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蜕变”了?

2020-09-18
没有人一直站在巅峰,但永远有人站在巅峰。



编者按:本文来自百略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9月8日农夫山泉上市,可谓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然而就在前一天,曾经的互联网巨头58同城黯然离场,于9月7日上午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私有化方案。9月18日,58同城宣布完成与Quantum Blommd的私有化合并,向纽交所要求自9月18日起停止公司ADS的交易。

从“人人信赖的生活服务平台”到人人口中的“骗子聚集地”,从“前浪”到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58同城到底经历了什么?

58同城,“神奇网站”进化史

2005年,一家“神奇的网站”成立了,诞生于国内互联网初期的58同城前景无比广阔,CEO姚劲波的创业故事也赚足了大众的眼光。2000年,姚劲波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网站易域网;2004年创立学大教育在纽交所上市;2005年再次创业建立“58”同城,真正让他走进大众视野的也是这家定位生活信息分类的网站。

姚劲波曾经谈及自己创办58同城的初心是做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平台,解决异乡人租房之忧。幸运的是,2006年其便获得了软银赛富的500万美元融资,解决了公司资金问题,同年黄页产品上线。

彼时,58同城经营模式是效仿全球分类信息领域的行业领先者Craigslist,后因水土不服而开始独立探索多元经营模式,旗下业务涉及到房产、招聘、家政、二手买卖、餐饮等多方面。初期仅依靠用户付费,中后期探索出C2C与B2C并存的盈利模式,用户、商家付费和信息、广告收入成为58同城主要营收来源。

2007年软银赛富向58同城追加投资,2011年获日本Recruit集团注资,同年聘请知名演员杨幂代言,开启了58同城的品牌化时代。“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也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广告口号。

2013年,58同城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信息分类领域互联网企业。据招股书显示,2011年58收入达到4150万美元,较上一年几乎翻了两番,2012年收入达8710万美元,较上年翻了一番,截至2013年6月,收入已达5880万美元。从当时的营收来看,58同城仍保持着稳定增长的速度,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命运的转折点

2015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一起轰动的事件,58同城并购赶集网,曾经在战场猛烈厮杀的死对头走上了合并之路,58同城的行业垄断地位更加牢固。在经济结构转型期,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能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处于成长期的互联网企业在施展并购业务时,机遇与挑战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具有持续性。

从短期效益来看,并购重组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用户流量、股票效应,减少恶性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从长期效益来看,则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包括合并后企业的协同机制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

58同城在并购赶集网之后,股价涨幅超过23%,占据了80%的同城服务市场份额,充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即便如此,58同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合并后的58同城不仅面临资源业务整合带来的财务方面压力,还将面临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挑战。

据58同城2015-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在并购赶集网、中华英才网之后的连续两年里其销售利润率为负值,持续进入亏损状态,直到2017年才开始扭亏为盈。尽管利润率开始成倍增长,但业务危机的种子已悄然埋下。

在并购的两轮阶段完成之后,58同城并不满足于现有业务,开始细分其商业板块,其中安居客主攻房产领域,转转进入二手平台市场,快狗打车也进入货运市场的赛道。由58赶集孵化的瓜子二手车也从原有业务中剥离,变成一家独立的公司。

58同城的转型之困

细分业务的58同城,看似垂直涉猎了多领域,实际上却仍囿于原有业务,分离后的58同城甚至缺失核心业务,在其他互联网企业冲击下竞争力大大下降。在房产领域“打不过”贝壳,在招聘领域则有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多方缠斗,在货运市场又有货拉拉紧追不舍。

在竞争市场的挤压下,本就后劲不足的58同城还面临各种口碑崩盘的公关危机,不知何时,曾经人们口中的神奇网站开始与“违规房源”、“虚假中介信息”、“用户数据泄露”、“骚扰电话”等一系列差评联系起来。

“面对企业的销售是58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这是姚劲波在谈及58同城时所说的一句话,而如今,用户的流失便是压倒58同城的“最后一根稻草”。

58同城私有化之后,外界有人猜测58正在“自救”,似乎是在与曾经的58做切割,然而这一系列的举动是58同城的脱胎换骨还是金蝉脱壳仍有待考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