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日本:《菊与刀》 | 读书

2020-03-22
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既固执僵化而又审时度势;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而又背信弃义;既无所畏惧而又胆小怕事;既保守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图虫创意-458635230965399732.jpg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刘涛独家投稿文章,创业邦编辑后发布。

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既固执僵化而又审时度势;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而又背信弃义;既无所畏惧而又胆小怕事;既保守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菊花与刀》

菊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皇室家徽,也代表了美与艺术;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无情与残酷,也代表了荣誉和忠诚。菊与刀,也象征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和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发动了世界大战,另一手创造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奇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由于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上表现极为突出,因此具有很大话语权,美国急需制定对日德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可以说最让人感到费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以至于保留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结果。

一、为什么重读这本书?

1、中日渊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盛世隋唐时,日本费尽千辛万苦,派遣唐使,企图从繁盛的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促进本国发展。19世纪60年代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伴随着经济军事的发展,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略我国;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爆发,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开启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以中方胜利结束。

目前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分别占中国和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7%和20%以上。投资方面,截至2018年底,日本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1834个,实际到位金额1119.8亿美元,稳居对华投资国别排行榜首位,是唯一一个累计对华投资超千亿美元的国家。高峰时的投资额约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20倍。

2、日本的实力

首先,代表科学界最高荣耀——诺贝尔奖的获得情况

2019年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日本的背影。

从1901年至2019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共包括物理学奖11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3人、和平奖1人。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19年间,日本共有19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平均每年一位。日本人的获奖次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其次,世界领先的企业和科学技术

企业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日本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占据市场,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研发经费。从开始的仿造到后来的技术创新,日本的崛起成为亚洲的一个神话。

现在日本企业正从B2C领域,逐渐向B2B领域扩展、转型。松下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等领域;夏普将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教育产业;索尼虽复又亏损,但参股奥林巴斯后,双方联合研发医疗内窥镜,已在该领域占据全球80%~90%的市场份额;日立的核电业务“阳子技术”,可精准地控制距离,针对性地区分人体癌细胞;京都大学中村教授,因干细胞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凭一个细胞就可复制出健康的心、肝等器官。

特斯拉的电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还与特斯拉合资在北美建设一座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松下、三菱等在研发氢燃料电池,一旦石油供应不足,日本的创能蓄能技术将在全世界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三菱电机发明了可涂沫式电池,将新材料涂到墙上就可发电,目前正试验人身上穿的衣服,多余的电可以并入电网。

机器人是日本着力打造的新兴领域。比如,安川电机原来是马达、发动机的生产商,现在已成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日本企业研究专家陈言分析,日本的创新力源于三个方面:已经完成的资本积累、集聚全球智慧的学术积累、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

日本在67个核心科技领域领先,他们正在为未来一百年投资。

二、日本人具有如何的特性

正如本尼迪克特自己所说,《菊与刀》并不是一本专门论述日本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书,而是探讨日本人有关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在《菊与刀》中,作者将在研究部族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与人格理论,扩大应用到分析近代日本这一大型文明社会,把找出隐藏在日本人行为背后的原则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各种模式,得出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原理是不同于欧美“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的结论。

习俗在形成个人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个人对习俗所能产生的任何影响。

——杜威

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的一贯的模式。

——本尼迪克特

1、先让我们看一下:日本的天皇文化

宗教永远是政治的必需品。 ——巴尔扎克(法)

日本是宗教的天堂。各种教派加起来有十几万种之多,最小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在日本,受到国家管理的宗教是神道教,它是日本独有的宗教,核心为信奉天照大神,而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其神物为一镜一剑。

明治时期,政治家就制定了制度,国家神道受国家的支持与管理,国家神道由内务省神祇局管理,它的神官、祭祀仪式、神社费用等均有国家提供;祭祀神道以及佛教、基督教等各教则有宗教局管理,经费由教徒自愿捐赠得来。

