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人做成超万亿交易,投出万亿公司,自己的公司上市却被称垃圾

2021-02-06
京东,背后有他;美团,背后有他;蔚来汽车,背后有他;贝壳(链家),背后有他;快手,背后有他……中国新经济的大交易,几乎要被他包圆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 hstl8888),作者华商韬略,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京东,背后有他;美团,背后有他;蔚来汽车,背后有他;贝壳(链家),背后有他;快手,背后有他……中国新经济的大交易,几乎要被他包圆了,而且,他从头吃到尾,从投资到投行再到财富管理,一条龙服务,一杆子打到底地赚钱。

01

2015年情人节,中国商界传出大消息:滴滴与快的共同宣布,两家企业间实现战略合并。

消息一出,市场震惊,因为此前几天,两家公司还在殊死搏弈。而后来披露的信息显示,早在当年1月,双方就已开始了谈判,只不过过程充满挑战,且保密工作做得足够好。

主导这场交易的,是当时已在新经济公司金融服务领域打出招牌的华兴资本,而且,滴滴和快的两方都将华兴聘请为了这个关键的中间人。

据华兴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包凡回忆,双方的谈判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以前将过军,你死我活的,突然坐到同一张桌子上,他们会比较排斥,见面都不想见。”

最终,双方的核心谈判整整进行了13个小时,包凡则在僵局和对峙时,不断调停:“现在打这一仗,最终目的是什么,想要形成的格局是什么?”

“得用理性的方式告诉他们,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并且强调,“绝不能‘和稀泥‘,我们尽量把双方往中线上拉,而且我们要解释清楚,这条中线是合理的。不能让任何一方受委屈。”

这只是包凡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

腾讯与京东合作、优酷与土豆合并、58与赶集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猫眼和微影合并、美团收购摩拜、陌陌收购探探,这些企业大合作与大交易的发展中,包凡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他旗下的华兴资本则以独家财务顾问的核心角色和身份,持续参与其中。

这些轰动江湖的大案子,也还只是包凡和华兴业务的一小部分。

从早年的当当、京东、美团、微博、爱奇艺上市,到最近几年的药明康德、贝壳(链家)、蔚来、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心脉医疗、微创心通、哔哩哔哩、泡泡玛特、快手……包凡和华兴资本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3年至今,在为中国新经济公司运作的融资并购服务中,华兴资本就一直位列中国投行第一。包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新经济领域的金融服务之王。

这些年,伴随其投行、投资业务的发展,华兴资本更是在新经济的金融服务生意里赢家通吃。既深度捆绑新经济巨头一家吃到底,也从产业链纵深一竿子插到底。

比如,京东。华兴从京东融资、上市一直吃到京东健康,京东物流等京东旗下核心事业体,而且在其中既当财务顾问,也做投资,还当上市保荐人与承销商。

比如贝壳。华兴先是以超过30亿的多轮投资累计持有贝壳股份至IPO前的3.8%,成为其第五大股东,并在其多轮融资担任财务顾问,然后又在其赴美国上市之际担任了联席主承销商。至今,仅是早期的投资,华兴就账面浮盈超过百亿之巨。

刚刚上市的快手,也是如此。华兴既以旗下的新经济基金参投了快手,也在快手的融资中担当财务顾问,并与摩根士丹利、美银一起做了快手在港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02

1970年,包凡在上海出生。其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浙江银行高管,父母则是外交官。老人家见过大世面,即便手头拮据,也要极其体面地带着包凡去淮海路吃西餐、开眼界,顺便讲点上海昔日的股市风云和银行大亨的传奇。

虽然听不太懂,但包凡已经隐约感觉到,银行家这个职业很神秘、很好玩。

性格叛逆是少年包凡的代名词。由于父母长年在外,自小在校寄宿,他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却又不得不独自面对校园霸凌,这刺激他狂练综合格斗(MMA),不但把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过成了生活主旋律,还拉上一帮兄弟,当上了校园“老大”。不过,这些都没能耽误他的学习,他依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很快,学校里不管吵架还是打架,只要找包凡调停,大都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包凡能将那么多利益纠缠、矛盾尖锐的商业并购一一搞定,或许正是源于他早年“当老大”的经验。今天,在华兴,包凡也是既不被同事称为同学,也不被称为包总或包董事长,而是老大。

