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陆正耀、马斯克,三类梦想,三种窒息

2020-07-03
我输掉了很多场战役,但我没有输掉战争。

编者按:本文来自机构投资者评论(ID:IIR_DeepView),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那些追随自己想法的人,要么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秋日传奇》

最近的汽车圈多少有点忙。

贾布斯(贾跃亭)破产重组完成,表示要“打工”尽快推进FF实现IPO(7月2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通过个人微博和公众号发布题目为《打工创业、重启人生,带着我的致歉、感恩和承诺》的自述文章),表达对乐视股民的歉意;

陆正耀抓紧出手“神州系”,为自己亲手送下市的瑞幸和他的个人危机再博一丝生机(7月2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上汽香港和神州租车主要股东神州优车(838006.OC)Amber Gem(华平投资基金子公司)签署了收购要约,将以每股3.1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上述两者分别持有的神州租车不超过6.13亿股,对应近29%股份,总价格不超过19.02亿港元)。

而马斯克的特斯拉呢,7月2日也发布了今年二季度交付数据。二季度特斯拉交付9.065万量(近日有FF91现身美国街头的照片被曝光,也有国外媒体报道,目前FF91的订单已达到5万辆),高于华尔街预估的8.3071万辆,盘前股价大涨10%,最新市值2200多亿美金。

20天前,成立17年的特斯拉市值超越87年历史的传统车企丰田,正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而在此的不久前,马斯克的SpaceX首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商业公司,把人送入太空。

三位“梦想家”,都是50岁前后(陆正耀69年,马斯克71年,贾跃亭73年出生)都是典型爱车的男性,都是斜杠连续创业者,都能折腾。但三位最大的共同点,新“梦想”都烧钱。

既然要烧钱,三人在找钱这事儿上就产生出巨大人生交集,也各有经验。但投资人还是不得不琢磨,虽说现在不到五年可以平地起家量产车(不用提瑞幸咖啡的速度,造车企业蔚来、理想从成立到交付,也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但如此的“造梦者”,区别在哪里,“梦”还该不该做,人还敢不敢投?

首先,不论学校与学历,马斯克肯定是最爱读书的那个。“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然后才是父母的养育”(马斯克只有充满创伤的童年)。6岁开始广泛阅读,每天10小时,读完一个图书馆,一目千行,突破局限,在书里找到另一个世界;

其次,折腾的方向平滑度不同。人生的每步选择,只有马斯克最专一。10岁开始编程,12岁就设计了“Blastar” 这个太空游戏软件。互联网(Paypal)、电动车、造火箭(目标移民火星),保卫世界、对抗邪恶、利用创造对抗“毁灭”(马斯克一直有对于人类灭绝的孤独与恐惧),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物理时,就从没停止思考过什么影响人类的未来;

另外,我们惯常的创业者、投资人,总会安个对标、找个竞争对手比(比如瑞幸对手是星巴克,FF对手是特斯拉),而马斯克做的,几乎都是没“先驱者”的事儿。所以他得“咀嚼玻璃”、“凝视深渊”,怼天怼地怼偶像(马斯克决定做SpaceX时,他的航天偶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以及最后一个登月的尤金·塞尔南都公开表示反对),为认定的事,无所畏惧。

最后,同样是钱关生死,“为梦想窒息”,马斯克一个个“小目标”,全是拼尽全力保“愿景”(公司)。当年自掏腰包外加个人借款,先后向特斯拉输送8000万美金保证研发和生产(当eBay以15亿美元收购PayPal时,马斯克当时获得1.65亿美元;他在2001年创立SpaceX,2004年才开始对特斯拉投资);再到2018车辆交付危机,几个月吃住在工厂,“从生产地狱”熬出“交付地狱”,马斯克有精神濒临崩溃的时刻,但却从没为了“钱”,和谁道过歉(虽然曾因股东压力向华尔街分析师道过歉,或因自己twitter上的出言不逊表示过歉意)

李斌曾说,马斯克是“加州的温室花朵”,马斯克的前妻这样评价:如果你是一个极端的人物,你必须做你自己,幸福对你来说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了。”刚刚过去的6月28日马斯克49岁生日,他的母亲梅耶还是美美发出视频与合影,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和SpaceX再次成功的欣喜。

