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人骂,就别出来干事

2020-09-08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编者按:本文来自何加盐(ID:ihejiayan),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凡出来做事,总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所以做事必然要经历的一步,就是如何面对外界的批评,甚至辱骂。

做的事业越大,在社会上影响力越大,需要承受的外界批评和辱骂也就越重。

我研究了那么多牛人,没有发现哪一位是所有人一致叫好的。不论他做的是哪一行业,不论他本人是什么性格,都免不了有被人责难的时候。无非就是早和晚,多和少的问题。

有的是先被大众捧上天,然后又摔下地,如柳传志;

有的是早年一路被骂,但却越发展越好,逐渐扭转了名声,如马化腾;

有的正如日中天,看来光芒万丈,但其中也夹杂着些许黑点,如任正非。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牛人,面对外界的负面声音,应对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企业家在被人骂得狗血喷头时,都是怎么处理的。

1

柳传志

近年来在舆论场上被骂最多的公司,莫过于联想。

在美国强力打压华为的大背景下,联想总被拿出来和华为对比。

例如,何加盐公众号只要一写到华为或者联想,或他们的创始人,后台留言就免不了这样的评论:

(以上评论来源于后台读者留言。这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联想面临的舆论生态有多么恶劣,不代表何加盐认同这些言论)

这些言论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创下了中国大陆公司首次收购世界著名品牌的历史,柳传志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而他经营公司的成绩,以及在中国企业家圈子里的地位,也让他赢得了“企业家教父”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

但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取代贸易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要。而联想电脑长期以销售见长,以组装为主,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柳传志当初驱逐倪光南,放弃芯片开发,也被认为是没有远见;柳传志放弃了“技工贸”的路线,改为“贸工技”,被一些人贬称为“买办”。

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受到美国打压,联想更是常常被拎出来批判。最猛烈的一次舆情终于在2018年5月爆发。

由于联想之前在某一次全球通讯行业的标准制定会议上,没有支持华为提出的技术方案,而投票给了另一个由外国公司主导的方案,在2018年华为被美国打压的背景下,这次会议被翻出来热炒,联想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是“卖国”。

当时的联想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短短十几年,一个人和一家公司在舆论场上的定位,从“民族英雄”变成了“卖国贼”,这个反差实在是太大。

柳传志的反应是,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呼吁全体联想人“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

在视频中,他怀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怒火万分地说:

“有人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联想集团的头上,这不但是要砸了我们全体联想人的饭碗,而且还要我们终身蒙羞受辱……如果几万名员工都不能正气自保,我们还办什么企业?我们就是一群窝囊废!联想的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全体同仁要积极献计献策,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一誓死打赢这场联想荣誉保卫战。”

不仅如此,就在那天,突然有近百位各行各业的知名企业家公开发表各种言论对联想和柳传志表示声援。发声的企业家包括中化集团宁高宁、复星集团郭广昌、蒙牛集团牛根生、阿里巴巴马云、招商银行马蔚华、巨人集团史玉柱等等。

但是从这个应对产生的效果来看,网民似乎并没有领情,骂联想和柳传志的声音依然很多。

不过,2019年,柳传志已经正式辞去联想控股董事长的职位,这意味着他已经退出所有的具体业务,正式退休。

退休那天的告别视频上,柳传志语笑嫣然。对于网上这些评论,想必他早已不关注了。

2

马化腾

腾讯在早期是负面新闻比较多的,但2010年以后有明显的好转。

最早的批评是说腾讯抄袭。不过,当时中国大多数软件都或多或少地对国外先行者有借鉴,这并不是一个比较难以忍受的批评。

第一次舆论危机出现在2001年。当时QQ用户飞速增长,但腾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为了让QQ能自我造血,马化腾推出了收费计划,用户必须付费才能注册新的QQ。

结果,市场上马上出现了激烈的反对声音。无数记者把电话打到腾讯。从来没有应付过那种场面的“五虎将”,连电话都不敢接。

面对外界的强烈质疑,马化腾的立场非常坚定。他说:腾讯不会被骂死,但是肯定会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失血致死。

