,我们想把大家聚到一起,做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大家还能资源互补,就这么进入到了联合办公。这是一个挺难的行业,跟地产相关,本身很耗资源,加上我们团队都是海归,肯定没有本地人接地气。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我们年轻,在融资能力上,肯定比不上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一开始就有一定的劣势。

我们的优势是在产品上,或者说有年轻的活力。这个行业是在连接年轻人,因为60后不会选联合办公,70后也不见得会,连接年轻人,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在地产方面,怎么拿地?怎么做设计、装修,怎么能把它租出去?以及怎么管好团队?怎么能吸引更牛的人进来,怎么能确保大家同心协力?

舵舟:这几个难点提炼得都特别好,能给我们一一讲一讲么,首先怎么拿地?您最近拿的最好的一块地,是怎么拿下的?

randy:我们BD团队,现在一个月要看40块场地,我们通过系统打分筛选,可能我们一个月这40例都不会成交。以前我们看了十几块场地,急着就拿了,现在我们要看一两百个场地才拿一两个。我们有一套很完善系统比较,包括场地大小,本身的条件,租金,地铁口距离,周边商业配套,独栋还是写字楼,还是厂房,这些逐一打分,我们团队选出最好的场地,我再去判断。

最近我们在望京SOHO旁边,拿了一个老停车场,过程很快。我们知道这个场地的时候,稍微有点晚了,他们已经在跟另一家谈,而且就快成交了。我们BD总监是74年的,他有很多资源和经验,通过各种渠道,他直接联系上了一把手,我们找到他们老板,介绍我们的实力:“你租给任何一家,都是要租十年,你要考虑除了租金,利益上的回报,也要考虑承租方是不是可持续性的,能不能长久。”这些问题正是他们关心的。正好他听说过无界,就带他去看了无界在望京周边的几个场地,都是满的。又给他看了我们的装修和设计、改造能力,他都很认可。最后我们赶紧跟他谈:“你看,虽然我们开价会比那家低一点点,但对你长期利益来说,没有太多风险。”我们就把这个签约下来了。

舵舟:装修呢,因为你以前肯定是不懂装修的,你怎么去摸索这一套的?

randy:以前确实不懂,这部分我们一开始就学,我们第一个场地的设计和装修是分开的,我们先找了美院的史阳老师来做设计,再找了20个装修公司来竞标。这20家,我们一轮一轮的砍价,一轮一轮的学,把价格、工期各方面都往最合理的方向走,后来我们招了专业的人,帮我们把控装修质量。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做设计和装修一体化,我们把这块独立业务出来了,成立了以“设计感、高质量、透明化”为核心理念的一站式互联网办公空间设计装修公司“inDeco”,致力于打造最懂年轻人的共享办公空间,今年就做到了1个亿的营收。

我们希望每一个我们的用户,除了办公时间,其他时间也愿意待在里头。我们第一个场地,就做了淋浴间,健身房,冥想空间,睡觉空间,你累了,可以去睡会儿,熬夜了,可以去洗个澡,去健个身。年轻人对办公环境,是非常非常在乎的,他不像我们上一代人,选工作时只看品牌。年轻人很在乎个人的舒适度和开心度,他不介意加班,前提是他得舒服,其实某种意义上,这是办公场所的消费升级。

舵舟:租出去,你怎么做到场所都满员呢?

randy:早期全靠品牌,当时公司就3个人,我们拿了一些投资,第一个场地开幕时,投资人很给力,请了一堆大佬来:红杉的周奎,唱吧的陈华,九合的王啸,经纬的王华东,梅花的吴世春,明势的黄明明等等,那次活动来了1000个人来听,而我们的场地就1000平,我们的活动从9点到晚上5点,一整天爆满。靠这一个活动,无界的名声一下子就起来了。

那时我们很年轻,办了很多好玩的派对,来吸引年轻创业者。比如鬼节的时候,10月31号,我们在酒店租了一个套房,那个套房里有个泳池,我们办了一个泳池趴,来了100多个人,大家喝酒、聊天。或者打个《王者荣耀》大赛,这种好玩的东西,一下子让无界在年轻创业者里的口碑,变的和别人不太一样。别人的活动还停留在办论坛、讲课之类的,就很多人愿意来我们空间,包括木哥也是我们第一批入驻团队。