复旦大学毕业后,包凡进入挪威管理学院学经济,并于1993年学成毕业,进入摩根士丹利,一头扎进了这家高风险、高压力、整天要跟人抢项目的顶级投行,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

“投行”常被人吐槽为“钱多话少死得早”,除了赚不完的钱,就是干不完的活。但对包凡来说,工作带来的兴奋与荣耀,远超赚钱的快感。毕竟大学毕业没几年,就成天跟全世界最顶尖的大佬合作,谈的都是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生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1996年诺华制药并购,2000年中国联通、亚信科技海外上市,包凡都全程参与,亲历过其中的惊心动魄。参加工作没几年,他已开始担任多家跨国企业的财务顾问,但不安分的他却开始不断自我设问,自己终究还是不喜欢稳定的工作,他需要更大的刺激,比如自己去创业。

2000年,运作亚信上市时,包凡觉得自己与这个创业团队很是投脾气。一拍即合之下,他加盟亚信,担任首席战略官。

亚信堪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鼻祖”,移动、联通、电信等骨干网络工程全由其承建,有“中国互联网的总建筑师”的美誉。在这里,包凡搞管理、定战略,跟不少高科技同行打得火热。

随着工作深入,他又有了重大发现:这些高科技企业近年来飞速成长,融资、并购需求极大,却对资本市场相当陌生。这让他眼前一亮:

自己一直想找机会创业,这不就是机会吗?!

03

2004年,包凡在北京建国门外一家饭店借了间房,招了个清华女生兼任分析师和秘书,两个人的华兴资本,就这样开了张。

这一年,国内资本市场加速发展,国外投行在中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美林证券等巨头都在想方设法切入中国市场。

华兴如此势单力薄,如何才能有一席之地?

跟国际大投行相比,小投行看似一无是处。但包凡洞察到,中国创业企业、民营经济正在崛起,小融资、小并购不断,但当时大投行对这些基本看不上。

包凡把这些当成华兴的机会,并最终明确出一个锁定新经济的“投行+投资”的商业模式:

不走规模路线,而是走专业精细和深耕路线,锁定高科技新经济,既做财务顾问,又做小规模参股投资。后来,人们将这种“小而美”的商业模式称为“精品投行”。

当年,新兴创业者在资本面前大都“蒙圈”:既说不清发展方向、融资需求、核心竞争力,也认不清自身价值,对法律、财务、战略等更是一无所知。融资时,要么说服不了投资人,要么在资本面前沦为附庸。包凡的算盘是,这些麻烦,交给华兴就好。

要找投资人,华兴帮忙搞定;要跟投资人谈判,华兴帮忙搞定;不知道该怎么估值,不知道融资协议怎么写,华兴统统能搞定,而且可以“伤感情的事,留我们来做”;一条龙全套解决方案。遇到特别好的企业,包凡还会象征性跟投点,一起做,一起输,一起赢。

借助互联网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华兴很快走上正轨,打出招牌。仅是2006年、2007年,它就一口气为征途网络、21世纪不动产、奇虎、当当网等知名企业完成上百亿私募融资,一举斩获“最活跃中小型投行”“年度最佳新型投行”等桂冠。

在此基础上,包凡开始进一步找机会把投行做实,要将业务拓展到上市保荐与承销。市场,也逐渐爆发出这样的需求。

投行这门生意,表面看竞争激烈、公平合理,实际上,民族、国别造就的鄙视链无处不在。

2010年,当当网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暴涨86.94%,但作为最大受益者的总裁李国庆却大发雷霆,与“大摩女”在微博展开对骂。原因是,上市前,当当的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强制要求他对发行价打狠折贱卖,结果当当少募了很多钱,李国庆成为了最大受害者。

华兴是这一案子的财务顾问,包凡早年就体会到,金融业其实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比如,在大投行,数学精湛、工作勤奋的华人,充当着底层金融“民工”;印度人占据着中层管理职位;最高层,则永远是犹太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表面风光无限,实则遭受着各种不公平待遇。

当当的遭遇,让他这种体会变得更加痛彻。

美国投资人对中国企业的理解也充满偏见。他们懒得理解你的商业模式,总希望你找出类比对象,不管你是阿里、携程还是新浪、百度,甭管你在中国多牛,在美国上市你统统要找到与美国市场“对标”的公司,否则,美国投资人就看不懂,就怀疑你公司有猫腻。

这让包凡开始了审慎反思:中国人要如何突破,在华尔街去赢得一席之地?

