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我们这样看待拥有"硬"科学技术的创业项目

2020-12-18
"硬科技"创新创业时代已悄然而至。

12月16日~17日,2020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20创业邦年会在北京举行,参会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创业新风向。

在活动现场,SVB资本中国管理合伙人陈青、宜信产业基金合伙人崔峥、巴斯夫创投中国区负责人秦汉、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韦毅等嘉宾,在以"关注学界创新,深挖科技投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发表了如下犀利观点:

1、投资人对待"硬核科技"创业者要有"敬畏"之心。

2、博士做研究,需要"较真";但博士创业,最重要的是学会妥协。

3、未来在国家资本以及市场持续的认可之下,"硬科技"创业会成为新的常态。

4、专业的投资人,可以让钱变得更"聪明",进而才能真正支持中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实录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陈青:这几年科技创新、创业是非常流行的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一直在科技创新不断的取得进步,中国在全球可以说是科技大国。

很多技术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这些既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大家也都知道,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我们都看到了一个情况,在大国的竞争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掌握了主动权,目前美国在很多的关键领域科技领域处于领先的,我们中国以各种形式赶超,很多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都是能够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才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打破技术的封锁,让中国可以继续高速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硬科技的创新,硅谷资本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做母基金,这两年我们的母基金也投资过很多专注投资硬科技的基金,这已经是一个浪潮。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大部分人都是博士甚至博士后,所以想请问各位嘉宾,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图 | SVB资本中国管理合伙人陈青

崔峥:我是崔峥,来自宜信产业基金。我们是美元、人民币双币种,在过去四年内投出了很多的独角兽,无论是在美国、欧洲、国内。

硬科技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投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投资一定要找回报,但是在评估回报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技术是有非常严格要求的。这个公司的技术必须让我们相信它三到五年以后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个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场景。也就是将你的技术慢慢打造成为公司的护城河。

第二,相对于竞争者,你的技术能否提供至少三到五年在早期起步时的领先优势。

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在管理接近70个不同被投企业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创业者以博士的身份出现,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们对他更敬畏一点。

一般博士出来的CEO对自己的产品理念是非常明确的,但对产品很懂不代表他对市场也有相同程度的见地。这个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做一个判断,到最后你的技术会带来怎样的价值。比如你今天创造一个公司的时候,你的技术虽然非常好,但是你的落地或者市场没有达到预期,在这个时候,你是要坚持自己的产品、理念,还是让自己的产品做一些调整,让它更落地更接地气。

对于这样的创业者,我们的投资理念是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我们更关注的不是眼前的短期效益,而是这样的创业者和这样的公司,能否在五年以内建立起自身的技术护城河,他的技术能否带动公司超车竞品,在行业处于一个相对领先的地位,能否创造长期价值。

这里包括我们投的一些美国企业、中国企业,待会儿可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这是我们对于博士创业的公司一直秉承的投资理念。

图 | 宜信产业基金合伙人崔峥

陈青:这几年我也发现有不少博士创业团队、科学家创业团队、科学家基金也都蛮多的,好的技术,硬科技,核心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护城河,但是资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他从实验室带到市场。

插一个小故事,我的儿子特别崇尚科学,他认为我所从事的金融投资工作非常无聊,只有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和创造前沿的新技术才更有意义。我说好,科研成果无疑具有极高价值,但如果缺乏资本的扶持,它很可能被雪藏在实验室里,淹没在论文堆里,而它的真正价值不能被充分发挥,也就不能造福于人类。这个小故事或许可以从侧面解释科技和资本的关系。

秦汉:我是巴斯夫创投的秦汉,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但我们做的不是化学,而是利用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的企业。这个也是硬科技投资逻辑。没有为了发展硬科技而发展硬科技的。学术会遇到天文学家说这个东西没用,但我就是好奇,于是就去研究了。但是商业肯定是要追求"实用"的、改变生活的产品和技术。

在这个逻辑里面,我们对硬科技的优势在哪儿,我们本身是做科技公司的,对技术的了解比较深。同时也遇到很多博士,我们沟通下来,以金融界为例,大部分博士听不懂金融的事,这个时候需要跨界,金融界和学术界的对接,是不是都是金融界的问题?其实不是,教授这边也有问题,做研发,做硬科技这一块,他们必须要很执着地做一件事,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需要的是不停地妥协,遇到各种问题妥协,在这种情况下,他是需要有一个转换的思维,才能做好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中国未来硬科技的启发点,并不是从零开始。中国过去几十年花了很多精力、时间培养了很多科学家,包括现在看到大批从海外优质学校回来的博士在国内创业。资本市场、政府、创板的支持给了他们很大的机会。这个模式很好,但这里边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研究。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研究的,不管是为了投资回报,还是为了明天人类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的生活方式。