舵舟:木哥说,在你们这儿租了两个工位,说先能不能赊?万一他要不给你钱了呢?

randy:对,还挺搞笑的。也没想那么多,那个时候大家挺简单的,又是投资人介绍的,不至于坑我们。

舵舟:你后面融资是不是还挺难的?

randy:也不算太难,看你怎么看了。我们两年半融了四轮,融资额过亿,我觉得没有难过正常的水平,最难的一次是PreA轮融资,我们融了3个月,都没融到。

那次是2015年8月份启动,资本开始缩紧,而我们还处在很自High的状态,开了第一个空间,全租出去了,整体数据还可以,直接叫了1个亿的估值,但现在回看,你一个空间就那么得瑟。早期还挺多人感兴趣,有四五个机构愿意跟投,但没人愿意领投,聊了有七八十个机构,有两家愿意领投,一家估值给了4000万,一家给了8000万,我们选择了8000万这家,但他们只愿意投500万,我们想融1000万,又去找跟投,所有跟投都说太贵,不跟。我们很痛苦,就找了几个个人投资人,包括创业最前线,王卓然和盖克,他们一起投了我们PreA。

老木还把一个好朋友介绍给我们,看能不能跟投一点,最后虽然没谈成,但挺感谢他的,老木陪我飞到深圳,跟我一起去跟他朋友聊。创业的路上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难处,我现在也是,能帮忙一定都会帮忙。

舵舟:这个一个全新的领域,你肯定需要人才的辅助,给我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招到优秀人才的?

randy:第一,你得认识人,圈子足够广,有足够的人给你介绍,在认识这些人的基础上,他们还得信任你,愿意选择你。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随着你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你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对这个赛道越来越自信,尤其是对当你对自己能力产生自信后,你跟别人聊的时候,自然而然可以吸引人才。

联合办公这件事,很多人还是有顾虑的,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消除大家的顾虑。大半年前,我们招了一个合伙人级的伙伴,她之前是腾讯MIG事业部的市场总经理,在腾讯做了9年,很多地方挖她。我怎么认识她的呢?是创业最前线的盖克帮忙介绍的,他知道我们在找一个类似的人。

这位候选人最早对行业有顾虑。我是这么说服她的:“你可能会对联合办公有顾虑,但商办这个领域,以后会有很大的颠覆空间,怎么颠覆呢?通过运营和整合优化,我们把老的、烂的房子改造好,让这些老的、闲置资产提升价值,从宏观角度来说,增量地产,拿地、盖楼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是存量地产的年代,这么多三环内的老房子,怎么把它们改成更好的资产,这是未来房地产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建立了信任,虽然我们开的价格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我们让她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未来。

3

一些团队思考:只要业务发展足够快,你就能发现人到底合不合适

舵舟:“你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评价?

randy:这是一个很好的评价,这也是我很大的强项,因为老选择未知,我必须适应能力很强。我做的行业需要非常接地气,不管是跟政府打交道,跟开发商打交道,比如说为了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拉关系,这个很现实。

但有一个基本原则,在商言商,不能突破价值观,为了把企业做好做大,该做的东西就得去做。一个海归,假如你姿态高高在上,不愿意把袖子撸起来,做最基层活儿,那你不可能创业成功。我们很早期的时候,公司刷马桶,通马桶都我们自己做,这是要摆明一个姿态,不是说我花不起100块钱,请人来做,但我没必要花这个钱,你就得省钱,能省的地方千万不要花钱。当然现在我也不会去做了,如果我还把时间花在那个方面,可能公司的运转就会有些问题了。

在哪儿做生意,你必须得符合这个国家的习俗,如果你高高在上,那你公司还做不做?我的思维方式其实挺传统的,责任心,担当很重要。我的目标是30岁之前认真学习,30岁之后,我可能会把重心,自我定义做一下调整,30岁之前我姿态再低都OK的。

舵舟:30岁以后要膨胀吗?

randy:也不是膨胀,比如现在,我对利益是没有任何渴望的,你让我牺牲我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谈,没问题。但30岁以后,我可能会把这块看得更重,我特别认同我妈教育我的,不同阶段,要做不同阶段的事情。以赚钱为例,在我这个年纪,不应该考虑赚钱的事儿,但到40多岁,赚不到现在10倍,甚至100倍的钱,那我挺失败的。现在呢,一切为了发展和学习,包括跟投资人谈,看淡一点估值,稀释的就是我的股份嘛,看淡一点;要吸引一些更牛的人才,期权池不够了,我放弃一点OK的。现在学习到更多,未来才有可能作出一个特别特别牛逼的事情。

