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加速:中芯南方、比亚迪半导体接连完成增资;联亚药业获近10亿人民币融资|2020.05国内投融资月报|睿兽分析

2020-06-25
2020年5月投融资盘点。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则,作者创业邦研究中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月亮点:

  • 2020年5月中国股权一级市场事件总金额约427.94亿人民币,事件数量约236起

  • 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偏向于有技术壁垒的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阶段偏向中后期,单笔融资金额较高

  • 智能财税服务品牌「慧算账」获6,000万美元C+轮融资

  • 「云从科技」完成18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 「中芯南方」完成22.5亿美元增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参与

  • 「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19亿人民币

  • 「滴滴自动驾驶」首轮融资超5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Part.1

股权一级市场整体概况

数据说明:股权一级市场统计数据包括早期投资、VC/PE、一级市场战略投资、一级市场并购,不包含上市后融资

睿兽分析显示,2020年5月中国股权一级市场事件总金额约427.9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9.45%,环比增长12.35%。

本月事件数量约236起,同比下降18.06%,环比下降21.85%。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事件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回暖。2020年3月以来,事件数量和时间金额整体来看较为平稳,体现出一定的乐观性。

Part.2

2020年5月国内热门行业及融资事件

1.医疗健康

2020年5月医疗健康投融资事件整体来看,资本偏向于有技术壁垒的生物制药企业,融资阶段偏向中后期,单笔融资金额较高。

重点案例:

「联亚药业」完成近10亿人民币私募股权交易

「联亚药业」宣布完成近10亿人民币的私募股权交易。本次交易由君联资本联合拾玉资本、厦门建发、服贸基金、弘晖资本和Highsino共同完成投资。

联亚药业由总裁张国华博士及其技术管理团队于2005年在江苏南通创立,团队成员由来自于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在国际药业具有丰富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药物传递系统和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在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中,累计为全球制药工业成功开发了180多个新药和仿制药物制剂。在创业之初公司就强调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连续5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审查,具备符合中国、欧盟和美国标准的生产线及管理体系,其位于南通综合保税区的厂房拥有超过40亿片口服控释制剂和超过10亿片口服激素制剂的产能,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药品。

截止2020年4月,联亚药业共有40个药物制剂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包含30多个激素类产品和9个缓控释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在美国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规则的落地,公司顺应国产替代的政策风向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目前已经有美托洛尔缓释片、喹硫平缓释片、左炔诺孕酮片等多个产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未来每年还将有多个产品申请上市。

「三博脑科」完成超8亿人民币B轮融资

知名神经专科医院集团——「三博脑科」宣布完成超8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泰康领投,易凯未来产业基金、广发信德、宏鼎投资、朴道医疗、秉鸿资本、朴弘资本等多家机构跟投。

三博脑科创建于2004年,经过16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神经专科连锁医疗集团,旗下拥有7家大型医院(含1家在建),覆盖北京、重庆、湖南、福建、河南、云南等6个省市,其中旗舰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是国内顶尖的神经专科医院之一,在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医疗服务能力排名中,连续多年与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一同位居神经外科前列。建院以来,三博脑科始终坚持着“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以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王保国、闫长祥、吴斌、林志雄、范涛等为核心,汇集了一大批具有渊博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理念的医疗精英,为开展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善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唯赞」完成5.5亿人民币C轮融资

「诺唯赞」宣布完成5.5亿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独家领投,夏尔巴投资等参与跟投。

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少有的掌握生物科技关键原料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酶、抗原、抗体及终端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型公司。

生物科技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面对此次新冠疫情,诺唯赞凭借硬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快速的应急响应能力,为中国及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诺唯赞自主研发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核心原料,并积极为全球分子诊断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另一方面,诺唯赞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海外多个国家认证,迅速展开国内及海外的规模化销售。

来源:图虫·创意

2.企业服务

2020年5月,企业服务投融资事件重点案例多为SaaS企业,为其他企业传统业务的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动能。

重点案例:

智能财税服务品牌「慧算账」获6,000万美元C+轮融资

「慧算账」宣布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阳光人寿领投,高成资本、小米集团、Swift Hover跟投。

慧算账定位为互联网智能财税服务品牌,成立于2015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业务标准化阶段:成立之初,慧算账是以第一种模式为主,即专注做代记账工具,重点放在研发上。

②线下业务线上化阶段:2015年到2016年间,慧算账将线下业务往线上化转的过程时发现,中小企业的运营和交付工作相对比较重,如果不切入代记账服务,难以提高客户黏性。

因此,公司开始走直营+加盟的模式,2017年自己开了第一家直营店,主要铺设于一线城市,将直营店单元经济模型跑通后,再将这套体系复制到加盟店,协助门店搭建基础团队,通过品牌授权、搭建运营体系,提供软件来提升运营效率。

