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是巨头的游戏

2020-02-18
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场竞赛。

图虫创意-792236353083932757.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作者半佛仙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1

远程办公,被普遍认为是2020年第一个风口。

毕竟呆在家里的人们总要继续自己的工作生活,所以过去可有可无的远程协作,在这一刻成为了刚需。

刚需,高净值群体,高单价的流量,toB的想象力,长期的用户黏性,怎么看怎么是个香饽饽。

于是一时之间,无数创业公司和投资人都开始疯狂的押注,各路远程协作平台开始上线并大力推广。

这或许是个风口,但背后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游戏。

远程办公的技术门槛和带宽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巨头没有造血能力,那么面临的困难会非常多。

毕竟在远程办公场景下,用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习惯都是问题,在2020年,没有盈利机会的新项目,除非背靠巨头或者有资本不计成本砸,不然都会过的不那么顺利。

现在不是泡沫年代了,讲故事很难打动人。

巨头们做远程办公,都是靠着主营业务的盈利往里砸钱,前期不在乎这个项目是否赚钱,只是期望这个项目可以完善已有的商业版图。

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场竞赛。

更何况这个风口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问题,疫情拐点已经临近,疫情结束后这到底还是不是个风口,这都是风险。

02

论技术,在线会议是一个典型的需求简单,但是实现复杂的行业,技术壁垒非常高。

在线会议,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交互设计,协同操作,这些都是表层应用,几个破界面根本不重要,而且交互逻辑抄起来是最容易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门槛。

在线会议中,网络状况、终端设备、使用场景等极为复杂,这些才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线会议,最重要的,最底层的,是对抗网络丢包。

所有使用远程会议的人,抛开无法解决的当面划拳,最大的痛点是,经常出现一个人讲一半,但是掉线了,其他人听不到他的声音,尤其是在高铁过隧道的时候,这种场景非常常见。

然后就是他自己讲了一大堆,最后白讲了。

又要重新讲一遍,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更惨的就是断断续续,一阵一阵的,大家都难受。

这是远程会议的核心难点,因为远程参会的人深处天南海北,网络状况也不尽相同,网络状况出问题是很正常的,而这个问题,属于底层优化的层面,这需要足够的业务挑战,技术积累,资金沉淀。

界面华丽从来不是核心竞争力。

信号不好,再牛逼的网络游戏的体验也会极差。

按照国际标准,端到端的网络延迟要控制在150ms内,才能保证相互沟通的效果。

但是,网络环境作为通信脉络最复杂的一环,其状态本身是不可控的。

这需要会议设施供应商来做主动策略优化,要做实时网络状态检测,来实时调整策略,这个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大量资源介入。

尤其是数据丢包,丢包补偿技术是考验供应商技术的核心标准,目前这个领域能做到最好的是腾讯,理论上可以实现视频丢包70%和音频丢包80%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流畅开会。

多设备之间的电话与视频沟通,对于网络也有很严格的要求,网络问题导致通话断断续续,也大大降低了沟通效率。

如果实在网络不可控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电话进行接入。

腾讯砸大成本打通了VoIP和PSTN传统话机等多种接入设备,支持从窄带、宽带到超宽带等多种采样率和带宽,不管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话,都能接入腾讯会议的系统。

这是腾讯多年为直播平台和视频流媒体提供底层技术真枪实弹练出来的。

03

抛开网络问题,第二重要的是,音质和画面。

除了网络之外,参会人的环境同样是不可控的,尤其是大家都在远程的状态下。

可能就在家里待着(家里也有电视,家人声音等),也可能在外面待着,工作突发事件要求随时可以开会,这就导致开会的时候大家的现状不一样,音质和视频同样影响所有人的体验。

这考验的是,音频视频的压缩能力,传输能力。

国内音频视频点对点传输,做的最早的是哪家?

是QQ。

早在1999年,那时还是OICQ的时候,就已经提供了音频通话功能。

2000年OICQ改名为QQ的时候,推出了视频功能。

这差不多是国内最早的个人用户级的点对点在线音视频交互服务。

那时候的网络状态是什么破样子大家都清楚,在那种网络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音视频传播,对于压缩技术的要求是非常大的,因为基础设施不行,只能在上层应用动手。

大家都还记得年轻时候在QQ网恋的感觉吧?