舵舟:创业做到现在,有什么总结吗?

randy:在做无界的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人了。创业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是定好目标,找对人,再去做就行了。大了以后,要不断的更新团队。创始人早期创始人离业务很近,但慢慢的,你会离业务会越来越远,你的重心应该放在战略方向和人上。我们现在做了两个公司,我都担任CEO,你得有足够强的人,去把每一块顶起来,我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个人都是合适的,你得毫不犹豫的去淘汰不合适的人。

举个例子,经营才两年半的无界,核心团队已经换过三拨还是四拨了。这其中有主动的,有被动的,也有非常可惜的。但我觉得每一次换都更好了,更适应当下了,当然也有缺点,重点是你和你合伙人中,有几个人是永远不变的,这代表着公司的文化与历史。我们最早的四个合伙人都是朋友,过了几个月发现,有些人就跟不上了,他自己也不开心,你也需要更有经验的人,最短的三个月就做了调整,那次是他自己也想走,挺可惜的。我们就赶紧去外面找,那时挺难,谁也不认识,就靠身边人介绍,误打误撞找了几个合适的人。

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有了自己的人事,人事特别重要,很多创业团队,可能一开始不愿意花钱在人事上。而我的看法是,宁愿把最多的钱花在人事上,因为人事能帮你解决特别多的事情,我们就只需要拼命往前冲就好。创始人一定要保障业务发展得快,中途我们背了好几次很大的债,但我们融到钱了,解决了这个债务问题。业务发展足够快,你就能发现人到底合不合适,不合适就要快速换,不能犹豫。不是说让他离开公司,有些就变成中层,这样你的中层力量也变得强了,你的高层也更强了,但你要处理好这个融合。

最早期,处理这些事情,我其实不太舒服,但现在比之前舒服很多了,习惯很多了。你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在做公司,不是来交朋友,我当然希望在过程中,我们变成朋友,但在公司的事情上,那就是公司利益最大化,假如有一天,我不适合来带这个公司了,我也会第一时间把我自己换掉。

舵舟:有从副总裁变到总监的这种案例讲讲吗?

randy:我们现在人事和市场总监,以前都是人事负责人,市场负责人,年初我们引入了新的人才,这两位同事,实际上是降职了,刚开始是会有些不太服气,那就说清楚,你对他哪些地方不满,你一定要讲。空降进来的人做事之前,至少你带的这个部门要认可你,你要花时间去跟团队建立感情,我们一起努力做到这一步了,现在大家的关系都很好,而当时两个降职的人,从这两个管理能力更强的人身上,的确能学到挺多东西的。以前我也教不了他,我不是这个专业,

20多岁,最重要是积累人脉和扩大格局,格局是靠跟牛的人接触,通过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人脉分合作的人脉,以及能一起打仗的兄弟们。我觉得罗敏就特别牛逼,他做了十几个项目都失败了,但跟他一起创业兄弟们都不离开,最后成功的时候,这拨人一直跟着他。无界不一定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情,但现在和我在一起的兄弟们,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辈子在一起做事,可能我们做大了,很多人只是公司的中层,但我希望他们就一直能发展下去。

重点还是我们的业务发展一定要快,不能低于行业节奏。我的态度是,要么做大,要么死掉。我不想做一个大不了,死不了的公司,这对任何创业者来说,是最痛苦的。你就得是行业前五,甚至前三。如果靠自己的资金获取能力达不到的话,那就借钱,不要担心有债,假如我们不能往大了做,我宁愿不做这个事,在保持你能在行业内快速跑的同时,最核心的就是人。

舵舟:所以万能的解药是公司的高速成长?他会让一个人现形和自知,事情就好解决了。

randy:没有东西是好解决的,但在高速成长的前提下,所有的东西都是在高速成长,一旦公司不成长了,这个时候就有办公室政治了,各方面不好的事情就发生了。我的打法是,一定要快速发展,不管后果是什么,甚至冒着死亡的风险去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同时,引进对的人,搞定人,不对的人快速喊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