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2020:“黑天鹅”催生的AI新业态

2020-02-25
当经济被摁下暂停键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是否也会出现转折?

图虫创意-221136647683440669.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Alter聊IT,作者Alter,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19年末,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在2020年的趋势做出了预判,并大致形成了这样的基本共识:

AI作为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将进一步演变为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一样的“通用技术”,2020年将是全面起步的时间节点;同时AI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将开始指数级增长,AI正在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刚需。

只是疫情“黑天鹅”的出现,出其不意的打乱了2020年的一系列计划,零售、旅游、制造业等在隔离防控的外力下集体停摆,不亚于一场对整个经济体系的休克式打击。而当经济被摁下暂停键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是否也会出现转折?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思考下被疫情影响的政策走向、产业调整以及用户心智,再从中判断人工智能所遇到的打击或机遇。至少在当前的态势下,经济市场正在向三个方向加速演变,几乎每个场景中都可以看到AI的影子。

01 服务无人化

在整个疫情期间,人际接触成了一个敏感话题,外卖、快递、买菜等被迫进行“无接触”式服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正被无限放大。

原本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被挡在了小区门外,用户被迫戴上口罩跑到小区门口与小哥们隔着栏杆交易,似乎重新回到了三四年前的场景。但同时也为机器人“无人配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京东、美团等相继试点“机器人配送”,机器人从物流配送站出发,以自主规划路线的形式将商品运送到指定地点。以往也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配送案例,但多半还处于“试验”状态,京东、美团的配送机器人在疫情期间首次驶向了公开道路,对无人配送的落地不失为一种利好,特别是在医院、铁路、仓储等特殊场景中,不乏机器人被规模化应用的可能。

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京东数科就发布了多款商用智能机器人产品,包括可以自主乘坐电梯的室内运送机器人、用于铁路轨道和隧道中巡检的铁路巡检机器人、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房巡检机器人。诸如美团、苏宁等快递、外卖等相关产业链的玩家们,也推出过类似的智能机器人产品。

产业链上下游玩家们的提前布局,加上被疫情放大的用户痛点,“服务无人化”或将是2020年催生的AI新风口之一。其实除了“买菜”相关的民生问题,同样被“无人化”考验的还有社会治理体系。

一个直接的例子,社区作为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加上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返乡潮,对社区居民逐个进行排查,快速摸清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流动情况,可谓是这场防疫战斗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如果采用传统的上门寻访或者电话沟通,留给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并不宽裕,很可能造成潜在感染人群隔离不及时的隐患。

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打赢时间战的恰恰是人工智能。比如京东数科在此次疫情期间推出的智能外呼机器人、疫情问询机器人、京东良研问卷小程序等社区智能防疫产品,智能外呼机器人实现了海量电话自动呼出,释放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远程上报健康数据、自助查询疫情动态、在线医疗问诊等等。

进一步延伸的话,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治理体系的“无人化”,也是对智慧城市的一次临场考。就像疫情期间出现的一幕: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没有打通,跨部门协作还需要采用人海战术,俨然违背了智能化、无人化的初衷。

当然也不缺少一些值得推崇的案例。比如刚才提到的京东数科,其旗下智能城市业务板块建立起了“京东疫情防控技支持体系”,将自身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大数据+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前沿科技,协助政府搭建了“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有效开展了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

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多数企业的“智能城市”选择了从单一场景切入,诸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等,而京东数科的着力点在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先解决数据标准化的问题,以操作系统的开放式架构服务城市管理部门与其他智能城市服务商,逐步构建城市画像、智能规划、智能交通、信用城市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毕竟,智能城市的题中之意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最多跑一次”等无人化、线上化的服务,恰恰是智能城市最基本的建设方向。

可以预见,外界势必会在疫情结束后重新思考AI的价值,在“服务无人化”的引导下,留待人工智能企业的将是新一轮的政策和市场红利。

02 产业智能化

比零售服务和社会治理更为棘手的,恐怕是产业制造的危与机。

一方面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口罩危机”爆发后的一个礼拜内,比亚迪、富士康、太平鸟等3000多家制造业纷纷投入到口罩的生产中,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倍增加了中国口罩的产能。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的弊病,人力仍然是大多数制造工厂的核心劳动力,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施行“封闭式”管理的情况下,很多工厂被迫停工停业,直接影响了国内一季度的经济表现。

所幸也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尽管赶上了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江苏常州的精研科技并没有停止生产运作,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智能质检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24小时工作,而且检测效率比人工提升了近10倍。

那么疫情对制造业的沉重打击,也可能是国内工业领域加速旧产能淘汰、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的时间拐点。

京东数科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在近期的采访中提到:“在疫情之后,传统行业线上线下将加速融合,企业运作的底层操作系统和思维方式会因为数据和技术要素的加入而发生一个质的改变,这个改变或将决定企业是引领还是被淘汰。”

