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磁悬浮项目的玄机

2020-04-20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土味财经原创作品,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0年4月17日上午,浙江举行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浙江推出了两个堪称宏伟的规划,“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重大工程。

十大千亿工程包括沿海高铁、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杭州萧山机场综合枢纽、千吨级内河航道、杭州都市圈环线、洋山港区整体开发、宁波西综合枢纽、沪杭超级磁浮、沪甬跨海大通道、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等,总投资超1.2万亿元。

百大百亿工程则包括103个项目,总投资约2.4万亿元,涵盖公路、铁路、轨道、水运、枢纽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沪杭超级磁浮工程,将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建设磁悬浮超级高铁,时速超过600公里,是目前高铁速度的2倍,总投资高达1000亿元。

从杭州到上海,坐高铁大约1小时左右,而如果未来坐磁悬浮只要20分钟。在省内前往比较远的温州,也只需要30分钟。

在这个时点,浙江率先推出大基建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可谓不超前,不过其中的这个磁悬浮工程,还是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因为在上海,磁悬浮是一个“Long long story”

沪杭磁悬浮项目最早于200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原计划于2006年年内开工,2008年底建成,2009年试运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正式投入使用。

但该项目长期存在争议,开工时间被无限期搁置。2013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撤销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2006年4月27日,中国首条磁浮线路在上海开通运营,西起浦东新区龙阳路地铁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正线全长30公里,设计最高时速430公里,单向运行时间8分钟。

当时主要反对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磁悬浮投资大、成本高、客流少、无法兼容高铁网络,只是“交通玩具”。铁路学者、同济大学教授孙章则是主要支持者,他认为磁悬浮的造价、辐射、票价等都与已有交通方式相差无几。

高铁赢了磁浮,但是当时高铁的主要推动者刘志军早已身陷牢狱,王梦恕院士则早在2018年去世,中国高铁纵横披靡,几乎所向无敌,而磁浮的支持者们退居幕后,但是始终在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很多网友对于沪杭磁浮项目表示不解,质疑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我国高铁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国产可控,为何要舍弃高铁去追求不成熟的磁浮;

2、沪杭再修建一条高铁的成本不会超过150亿,但是磁悬浮却要投资1000亿;

3、沪杭相距162公里,高铁时间是1小时以内,但是磁悬浮能节省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半个小时而已;

如果只算经济账的话,说白了当时修高铁也是有很多反对意见的,我现在还记得三十年前上海修建上海新客站的时候,记者进去参观后一片批评之声,说设计太超前了,居然有十几个候车室,怕客流吃不饱。

此次磁悬浮工程的意义可能不亚于当年的高铁,远远不止是在经济上。

了解中国高铁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高铁技术实际上分别来自日本、德国、加拿大和法国,刘志军通过高超的谈判手腕将这几个国家的技术吸收并且国产化,最终缔造了中国高铁这一张国家名片。

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文“中国铁路高速”,用来指时速200km/h以上的高速列车,CRH在中国有四个系列:

  • CRH1,庞巴迪-四方-鲍尔(BSP)生产,原型是庞巴迪为瑞典AB提供的Regina。  

  • CRH2,南车四方(联合日本财团)生产,原型日本新干线E2-1000。

  • CRH3,北车唐山机车厂(联合西门子)生产,原型ICE3。工程设计和计划工作将在西门子位于德国爱尔兰根的工厂进行。首批3列车和一些重要部件也同样将在德国制造,而其余列车的生产将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进行。据说CRH3是中国高速列车中最先进的一种。其最大特点是车行平稳,乘客感觉舒适。

  • CRH5,北车长春客车厂(联合阿尔斯通)生产,原型阿尔斯通为芬兰国铁提供的SM3型。预计首组CRH5将于2006年底出厂,第一组由中国生产的CRH5将于2007年春出厂。

这里并没有给完全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和先锋号留位置。“中华之星”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说:“铁道部就是认为‘中华之星’不可靠,虽然试运行50几万公里,但还远远不够。”

在这次的磁悬浮新闻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报道: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人士向媒体确认:如果项目落地的话,应该就是我们公司的“600公里高速磁浮”,该车去年还在杭州参展过。目前国内只有我们四方在研发高速磁浮项目。

根据制造商中车四方的规划,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目前仍在试验阶段,2022年前后进行试验线测试。

今年,预计工程样车将下线,工程样车的具体下线时间是2020下半年。明年该项目将在调试线上开展系统综合试验,完成集成验证,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车研制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具体实施,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攻关。

官方信息显示,经过3年左右的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我查阅了当年高铁初期的报道,关于青岛四方的新闻是很多的。

《读卖新闻》透露:“日本的6公司,将会和南方四方机车车辆以合资公司形式,进行生产。”

据了解,在上海-南京之间运营的CRH2型,制造商是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川崎等6家财团组成的联合体。铁道部共订购该型号车60列,总价值130亿元人民币,日方获得的合同金额800亿日元(合计人民币70亿元)。

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青岛做机车的有两家企业,四方机车厂和青岛威奥。但除了金属件,我认为他们没什么更多研发能力。或许,真的像网上说的,只能喷喷漆。

而当时的南车四方宣传部长吴群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子弹头列车是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他承认,日本新干线列车也是在2006年3月引进的作为样车的。

高速铁路有磁悬浮和高速轮轨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在高速轮轨技术上,德国西门子和法国、日本、加拿大的公司技术世界领先,在磁悬浮技术上则是德国西门子和日本公司独有。磁悬浮列车的速度与高速轮轨相比较,可以提高80%左右,但投资成本也高了近1倍。而为发展高速磁悬浮列车,日本与德国均作为国家计划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努力,各自耗费了几十亿美元。

在高速磁悬浮的技术研发中,德国的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日本的三菱重工都掌握了大量核心专利,这是很难绕过的障碍。

青岛四方在短短数年内,不仅解决了高铁高速轮轨机车的国产化问题,还用了3年时间攻克了高速磁浮车的所有核心技术。对于这个喜讯,如果没有日本或者德国技术的加持,说实话我是表示怀疑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效仿高铁,这可能又将是一个“二桃杀三士”的计划。

当前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关系处在很敏感的时刻。

  • 美国前几天暂停了对WHO的资助,理由是WHO是中国的傀儡;

  • 特朗普的亲密伙伴政治同盟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表示:“中国需要为疫情负责,是时候让它受到清算了。”

  • 英国外相拉布说在疫情后重新评估与中国关系,要求中国必须阐明病毒来源和前因后果;

  • 法国和澳大利亚都对中国有类似的表态;

相比之下,德国和日本的态度就温和很多。他们的政府官员不管是在南海问题,还是TW问题,还是在疫情赔偿问题上,基本上都保持沉默,在这个时点宣布磁悬浮项目,就很微妙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磁悬浮工程的大蛋糕,可能正是我方合纵连横分化西方阵营的一个手段,外交意义将远大于经济利益,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