③IT智能化阶段:在拥有众多线下网点之后,慧算账实现了初步的规模化,但在运营到交付环节能看到一定的服务瓶颈,即线上化后有一定规模,但不经济。

因此,慧算账自2019年开始进入IT智能化阶段,在SaaS云服务平台引进了多种技术,如全票种OCR识别技术、决策树自动业务类型匹配、自动化智能会计核算、RPA智能自动化申报、AI知识图谱等,在票据识别、业务类型匹配、规模化处理等方面提升效率,实现全场景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纳税申报等。在落地效果上,在银行回单方面慧算账的处理效率已增加到每月上千万张,客服人员能够通过AI客服系统与终端用户沟通,单店从原来最多服务数千个客户,到现在最多能够服务2万个企业客户,预期门店毛利提升至65%。

除了引入技术提升效率,慧算账也正在建设以获客、生态服务为一体的全国综合性运营中心。慧算账的运营中心通过以客户画像和销售能力图谱积累为基础,将电销获客转向以内容运营为主的营销方式,覆盖到可触及终端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渠道上。

「依链科技」获超亿人民币A轮融资

「依链科技」宣布完成超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祥峰投资中国基金等一线机构。

依链科技前身为北京易精灵,成立于2015年,作为服装供应链服务平台,依链科技以协同型SaaS切入市场,面向包括品牌企业、批发商、工厂、渠道零售商等服装全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致力于通过供应链协同服务及产业数字化驱动,帮助企业快速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柔性生产并加快供应链节奏,让企业紧跟市场潮流驱动,以快速供应能力、轻库存的模式支撑市场销售。

来源:图虫·创意

3.人工智能

2020年5月,从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事件来看,人工智能真正的商业化落地是人工智能企业的关键,也是受到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点案例:

「云从科技」完成18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有着国内人工智能领域“AI 四小龙”之一之称的「云从科技」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总规模达18亿人民币。

在云从科技这一轮的投资方中,除了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政府基金外,还包括工商银行、海尔资本等产业战略投资者。

2015 年,云从科技正式成立,其创始人周曦出自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而云从的前身,也是由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孵化而成。

“国家队”的底色也为云从科技在拿单落地环节带去优势。从团队到资方,云从始终保持纯正的“国家队”属性,这与云从在 To B、To G 的获客方向有着直接关联。

云从科技当前业务主要围绕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商业等几个板块,在国家提出“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云从科技在广州、重庆等地已拿下多个政府级项目,其主要客户包括工行、农行等大型国有银行与央企,中国东方航空、广州白云机场等重要机场及民航企业,以及全国多省市公安。

「燧原科技」完成B轮融资7亿人民币,老股东红点中国继续支持

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平台的「燧原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7亿人民币,由半导体产业基金武岳峰资本领投,腾讯、上海双创、海松资本,万物资本、达泰资本、红点创投中国基金跟投。

本轮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和业务规模化,技术支持团队扩充,高端专家人才引进,以及继续投入第二代云端训练及推断产品的开发。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高端人工智能训练产品切入数据中心市场的初创公司,燧原科技去年12月发布了基于“邃思”芯片的人工智能训练加速卡“云燧T10”。目前正在针对AI多种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与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并实现业务落地和规模化。

云燧T10基于完全自研可重构计算架构DTU,单精度算力达到20TFLOPS,并率先支持BF16数据格式;采用自研ESL高速互联技术,200GB带宽,可以满足E级数据中心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需求;支持业内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提供完整的编译、调试、调优工具链,为开发者提供SDK、算子库,自定义算子接口、以及细粒度开放定制的能力。

来源:图虫·创意

4.消费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酸奶为代表的营养食品和自嗨锅代表的方便速食带来了契机,但构建自身的壁垒才是消费类企业走向更远的关键。

重点案例:

低温酸奶品牌「简爱」获4亿人民币A轮融资,重投入供应链建立高壁垒

低温酸奶品牌「简爱」完成4亿人民币A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黑蚁资本、麦星投资、中信农业基金跟投。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上游供应链,同时扩品类,由酸奶扩展至高端鲜奶、低温甜点等多个品类。本轮融资为公司首轮融资,资金90%以上将投入上游供应链(工厂及牧场),与近年来重砸营销的互联网打法不同,简爱更倾向于靠上游能力建立壁垒。