图 | 巴斯夫创投中国区负责人秦汉

韦毅:大家好,我是碧桂园创投的韦毅。碧桂园创投成立到现在两年的时间,主要是负责房地产以外的股权投资,我们围绕地产碧桂园生态链开展投资活动,面向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等方向去投资。关注的赛道比较多元,从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到新基建基础设施,大健康、大消费、物流、先进制造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领域。

一个好的场景或产业可以快速拉动创新项目,我们非常注重科技赋能,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我们也看到,目前在国内不少院校及研发机构的高学历人才创立的公司,创业项目由过去的模式创新逐步发展到更多的技术创新。我认为这些高学历科研人才是走在科技最前端的人员之一,他们最能洞悉科技发展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积极拥抱这类机会。他们创业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多个产业和领域都正在经历升级迭代的过程,小到半导体,大到航空航天,也展现了市场对硬科技、技术创新的强大需求。

我们认为,未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的持续认可下,"硬科技"创业会成为新常态。

图 | 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韦毅

陈青:感谢各位的分享,我职业经历前十几年都是做PE投资,后面做的是VC投资,近几年硬科技,硬科技真的是很高深,每次看项目、基金都是充满了敬畏之心,好多东西不懂,好在贵在学习,我想请各位嘉宾谈一下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最近最深刻的对科创企业投资或者是并购的案例,你们当时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崔峥:我们宜信背景,对金融赛道算是认知比较深的,在过去几年里投了一些专门服务于金融公司的科技公司,这里面不是2C,而是2B,科技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像摩根大通、瑞银、东京交易所这样的金融机构。,产品范围涵盖从最底层服务器到IT部署,这听起来好像挺无聊,但其实不然,首先金融行业第一要素数据安全必须要做到位。

第二点,金融公司做交易的时候频率是极高的,比如电子化交易对于数据库要求也是极其高的。

第三点,金融是跨地域的,无论人在北京还是在纽约,如果我来交易金融产品我们讲的话是一样的,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你的数据都是一样的,当这三点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大型金融公司对于最底层的IT部门以及IT部门的投放还有数据库管理是非常头痛的,我们投资了这一家公司,专门做跨地域IT服务,他们帮助投行、资产管理公司搭建一套全世界最优的IT系统。

做硬科技,要找到行业的痛点。软件还有2C端的东西是以场景为主,但当你做硬科技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接触到2B端的痛点。长期的服务下,你也会发现时间在和你赛跑,当你服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别的产品或者是别的痛点也出现了,这个时候会采取并购、对接,来完成自己护城河的纵深延续。

秦汉:我分享两个,化工行业普遍认为改变这个行业未来只有两种技术是比较核心的,量子计算机和生物合成。

根据我们内部的分享,全球真正懂量子计算机的人大概就一百多个人,我们公司就只有三个人。我个人从小到大读书并不觉得比谁笨,虽然不敢说是全班最聪明的,但可以说同第一名相差不多,然而量子计算机我研究了很久,到现在还没研究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怎么玩的,唯一知道就是绝对零要求很高。

绝对零是新兴的词,量子计算机的复杂性或者说困难度是极高的,现在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云计算,超算,全部加起来没有一个计算机可以模拟出大家喝的咖啡分子,但量子计算机可以秒算,它会给研发创新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传统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相比,就像做数学题一个人用笔算,另外一个人用电脑算,这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研发路径。

生物合成这个行业非常新,新到这个行业之父现在还活着,他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成了教授,第二代学生现在毕业出来创业了。

理论上我们大部分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从原油中创造出来,但世界万物全部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做出来,只不过是困难度和成本的问题。物质越接近原油越简单,越接近生物,如医药,维生素就更偏生物合成。

这个行业的改变速度有多大呢?我们投了一家中国的高通量公司,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一名素质非常高的实验室专家,做生物合成的测试需要半个小时,而他只需要八秒,他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研发节奏。