二战之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据日本文化厅调查显示,截止至2016年3月,日本共有登记在案的神社8.1万多所,信徒9200余万人 。按总人口1.26亿计算 ,有73%的人口是神道信徒,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社。

天皇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日本天皇是日本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

1889年颁布的宪法中,在宪法第1条写到:日本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

“只要天皇有令,哪怕只有竹矛一根,也会毫不犹豫去战斗。”

在天皇宣读投降诏书前一天各个战场的日本士兵仍在忘我的战斗,誓为天皇献身,虽然前线已尽失败仗,却没有人承认即将失败的结局,在广播和新闻报道中仍把“彰显日本精神”、“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挂在嘴边。

第二天,天皇宣读完毕,绝大部分战事瞬间湮灭,士兵们乖乖投降,甚至还主动为前一天还是敌人们的人指引道路,日本本土不超一周,美国大兵已能安全的在大街上购买生活物品,甚至街旁两侧的日本百姓会纷纷致意。

天皇制度,成为日本统一和民族优越感的体现。日本的天皇是日本人精神力量的支柱,如果没有了天皇,日本人就没有活着的意义,也就是说日本人都为天皇活着,如果失败了,他们就会自自己剖腹以谢天皇。

政教分离以后,日本天皇虽然仍旧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对老百姓的精神控制已大大减弱。现在日本权力最大的是首相,掌管内政外交军事大权,他在这方面的出镜率很高,成为日本政府的实际控制人,而天皇仅发挥形象代表的作用。

2、日本的等级文化——各就其位,自我约束

从公元7世纪到19世纪的一千两百年间,日本一直师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用一句话来概况:行为细节皆有规范,地位皆为指定。

日本封建社会分层复杂,人们的地位都是继承上辈。这个系统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着装,食物,房子及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人们严格遵守规定,各个阶层都在规定内得到某种保障,阶层固化。

赋税严重,当农民忍无可忍时,某些农民代表会越级向幕府投诉,如果投诉成立,幕府处理了罪魁祸首,改善了农民生活现状,幕府依然会处死农民代表,因其行为违反规定,农民则会为他们的代表修座神祠,尊为烈士。

严格监控大名的财产状况,防止各大名之间联姻形成联盟,威胁中央集权。

人们可以通过某些习俗,不动武力,改变等级地位,同时保证等级间流动,有助体系稳固。高利贷主和商人富起来后,出租或典押土地,成为地主。土地意味着声望和地位,其子女便可以与武士通婚,进入上层社会。商人可将儿子过继给武士也可将儿子入赘女家,逐渐渗透到武士阶层。

19世纪60-90年代进行的明治维新,依然是中央集权统治。统治者小心翼翼区分政府在行政和宗教上的权利,允许民众在其他领域自由发挥,但始终确保自己处在新等级体系最顶端,掌控一切关乎国家大计的事物。地方行政适度民主,但地方的法官,学校老师和警察统统由国家任命。

日语里有许多敬语,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词汇,在使用时还伴有适当的鞠躬和跪拜,而且不仅要懂得向谁鞠躬,还要懂得鞠躬的程度———从简单的动肩、点头直到最高的跪拜礼。对一个人十分得体的鞠躬,放到另一个人身上也许就变成了无礼的举止。所以,一个日本人必须学会在哪种场合该行哪种礼。行礼代表的就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自己和别人的级别区分。家庭生活的核心也是以性别、辈份和年龄差别为基础的等级制,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不分年龄大小,要给兄弟鞠躬。“繁琐细致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制度有一些值得信赖的理由,日本人喜欢这一套制度,而从历史的大范围来看,它确实保证了许多利益,减少了流血。”

对日本人来说,最放心的生活方式是提前规划好一切,最大的威胁是不可预知的意外。各个阶层的日本人都有一套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办法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我们经常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洗冷水澡、忍受饥饿,静坐冥想。