腾讯愣是顶着亿万网友的骂声,坚持收费的模式不变。直到后来因为很多免费的社交软件趁机发展起来,腾讯顶不住竞争压力,才又恢复免费注册。

但腾讯承受的骂名并未减少。C端的主要抱怨是说腾讯“想钱想疯了”,但大家又没有办法,只能一边骂一边用。

更大的危机来自业内同行。2010年,网上突然出现一篇剑指腾讯的“檄文”,标题赫然是“狗日的腾讯”。文章主要内容是说腾讯在互联网领域攻城拔寨,让业内的中小玩家“寸草不生”。

这篇文章本来是《计算机世界》的一篇报道,但不知为何,在正式出版之前就被发到了网上,迅速引起病毒式的传播。

在腾讯专门应对这次舆论危机的总裁办公会上,整整一刻钟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发言。最后还是马化腾开了口,他喃喃自语:“他们怎么可以骂人?”(见吴晓波《腾讯传》)

不过,这一次危机并没有造成腾讯实质性的损害。真正致命的攻击来自同年的“3Q大战”。

在360的策动和推波助澜之下,那年国庆假后,度假归来的腾讯高管发现整个互联网都充斥着对腾讯的辱骂和指责。(见吴晓波《腾讯传》)

事情愈演愈烈之下,腾讯终于发出了那封著名的“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的公开信,让用户二选一。

后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介入下,“3Q大战”得以平息。

腾讯由此开始反思和转型之路。其接连召开了十场名为“诊断腾讯”的专家座谈会,邀请72位专家批评腾讯。

马化腾要求腾讯每一位高管必须至少参加一场诊断会。会上,很多专家的言论非常尖锐,甚至是激烈攻击,但是腾讯的人,不能辩解,只能默默听着。

从那以后,腾讯的经营理念从封闭、独占,逐渐变成了开放、共享,加上微信又异军突起,成长为国民级别的应用,外界的批评声浪也从那以后减少了很多。

现在,关于腾讯的批评声音依然存在,但是如同以往那种全网讨伐的情况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3

任正非

华为目前在中国的名声可谓是如日中天,任正非也被视为新时代的“民族英雄”。

但即使是在这样有利的舆论环境之中,还是有很多负面的新闻出来。

一直被人诟病的“996”,“辞退35岁以上员工”就不说了,去年爆出的“251”事件,一时之间几乎让华为“翻车”。

在面对外国的强力打压时,国人可以精神上与华为站在一起。但是当一个员工被华为举报“涉嫌职务侵占”和“涉嫌敲诈勒索”,羁押251天,最后却“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释放时,民众的同情心,又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员工。

李洪元251事件爆出以后,华为一夜之间被拉下“民族品牌之光”的神坛,陷入一片指责之中。此前一年多的良好形象,一夜反转。

在汹涌的舆情之下,华为的回应是:

“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华为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

这一表态,看起来原则性很强,但是却听不到人情味。

事实上,这么些年来,华为一直都是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太关注舆论怎么看它。早年的任正非几乎不接受采访,直到华为被特朗普的制裁推上风口浪尖,任正非才被公司公关部门要求必须出来接受采访。

接受采访,也并不是因为外界批评,而是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正非作为华为创始人和精神领袖,必须出来表态,让用户和员工对公司未来保持信心。

所以任正非一再说,本来他自己不想接受采访,是公关部门逼的,他是在给公关部门打工。

总体而言,任正非的采访对华为形象是极大的提升。看完采访视频后,很多人对任正非与华为更加敬佩。

但仍然有很多人还是对华为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在何加盐写华为的文章下面,就有这样的评论:

甚至还有人说华为被制裁是咎由自取,赞扬美国干得好。我不明白这些人是什么心态,但他们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4