驱使那些“另类人物”推动世界进步的,通常不是名利,而是强烈的使命感和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野望,以及极少数人可贵的、伴随终生的好奇心。他们不断奔跑,困难击打血淋淋的伤口,也碰撞演化出盾牌、盔甲、犄角,在恰恰似乎一切都完蛋的时候,十字架战胜新月旗,铁锤击断弯刀。

我输掉了很多场战役,但我没有输掉战争

我做互联网公司的时候,GE EV1电动汽车的惨败刺激了我。当时GE 召回并销毁了所有的EV1电动汽车,这件事还被拍成了电影,谁杀死了电动汽车?这太糟糕了。如果大汽车厂商无法靠自己造出电动汽车,那我就创办一家新公司做电动汽车,所以特斯拉诞生了。

但“其实我觉得特斯拉和SpaceX会失败的,我真没觉得他们可以成功。”(2008年,特斯拉差3天就要破产。2018年,“除了裁员,别无他法”)对于特斯拉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核心团队成员真的相信这项事业。

专注于有信心的东西很有意义,只是别人在评价时会非常严格,因为人们通常倾向于惯性思考。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你能告诉我坚定理想和追求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不切实际的梦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很难说。所以我必须具备极强的自我认知,并且地狱般工作。

过去我和弟弟成立Zip2的时候,我们没有租公寓,就住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那时只有一台电脑,白天操作网页,晚上写代码。一周7天,我们几乎每天24个小时都在工作。当时我有一个女朋友,她为了跟我在一起不得不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现在我也是个工程师,我80%时间都和工程和设计团队在一起,为现在以来未来的汽车、火箭、宇宙飞船等等努力工作。

2002年成立SpaceX时,有个朋友特别去找了火箭爆炸的影片给我看。而且早年在NASA看来,你不就是搞了个PayPal,赚了钱不知道怎么花的神经病吗,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他们感觉我们永远都不能做大做强,但我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我们也不是盲目蛮干的蠢货。

坦白说我也从来没做过实体的产品,所以一开始真的很困难。我从Paypal赚的一半的钱都投在这里了,丢了一半也还能接受,而我当时面临的选择是要么让公司倒下要么把所有的钱放进来,我确实不想让他们倒下,我投了所有的钱,还和朋友借钱。

好运气帮了一些忙。20006年猎鹰一号首次尝试发射,只持续了60秒,火箭坠毁。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NASA第一份合同。2006年之后又是一段悲伤的时间,当时资金见底了。其实我认为我的资金只能够发射3次火箭,但3次都失败了,我们仅能凑够第4次发射的钱,幸好第四次发射成功了。如果没有成功,那之后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2008年末,NASA又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运营合约,为空间站提供补给。我们与NASA的合作是因为信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很荣幸。

2014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能在海上软着陆的轨道助推器 ,软着陆成功了,但之后它翻倒爆炸了,软着陆7秒还是不错的。2015年12月,那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之一,火箭助推器返回地面,并成功降落在卡纳维尔角。那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我其实是个挺胆小的人,我不是什么都不怕,但如果要做我认定的事,那我就会无所畏惧。

人生选择:做有用的事

与世界上其他人遵循不同的道德准则,采用一些鬼蜮伎俩,这显然行不通。如果每个人都总想着欺骗其他人,那世界上将到处都是噪音和混乱。我们最好直接一点,努力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物理学专业时,我思考过什么最有可能影响人类的未来,一个是互联网,第二是可持续能源、生产和消费,再就是外星移民。还有一些其他领域,但我不确定我要参与,包括人工智能和重写基因等。

1995年,我接触了互联网,我原打算一边在斯坦福研究电动车储能技术,一边观察互联网的构建,或者把学习放一边投身互联网。我当时想去Netscape工作,那是唯一的互联网公司,我发过简历也去过他们公司大厅,但没被录用。我就想如果我去不了互联网公司,那就自己成立一家公司吧。我跟我的教授说了,如果不成功,我能回来吗?他说可以。所以我辍学了,创办了Paypal。

2001年,我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登陆火星?因为既然在1969年就登陆了月球,那现在也应该快登陆火星了。我访问了NASA的官网,想看看有没有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但什么也没找到。后来我了解到,NASA当时已经放弃了。我们之所以没去火星,不是因为不想去,而是因为认为没有能力去。大家有意愿去,都觉得没有成功的可能,于是就放弃了。所以我决心创立一家公司探索太空。