百度CTO王海峰也曾在演讲中公开表示:“以深度学习为核心基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人工智能的应用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同时权威研究机构IDC也给出了预测: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可达1275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将加速拥抱互联网技术,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有可以触摸的案例,有行业专家的论证,有第三方机构的背书,智能化可能是2020年的产业关键词之一。至少那些深处其中的管理者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在黑天鹅、灰犀牛等越来越频繁的商业战场里,危机和转机往往是并存的。如何危中求机?产业智能化已然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同时产业智能化的进程并没有局限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也打响了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枪,典型代表就是农牧领域。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领域,并强调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月17日印发的《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中,进一步强调要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信任农业、认养农业、可视农业等业态。

个中原因也不难理解,现代化的农业势必要摆脱“靠天吃饭”,集约化、品质化和安全化已经成为新共识,而智能化恰恰是农业转型的路径之一。

比如京东数科与黑毛牛集团、首农畜牧、蒙犇集团等在“智能养牛”方面的探索为例,通过给牛戴上了智能项圈,可以实现牛身识别、运动情况分析、牛只定位、反向寻找等功能,实时了解牛的运动轨迹、疫病特征、生理异常等,同时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AI算法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牧场繁育和养殖的数字化管理。

智能养殖方案的优势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凸显,春节后复工期的持续延长,导致一些养殖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但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人工巡检的频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接触,养殖企业生产计划并未被影响。

有理由相信,作为这场疫情亲历者的制造业工厂老板和农场主们,在经济损失和倒闭威胁的洗礼下,注定会重新审视智能化转型的长远价值,当产业智能被全面激活的时候,也是京东数科等玩家的机会。

03 深度线上化

如果用一个定语来形容这场疫情对于用户心智的影响,“深度线上化”无疑是最合适的候选词之一。

站在一名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上,线上经济受到的影响远远弱于线下,甚至还顺势爆发一些小风口,最典型的就是生鲜电商。当外卖小哥被挡在小区门外,“外卖族”们被迫捡起了锅铲,然后就是前所未有的抢菜热,几家知名的生鲜电商都给出了同比2—3倍的增长数据,就连忠诚于线下菜场的老年人也开始网上抢菜。

紧接着在传统复工季临近时,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瞬间走红,一些边缘性玩家们迅速切入到新战场中。比如阿里钉钉、企业微信、华为云WeLink在远程办公上的较量,纷纷打出“免费”牌来吸引中小企业;又比如在线教育的概念股迎来了多个涨停,就连小度智能音箱也携“1亿免费教育资源”的诚意扩宽赛道。

人工智能似乎成了“深度线上化”的局外人,事实却不是如此。

稍晚于钉钉们加入远程办公的百度Hi,奉上了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等AI服务;京东数科的资管部门升级了JT²智管有方,在数据分析、智能研究、销售交易、风控管理、远程会议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咖视界”和“远程会议系统”两个模块,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遇到系统不兼容、工具不统一的沟通困扰问题,瞄准了资管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高效办公和交互协作。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行为“深度线上化”注定不是短暂的风口,而是长期的红利。就像2003年的电商还很脆弱,但在用户培养方面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进而支撑了电商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样的道理,用户行为的深度线上化将贡献更多的结构化数据,为人工智能重构互联网服务打下了新的基础。

以营销行业为例,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停留在互联网上,大概率会重塑线上营销的既有形态,并反哺线下营销的智能化升级。

对于第一点,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已经给出的相应的营销方案,构建了一套建立了精准用户画像上的个性化营销玩法。就像某一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经常阅读某数码产品的资讯,很可能会是这款产品的潜在用户,彼时就可以针对性推送产品广告,促进用户的购买转化。用户的时间越是集中在线上,这样的营销逻辑就越精准。

对于第二点,京东数科也已经进行了提前布局,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数字营销板块——京东钼媒。简单来说,京东钼媒正在通过自身的AI、IoT和大数据能力,帮助户外媒体做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让线下线上数据和流量实现融会贯通。目前,京东钼媒已经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省广集团、中赫置地、新潮传媒等各领域代表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在陆续落地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可以笃定,用户行为“深度线上化”留给人工智能的机会点远不止这些,甚至说当前所能看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还是以电商行业为例,被重构的可能不只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还有零售产业后端的客服、售后等等。就像京东数科等平台刚推出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时,利用对话机器人解答用户在购买商品与服务过程产生的咨询问题的行为,在外界引发了不小的非议,不少人预判将影响用户的满意度。

结果却是,京东数科在线机器人24小时的解决率高达90%以上,卓有成效的解决了传统客服行业、呼叫中心人力成本高、效率低、非标准化等痛点。有了这样的示范,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将人们从重复、低效、繁重的脑力判断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

当我们选择把时间交给互联网的时候,所有奇妙的化学反应都在孕育中。

04 写在最后

有如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观点:“要思考疫情对商业的影响,逻辑上还要看两件事:一是疫情改变了哪些行为,二是疫情改变了哪些心理?”

至少就眼下的一幕幕来看,这场疫情已然对行业和用户带来了近乎“冲击”的影响,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等到人们战胜病毒重新回到阳光下的时候,又怎会拒绝驱动产业向上生长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主动抛弃被人工智能改变的高效、便捷的生活习惯,坐视被撬动的新机会。

“黑天鹅”正在催生更多的AI新业态,京东数科等助力者们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