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背后的「中国高度」

2019-09-28
《攀登者》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新高度,同时更提升了电影精神与情感表达的新高度。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一起拍电影,作者1674。

“有血有肉的故事,我的眼泪不值钱”“全程不敢错过1秒”“回望岁月,壮怀激荡”……随着《攀登者》先期口碑释出,这部主流商业大片也初露真容,同时从热议当中也可以看到,影片品质已经得到市场和观众的初步检验,而其全部实力的真正爆发更加值得期待了。

高关注度和高口碑之下,这部被称为“主旋律高概念大片”的《攀登者》究竟“高”在哪里?而在其高概念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作为一名已经观影并且真诚推荐这部影片的观众,拍sir今天来给大家好好讲讲《攀登者》背后的山高水长。


从一片空白到高品质成片

华语电影制作的新高度

对于华语电影发展和整个电影市场来说,《攀登者》的出现是开创历史的。因为在《攀登者》之前,中国并没有同类题材的电影出现,在创作和摄制层面来说这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时在接到拍摄任务到最终完成影片制作只用了十五个月,要知道创作这样一部高规格大体量的影片起码需要三到五年的制作周期,而《攀登者》是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条件下创造了纪录。

在任仲伦接下这个重任的时候他就明白,这是按常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我们必须赢;从今天开始,困难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必须战胜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所战胜。

而《攀登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同类创作领域经验的匮乏、制作时间紧迫等难题,作为一部献礼祖国七十华诞的重大影片,如何让影片能够代表中国电影的真正实力、如何在现代电影语境下拍出华语主旋律大片的新高度,这些更是创作团队面临的挑战。

经过数次开会讨论,最终上影为影片定下的创作方向是“相向而行,画龙点睛”,即“希望统筹所有力量向既定方向前行,同时找到影片的灵魂,在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上都实现新表达与新突破”。在这个方向指引下,主创团队的搭建也迅速进行,与上影交情深厚的阿来进组担任编剧,徐克出任影片监制,李仁港执导筒,在幕后团队成型的同时,演员阵容的组建也在紧张推进中。

由于影片题材及体量的重大,上影团队一致认为应该“用实力演员支撑起实力电影”,因此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有口皆碑的中青两代演员陆续进入上影的演员阵容规划圈,不过要同时邀约如此众多的大牌进组并不是一件易事,就在影片正式开机当天,几位主要演员都还没有签约进组,剧本也尚未最终确定,不过大家也就这样抱着必胜的信念上路“攀登”了。

前文已经说过,《攀登者》之前的中国电影历史上这片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所以前进的方向和创作的道路全靠大家一起开拓。为此,团队当中的每个人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影片创作倾尽全力,例如编剧阿来在进行剧本创作期间带团出访阿尔巴尼亚,他就白天访问晚上赶稿,最后发出交稿邮件时还是借用当地使馆同志的手机才给影片总策划徐春萍发出了通知短信;而为了真实呈现登山全貌,上影团队特地请来气象专家、地质专家、中国登山协会专家等不同领域与登山有关的专业人士,为影片创作全面把关;

而在演员方面,因为大家之前谁也没有拍过此类题材的作品,而《攀登者》又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进行改编,所以如何精准把握人物形象及形态、如何完整演绎出四五十年前的惊险登山过程,演员们也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其中,吴京远赴岗什卡雪峰进行登山学习及训练,并请了职业登山家做指导,除了实地学习登山技巧也为了从真实的雪域高原环境中获得一手体验,在拍摄过程中更带伤上场;而张译为了让外形更符合片中的角色形象而“自虐”式减肥,曾经一天只吃两根黄瓜,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坚持“瘸着腿”走路(他饰演的曲松林因为登山受伤而截掉了脚掌和脚趾)。

此外,井柏然和胡歌在拍摄惊险戏份时也坚持亲自上场,其中有一场是井柏然从山峰上极速滑落并被绳索牵绊倒挂在山尖,他亲自演绎了这场惊险的段落,同时胡歌在进行一场从山上滚落下来的表演时,自己一遍一遍地“滚”了好几回,并主动向导演要求“如果您不满意,您就直说,我再给你拍一条。”