2003年,为了证明电动车的潜力,我创立特斯拉公司。以往很多人都认为,电动车速度太慢、跑不远、外型又丑,跟高尔夫球车没两样。为了改变人们的印象,我们开发出了特斯拉Roadster,一款速度快、跑得远、造型拉风的电动跑车。特斯拉正在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我们将开放专利,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如果有人生产处的汽车比特斯拉好,远比特斯拉好,我们将不再生产汽车,破产。

优秀的人都是一样的。我最初不是期望想做企业家、想做有钱人,而是想说做什么有用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得大家跟着你一路去做,做的越来越好。如果你真的能够创造有用的东西,钱自然也会来了,这是恰当的经济运行的方式。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你喜欢他人也会喜欢。既然是这么伟大的东西,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奉献自己的时间、生命、精力。

思维方式

我是靠书本长大的

我并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保姆或其他照顾我的人,只有一个女管家来确保我没有打破任何东西。她不会时刻照看我。我在一旁制造炸药、读书、制造火箭,做一些很容易把自己搞死的事情。我很惊讶我居然至今十指健全。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然后才是父母的养育。

人们总是有自我的局限,这个局限是你有多大的意愿和能力去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教育,是冲破这个局限的很好的方法。我觉得读书要比谈话更好,有时间跟人家闲聊的话还不如读读书,尤其是读书我现在的速度基本上是一目千行,再发展下去可以一目万行了,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很爱读书,但是在大学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不读教科书,我读的都是其它方面的书。

我们大脑的进化方式是记住跟我们相关的事物,一定要建立相关性,不然记忆的过程会很痛苦,也很困难,因为看上去太抽象而无关紧要。所以必须有相关性和重要性,要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

物理学框架

与其看别人都在做什么,不如思考问题的本质,试着自己得出自己思考后的结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式,它能让你判断出一件事物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是人云亦云。适应这一思维模式并非易事,但如果你想创新,你可以尝试这个物理学家常用的方法。

1、问一个问题。

2、收集关于这个问题尽可能多的证据。

3、根据证据发展可能的公理,并尝试算算每一个公理是真理的可能性。

4、中肯地得出结论以决定:这些公理正确吗?他们与问题相关吗?他们是不是能严格推出这个结论?又有多大的概率成立?

5、试图证伪这个结论。找一些别人对这个结论的批驳来进一步帮助你打破你的结论。

6、如果没有人能否定你的结论,那么你很可能是对的,但你也不一定绝对正确。

这就是科学方法。这对想明白很多棘手的事情极有帮助。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使用这种方法。他们总是陷入痴心妄想,忽视那些有悖自己观点的论述。他们基于别人在做什么和不在做什么而得出结论。这样导致的推理就成为我说它是对的,它就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它客观是对的。

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在反直觉领域取得进展,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实质,再往上推。我对量子力学很感兴趣,量子力学极其违背直觉。你在其他很多领域都可以用直觉,但对于量子力学,你不能用惯常的思维方式来推断,因为你的直觉是无效的。

物理学第一原理是最有用的。研究火箭究竟是应该用完就扔还是重复利用也是这个道理。火箭到底应该花费多少才合理?可以看看过去的火箭造价,然后就以此作为现在火箭的造价,还是看一下火箭的组成材料?

你可以确定铝、钛、铬镍铁合金、碳纤维等元素的重量,把它们堆成一堆放在房间里,然后象变魔术一样把它们变成你想要的物理形状,就可以确定实物的最低造价。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元素变成你想要的形状,如果你真能够这么干,你就会发觉原材料的成本对于确定火箭用完就扔还是重复利用作用很小,只占总价的百分之几。所以,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重新组合这些原材料,变成你想要的形状。

想理解那些反直觉的新事物,我觉得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研究框架。

尝试+调整

一般大家都会低估人工智能的能力,他们觉得可能就像是聪明的人而已。实际上,人工智能比这个厉害得多,可能比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面对这个状况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确定,我希望AI会是好东西。

有一句老话,如果打不过他们就和他们组成团队吧。我所开发的公司就是这样,目的就是让我们加入到AI战队里面。现在我们已经和手机、电脑连在一块了,我们已经成为带有机器特征的人了,机器在你生命相当于你生命的延伸,你离开了手机像少了一个手臂。

预测未来时,我们要犯更少的错也是很难的,并不一定99%是错,但是我们经常错得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尝试,不尝试不行,要去尝试、去调整,根据之前预测的错误做调整。

马斯克口述整理自网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机构投资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