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创始人季琦:深度重要于广度

2020-12-01
提倡用文字描述深入思考后的重大课题,不管是企业的重大事宜还是人生思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季琦(ID: huazhujituan),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对深度的提倡

我们这个时代,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让信息交流变得非常容易。我们已经远离了写封情书后等待对方回信的忐忑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地迅捷,一切都是那么地直白。即时通讯,微信,头条新闻,快手,抖音,弹幕......,看看这些名词就知道现在大家沟通的特点。

看杂志的人少了,读小说的人少了,读经典的人更少了。

我并不是逆潮流,也不是要复古。但这样的碎片化方式是不行的。通观人类发展史,真正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是什么?是经典,是深邃的思想,是智者的深度思考和交流。不管是中国的孔子、老子还是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不管是东方的释迦摩尼还是西方的耶稣,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些贵族宴会上的闲聊,那些春野的杂谈打趣,即使有文字记录,早已经被遗忘和失落,更不用说对后世的人们有任何影响。

人类第一次面对信息如此方便地传递,像小孩子的新玩具,还不知道如何合适地使用。信息的碎片和交流的肤浅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谬误之一,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作为要缔造伟大事业的一群人,作为一个要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我们应该冷静地回归常识,回归本原。

因此我提倡: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深度交流。

深度阅读

我有一个特别的癖好——不在电子设备上看东西,而是打印出来阅读。为此我还专门配备了HP Officejet Pro(一种高配置的惠普喷墨打印机)和120-140g的打印纸(手感好)。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保护眼睛,更重要的是值得我阅读的,必须是值得我打印出来的,否则我只看标题,不看具体内容。这样就避免了许多无聊和无价值的八卦、鸡汤和碎片化的Gossip。

另外,我坚持看杂志,坚持阅读书籍,我还仍然做读书笔记。读书和阅读打印材料的时候,我会带着各种颜色的笔,看到精彩或必要处,会做标记。

小说已经基本不看,更多的是历史、哲学、政论、宗教、艺术、诗歌等。这些品类的书,除了艺术诗歌类之外,其它都必须带着脑子去阅读的,已经没有情节。有时会掩卷托腮,有时会若有所悟,有时会苦苦思索。

我们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好奇,阅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手段之一。应该将人类的经典全部阅读一遍,假如有些宗教、哲学类的,暂时理解不了,可以先囫囵吞枣,大致有个知晓。

年龄慢慢大了,阅读的耐心可能会下降,眼睛也会老花,阅读的习惯可不能丢。反而应该在形而上的,诸如哲学、宗教、美学等领域深度阅读,而非匆匆浏览。

现在很多人听书,也是非常好的。我也准备将自己出版的书,阅读后作为有声书来发表。开车的时候、出差的时候,都可以抽空听读。

深度思考

为了预防被社交媒体骚扰和打断,我用的是Pad版本的微信。几乎所有的App通知功能都是被我关闭的。这样就是我去“操作”APP、我去获取我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各种“推送Push”。我需要整片的时间,我更需要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用于思考。

华住的许多品牌名字是我取的,很多人表扬名字取得好,好像是我才思敏捷。其实不然,是深度沉浸,苦苦思索的果实。

我们大部分人不属于天才,都是普通人,只有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更深入的思考,才会有超越常人的思想,才能做出超越常人的成绩出来。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事情,大都不是随性而得之。

释迦摩尼的开悟、王阳明的顿悟、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我们也可以想象,老子在云梦泽边,边钓鱼边思考着他的《道德经》。世界上伟大的思想、能够影响到人类的思想,无一不是深入思考的结果。只有诗歌和音乐,是酒后才可能有的,但它们是美好,而不是伟大。

互联网、社交媒体加剧了大家的焦虑感,大家好像都被一双无形的手推着,往前赶,留不下一些时间静下来,留不下时间反观自我。苹果手表有个特别好的应用是提醒你静下来,深呼吸一分钟。建议大家试试看,特别好!

我创业好几次,侥幸成功,但不是因为我是天才,而是不断地迭代、排除、求证,是深度思考的结果。

我不是那种站在山脚,就能看到远方的人。我属于一步步爬上一座山峰,可以让我看得更远,更清晰,从而迈向下一个高峰的人。而每一次的攀登,就是我们迭代、进阶的过程。我们的思考也随着高度的提升而深入。每一次成功的登顶,都是缜密规划的结果,不存在侥幸这件事儿!

品牌如何脱颖而出?会员计划如何差异化?如何让客人体验更好?早餐如何好吃又不贵?如何保证下沉后的组织力和品牌力?......我们有许多战略和战术层面的事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不断深入思考。

深度交流

还记得上一次用笔写字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次将信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筒是什么时候吗?

我们大部分用的都是所谓“即时通讯”的各类软件,短而快,长了都不行,许多APP都有字数限制,语音也有时间限制。朋友圈都是各类摆拍,各类显摆,没有忧伤的时候,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各种美图、打卡、网红,都是一些短暂而不真实的东西。

我们开会都是用PowerPoint或者Keynote,提纲挈领,简单扼要,像我们小时候喜欢背诵的格言和警句。长篇大论的文章很少有人写,深刻而有见地的文字更少见。

这次疫情,让许多人习惯了视频会议,有些人认为视频会议挺好,以后可以少出差甚至不出差了。当然语音优于文字,视频优于语音,但真正丰富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当时当地的气温、味道、周边氛围等等,都构成了交流的一部分。视频会议不会也不应该取代人类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从人性角度讲,我们这些孤独的个体,渴望跟同类交流。技术的发展,方便了粗浅的交流,但是代替不了深入的交流。比如争取一个合作机会,假如没有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难相信能够达成。

人类的交流方式被技术扭曲了。新箍的马桶三日香,我们对刚刚出现的技术,有点过于滥用了。

即时通讯适合简单的、即时地沟通和交流;邮件适合比较正式、需要留档的事情;视频适合熟悉人员之间的简单沟通;文章适合大人群的深度沟通;面对面,哪怕在走廊里的非正式碰面,适合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适合发展重要的关系。

所以,我提倡面对面沟通,不管是同事还是恋人;提倡用文字描述深入思考后的重大课题,不管是企业的重大事宜还是人生思考。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