他的答案是,一定要打破欧美投行的上市垄断权。

带着这样的不服气,虽然当时的华兴资本参与进去并无胜算,甚至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包凡还是下定决心:即便陪跑,即便赔钱,也要参与。

这也是他在格斗当中悟出来的道理:“被打倒时,你绝不能退缩,必须马上打回去。”

于是,2012年、2013年,华兴开始集中精力成为真正的投行,并先后拿到中国香港、美国的券商牌照。从此——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有中国人自己的投资银行护航。

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一次,包凡再次押对了。

2013年6月,刚刚拿到美国券商牌照的华兴,就完成了IPO第一股:成为跨境电商第一股兰亭集势在纽交所上市的唯一的本土副承销商。

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投行承销美股IPO。

拿下这笔承销大单,多少是因为包凡个人的关系。因为他与兰亭集势董事长郭去疾是多年的“好友”:当年,郭去疾在谷歌中国当首席战略官时,就是包凡“鼓动”他下的海。

但后来,当越来越多中国新兴企业赴美,华兴则是靠着完美踏准市场节奏以及先发优势,快速成为了市场的一匹黑马,到2018年时,它已是华尔街第七大承销商。

其最新百亿美元的案例就包括:如今市值超过700亿美元的贝壳在纽交所上市,华兴担任主承销商;市值超过400亿美金雾芯科技在纽交所上市,华兴资本与花旗一起成为其承销商。

除了在美股市场旗开得胜,华兴在香港市场也是高歌猛进。著名案例包括:美团在港上市,华兴是独家财务顾问/联席全球协调人;京东在港上市,华兴资本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快手上市,华兴是联席保荐人……

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兴已帮助客户成功完成包括首次公开募股、并购和私募融资等超过980宗交易,交易总额逾1460亿美元,其规模为中国新经济领域的第一。

04

与京东合作,是华兴资本运作的又一典范。

早在2006年,包凡就结识了刘强东,认定他能力强、讲义气、会成事。但京东的数轮融资,华兴都失之交臂。包凡是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

“我就不信这邪,我们一定要为京东做点啥。”

2011年,京东C轮融资,刘强东终于找到包凡,开口要10亿美元。包凡第一感觉是:刘强东疯了。2009年盛大赴美上市,融资额也不过如此。

这种一般人接不住的大招,包凡咬牙接了。

正好,华兴资本的老朋友、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DST)创始人尤里来到中国,这位俄罗斯土豪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钱。包凡带着这位“老铁”逛京东,一砸就是5亿美元。

此后,老虎基金、软银马上跟风,竟然破天荒凑了15亿美元。有了这场京东发展史上关键之战,包凡也就与京东深度捆绑了。此后,华兴从京东20.5亿美元IPO的联席主承销商,创出当时中概股最大规模融资纪录,一直做到最近的京东健康上市。

众多创业者、企业家都愿意和华兴捆绑,离不开华兴的专业能力。从创立开始,包凡就将构建顶尖的专业团队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不断开出高于行业的薪酬,到处找人,挖人。早在2017年,华兴的人均薪酬就已高达120万元人民币。

如今,精英荟萃的团队,也已是华兴在业内的特色招牌。包凡在谈到公司发展时,也多次强调:不会成为大而全的泛泛之辈,而将在统一的新经济战略下差异化、精英化发展。

但华兴区别于其他业者的优势,离不开包凡在专业之外的功夫:

“如果一个企业选择了华兴,我们会启用华兴所有的资源去支持他,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不离不弃。咱们交上朋友了,那就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包凡说,华兴早年做了很多项目,连合同都没有,握个手搞定了,“坦率讲我们干的事别人也能干,为什么大家愿意跟我们合作?”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肝胆相照”。

“华兴从创立第一天起就比较屌,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我也不差这口饭吃,你愿意合作就合作,但在一起合作要开心,不仅做成买卖,做完买卖大家还是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合作。”

