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为何怕蹭拼多多

2020-08-18
占据科技和文化优势的国家,喜欢如特斯拉和英特尔这样的从高往低打,占据人口和消费优势的国家,喜欢如拼多多和淘宝这样的从低往高打。

编者按:本文来自政事堂2019(ID:zhengshitang2019),作者顾子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近日,拼多多平台上出现了团购特斯拉,比官方售价便宜4万,可最终特斯拉冲冠一怒表示团购无效,两个超级巨头之间撕了起来。

之前接了好多篇的拼多多广告,让不少朋友一次次的闪了老腰,今天就不植入了,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最近热议的拼多多跟特斯拉的死磕。

抛开是非对错来看,棋高一招的拼多多下了一招必胜的“阳谋”。

通过补贴5个客户一共最多补20万,就蹭上了特斯拉“高大上”的形象,还吸引了数万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报名(安装APP),面对特斯拉的反击顺势又做了一波舆论炒作。

可以说,这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骚操作”。

而这种套路在过去一年内早就被重复了无数遍,从海蓝之谜、茅台到戴森、凯迪拉克,拼多多不惜巨额补贴用热脸贴冷屁股,战略意图就是借助大品牌摆脱自身“五环外”、“劣质商品”的形象。

这就像走仿大牌路线的ZARA挤破头都想往奢侈品商场里面钻,而顶流的奢侈品都坚决不跟低端品牌混一个展区是同一个道理。

甚至拼多多的主要竞争对手淘宝,早年也是为了摆脱低端的形象新搞了一个天猫。

当然,上面那些大家都能想到,说一个一般人想不到的。

被拼多多蹭了的品牌很多,特斯拉反应如此强烈,除了其中国团队公关能力偏弱之外,真正决定性的,是特斯拉走的路线很容易被拼多多拽的露出底裤。

无论是马斯克的特斯拉还是贾跃亭的法拉第,这些“新事物”从诞生之初,想要获得民众的认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拼多多一样,蹭大品牌。

从品牌命名蹭那些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到优先生产高端汽车去蹭顶级超跑,这些新生事物都在试图通过蹭别人,往消费者潜意识里面注入自己是大牌的形象,给大家讲故事。

而随着高科技的大品牌形象和护城河的树立,大家就会开始卖廉价的产品来获取更广泛的利润并建立生态,从Roadster到Model3,从FF91到FF81,从小米手机到红米,从华为手机到荣耀,从奔腾CPU到赛扬,商家们莫不如此。

虽然Model3凭借着电动技术,吊打燃油车的性能,但是如果看内饰做工和舒适感,Model3跟同价格的燃油车相比,其实比拼多多还拼多多.......

所以某种程度上,相比于茅台和苹果这些通过多年积淀,近乎于一般等价物,根本不担心被蹭。品牌积淀和护城河还没有完成的特斯拉,一旦遇到拼多多的剐蹭,内心慌得一比。

甚至越打下去,越会漏怯。

而同样的道理,放在国际上,也有着相似之处。

占据科技和文化优势的国家,喜欢如特斯拉和英特尔这样的从高往低打,占据人口和消费优势的国家,喜欢如拼多多和淘宝这样的从低往高打。

如果两者差距足够大,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两者差距较小,科技文化领先的国家没有了绝对优势和护城河,就会如特斯拉一般不自觉的搞自我封闭,避免被蹭。

嗯,这种不自信,这就是蓬佩奥搞的净网行动,以及对tiktok和微信打击的根源,在5G移动领域,美国非常担心自己纸老虎被捅破以引发连锁的反应。

而我们面对这个问题,跟拼多多类似,光靠跟特斯拉谈判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能靠的只能是消费群众和其竞争对手给予的压力。

就像面对国内网民的舆论压力,特斯拉不得不选择退让以保存自身的形象,让拼多多赢了一局。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下乡必然会启动,那么进入到“五环外”拼多多们的主场,如果蔚来小鹏等特斯拉的竞争对手迫于压力,在拼多多上销售其低端品牌,那么在市场的竞争之下,特斯拉迟早也得战略跟随。

同理,中国的5G基建和移动互联网APP,突围也不能指望靠美国的怜悯,只能通过强大的内部市场,在全球寻求足够多的合作伙伴反向施加压力。

两桃才能玩转三士。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