上游能力正在成为简爱最高的壁垒。不仅本轮融资4亿人民币中90%以上将投入工厂及牧场的建设,未来会布局其它自有工厂。自建工厂的目的很明确,进一步提高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前端产品品质反映在后端,即品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2014年初,原蒙牛低温事业部总经理夏海通决定创业,快速组建了一批来自于蒙牛的高管团队,创立了简爱酸奶品牌。在他看来,一杯好酸奶的核心价值就是好牛乳和好菌种,其它成分应该尽量简化。内化到品牌理念上,就有了后来的一句话表达,“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

高知妈妈群体是简爱酸奶的主力用户人群,年龄分布在22岁至40岁。产品层面,简爱陆续推出了0糖低糖系列、滑滑系列等多条产品线,价格带位于5-10元/100g,定位高端。

「自嗨锅」获逾亿人民币B轮融资,经纬中国独家投资

餐饮快消化新品牌「自嗨锅」宣布已完成逾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

“外卖与传统方便速食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做饭也没有时间,如何让他们在各个场景下吃得好的同时又方便,即餐饮快消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里也蕴藏着新品牌崛起的必然机会”,“百草味”、“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表示,“自嗨锅只做三件事——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

自嗨锅对于产品力的理解是坚持不懈地追求口味、原材料和工艺——如何用健康的工艺还原尽可能多的地方餐饮美味。蔡红亮认为,“今天很多年轻人偏向于重口味,从小味觉就非常丰富,重口味带给他们一种记忆或者兴奋点。”

自嗨锅创立之初,设立的第一个部门就是“品牌管理部”,从明星的粉丝私域流量出发,到年轻人爱看的电视剧植入;从电竞人群的IP联名合作,到惊现2020年正月期间逾2亿观看人次的中国首部线上首映电影《囧妈》,自嗨锅团队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嗨锅于2018年11月从线上走向线下,进驻线下渠道,至今已渗透了线下近80%的城市。团队相信,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过程,是这个品类必然的一步,线下满足的是这个品类的即食属性,自嗨锅可以出现在用户不同的需求场景下,宅家或者户外、一人或者聚会、办公室或者校园、正餐或者宵夜,自嗨锅都可以是一个方便美味的即食餐饮解决方案,线下也必然承载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来源:自嗨锅官网

5.智能制造

2020年5月,智能制造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与航空航天领域。

重点案例:

「中芯南方」完成22.5亿美元增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参与

中芯控股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订立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根据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中芯控股同意作出进一步注资,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作为中芯南方的新股东)同意分别注资15亿美元及7.5亿美元予中芯南方注册资本。

谈及本次增资意义,中芯国际表示,由于预期先进制程的市场需求持续急增,中芯南方的目标为将其产能由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以满足未来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生产需要。中芯南方将继续提高其产能、设备使用率及盈利能力。通过订立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建立伙伴关系,公司可以在政府产业基金的支持下,加快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产品,亦可减轻本公司因先进制程产能扩充而产生的巨额现金投资。

中芯南方是配合中芯国际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研发和量产计划而建设的具备先进制程产能的12英寸晶圆厂。从其目标从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可以看出,中芯南方在14nm制程下已可以实现国产替代,能满足中端芯片的需求产能。

同时,中芯国际也向着7nm制程进行冲击,进一步向着实现国产芯片自主替代的愿景前进。但随着美国对国内芯片产业实行进一步的制裁,中芯国际5nm、3nm等高端制程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虽然此次制裁留有谈判的余地,但仍有全面封锁的可能。所以当前中芯国际向华为等供货需要注意安全边界,对于涉及到美国设备的高端生产工艺建议慎重,以免遭到美国禁令制裁,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长期发展势能。

「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19亿人民币

5月26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旗下「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由红杉资本,中金资本以及国投创新领衔投资,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认购,其中国投创新和Himalaya Capital现为比亚迪股份的股东。Himalaya Capital持有比亚迪的股份超过十年,曾牵线巴菲特战略入股比亚迪。本轮投资者按照比亚迪半导体投前估值75亿人民币,融资共计19亿人民币,取得比亚迪半导体共计20.2126%股权,投后估值近百亿人民币。

比亚迪表示,此次引入战略投资完成后,将加快推进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工作。

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龙头厂商,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和整车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行业地位和产业优势突出,今后也将依托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积累及应用优势,逐步实现其他车规级核心半导体的国产替代。

来源:图虫·创意

「九天微星」完成2.7亿人民币B轮融资

中国领先的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九天微星」成功完成2.7亿人民币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航空工业中航资本旗下基金中航产投、北京国富资本联合领投。

根据公开数据,此轮融资是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该行业的首个重大融资进展。一直以来,产业与金融深度结合,使得九天微星得到了不少“国字号”产业投资的青睐与持续加注,从天使轮由中科院旗下硬科技基金中科创星的投资开始,陆续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中信证券、三峡集团、远洋资本、北京市产融平台等旗下基金的投资背书与业务支撑,中科创星与天奇创投更是多轮投资。公司现已累计完成5轮融资,最新投后估值超20亿人民币。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九天微星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宾分别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载荷自动化产线,同时强化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速地面终端产品投产。

