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的败局,朱新礼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反思

2019-12-20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QQ截图20190419112928.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qspyq2015),作者Hayekist,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2月1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朱新礼实际控制的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冻结。

遥想当年,《赢在中国》热播,朱新礼与马云、史玉柱等人一同担任评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如意模样,真是令人唏嘘。当其时,朱新礼先生无疑是中国最耀眼的企业家之一。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跻身顶尖企业家俱乐部

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激励,时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辞职下海,创立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一家负债上千万、停产三年的县办罐头厂,濒临破产边缘,处于发不出工资的漩涡之中。

1993年初,朱新礼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德国食品博览会上签下500万美元浓缩果汁出口合同,令企业转危为安,走上了蒸蒸日上的成长之路。

此后,朱新礼和他领导的汇源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列车,开始了奇迹般的成长经历,逐渐成为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饮料市场的霸主。

2007年2月,汇源果汁顺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拥有汇源果汁在中国境内的全部业务。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提出收购报价,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比汇源果汁前一日收盘价4.219港币溢价了189%。一旦收购完成,持股41.15%的创始人朱新礼将进账75.5亿港元。

可口可乐在高溢价之外,还开出了诸多富有吸引力的条件,包括承诺保留汇源品牌等等。

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审查,否决了该项收购案。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鉴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口可乐公司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减少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因此,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

尽管未能顺利套现,但这无碍朱新礼跻身于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俱乐部。朱新礼在《赢在中国》这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担任评委,与马云、宁高宁、牛根生等一众顶级企业家一起指导和点评参赛选手,留下了很多充满商业智慧和处世智慧的金玉良言。

何曾想,2019年以来,朱新礼已被法院强制执行5次,被2次列入限高消费人员,1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汇源的败局

很多分析认为,汇源果汁和朱新礼的转折点在于对可口可乐收购获准的误判。2008年收到可口可乐的要约收购后,汇源果汁认为收购完成的可能性非常大,故而相应对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以配合未来纳入可口可乐体系。

考虑到可口可乐强大的分销网络,汇源果汁大规模裁撤销售团队,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1160人。

这给后来汇源果汁阶段性经营困难埋下了祸根。当收购被叫停之后,重建销售体系的努力事倍功半,贻害深远。

一方面友商招揽汇源裁撤的销售人员,侵入甚至抢占了汇源既有的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部分经销商们对汇源摇摆不定的政策丧失信心,铺货的动力不足。而这些正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大忌。

所以,很多人都忍不住同情汇源。如果当年可口可乐的收购顺利进行,现在汇源是另一番光景,朱新礼的境遇则更是天差地别。可这种看法并不公允。

汇源的失败,败在始终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购并本来就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承担成或不成的风险。且不论在购并没在正式确立之前汇源就裁撤销售人员的做法是否恰当,既然可口可乐的收购被叫停,朱新礼作为职业企业家带领汇源适应调整以求弥补也是题中之义,毕竟汇源并非私人企业,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背后还牵扯到其他股东和利益相关者。

事实上,朱新礼的补救工作还算成功。收购失败后,2009年汇源的销售收入为28.33亿元,相比2008年的销售收入28.2亿有微幅增长。

2010年,他带领汇源果汁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7.6亿元,比2009年增长32%,此后数年都有增长。可见收购误判带来的影响似乎在逐步消除。相反,制肘汇源继续成长的是公司治理问题。

“出售汇源果汁饮料灌装业务的目的是,把筹集的179.2亿港元投入到更上游的现代农业,帮助中国更多农村、农民实现规模化、科技化与品牌化经营。同时,还可以借助可口可乐在全球的营销网络,把中国的浓缩果汁和果浆输送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去。”这是朱新礼当年同意出售汇源果汁的初心,也是他的志向所在。

所以,汇源果汁摆脱困境后,朱新礼的离心又起,2013年辞去了总裁一职后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重金聘请原李锦记总裁苏盈福任行政总裁,试图在汇源果汁去“朱新礼化”。

这或许才是汇源果汁走下坡路的真正起点,其最大的祸根在于上市后的汇源果汁去“朱新礼化”易,去“家族化”去“老乡化”难。

按照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说法,“汇源集团超过一半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老板的老乡,职业经理毫无办法,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水都泼不进去的利益集团。”

不到1年,苏盈福辞职离开。此后,高管人事更迭频繁,公司从此既无战略的定见,也无经营的稳定,还发生各种滴漏跑冒,如有传闻称,朱新礼的女婿高勇涉嫌利用汇源的广告业务牟取巨额利润。如此境遇下的汇源,业绩自然无从谈起。紧接着,更恶性的事情发生了。

2018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安排,汇源果汁合计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约人民币42.82亿元的短期贷款,年化利率10%。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属于朱新礼控制的另一企业,即朱新礼践行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但与汇源果汁是完全独立的两家法人。

