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持续入侵综艺,但羊毛不好薅

2020-01-16
“国潮”综艺缘何成为了潮流?

编者按: 本文来源于犀牛娱乐,作者肉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谈到“国潮”,你会想到什么?

是中国李宁、回力、太平鸟,还是故宫彩妆、小龙坎牙膏、旺仔面膜、老干妈卫衣、泸州老窖香水,亦或是正在喷涌的“国潮”综艺?

2018年末,北京卫视携手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上新了·故宫》,自此“国潮”与综艺的联姻拉开序幕,并在2019行业春推会期间进入小高潮。

已经借助《上新了·故宫》率先撬开市场的北京卫视宣布将乘胜追击,把“国潮”作为未来内容矩阵的核心。同天,东方卫视也在推介综艺品类里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国潮风”。

一周后,2019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同样将“新国潮”列为综艺内容布局的四大系列之一,并宣布会围绕其着力打造《潮流合伙人》《身体的榜样》等自制节目。

可春推会后,市场虽涌现了不少“国潮”综艺,但收效差强人意,直到《潮流合伙人》《了不起的长城》播出,这场“国潮”与综艺的联姻才开始有了“琴瑟和鸣”的氛围。

“国潮”综艺缘何成了潮流?

2018年,老国货李宁以“潮牌”身份登上秋冬纽约时装周秀场,改头换面后李宁走出了三年亏损30亿的窘境,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近3亿。

李宁之后,波司登、太平鸟、回力等其他本土服装品牌,以及老干妈、青岛啤酒、念慈菴等老牌国货们,也纷纷借力各种跨界、联名进行潮流转型,不仅赚足了年轻人的注意力,也将“国潮”塑造成了可以在话题上与欧美潮牌抗衡的新品类。

天猫2019 全新消费趋势报告中,“以国为潮”被列为中国市场内的消费新趋势。报告指出,“以国为潮”如今不再是少数人的心态,也不再是只局限于潮流圈内,而是以更广泛的影响力,辐射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的消费观。

“国潮”有了足够深的话题根基和坚实的观众基础,这种背景下,“国潮”与综艺联姻,不仅为正处于井喷状态的中国潮流市场的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出口,也为“国潮”综艺走上“爆款”之路提供了可能性。

政策对文化娱乐产业的风向调控和内容监管,也是“国潮”综艺会成为潮流的一大主因。2019年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1年又是建党一百周年,对应这三大特殊历史节点,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综艺创作的一大轴线。

相对其他具备浓厚政治色彩和政策导向的主旋律综艺,围绕“国潮”展开创作,既迎合了这一创作轴线,也能借助传统文化的回归、文化认同感以及追求潮流的大众心理,更好的打动年轻观众。

在此基础上,率先亮相的《上新了·故宫》又为“国潮”综艺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运营之路。

注脚文化时尚,落脚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上新了·故宫》首期推出的美妆日用品“美什件”(售价1099元),单日抢购数量达5000套;第二期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售价在399-2899元之间),截止1018年12月6日,认筹人数为14293人,筹款金额约为785万元,达成率为15693%。其中,399元档位和部分768元档位的产品均已售罄。

“国潮”综艺归类于文化时尚品类,但其背后的意图却并非简单的“国”文化或“潮”趋势推行,更多还是在撬动消费市场。

唯品会联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90后社会新人对国货的接纳度和消费热情空前高涨,“国货本命”已成为一大消费趋势,而90后“国货热”在美妆个护、服装等领域体现得最明显。

《上新了·故宫》《时尚大师》《潮流合伙人》,以及待播的东方卫视《我们的国货》《国潮青年》、北京卫视《我在颐和园等你》、湖南卫视《中国制造的店》,实际瞄准的正是这批“国潮青年”,以期借助他们从“小众”出圈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群体,并推动品牌和线下运营产业链的打造,实现IP商业价值的高度释放。

“国潮”的流行,更多源于大众对产品背后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追求,如同人民日报对此的评论——消费情怀折射文化自信。而从《上新了·故宫》《潮流合伙人》的成功看,这一路径,同样适用于“国潮’综艺。

12月16日,《潮流合伙人》在上海愚园百货开设了国内首家 “FOURTRY”限时体验店,主要展示及售卖FOURTRY神秘店款、主理人吴亦凡、合伙人杨颖Angelababy、潘玮柏、赵金麦、福克斯在节目中的穿搭同款,以及IP联名款等众多潮品。

据悉,开业当天,限量款“FOURTRY”LOGO潮T在正式发售后不到1小时内,便已销售一空。

势头渐长

但“国潮”与综艺还需磨合

就目前来看,《潮流合伙人》确实是《上新了·故宫》后又一个相对成功的新范例。“带货”能力亮眼,热度和口碑方面,节目依旧稳坐猫眼综艺全网热度榜榜首,豆瓣评分7.1。

另一边,1月4日开播的《了不起的长城》也取得了口碑上的开门红,目前豆瓣评分已从开画的8.6涨至8.8,零一星评价。

“国潮”综艺的发展势头渐长,今年除去上文提到的待播节目,还有一批国潮综艺也在布局和筹备之中,且品类更加多样,如江苏卫视国风音乐真人秀《最潮中国风》、酷燃视频《国潮改造家》等,但“国潮”综艺想发展成为一个具备较高影响力的垂直品类,还需要时间。

一方面,《上新了·故宫》《潮流合伙人》《了不起的长城》虽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或热度,却并没有彻底走出圈层,真正现象级的“国潮”综艺依旧空缺,而后续待播的《我们的国货》《我在颐和园等你》《中国制造的店》等新节目能否真正带动“国潮”综艺“出圈”,现在也难下定论。

另一方面,“国潮”与文化类节目的适配性不高,目前的文化类节目多集中于诗词歌赋、人文景观的传统文化,缺乏国潮的创造场景,而北京卫视依托古迹进行布局的做法不仅门槛较高,也容易使观众审美疲劳。

匹配经营类节目表面上看是一举三得——满足了“国潮”的核心需求,具备了传播文化之实,也更容易撬动消费市场。但在具体创作中容易忽视文化内涵的注入,使节目停留在娱乐行为和商业行为的层面。

此外,借流量明星引流已经成为“国潮”综艺的创作“共识”,问题是,这种方式虽容易带动节目的关注度和讨论量,但多数节目中流量明星和节目内容都处于割裂状态,如此一来,不仅容易使节目真正想要传递的内核被忽视,也难以实现宣传长尾效应和真实受众转化。

“国潮热”的行业大背景,为制作方提供了创作风口,但综艺“国潮热”想持续升温,并进一步挖掘和探索节目IP价值空间,绝不能只追求短时间内的传播声量,亦或是把文化、潮流、年轻人这三大组成“国潮”的核心元素拆分,只重点发力某一方面。否则,很可能会像泸州老窖香水、福临门卸妆油等一样,只能热闹一时。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