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到底还来不来?

2020-05-20
明天将召开两会,大家都关心的房子问题,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相关的政策信号释放出来。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土味财经,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前天开始,很多财经头条都聊起了房地产税,各种“突发大新闻”、“重磅”、“真的来了”说法,林林总总。

起因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其中提到一句:"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

你们都有点多虑了,这句话代表房地产税可能又要推迟了,背后的原因是疫情经济下滑和中美摩擦。

我们来看一下每年的提法:

按照《新闻联播词汇手册》的释义,从稳妥到稳步再到稳妥,是进一步再退一步,本周四召开的两会看来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台房地产税?怎么征收房地产税?

这两个问题才是我有兴趣预测的重点。

首先,房地产税立法和征收房地产税是两回事。

立法是全国人大的事儿,征收是地方政府的事儿。没有立法,就无法征收,有了立法,也不一定征收。

今年四月中旬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于“提升房屋网签备案服务效能”的意见,要求相关住建部门建立健全覆盖所辖行政区域的各类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的楼盘表,推行房屋交易网签,促进信息共享,推动建立“全国一张网”

当买房信息全国可查,一张身份证就可以透露你的全部买房交易信息,那么意味着税务局已经掌握了所有房产的信息,数据先行,大数据在手,政府会慢慢算账,看怎么征收最合适,收谁的税最合适。

从这个角度,我判断房地产税的立法最多还需要三年时间。

那么地方上什么时候征收?

房地产税是地方税,何时征收,如何征收,对谁征收,主动权在地方ZF手中,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征收的概率为零。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城市发展情况决定开征时间,城市基建(你懂)是很烧钱的,短周期内交易环节的税收(包括土地出让金)要远远多于持有环节的细水长流。

如果某个城市土地财政无以为继了,那就有动力收房产税了。

现在很多地方城市化率从60%提升到80%,人口聚集,平摊基建成本,经济活力激发,地方完全可以针对增量收税,现在没到对存量动手的地步。

但是土地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再过十年八年,有的大城市就没地可卖了。

所有的大城市里,深圳是最为接近存量博弈拐点的城市。当前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逼近50%,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30%,土地财政不行了以后,就必须换赛道了。

房地产税很可能只会在大城市执行,人口流出的十八线小城市,收税会造成楼市崩盘。

房地产税的收税标准是怎么样的?

砖家们又会提国际惯例了,国际惯例是,取中间值,房屋评估值的1%,每年征收一次。

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房子是七十年产权,且在买房的时候提前收取了70年地租,地是租的并不属于买房人,这可不是什么国际惯例。

房屋评估值应该去掉土地的增值,那么纯粹的房子本体,不带土地值多少钱?那才是公平的评估标准。

按照我的估算,按照房屋评估值的千分之一来征收,才合理。

即使是这样低的标准,也不一定收得上来,谁愿意白白往外掏钱呢?征收成本太高也是个问题。

前几天,有官媒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征收办法,我觉得很有创意,政府智囊里有高人,也许真有执行的可行性。

即参照个人所得税APP的征收经验,让每户人家自己每年主动申报,让大家慢慢养成自己申报的习惯,对于隐瞒申报的人则重点打击,通过“失信人员”来惩罚,做出典型案例来宣传,然后再提供一些可以抵扣的优惠政策,慢慢收紧口子,反正大数据就在那里,房子又不会跑,政府有的是办法。

这种方案将居民“法人化”,即把每个人当成一家企业来管理,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数据都在政府掌握之中,IT成为政府征税的利器。

明天将召开两会,大家都关心的房子问题,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相关的政策信号释放出来。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