这时的信息披露已是事后的补救措施。这笔巨额贷款并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也没有履行相关披露义务,已违反了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条款等联交所相关上市规则。事实上,此行为(现有的已披露信息尚不能推断或确认,谁是此行为的主体)不仅是严重的背信行为,而且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汇源果汁公司治理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极度薄弱,公告称“董事会尚未完全知悉可能的额外交易的大小与性质。在独立董事委员会建议下,董事会已同意扩大独立董事委员的授权,将独立调查范围扩大至包括可能的额外交易”。

由此可以窥见,该公司的很多交易完全不在董事会的控制之下,谁知道还存在多少漏斗,倾泻着上市公司利益。正是这些未知因素,导致汇源果汁连2017年的年报都无法编制完成。

而这一切才是汇源果汁失败的根源。对此,作为董事会主席朱新礼负有难以推卸对应的责任。

可悲的是,诸多利益相关者由于“汇源果汁”的治理失败陷入困境:

  • 汇源果汁的债权人。由于这笔违规贷款的存在,债权人已被置于此前未曾预料的风险之下(借钱给汇源果汁,结果汇源果汁把钱转借给关联公司北京汇源,意味着债权人承担的信用风险范围扩大和增加)。

  • 汇源果汁的股东。汇源果汁是一家公众上市公司,非朱新礼家族的私人企业,贷款给北京汇源符合朱家的利益,但却未必符合其他股东的利益。而且,这一违规贷款触发了汇源果汁自身的部分贷款的提前还款条约,又进一步触发交叉违约条款,使得汇源果汁面临公司破产或被债权人接管的风险。此外,由于触发港交所退市的相关规制,如果在倒计时的2020年1月31日前未能达成复牌条件,汇源果汁将被港交所启动退市程序。

  • 经销商、供应商、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汇源果汁现在的动荡,无疑已经令这些主体蒙受风险或损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在路上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就一直致力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但今天看起来依然任重道远。因为汇源果汁的失败绝非孤例,诸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等等都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失败的案例。

现代公司治理规则已经很清晰地规定了动用上市公司的财产的前置条件:

  • 按公司章程的约定,依授权层级取得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批准;

  • 根据与债权人的约定取得债权人的同意;

  • 事前向公众披露。

朱新礼如果多一点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进而坚定地履行董事会主席的责任,大有机会避免汇源果汁当下的窘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委婉地评论认为:“朱新礼做出这样的决定,符合内地企业家老板的做事风格——根据自己经验和需要做决定,而不是遵循法律法规,因此在合规方面比较薄弱,不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朱新礼旗下的北京汇源饮料虽股权上不属于汇源果汁上市公司,但实际上可能对上市公司业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借款也是从维持业绩的角度出发。但毕竟两者没有直接权益关系,所以容易被认为是挪用。”

然而,这究竟是违背汇源果汁利益的输血,还是出于利益共同体的互救?完全无法推断,因为动机不可测,唯一可尊重和信赖的是规则。

现代经济制度安排中,有限责任旨在避免关联企业经营风险的交叉传染,隔离开破产风险。可一旦突破了相关规则,这种制度性安排就会显得无力。在汇源的案例里,朱新礼志向所在的现代农业经营实体——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已经债台高筑,沉珂在身,甚至连几百万的P2P高息贷款都要借。

这时候的朱新礼,理应将其与持续经营能力没有问题的“汇源果汁”隔离开来。现实却是一笔违规的关联借款为其继续输血,把基本健康的汇源果汁(汇源果汁虽然连续亏损,但持续经营能力没有问题,偿付能力也维持在较强的水平,事发前惠誉给予汇源果汁的长期评级为B,属于中上水平)也拖入了泥潭。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当下的舆论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失败或公司治理失败的焦点都对准了民营企业,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国有企业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看看触目惊心的企业领导贪腐案件就可窥见问题的严重性。

几点希望

当年,民意汹汹,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要保护民族产业。

今天,民意攘攘,感慨从“国民果汁”到“老赖”,真不如当初一卖了之。

冷静下来,倒是可以从建设性的角度,试着提几点希望:

1、当年朱新礼对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收购的可能性的认识,显然与公众不同,他对收购成功抱有极强的确定性,所以才迫不及待地进行内部改组,以求适应收购后的经营需要,没有给自己留出更多余地。真希望朱新礼当时能坚持己见,在商务部否决该项收购之后,继续通过行政复议或其他法律途径争取购并的继续进行,把汇源果汁以及朱新礼的判断和各种诉求都摆在台面之上,这样至少可以启开一条依法博弈的路径(当然我们也很理解,这很难,甚至无法实施)。

2、汇源果汁的后继处理能更多地依据法治,不偏不倚,充分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为其维权提供公平公正的司法救济渠道。唯有在透明的法治之下,公众才可以还原真相,追求到应有的正义。社会治理也才能由此进化。

3、更多企业家们,无论是民营老板还是国企领导人都能以此为镜,尊重法治规则,敬畏市场,加强公司治理,充分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