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派 | 恶意中伤,水军刷屏,黑稿乱飞…“黑公关”袭来,你如何打赢这场“口水仗”?

2020-05-05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古犹太哲人莱维说过:“如果你想帮助一个人脱离淤泥,不要以为站在顶端,伸出援助之手就够了。你应该善始善终,亲身到淤泥里去,然后用一双有力的手抓住他,这样,你和他都将重新从淤泥中获得了新生。”

创投圈中,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一向微妙,有人说二者像男女相恋的关系,有人把它看成是家长和孩子依恋的关系,有人认为投资人是老中医,还有人说投资人实际上是“狗头军师”……至于哪种说法更贴切,一千个创投者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只是,无论哪种说法,不可否认的是,投资人和创业者相互羁绊,是个绑定的利益共同体。

多年前,民间流传着“毁一个人,八分钱邮票就够了”的说法,在自媒体发达的当下,创投界也不免出现“一管墨水害死一个企业”的现象。当被投企业遭遇故意抹黑时,投资人应该花钱删帖保平安,还是请公关团队出手跟无良媒体、恶意竞争对手死磕?

面对瞬息万变的政策,投资人要给被投企业支哪些高招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他们要做出怎样的决断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如果投资人和创业者在公司决策上产生分歧时,投资者是本着信任、透明、坦诚的态度百分百信任创业团队,还是要派人到被投企业进行指导?而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引起公司内部矛盾,带来“抢方向盘”的嫌疑?

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当创业者在运营和维护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消极疲态,想要放弃CEO职位时,投资人是尊重他的选择?还是挽留?抑或索性切割?

精彩观点

如何应对企业间的“恶意竞争”?

许四清:我们企业被黑的最严重的白山云科技,在科创板要上市,竞争对手用知识产权诉讼的方法,恶意的连续的告你,故意阻断你,不让你上市。这时候不光是创业者的事了,所有的股东、投资人大家都一起想办法。我们的证监会比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上市公司要求比较严,这样一来客观上也给了一些已经成功了的那些创业者们对新创业者的阻断,我觉得是生态环境里很不健康的一个事。它这有点像“八分钱邮票害死一个人”,成本是非常低的。

吴世春:像我们投的趣店,曾经因为罗敏说错了一句话,被自媒体广泛转载。我觉得首先你要评估对方的目的、动机,是竞争对手来搞你?是媒体需要钱?还是别人就是一个正常的报道。动机决定后面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

对一个公司来说的,有一个好的PR团队还是很关键的。我们说有个叫“黄金24小时”,在这24小时里面,你能够找到源头,找到对方动机,找到阻断这种传播链,我觉得很关键。如果已经全网经进行传播了,包括已经在在微信的群和朋友圈形成传播的时候的话,你就要想到另外一招了,怎么去让你方的声音去发布,来去抵抗这种自媒体或者朋友圈发的这些“黑稿”了。

费建江:我们原来天使轮投的寒武纪,其实之前也有一篇文章“黑”他,说华为不用他的产品了,说他的东西不好。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做的很简单,就是CEO发表一个声明解释一下,为什么跟华为后面的合作就没有了,其实后面市场上的反应还是挺好,还挺温和的。首先原因我觉得你公司还得底子硬。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要有一个温和的处理。

简单直接的“删帖”真的有效吗?

费建江:我觉得删帖不见得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它可能是短时间内减少传播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就像为什么要有“黄金24小时”,因为24小时之后,可能传播面就很广了。但如果先把你很多前期的帖删了,你的传播面就不会有那么广泛,我后面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单靠一种手段处理,我觉得作用都是有限的。

许四清:现在的自媒体很发达,经常是你这事还没处理完,下一个新事件就出来了,这事大家就都忘了。我觉得“删帖”有的时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被投企业遭遇“政策性风险”,

投资人如何支招?

吴世春:政府意志最好不要抱以侥幸。能良性退出的尽快良性退出,就是能够把这个业务直接关掉,圆满的画个句号,再去转型做别的。互联网金融之前还挺赚钱的,如果良性的把规模缩小并处理掉,然后能够去转移到别的领域也还有竞争力。我跟他们转型的说,不要去赚息差的钱,赚科技和服务的钱

如果不听我们的意见,我们就尽快把自己的董事变更掉,想办法退出来。还要必须签个声明,他们做的这些企业决策跟我们基金没关系,我们没有参与他任何董事会决策。

公司CEO发生变动,

投资人下派“空降兵”合适吗?

吴世春:重换一个CEO,除了它的设计、研发,如果团队还能稳定的话,其他的你都要重建。换一个CEO,相当于80%的公司重建,包括公司的组织文化、公司的价值观、公司的市场等等。

如果只是为了安全,为了财务的可靠性之类的,你派自己的人下去,反而是一个败招。

许四清:绝大部分是败招。客观的讲我们适合基金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只适合这个职位。创始人是完全为创业而生的个性,他能抗拒风险,能承担压力。所以你把自己基金的人派进去,往往就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把资金财务公司的走向基本控制住。但是缺了一个创业公司最核心的成长动力,就是那种渴望成长,千方百计削尖了脑袋,要往上冲的这种动力。所以派自己人下去,我觉得十有八九是不行。

费建江:我们原来在广东那边看了一家公司,当时我们觉得这家公司的技术挺好的,但是当时的CEO他的管理能力很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所以整个公司的现金流其实不是很好。但是公司的技术很强,整个公司的产品都是他的团队技术研发的。因为它的产品还是有市场和未来成长的空间,所以我们当时就说要投他。我们找了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人到这个公司里面去做 CEO,然后让原来那个人做CTO,也发展的挺好。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 知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