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告别”双11

2019-11-12
2019 年的天猫双 11,就像是阿里云的「成人礼」。

摄图网_500437231.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周天财经。

没有意外,2019 年的天猫双11最终 GMV 定格在 2684 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天贡献了 191 元交易额。

现实世界的喧嚣的购物狂欢背后,对应着赛博世界的数据洪流,无声却汹涌。

每秒订单峰值 54.4 万笔,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也考验着虚拟世界的河道与岸堤,一旦溢出,后果不堪设想。

阿里云扛住了。

十年前,天猫举办第一届双 11,销售额还只有 5000 万元,也是在同一年,阿里云成立。二者互为表里,交易额如火箭般蹿升的双 11,每年都在给阿里云提出一道更难的考题。双 11 是阿里云「成色」的检测计。

今年是双 11 核心系统 100% 上云的第一年,按照阿里巴巴 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的说法,「今年双 11,阿里把『最要命』的系统全都放在云上」,而相信绝大多数参与了「千亿项目」的消费者也都认可,今年是下单体验最顺畅的一届双 11。

这或许标志着,为期十年的你追我赶到此为止,阿里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技术大考后,正式「告别」双11,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支撑更广阔的命题。

01 十年筑基

很大程度上,阿里云的诞生来自于阿里巴巴自身的业务需要。

1997 年 10 月,德克萨斯大学的切拉帕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即将以大型机为基础的结构进化到以网络为基础的结构进行计算,他将这种计算模式命名为「云计算」。

「云计算」自此开始出现在学术界的讨论视野,到了 2006 年,谷歌 CEO 施密特用云和云计算来描述谷歌将提供的未来服务,但是受限于那时的软硬件发展状况,整个业界对于云计算仍然停留在几篇论文的理论研究阶段,以「IOE」为核心的 IT 后台计算框架,仍然是互联网企业的标配,阿里也是如此。

「IOE」虽然运行稳定,但是却存在两个问题难以克服:部署速度跟不上业务需要,价格昂贵受制于人。

但业务对算力的需求却并非一成不变。2009 年双 11 虽然只有 5000 万成交额,峰值也只有 400 笔每秒,但是却已经给阿里的 IT 系统一个「下马威」,一部分业务系统几乎要被「打挂」,这次大促昭示了网购的巨大潜力,却也给后台的支撑能力敲响了警钟。

阿里的管理层们经过数次商讨最终决定,自研上云。

2009 年,阿里云成立,开始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2010 年,开始研发 OceanBase 数据库,逐步摆脱对 IOE 的高度依赖,2013 年,阿里云终于实现「5K」云计算,有能力调动 5000 台服务器,数年的隐忍蛰伏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2015 年,阿里云资源开始支撑双 11 流量,出于控制风险考虑,当年只分配了总流量的 10%,任务圆满完成。在第二年比例就提高到了 50%,接下来几年,阿里「云化」进程不断加速。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首家将核心系统 100% 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一点,同为云计算巨头的亚马逊、微软、Google 也尚未做到。

「不是任何一朵云都能经受这样的考验,只有阿里云可以,飞天云操作系统是一朵完全自研的云,也是中国唯一自研的云。」张建锋表示,阿里云可以承载阿里巴巴这样万亿规模的核心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做到的。

02 支撑一切

根据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 上半年)跟踪》,从 IaaS 和 PaaS 整体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接近 50%,超出国内第二名到第五名厂商的份额总和,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5dca0e5dc5df7.jpg

在全球市场上,阿里云也已经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共同组成了全球前三大公有云厂商,即「3A」,过去十年的投入,开始进入收获期。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谈及天猫双 11 时表示,「相比销售数字,我更关心技术的峰值」,周天财经此前也曾通过梳理分析阿里巴巴的技术演进得出结论,阿里本质上已经是一家技术公司。

随着连续数次的业务架构调整,目前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底座,它所包含的也早已不止是狭义的「云计算」,而是包括了 AI、大数据、区块链等各项前沿技术。

阿里云并非只属于阿里的云,在过去几年,它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社会与产业的方方面面,已经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每年的春运抢票,是比双 11 更加声势浩大的社会事件,网站 PV 每天超过上百亿次,同时也需要涉及到订单的生成与金融结算。这几年 12306 的服务稳定背后,就有赖于阿里云的升级助力。

坐着火车回到家,除夕夜看春晚时的互动、抢红包,也是阿里云在「默默」支撑,以 2018 年春节为例,除夕期间,微博活跃用户高达 2.2 亿,网友发布了 7500 万条讨论春晚的微博,互动量达到 2.1 亿,得益于阿里云的技术优势,流量洪峰不再会击垮后台服务。

中国人的春节,已经离不开云。

在智慧城市领域,通过架设在阿里云上的城市大脑,杭州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数得清实时车辆的城市,这也为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解法。

因为可以获取到实时机动车数量,杭州的城市大脑可以对各个路口信号灯进行动态调节,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全局优化,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各个路口派驻交警局部疏导。数据显示,目前杭州高架道路匝道上 50% 的信号灯已经实现了智能控制,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 15.3%。

在工业领域,阿里云在 2017 年就发布了工业大脑,参与到新能源、化工、汽车、轻重工业等不同领域的工作之中,比如说,在光伏切片的生产极其精密,上千个参数实时影响着最终的成品率,依靠人力经验已经不可能完成监测任务。而依靠工业大脑,所有端口可以被实时管理、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动态控制与调整。

2018 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 30 万亿元人民币,哪怕 1% 的效率提升都意味着数千亿元的纯利,未来的数字工业 「长在云上」。

通过阿里云与特驱集团的合作,我们还可以窥见农业的云化趋势。特驱集团是国内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预计到 2020 年,年饲料销量将达到 1000 万吨,生猪养殖突破 1000 万头。

1000 万头猪,怎么养?

阿里云给出了答案。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自动为每一头猪建立档案,可以对其每天的进食情况、运动强度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全天候监测,目前甚至能够做到对猪的咳嗽行为辅助判断其是否患病,提升猪场的经营效率。

阿里云也正在走出国门,新加坡的 EZ-Link 便利卡、马来西亚的城市交通、中东油田的勘测开采…可以发现,从第一到第三产业,从国内到国外,阿里云正试图支撑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正如张建锋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阿里云的新定位:阿里云逐渐从一家单纯的云基础设施提供商,到今天变成云的智能化提供商:从大数据、AI、IoT 到协同办公,以及今后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平台。

03 结语

今年的云栖大会,张建锋在接受周天财经等媒体专访时说,「阿里云有很大一个不同,他是有一个最佳实践的,那个最佳实践就是在阿里巴巴自己的业务里面经受了很多锻炼。」

是的,阿里是阿里云的「演习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2019 年的天猫双 11,就像是阿里云的「成人礼」。100% 承接核心系统的阿里云证明了自己,不难预测,从今年开始后的每一次双 11,后台的支撑能力都不再会是制约业务的瓶颈。

互道珍重,阿里云从双 11「毕业」了,我们也可以对数字经济的未来抱有更多信心。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周天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