有关武士忍耐力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他们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使饿得要死,也必须装作刚吃过饭的样子,并且要用牙签剔牙。俗谚说:“雏鸟长鸣就知道它们需要食物了,而武士们则口含牙签。”在过去的战争中,这句话成了士兵的格言。他们不能向痛苦屈服,即使在死亡之前,也不能显露出丝毫痛苦,而是要毫不畏缩地承受。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圆熟”,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即“一心”或“一缘”的境界,在意志和行动之间毫无障碍,意志和行动完全一致。日本人说,一个人“就当已死而活着”时,他便达到了“圆熟”的境界。也就是说,他活着已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摆脱一切束缚状态,摆脱一切矛盾冲突。那些困扰日本人的紧张和焦虑全部消失,他可以为所欲为了。

虽然每个灵魂原本都闪耀着光辉,如同一把新刀,但是,如果不勤于磨砺,它就会失去光泽。如他们所说的"自身的锈迹",它和刀上的锈迹一样有害,因此,人们必须像磨砺刀剑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光辉的灵魂一旦被锈迹掩饰,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再磨砺一次。

——本尼迪克特

现在日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员工不急于升职跳槽,企业也因此更加稳定;手艺人也不着急追逐名利,“匠人精神”也因此得以传承;研究人员不急不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个与日本的“各就其位、自我约束”不无关系。同样也是能够成就那么多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3、恩情难报,耻感文化

日本人觉得自己对过去的一切欠有巨大的恩情,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日本人说的“我受某人之恩”,就等于说是“我对某人负有义务”,或者负债的意思。为了理解这种报恩文化,就不能把恩情看作是美德,而应该把它看作像是金钱债务一样,有借有还。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讲的就是报恩的狗的故事,这个故事被日本人列入小学课本。

日本的报恩文化,表现在无条件的忠和孝上面。日本人认为,有幸出生在这个国家,都是天皇所赐的恩典。前线战士领供给是领受皇恩,神风队队员自杀式的攻击就是报答皇恩。他们认为尽忠天皇是最高的道德、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有一个故事说,在一次军事演习中,一位军官下令,不经他的允许不能喝水壶里的水。结果,那一天,由于口渴和疲惫,倒下去二十几个人,还有五个人死亡。打开士兵水壶一看,里面的水一滴未动。他们认为,军官下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东方孝道在日本得到了最广的发展,日本人认为孩子都对父母欠有恩情,必须努力偿还。他们服从长辈的决定、父母包办婚姻、婆婆有权随时赶走儿媳、儿媳对公公婆婆无限孝顺,等等。

现在在日本,一般会送不太贵重的礼物,但是礼品都会是精心挑选的。不过日本人在送礼物的时候总会讲,我下班路过这家店,看着东西还不错,顺便买了一个,故意把自己花的心思说得特别轻松。这是因为日本人特别怕亏欠了别人,一旦亏欠了别人,是要报答的。

二战之后,令我们中国人最为不爽的,就是拒绝承认二战时期的暴行,篡改日本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相比之下,德国人认罪的态度就很真诚。读过这本书,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耻感文化,就知道他们并不是没有忏悔和赎罪的观念。事实上,大部分日本人也都知道那是侵略,是不光彩的事情,但他们不愿意嘴上承认,更不希望对方在公开场合或媒体里宣扬。久而久之,变成了极力否认。

日本人重视“耻”,他们认为“耻”是道德的根本,只有对耻辱敏感的人才能够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任何日本人都十分关注公众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他只需要想象别人的判断,并由此调整自己的行动。当每个人都遵守同一规则并彼此相互支持时,日本人就会感到轻松。所以,日本人的从众、不越雷池一步就成了习惯。

日本人对自己的名誉特别看重,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孕妇分娩时不能大声喊叫;男人对于痛苦和危险必须处之泰然;当洪水冲到村庄时,每个持重的日本人都必须带好必需品,在高地呆着,不能乱喊乱叫;他们即使在军舰遭到鱼雷攻击的时候,也要以镇定的姿态转移到救生艇上,“否则,会被人耻笑”。这种自我克制,也是日本人自尊心的一部分。日本人也常常会以自杀来“洗刷污名”。比如,曾有人因一时不慎,把自己的孩子起名“裕仁”(跟天皇名字一样,禁忌),因此杀死孩子并自杀。日本人认为,杀人者是可以原谅的,但嘲笑者是伤害别人的心灵,是不可原谅的,嘲笑是最恶劣的罪行。

