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1.62万家影视公司注销,最惨的当属公司老板

2020-06-21
自今年1月1日起,到5月31日,已经有超1.62万家影视、影院类企业注销。

编者按:本文转自犀牛娱乐,文|南如珉,编辑|夏添,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纵观全行业,影视行业肯定是最惨的之一,在全行业几乎都已经复工的局面下,影视的复工依然是遥遥无期。

而北京这一波疫情的重燃,无疑将影视行业复工的大门彻底关闭,推迟已经不可避免。在疫情摧残的近半年时间里,影视行业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倘若继续6个月,那么绝大部分的影院都得关门了。目前的问题是行业得不到任何止血办法,北京地区退返的304万专项基金,仅折合一家1.1万,杯水车薪。

超1.6万家影视公司注销

影院的复工,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反转,从最初疫情爆发影院关闭引得群众的欢呼雀跃,再到如今观众翘首以盼待开门,如今的影院复工已经不仅仅是电影人自己的事儿了。

在最近披露的一组数据当中,真实的反馈了如今影视行业的惨烈。据天眼查数据,自今年1月1日起,到5月31日,已经有超1.62万家影视、影院类企业注销。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之前曝光的6000多或8000多。影视行业的悲壮可谓是远远超出了预期。

数据来源:天眼查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在这1.62万家公司当中,其中注册资本在100-500万之间的企业最多,占据了72.4%的比例。这意味着在大的危机面前,中小微企业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影视公司跟全国其他企业一样,中小微公司同样是最先受到冲击的一批。

纵观全国企业来说,中小微公司最迫切的需要国家的扶持,但一些优惠和福利真正想落到中小微公司又异常的困难。而除了面向全国的增值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专资退返的1.1万之外,所谓的3.3%减税外加5%的专项基金,只能是8月31日之前上映的影片才能得到,而这些几乎跟中小微影视公司没有关系。

由于产业链的特殊性,这个行业有着大量的十几人,甚至几个人的小团队。在过去行业好的时候,往往三五个人就拉出来单干了。

这些中小公司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靠着接一些小活维持生计,一旦有一个项目出现问题,不论是资金链断裂,亦或出现票房亏损、甲方拖欠款,都有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危机。如此脆弱不堪的情况下,在严重的形势面前,只能关门大吉。

另外根据数据,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大公司,则是占据了12.58%,已经是超过2000家,这个数字同样是非常惊人。在所有注销公司中,其中一线城市成为重灾区,广东、北京跟上海分别占据了17.33%和14.9%、6.77%。其他地区方面,浙江、山东分别占据了9.42%、6.77%。

当然,实际倒闭关门的不会有这么多,因为影视公司很多都是空壳公司,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影视公司,很多都没有太多实际的影视业务,还有很多都属于在外地注册的“子公司”,用于各种避税走账。

1.62万家影视公司注销,如果非得从其中找到积极的一面,那便是行业迎来了一波洗牌。

从实际的影响来说,行业里受损的应该不止1.62万家,遭受的打击远不能用数字来衡量。这个所谓的1.62万家只是注销的,而行业中还有大量未注销却“混吃等死”的公司。不注销不代表过的好,如今绝大部分公司都没有了业务,没有了收入,现金流在一点一点的流失,即所谓的硬撑。

代理公司在积极揽活

除了众所周知的影院之外,哪怕是头部的电影公司,其大部分业务都已经暂停,如今开机或者启动宣发的项目可谓是凤毛麟角,资金成为所有公司的头等大事。因此,整个正常的环节都被掐死。虽然项目开发还能继续,但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还能继续砸钱孵化项目的公司也在慢慢减少。

在所有岗位中,老板实惨

影视行业彻底进入寒冬,那么在整个产业链中,所有岗位中,谁是“惨中之惨”?真的要比惨的话,我们认为还要属那些老板们、投资人们。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不论是一线的影城人员,亦或发行、宣传人员,他们都属于上班拿工资的员工。疫情的到来,受到影响的,不外乎降薪和被辞退,但远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大不了过一段苦日子或者重新找工作。

但对一家公司的老板,尤其是中小影视公司的老板来说,此时背负的压力往往是最大的。项目启动不了、欠款收不回来、手下的员工要生存、房租等各种费用还要交……或许还背负着大量外债。

他们的精神压力,往往比员工要大得多。

在犀牛娱乐对一些影视公司老板的采访了解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某家电影公司张总(化名)告诉我们,为了节约成本,公司已经从原本近1000平的办公室搬了出来,选择了一个位置更偏、面积更小、而且跟另一家公司一起办公的新办公室。

“每天都在坚持着,至今还没有辞退一个员工。”张总告诉我们,已经在想办法通过其他手段来维持。“跟老家政府合作实体行业,然后跟影视再有机结合,赚来的钱来填补公司。”

据犀牛娱乐了解,现金流是当下许多公司最大的问题,面临着资金的巨大压力。而且影视公司融资特别难,连华谊的王中军都要卖画、卖房自救了,何况是中小公司。

张总说道:“前段时间一家一线的影视公司通过抵押拿到了1.5亿,年化利息接近20%,就这样还是找了各种关系。”

“小公司根本没戏,除非拿个人的房产抵押。”一位电影院老板告诉我们,他已经准备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再撑一撑了。“因为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成本,现在放弃的话就更是血本无归。”

“通知裁员的那一刻,我哭了,都是跟了我几年的兄弟,对不起大家,但是不这样做没办法啊。”另一位小公司的创始人在采访时向我们哭诉。

“往年还能通过公司储存的各种影视IP来抵押,现在根本不可能,除了不动产想都别想。”张总的话也在证实,曾经的IP热也伴随着泡沫的破裂一去不复返了。现金流,困扰着当下每一家公司,只要融不到钱,那就很难等到春天,等到所谓的影视行业复工回暖。

对于投资人来说同样是一言难尽,不论是投影院、投公司股权还是投影视项目。所有跟影视相关的投资,大部分都被深深的套住。

犀牛娱乐了解到另一家公司,去年投资买了一个剧本,紧接着找到了导演,前期付出了定金成本,经过一轮轮的调整剧本有了一些起色,在项目开发最关键的时刻,疫情爆发了。资方、导演、编剧分处三个地方,严重拖延了时间,也耽误了剧本。

“交稿、开机时间都无限的延期,但专款专用的资金去年就已经到位,现在剧本出不来、资金动不了,光一年的资金成本就几百万。”公司老板李总(化名)苦不堪言。他告诉我们:“如果现在继续推进,只能继续付出成本,更大的窟窿,如果终止,之前的钱就打水漂了。”

想必这种案例比比皆是,疫情把所有公司的所有规划都打破了,很多老板在咬紧牙关坚持,即使没有注销公司,但可能同样面临严峻的困难。大家都在等待行业回暖,可还不知道有多少中小公司能坚持到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犀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