这超过20年的从蛮荒时代走来的积累,就是核心技术竞争力壁垒。

说句难听的,QQ解决过的问题,很多同行可能都没遇到过。

除了音视频的压缩基础技术外,然后就是降噪。

尤其是音频,听不清有两种情况,一种声音小,一种杂音多,降噪是非常影响体验的功能。

腾讯会议除了初步降噪之后,还会针对会议的一些常见的噪声,例如:键盘声、咳嗽声、放水杯的声音,进行定点降噪。

甚至专门去采集公交车,户外,咖啡馆等专属场景的噪音,用来做模型训练,对抗噪音。

腾讯之所以能在这个领域拿到通行证,可以说是用户体验上下了苦功夫。

04

抛开网络波动对抗,音视频压缩以及降噪等技术,单就网络承载能力,都不是一般玩家顶得住的。

而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效率,有时候用户的设备没问题,网络没问题,但是服务商的承载能力有限,就和打网游的时候你自己网速再好,服务器爆满你也还是得排队,一个道理。

承载能力分为两面。

一面是云资源,服务器投入;

一面是资源调度能力。

先说云资源投入。

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是有自己核心云能力的,头条的飞书财大气粗,他们三家的服务器不要钱一样的往里面堆,在争抢高端会议客户的当下,都是不考虑成本的。

腾讯会议8天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

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打仗打的就是钱和资源。

抛开云资源的投入,再说调度技术。

服务器是食材原料,但最终菜好不好吃,处理食材的手艺和掌勺技术也很关键。

在这里,BAT三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字节跳动有抖音积累的实时流技术,能承载数亿人同时刷起来不卡。

阿里有每年双十一应对大并发流量的核心技术,而且阿里云的弹性计算独步业界。

腾讯的技术积累更加适合会议场景,因为QQ和微信上,本就是每天无数人,无数群在实时进行着各种交流,腾讯在做这件事情上简直是老天给机会。

腾讯还是国内最大的视频巨头,不仅仅是腾讯视频,几大直播平台背后都是腾讯,更别说腾讯本身也是国内第一游戏巨头,不管是端游和手游,腾讯系产品都是内置高品质的实时对话系统的。

这种强度的战斗下,除了阿里和头条,其他玩家都不够看。

05

简单科普下技术,可以发现在线会议本身看起来简单,但在技术实现上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对于技术积累,资源投入,资源调配,尤其是大并发实战,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再说难听点,你就算买了10000台服务器,能不能驱动这些服务器同时高效工作都是个问题,阿里腾讯头条都是有同时驱动百万核的能力的。调度系统和中台,对于巨头来说是另一个能力的体现。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各类在线会议也好,远程协作也好,赚钱吗?

不过没关系,玩家们都期望赶在5G前夜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5G时代下第一张门票,所以从战略上可以不计较金钱得失。

2003年的时候,阿里京东砸电商,都是一路往死里赔钱的。

阿里做阿里云即使到现在也没赚钱。

腾讯的远程会议疫情期间直接免费,所有成本腾讯包了。

而且不要忘了,华为也已经在协同办公赛道蠢蠢欲动。

这么诱人的蛋糕,作为5G基石的公司,没理由不来。

06

巨头不仅有资源有技术往里面砸,更重要的是,巨头们可以不看投入产出比,因为这部分用户和流量,会被视为自身已有商业版图的补完儿,而非是出于赚钱来做。

这场战争本质上是头条成为新BAT之后,第一次正儿八经的BAT大战。

但这场战争中的主角不是新贵头条,也不是阿里,而是腾讯。

因为同样的不差钱,腾讯是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和完全契合场景的应用策略,并且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用户自己和自己开会也就罢了,如果是和其他公司的客户开会呢?

客户可不会去配合你去下全新的APP的,这个迁移成本是非常高的。

再联想去年年底企业微信宣布和微信打通,双方无缝对接。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