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共生,马斯克又进一步

2020-08-29
来Neuralink的路径是先治好与脑部相关的疾病,再来解决与机器人共生。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新经济沸点,作者郭娟。

北京时间8月29日早晨,马斯克拯救人类计划又推进一步,这次发布会主要是关于Neuralink的。

Neuralink于2016年由马斯克联合其余八人创立,总部位于旧金山,从事“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开发的公司。这是一种脑机接口技术,能实现人脑和电脑的连接,用清华大学教授高小蓉的话来讲,“脑机接口是人机接口的新发展方向,它从大脑直接提取信号,翻译成控制命令来控制计算机或者机器人等外部设备。”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存在的意义多体现在医疗上,“可能利用脑机接口来对抗癫痫、重度抑郁、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目前难解的神经疾病……”

创立Neuralink时,马斯克曾预言,AI将在2025年超越人类,这将对人类造成威胁,他认为,将大脑连接到计算机上,可以帮助人类克服残疾和受伤,最终与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AI)竞争。

发布会内容“划重点”

早晨发布会主要发布了两个产品,为了讲清楚这个深奥的技术,马斯克请来“三只小猪”做讲解。

两款产品分别是:N1和V2。

N1是一个硬币大小的、可以植入大脑的芯片;V2为一台具有最新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的手术机。

N1有23mm X 8mm大小,和指甲盖差不多,但却拥有1024个信道、待机一整天,睡眠时实现无线充电。

用马斯克的话来讲,“新版的脑机接口就像安装在你脑中的 Fitbit 手环”。就像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器是芯片一样,N1在植入人脑后,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最终大脑的活动可以呈现在计算机上。马斯克说,“该设备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与10米内的APP配对。”

被植入者从外表来看,看不出任何异样。

如何将N1植入呢?马斯克现场演讲时表示,把硬币大小的头骨取出来,用类似于“超级胶水”的物质粘贴,再放回去,“当Neuralink的电极插入大脑后,会留下一个小小的疤痕。如果做得好,不会有任何血迹。”

上一代产品,是通过在大脑安装USB-C端口来实现连接。

换言之,Neuralink试图创造一种更接近消费电子设备的植入物,比现有产品更小、更便宜,对脑组织的影响更小,可以处理更多的大脑数据。

在演示如何处理数据环节,“三只小猪”登场了。

马斯克着重介绍了一只叫做Gertrude的小猪,它之前接受过外科手术,并且在头部被植入N1芯片,当现场工作人员抚摸它的鼻子时,猪的神经开始兴奋。通过N1上的1024个电极,脑内的电波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到附近一台电脑上。

而Gertrude被植入芯片达已经两个月了,外表看起来没有任何异样。

马斯克表示,选择猪这种动物,是因为它与人类的大脑相似性较高,同时也易于保持快乐。

发布的N1是一枚“芯片”,那V2又是什么呢?

它是迭代升级后的脑机接口技术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来自温哥华的一家工业设计公司 Woke Studio,类似此前的耳后通讯终端。V2的底层技术仍然由 Neuralink负责,Woke Studio 负责外观和用户体验部分。

V2由三个部分组成:头部、身体和底部。

机器人的头部是头盔状,能够包裹住患者的头部进行操作,还能指导手术针。此外,头部还包括用于绘制患者大脑图像的嵌入式相机和传感器。

这款手术机器人的设计旨在使其具有拟人化的特征,使这种侵入性手术看起来没那么可怕。头盔内部还衬有一次性袋子,用于无菌操作。

马斯克介绍,“接受一场脑机接口的植入手术耗时不超过一小时,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且当天就能出院。”

2019年7月,Neuralink也发布过一款缝纫机器人,一种新型的“缝纫机式”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激光无痛钻孔的方式将微丝电极植入人脑。“微丝”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是一系列微小电极和传感器,可传输信息。植入微丝的手术机器人更像一台缝纫机。

据了解,该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从1000多万美元降低到50万美元,降价,意味着扫清实验室项目,走向受众面更广的消费电子商业化路线,为普及创造基础。

脑机接口如何拯救人类?

从接入方式来看,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两类:有创和无创,Neuralink已经朝着消费电子产品去改进许多,但仍属于“有创”类,巧合的是,“无创”的代表产品在8月27日也发布过一次。

这个叫BrainOS的产品,由哈佛大学孵化的企业BrainCo发布。这家公司创立于2015年,其产品只是类似于智能手表式的设备,通过佩戴设备,系统可以收集、处理人体的脑电信号(EEG)和肌电信号(EMG)。

这种方式对植入者身体不需要造成创口,从伦理上来说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且维护成本较低。

无创的监管门槛较低,而据马斯克介绍,“有创”的Neuralink也获得了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认证,马斯克明确表示希望最早在2020年底进行人体试验。

不过FDA的认证并不意味着Neuralink可以在美国进行人体实验,据Neuralink的员工透露,该公司可能会前往其他国家进行人体试验,因为那些地方的监管更加宽松。

据了解,脑机接口的核心是“在大脑和机器之间传输高保真的信息”。

近年来,一直投入到人脑科学的中国企业家盛天桥表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的主要挑战有两个:一是脑机接口技术方案是否是侵入性的,比如Neuralink选择的就是侵入性的技术方案;二是收集到的大脑信息是否足够清晰和准确。

“这两个挑战是难以同时满足的,因为头盖骨的原因。”陈天桥说道,“如何平衡取决于脑机接口服务用户的最终目的。”他表示,如果是为了治病救人,打开头盖骨,放入电极,在这一领域早已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

而据清华大学的高小蓉介绍,将电极装入大脑的尝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早用玻璃电极,现在使用硅电极等。以前装入电极的过程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打开颅骨,把大脑暴露出来,再由医生来完成电极的植入,这一过程可能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在他看来,脑机接口(BCI)的发展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目前还在初级阶段,Interface指接口;第二个阶段,I指interaction,也即交互;第三个阶段,I指intelligence,即脑机智能。

“最终,脑机接口将增强人类的能力,例如,人类可能会拥有超感知能力,有更好的视觉和听觉。”高小蓉说道。

8月27日,Neuralink的发布内容,主要还是对医疗上有意义,利用脑机接口来对抗癫痫、重度抑郁、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目前难解的神经疾病,与这家公司成立的初衷“与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AI)竞争”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外媒评价过Neuralink:Neuralink 在某种程度上成功超越了 Tesla 和 SpaceX 在工程上面对的挑战和成就。其他两家公司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人类未来会做什么,而 Neuralink 是在定义人类未来将成为什么。

看来Neuralink的路径是先治好与脑部相关的疾病,再来解决与机器人共生。

(本文由新经济沸点原创,郭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