为什么谈这两个,今天看来比较远,可能是五到十年的周期,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比较年轻,十年以后大家还在工作,这就是十年以后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布局,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有一点,从企业层面来说,德国企业进中国做生意,做了135年了,再花20年做这个事情,我们觉得还是很值的,因为会改变整个行业。大家看硬科技的时候,眼光和格局一定要高,要广。

最后再给大家说一下,以后的信息储存可能不是在信息中心了,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怎么用DNA储存电子信息数据。

韦毅:我们也有关注量子计算这个领域。讲一个跟产业比较结合的案例:最近我们投了一个项目:数据中心秦淮数据。这并不是一个很性感的行业,但我们看到它确实在做数据中心的变革,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秦淮数据定位的是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需要科技创新来实现,它做了两个动作,第一个把配电设备,机械模组做重新的设计,优化设计改良。第二个把数据中心的外场设备做一个模块化的建筑设计,从而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和运维; 二是交付速度快,交付周期很短,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他们打造了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这个企业在引领中国整个数据中心的变革,我们相信这个企业未来在数据中心一定具备引领一场新的科技变革的能力。

碧桂园生态在中国有2000多个社区,服务千万的业主,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智慧社区,社区云,边缘计算等投资机会,这些跟我们所在的产业应用场景密切结合,我们未来也会重点在这个领域持续的关注。

从产业投资方看待科技创新,我们关注两点,第一个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我们产业的发展。第二个科技创新具体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我们作为CVC看待科技项目,要立足产业本身,这个项目未来应用的商业场景是什么,落地时间是什么,我们基于这两大原则判断这些项目的投资机会。

我们希望从产业端的具体应用场景出发,拥抱科技创新,并顺应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我们顺着这类创新产品或服务,持续往上游探索至基础科学领域创新,并进行适当的提前布局。

陈青:感谢崔总。接下来请您分享一下在金融科技或者是宜信产业基金所关注的其他领域上,对于基础科学的创新会有什么样的预判?

崔峥:我们对任何2B企业都是比较关注的,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从计算的能力,我给大家分享个例子,15年前来参加这个会准备PPT我是拿着CD光碟来的,10年前我会拿一个U盘来,而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在云端了。这些技术的提升带来的就是数据储存和数据计算费用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行业,无论是碧桂园也好,还是金融行业也好,能出现新的玩法会越来越多,这给了投资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对于行业最基本的需求如何落地,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最好判断的投资方法。

陈青: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讲中国这几年科技高速发展,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大大提升,您能不能简单分享一下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韦毅:近年来我们看到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也看到在一些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中国已经追赶上全球第一梯队。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这几年也愈发凸显,比如:发达的移动网络,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等,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的支持,而且资本市场对这块持续关注,必定会聚拢更多的资源和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持续性的漫长过程,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也相信中国将是世界舞台中重要的国家之一。

科技方向也是碧桂园创业坚定看好的赛道,今年我们投资组合中,科技创新比例不低,比如秦淮数据,蓝箭航天,紫光展锐,比亚迪半导体等。未来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科技创新的投资机会。

秦汉: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很大的机会是在环保这一块,绿色出行这一块,包括塑料的回收,塑料再次利用,这是非常大的行业。为什么说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个独特的机会呢?因为国外再好的数据、回收体系,没有用,总量不够,我们在国外建了塑料回收站,全国塑料回收起来还不够那个厂用,在中国一个市的塑料用量就足够了,在中国的体量是非常吓人的,这个体量也会带动很多新的应用和开发,为什么中国的电车、充电站比较好用,根本原因还是人流量够。中国的机会在于怎么利用我们的人口密度,消费能力去提供行业更好的发展。

崔峥:咱们处在非常让人兴奋的时代,无论是从我们看到的金融行业,还是金融行业2B软件。大家可以想象熟悉的资本市场软件,无论是彭博也好,还是路透也好,这些都是百年老字号。但是现在上海有很多新企业,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正在颠覆他们在中国的市场,对做投资的人来说这是个非常看好的市场。

陈青:我最后再补充两句,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科技高速发展,政府的一些政策,政府资金也非常多,那么为什么需要请投资人来分享如何做聪明的企业,有一个小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我们投了一个专注硬科技的基金,他的合伙人跟我分享他们正在对一个项目进行尽调的时候,创始人打一个电话说,你们不用来了,当地政府给了我一大笔钱。只有我们专业的投资人,才能用聪明的钱真正支持科技在中国持续进步、推动中国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