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定位于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2017年起,在预研百公斤级卫星“瓢虫一号”的同时,率先启动通信系统及地面终端研发,与多个行业头部机构建立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合作。2018年,九天微星两次发射共8颗卫星并全部成功运行,率先实现民营企业百公斤级卫星的自主研制及在轨验证,走通整星研制及在轨交付、天地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两大主营业务。同年,拆分旗下航天教育业务,由全资子公司九天未来独立运营。2019年,九天微星全年营收规模近1亿人民币。

6.其他重点投融资事件

「滴滴自动驾驶」首轮融资超5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这是滴滴自动驾驶公司成立后首次对外融资,也是目前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该轮投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

获得资金支持后,滴滴将加大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及相关AI技术投入,探索区域落地,助力当地“新基建”发展。与此同时,滴滴也将进一步加深与汽车上下游产业合作,加快自动驾驶量产进程,推动全球汽车与交通产业的变革。

自动驾驶公司将滴滴平台累积的海量真实出行数据用于仿真测试,从而突破实地测试数据量的瓶颈,提升研发效率,加快算法迭代。同时公司正在探索把滴滴在网约车的安全运营经验,和线下管理能力,逐步应用于未来自动驾驶测试运营。

早在2016年滴滴就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研发测试,2019年3月,滴滴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芽,涉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2019年8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首席技术官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随后,滴滴又为新公司引入了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原安波福无人驾驶全球工程副总裁韦峻青,二者分别任COO与CTO。

目前,滴滴已在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获得路测资格,并在上海取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可开展载人测试。滴滴自动驾驶公司正与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及滴滴金融共同探索,包括智能充电桩设立、车队维保、保险等项目在内的未来出行整体解决方案。

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来源:滴滴

「Keep」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时代资本领投

运动科技公司「Keep」已完成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由时代资本 (Jeneration Capital) 领投,GGV纪源资本、腾讯、晨兴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Keep由运动健身爱好者王宁于2014年底创立,聚焦大众用户,凭借免费的课程、易用的产品、优雅的格调在那一轮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迅速成为运动科技领域的明星公司。

在完成早期的用户积累后,Keep开始从线上往线下延伸,从软件向硬件延伸。2018年初,Keep在北京华贸开出了第一家基于城市场景的Keepland线下健身房。同时,Keep也启动了智能硬件业务KeepKit,主打家庭场景,第一款产品是跑步机,后来又推出了战略级产品智能动感单车。

Keep的业务模式也已从早期为用户提供内容课程,逐步拓展至运动打卡分享、活动挑战、商品购买、运动生活百科指导等一站式运动服务,为用户的日常运动和徒手训练提供完善的运动解决方案。

在为用户搭建好全方位的运动场景后,Keep称希望用此轮融资来帮助业务融合,将战略方向转向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运动解决方案”。

这里的运动解决方案是指,传统运动品牌能为用户解决运动的意识和装备,但用户还不一定会去运动,而Keep要做的就是通过它的内容、服务和社交等产品,让用户真正“动”起来。

Keep业务规划思维导图,来源:Keep

此外,Keep一直将内容视为核心资产,以及提供运动解决方案的底层能力。Keep早期就提供专业的平台PGC内容,随后又在PUGC等社区内容上发力,并计划接下来在海外运动内容版权方面进行全面探索,以构筑竞争壁垒。

Part.3

投融资市场分析

数据说明:投融资市场包括早期投资、VC/PE、一级市场战略投资

1.细分行业分析

2020年5月,从事件数量来看,医疗健康、企业服务位列前两位,分别有40起、26起事件;人工智能、消费、智能制造分别有18起、16起、15起事件。

从事件金额来看,智能制造以183.7亿人民币的已披露融资金额位列首位,主要归因于「中芯南方」完成22.5亿美元增资以及「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19亿人民币。

2. 融资轮次分布

2020年5月,中国投融资市场从事件数量来看整体靠前,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总计89起,其中A轮事件最多,60起;战略投资有95起。

从已公开事件金额来看,中后期事件(B轮、C轮、D轮及以后)金额较多;A轮融资事件金额最多,约83.35亿人民币;战略投资事件金额约196.91亿人民币。

3. 地区分布

2020年5月,北上广投融资市场事件共有145起,占比61.97%,除此之外,浙江、江苏分别有25起、21起。

从事件金额来看,上海成为最吸金地区,事件金额达227.08亿人民币;北京、广东事件金额分别为74.96亿人民币、79.84亿人民币。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