曾经去到拍摄现场进行探班的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曾说:“这是真诚的表演,处处都有充满力量的细节!”由此可见,在《攀登者》背后拼尽全力的这群人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展现中国电影的精气神儿、为了向祖国母亲致敬,这是一部诚意之作,更是一部实力之作,整个主创团队可谓咬紧牙关完成了一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能完成的壮举,而在这部电影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中国电影人的精神与实力,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无限远景。

从家国情怀到自我激励

电影精神情感打造的新高度

片如其名,《攀登者》的幕后创作故事就像一次攀登高峰的过程,这部电影闯出了一条通往险峰的道路,并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而从影片的内容呈现和意义表达上,《攀登者》也同样是一部华语电影市场上的新高之作。

首先从题材突破和类型打造的方面来看,《攀登者》的出现正式拉开了中国此类题材电影的大幕,而且有别于国外诸多影片的纪实性,此次《攀登者》进行的创作是将商业元素大量引入,以艺术化再现的手法呈现出整个登山过程中的故事性与戏剧性,通过工业化制片流程打造出全方位精益求精的影片品质,保证给观众以最好的视听效果体验。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攀登者》也从创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升级革新,例如在剧本创作方面遵循“三五定律”,即五段左右精彩的情节或细节;五段左右精彩的视觉场景或画面以及五段左右精彩的表演或台词,以保证整个影片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再如在拍摄过程中选择绿幕与实景相结合的拍摄方式,在实景拍摄地模拟出雪域高原的外景形态,不仅在景别拍摄上视野开拓,同时也让演员能够有更真实的现场体验,而后期特效则在实景拍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画面升级,以达到最现代化的视听效果呈现。

▲工作现场照

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方五洲带领年轻一代攀登者首次向珠峰发起挑战过程中遭遇风暴,十几位队员将自己和梯子捆绑在一起挂在一块山石上,狂风暴雪肆虐整整一夜,大家就这样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度险飘摇了一夜。这一幕可以称得上《攀登者》最为精彩的一场戏之一,而在这场戏背后可以看出影片将动作、冒险及现实故事完美结合,因而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这一幕。

而从影片精神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攀登者》选取了祖国历史上一个历史高光点作为主要呈现内容,不仅是对于祖国艰辛奋斗史的崇高致敬,同时也是对于中华儿女拼搏精神的时代彰显。影片除了对于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再现,更对于每个人身上的人性光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例如方五洲从英雄到平民再到英雄的人生起伏录,曲松林守望珠峰十五年坚守梦想的不甘人生,杨光为了父亲为了自己用生命去登山的奋斗故事等。影片当中出现的每一位登山英雄,原本也都是普通人,但是因为对于梦想的执着和对于祖国的热爱,让他们被历史所铭记。

除此之外,英雄群像的展现也是影片内容的一大亮点,曾经创造历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而也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精神传承,才有了祖国登山事业的发扬光大。因而影片也对于这样的英雄群体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例如攀登者结组前行,将彼此的性命紧紧捆绑在一起;再如有的攀登者为了完成使命牺牲小我,保全大局,还有为了护航登山队伍顺利登顶,地质、气象、勘测、医疗等不同团队成员精诚团结,共克难关。在这群英雄身上,我们看到的亦是中华儿女为祖国奋斗的精神,亦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与崇高精神。

《攀登者》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它对于真实历史的再现,例如英雄们临危受命,以强大的使命感和前所未有的勇气挑战世界第一高峰,再如他们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次次向危险发起挑战,这一幕幕都足以燃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激情与热泪;

而《攀登者》最为突破之处,则在于它成功打造出了中国此类电影的新面貌与新高度,填补了国产电影类型的空白,并成为这个国庆档献礼祖国豪华阵容当中的重磅选手,对于往后的中国电影发展来说,《攀登者》已经建造好了一架“中国梯”,为往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攀登者》最有意义之处,它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回顾、对于祖国的致敬、对于英雄的礼赞,其实更是一次中国精神与普通观众的对话,通过这对历史丰功伟绩的展现,观众们除了获得感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力量,就像电影当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必须登上高山的理由,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也是一名攀登者,我们心中的梦想便是那座属于我们的高山,而这部电影将成为鼓舞我们勇攀心中高山的力量,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当中的难题与困境。

所以可以这样说,《攀登者》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新高度,同时更提升了电影精神与情感表达的新高度。

眼下国庆档战火激烈,而《攀登者》在其中不仅“高度”亮眼更热度空前,所以,在这个重要时刻里,不论是为了祖国、为了英雄还是为了自己,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