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bi 关闭,不用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创业

2020-10-23
​Quibi 就是一个典型的「初速度」很大的公司,豪华团队、天赐资源、海量资金,一出生就是一款优秀的产品,高举高打地运营投入,成熟自信的商业模式。

编者按:本文来源还是不举手就发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周三,短视频平台 Quibi 宣布正式关闭。这家由迪士尼影业前集团主席 Jeffrey Katzenberg 和前 eBay CEO Meg Whitman 共同创办的的流媒体短视频公司,自 4 月份上线以来,就收获了无数关注。

根据新闻报道,Quibi 上线当天有 30 万用户下载,发布一周斩获了 170 万下载量。他们预测可能一年后能收获 700 万用户,然而六个月后,Quibi 的收视率和用户、下载量都在陡然下降,目前只有 50 万付费用户。

毫无疑问,Quibi 是个超豪华创业项目,Ebay CEO 和 Disney 董事长的梦幻组合,一创业就获得 18 亿美金的投资,而且都是全球的投资巨头加入。再看内容,一上来就有好莱坞明星加入,是一个精美、完善的产品。总之,这家公司有内容资源,有技术专利……

天啊,是不是让每个创业者都羡慕的流口水啊,他们不成功简直没有天理啊?反之,是不是也说明如果别人没成功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资源和先天条件?看到 Quibi,可能很多创业者会这么想。

6 个月后 Quibi 夭折,Jeffrey Katzenberg 宣布关闭 Quibi,说已经尝试了所有努力,即便项目再继续下去,不过是继续浪费钱 ,不会有任何价值。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对一个创业者朋友的回应,不要羡慕豪华的创业项目。

我在前两年写的那本书《重新理解创业》中,谈到过一个话题「加速度比初速度更重要」。

Quibi 就是一个典型的「初速度」很大的公司,豪华团队、天赐资源、海量资金,一出生就是一款优秀的产品,高举高打地运营投入,成熟自信的商业模式。恰恰如此,我反而更担心 Quibi 的前景。

首先是定位,毫无疑问 Quibi 看到了用户需求,做了一款介于 Netflix 和 Tiktok 之间的产品,PGC 产生内容, UI 和 UE 一流,内容看起来很有优势。问题是,用户真的需要一个 8 分钟的视频吗?至少从目前看,这是一个需要验证的命题,如果不如预期理想呢?如果幸运的话,可能效果会不错。下一个问题是真的能可持续生产高品质的 10 万美金/分钟的内容吗?如果可以,生产量有多大?最终是全自制,还是形成内容范式,成为平台,推动全行业向纯手机短视频转型?

这些问题都很大,都需要小心翼翼地不断求证验证修正。试错、纠错、不断迭代演化成长,是每个创业公司必然的成长规律,没有一个公司是天生必然正确的。如果意识到这点,每个创业者自然对创业会多一份谦卑和敬畏,再多的钱也要小心试错。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稍有不好,外界观感瞬间粉转黑,各种看衰声音就会来了。

我和张鹏在一个群里也聊到 Quibi 即将关闭这件事情,他的观点我很认同:

1,豪华阵容骨子里的傲慢造成「闭门造车」,产品与时代并没有真正共振,找不到相对其他平台的突破点。而只是自制内容的形态创新,天然只适合与平台共振,但支撑不了独立平台。属于典型的「想多了」;

2,过于豪华的早期资源带来产品发展的假象,明星,资金过于集中于PMF(市场验证阶段),造成没有修正和迭代的机会,必然暴亡。缺少敬畏过于自信,违背创新的「科学方法」。

所以,除了少数从大公司业务分拆或孵化的业务成功上市,我一直挺为那些「出身好、拿钱多、众望所归,高举高打」的创业朋友担心的,怕他们一梭子把子弹打完了,没打着猎物,自己、资方和媒体的心气都散了,再坚持创业恐怕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了。

说了这么多 Quibi 的话题,还是说回我们自己。和 Quibi 这样的出身相比,绝大多数创业项目都是草根,不大可能拥有这样的出身、资本、行业人脉。创业公司大多是「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这是创业的常态,我们无可抱怨,对含着金钥匙的人也不必羡慕。

和那些「初速度」很大的公司相比,我更喜欢那些「初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的创业项目。因为很边缘,很草根,没钱没人没资源,你没法用资源撬动市场,你所能做的只有「边缘创新」。边缘,就是那些巨头们「看不见、看不上、看不懂」,而且可能还是「不愿干、不会干,不好干」,甚至是「干了还自伤其本」的地带,一定要足够边缘,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看,我觉得 Quibi 理解的这个市场还不够边缘。

聊到这里,正在创业的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你现在的事是不是够「边缘」?有了「边缘」,再说说「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简单地发现了个「痛点」,做个产品解决一下问题,也不是找个「差异化,暂时空白市场」的点,最好能够站在未来回望现在,做出些结构性创新的尝试,我个人是特别欣赏这类型创业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还是不举手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