耻感造就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 使他们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极为敏感, 哪怕是微小的或善意的批评也会被认为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受到嘲笑的日本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化嘲笑为动力, 不断自我完善, 以此来消除外来的嘲弄;或者是在怨恨里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自我折磨的最高表现就是自杀, 如武士的剖腹。折磨他人又有不同的途径,一个是直接报复嘲笑他的人, 为自己正名,或者是通过折磨第三者来发泄心中的怨恨。前者形成了日本竞尚复仇的风气, 如四十七士的报仇行为,“报仇观念就是像数学公式里面等号”,两边必须保持相等。再退一步,如果不能复仇,日本人就会选择自杀。

4、客观与理性

日本人极端要求报恩和极度的自我约束,可能我们都会觉得他们在道德观念上也一定非常苛刻吧。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日本人对感官享乐非常宽容,他们也没有善恶的道德观,这令人特别惊异。

日本人把肉体享乐当作艺术一样培养,同时,还用肉体享乐来锻炼意志。比如,他们特别喜欢泡热水澡;但同时,他们也会用冷水浴锻炼。他们特别擅长睡眠,不论什么场合、什么姿势,都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而且他们并不觉得睡眠是为了保存精力更好地工作,睡眠就是睡眠,一种享受;但同时,他们又可以毫不吝惜地牺牲睡眠。在吃上面也是如此,他们会烹调各种菜肴美食;但也会吃得很快,他们不认为吃饭跟体力有关,他们只承认锻炼和精神力量对体力的重要性。另外,日本人也不忌讳性的享乐,他们认为性与爱情无关,而只属于消遣和享乐。

日本哲学中肉体并非罪恶,享受肉体的快感并非罪行。精神和身体不是宇宙中两股对立的力量,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存在而且是好事,即善恶并存,因此不会觉得与邪恶斗争是美德。

日本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民族,非常沉稳,遇事不容易受感情支配,在自然灾难面前非常冷静和清醒。同样因为这种沉稳的性格,使得日本人到了战场上会非常冷静地杀人而不会手抖。今天日本人大量捕杀海洋野生动物并没有罪恶感,在他们看来,吃濒临灭绝的海豚和吃饲养的牛肉是没有区别的。

小结:

本书写于70多年前,对于当时美国制定日本政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也成为研究日本人的特性重要的一本书。

对于日本这个近邻民族,我们着实印象深刻,日本人在二战中表现得非常残忍,很多行为令人发指,但是大多数接触到的日本人,都是温文尔雅,谦卑有礼,甚至有点谦卑。同样二战战败之后,又能够迅速崛起,尤其是开篇我们介绍的日本的科学技术实力以及诞生了那么多的全球知名公司,伴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让我们不仅要转向他,了解他。

在精神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保持截然的理性,对待“天皇”,国家的象征,国家的统一以及无上的荣耀的信念,保持高度的自我修养;对待失败、对待落后又坦然接受,积极奋进,快速学习,勇于超越。这就是日本,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学习认识的民族。

正如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遗言说:“有两种机运,一种是偶然碰上的,另一种是自己创造的。面临无比艰难之时,必须自己去创造机运。日本正是这样一个自己去寻找机会,并不断学习并创造的民族。

作者简介

刘涛,物理化学硕士,青岛海创汇康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商学院院长,潍坊海创汇康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创业邦》专栏作者,担任青岛高创投融资担保专家评委以及西海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多家基地的创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孵化器、加速器运营管理经验,参与首批国家级创客空间-创益客、山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益邦、海尔双创示范基地-红岛海创汇、李沧海创汇、临沂海创汇、潍坊海创汇等各地孵化器地运营管理,孵化项目:青岛悟空智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创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佐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