想干事

就得承受非难

除了上面说的柳传志、马化腾、任正非以外,其他的商界大佬们,也无一不面临着各种非议。

马云曾被认为是“骗子”、“搞传销的”;好不容易做起了阿里巴巴和淘宝,又被认为“假货泛滥”;对供应商严格一点,就遭遇“十月围城”;宣扬“996是福报”的奋斗文化,被认为是“黑心资本家”。

李彦宏一直无法走出“魏则西事件”的阴霾;而百度的竞价排名,是生存的根本,不管外界如何批评,它都不可能改变,可以预见短期内在舆论场上依然会很艰难。

刘强东的“兄弟论”、周鸿祎的“流氓软件”、王兴的“口无遮拦”……

滴滴的“顺风车事件”和“平台抽成”、字节跳动的“信息茧房”和“网络沉迷”、拼多多的“山寨”及“骚扰”……

没有哪企业家或哪家公司能逃得过“毁誉交加”的宿命。

就连公认的老好人雷军,也有无数的“雷军黑”和“小米黑”在骂他,如“饥饿营销”、“小米廉价”、“只会贴牌没核心技术”、“英语差”、“怼友商”、“风没了猪就会摔死”等等。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样的事,只要你开始有一点成就,有一点名气,批评的声音,一定就会冒出来。

即便渺小如何加盐,每次发文章,都总会碰到很多指责甚至辱骂,何况是那些干大事的人呢?

只要干事,你总会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面子或者情感。或者碰到别人跟你理念不合,观点不同,就想批评你。

退一万步讲,哪怕你不伤害任何人分毫,也没有理念和观点的分歧,你的成功本身,都是别人嫉恨的理由。

所以,当一个成功者,必须有一颗非常坚强的心,和一张很厚的脸皮。

除非你愿意当一个庸人,什么都不干,才有可能做到无咎无誉。

5

看人

也要接受人性的复杂

以上说的主要是牛人。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牛人,而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评判牛人。

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要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每个人都有其两面性,有其长,亦有其短;有其功,亦有其过。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承认别人的功和过。

但可悲的是,有些人总是习惯持“非黑即白”观点来看待世界。

他们无法忍受一个人又是好人又是坏人;无法接受一个他认为的坏人也会存在值得夸奖的地方;不肯承认一个他认为的好人也会做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

所以很多读者对何加盐文章的评价也非常极端。

由于我通常会在同一篇文章里,对同一个企业家,既有毫不吝啬的表扬,又有毫不留情的批评,很多读者就接受不了。

喜欢他的读者认为我在黑主人公,讨厌他的读者又认为我在捧主人公。甚至很多次,文章下面的评论同时会出现两种风格——上面一条是:你收了多少钱在这里黑他?下面一条接着就是:他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捧他?

作为自媒体作者,我知道这样是不讨巧的。更职业化的做法,是不要客观,只要立场。作者选择好一个立场,不管是黑还是捧,都更能吸引目标读者,更容易搞10万+。更厉害的做法是做两个号,左右互搏,这样就可以同时收割两边的粉丝。

像何加盐这样同时得罪两边粉丝的,只能称之为傻。

但我认为,世界是这样复杂,世人也是这样复杂。我们总得承认这种复杂,也应该有人来描写这种复杂。

我愿意做这个傻子。

6

如何面对世界的复杂

不管你如何认知世界,世界的复杂不会因你的简化而减少分毫。如果不能接受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干事的人,就不要怕负面的声音。要知道,不管你做得多好,总会有人在旁边风言风语,你只有无视他们,才能不受影响地前行。

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就按照自己的心去写,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当你的文章开始有一点影响力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你写什么,无论你怎么写,总会有各种批评的声音。没有哪个读者可以受到所有人的认同。

如果你是一个读者,我建议你放平心态,包容一点,最好是同时了解一下两方面的信息。如果你只是坚信自己这一面的立场,而去否认另一面的存在,那么你就无法准确认识这个世界,你的人生成就一定不会高。

最好的应对办法,也许莫过于岳麓书院那副对联所启示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与诸君共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