包凡是一个金融专家、投资专家、产业企业专家,但专业都是手段和技术,他真正追求和死守的,还是人性和人情之道。有人说,天秤座天生有高超的社交手腕和优雅的人格魅力,天秤座的包凡并不隐瞒赢得友情的秘诀:你要多记得别人的好,这样才能和更多的人合作。

他说:“人情这东西就像银行账户,别人帮你是在取钱,总是取钱,总有一天钱会被取光的,所以你要帮别人,不断存钱,钱才能越来越多。”因此,他认为,做生意,“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

“第一,什么事情都别做太满,能让别人就让别人点。你能赚10块钱,你就赚5块,留5块钱给别人。第二,要知恩图报,别人没帮你之前你就先帮别人,不一定指望回报。”

“商业上的判断失误我们认了,能吸取很多经验教训。我最怕的就是人不靠谱,不能犯道德品质上的错误,投资银行买卖的核心就是品牌,一件事就能让你彻底完蛋。”

华兴的企业文化中,也充满着“江湖义气”。在利益问题上,包凡向来很大气、不计较,而一旦跟包凡有了深交,有人甚至愿意“送”钱给他。

当年光线与华友的并购案落空,参与其中的华兴差不多是白忙一场,包凡对此毫不在意,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却记住了这事。后来光线传媒上市,王长田就拉着包凡入股,让他最高赚到30多倍。

王长田对包凡的评价则是:“他是一个你愿意给他钱的人,你觉得他挣钱是应该的。”

对于很多企业家,包凡除了欣赏,还有发自内心的怜惜。他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很不容易。我特别能够理解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这些人很不简单,我很佩服、尊重他们。”

这些做事做人精神,也让华兴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快速成长,成为新经济投资领域的著名一极。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兴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约人民币390亿元,平均IRR达33%,并投出了美团、药明康德、明略数据、链家、分众传媒、南微医学、华熙生物、心脉医疗、微创心通、泡泡玛特、快手、滴滴等成功案例。

2020年9月10日,华兴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还宣布,已完成第三期美元基金募资,总募资额超6亿美元,完成此次募资后,其单笔投资金额可达5000万美元。

2016年,包凡还“曲线救国”,借助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协定中关于金融业的合作条款,突破内地对民营证券的管制,以港资背景在上海成立了华菁证券,拥有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四张牌照,踏入内地证券业务。

内地证券业新一轮改革之下,华兴资本在内地的发展也开始大步前进。

2020年6月,华菁证券新增了证券自营、代销金融产品两项业务,成为真正的全牌照券商。2020年12月,华菁证券正式更名为“华兴证券”。在2020年的分类评价中,华兴证券还连升两级,从上年的BB类升至A类。

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或者说越来越靠两大趋势推动和引领。一个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持的新经济发展;另一个是以推动新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科创板、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入崭新的时代。

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并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核心引擎。

一手是已经壁垒高筑的新经济投资与海外投行,一手是在内地资本市场的全牌照券商,在新经济金融服务三大核心价值点深耕的华兴资本,可谓赶上了好时候,也做足了准备。

这些年,除了躬身实践,包凡也是中国新经济的鼓吹者,“中国的未来一定是新经济的未来,新经济是未来唯一值得赌的方向”,是他多年不变的核心基调。

值得一提也很值得玩味的是:

2018年,成就了众多企业家上市之路的包凡,也将华兴资本以“华兴资本控股”(01911)在港上市,但上市后业务狂飙的华兴,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回报却是令人深感失望。

上市当日,华兴就大幅跌破31.8港元的发行价,收盘于22.5港元。此后,其股价更一路持续走低,最低至2020年5月的10.08元,不足发行价的1/3。

即便包凡多次增持,也无济于事。曾经对其寄予厚望的一些投资者,因此忍不住在股吧留言憎恨与厌恶:老千股、专门收割二级市场,垃圾、贱的可以,烂泥扶不上墙……

即便最近,因为港股热、快手上市的刺激,华兴的股价有了一轮大幅上涨,但截至2021年2月5日的收盘价依然才27.6港元,大幅落于31.8港元的下方。

匪夷所思的是,华兴还动不动就上演“超级”回购的戏码:上市当日,公司花了4010港元回购200股,回购价为20.05港元;2020年6月26日,11月25日,11月26日,12月8日、11日、2021年1月14日,华兴都曾郑重其事地公告回购,回购数额也都是:

100股。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