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变革五大趋势与投资八大红利

2020-10-29
后疫情时代如何投资酒店?能不能投,该不该投?

编者按:本文来自 季琦(ID:huazhujituan),作者季琦,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 后疫情时代如何投资酒店?能不能投,该不该投?今天想先简单分享下我对于行业形势的思考。」

压力测试

用一句话形容2020年,应该是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年初新冠疫情危机爆发、中美对抗升级、世界从多边主义走向单边主义、各国流动性增加…在国内外大形势的变化下,酒店行业也经历了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压力测试”。

危局之中总有机遇,中国酒店业的顽疴痼疾在困难下暴露得更加彻底,洗牌、沉淀是大势所趋。在国内大循环经济战略下,酒店业抓住机遇,或许会迎来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远行是人类的天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可以摧毁华住,什么事情可以摧毁整个住宿业?

当时我想了两件事。第一是视频会议代替出差;第二是人类不需要睡觉,没人住酒店了。其中第一点在新冠期间得到了部分验证。

但我认为远行是人类的天性——去看望爸妈、孩子、爱人;去参加同学聚会;去拜访加盟商、拜访客户,视频会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要面对面,感受到那个效果、温度、氛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人类的远行,包括新冠在内。

畸形的酒店供给侧

中国的旅游人口一直在增长,但酒店这个行业最近整个10年、20年甚至30年基本处于亏损的边缘。为什么这么糟糕?我的回答是——供给侧出问题了,中国酒店的供给侧是非常畸形的。

第一体量很小。中国酒店行业住宿单元平均25间房,而美国酒店是93间,差不多是中国平均体量的4倍。而且中国的酒店行业是倒2/8结构,80%的酒店房间数量小于20间,但80%的利润来自于剩下20%的客户。不仅体量小,中国酒店的连锁率也非常低,各家权威组织的统计结果不一样,在20%—25%左右,美国是我们中国的3倍,欧洲是中国的两倍。

第三,平效低。很多大酒店都有指标,奢华酒店均摊面积一般是160㎡/间,高档酒店在110㎡/间,这个平效是很低的。除此之外,人效也非常低。奢华酒店的人房比要到1.5,高端酒店也在1左右,100间房需要100个人。华住酒店的平均人房比是0.17,即便考虑到档次的原因,华住的人效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

酒店在过去,通常是为了地产开发商而做。中国酒店也普遍高大全,连3星都要各种配套。产品更是雷同,尤其高端以上品牌差异性极小。

中国酒店未来五大趋势

如此多的供给侧问题下,酒店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有五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是从星级到品牌。传统星级酒店同质化严重,体验感雷同,品牌在持续弱化,消亡与演变将是必然。在未来,有鲜明品牌精神和相应调性产品设计的连锁品牌,话语权将会越来越重。

第二个是本土品牌的崛起。疫情过后重新开放边境,国际客源几乎没有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中美对抗和各国的本位主义,包括疫情后遗症都会使国际出游人数减少,酒店本土品牌会崛起。

第三是单体走向连锁。今年关门的酒店里面,98%是单体。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较弱,自身各方面承受能力有限,向连锁化、品牌化转型迫在眉睫。

第四是全服务到精选。过去酒店盲目追求星级、追求配套齐全。以后就不会了,很多酒店没有条件做这么大的会场了。

第五是从地产配套到投资工具。酒店不再是房地产业的附庸和装饰,而是一个回报可观的投资工具。在当前大环境下,投资酒店依然有很多利好。

酒店投资的八大红利

第一是投资红利。在电商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一线城市写字楼等物业闲置率进一步提升,对酒店投资者而言,这将意味着更低的租金成本。

第二个红利是品牌化红利。即使在疫情期间,华住业绩还是比同行要高出许多,品牌化、连锁化的酒店抗风险和恢复能力更强。

第三个红利是内循环红利。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这是大势所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将释放巨大住宿需求和消费动力。

第四个红利是流动性红利。让时间做租金的朋友。应对流动性红利的对策,可以使用长合同、买物业、做杠杆相结合的方法。

另外一个是城市化红利。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得益于高铁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商务出行和休闲旅游都会更加便捷。

第六个是下沉红利。中国大部分的酒店都在三四线,那里的酒店业态相对单薄,但房价更便宜。数据表明,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在疫情常态化后展现出了更快、更稳的复苏反弹态势。

最后是人口红利和增长红利。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酒店正在从奢侈品变成面向14亿人的消费品,甚至是必需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