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胃,又撑起了一个千亿市场!临期食品是门好生意么?

2021-04-17
临期食品真的是一门好生意么?市场的蓝海还有多大?

图片

作者丨陈晓

编辑丨房煜

图片丨图虫网

0.9元的乐事薯片,2块钱的元气森林,3块钱的巴黎气泡水,5块钱10包的清风纸巾……这些打到“骨折”的零食日用品开始出现在年轻人的购物车里,不是假冒伪劣,而是多了一个标签——临近保质期。

在食品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距离保质期还剩三分之一时间的商品将不能进入连锁零售商店。这些不受商店待见但又在保质期内的商品,一方面是线下零售商店的“心腹之患”,一方面又成为了当代淘金者眼里的“香饽饽”。

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即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达到了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敏锐的创业者早已发现了这一商机,从夫妻店的小生意到连锁线下零售店,再到淘宝、拼多多临期食品折扣店……临期食品正逐渐形成产业链,在高呼消费升级的时代,将消费分级的理念经营地风生水起。

但是,临期食品真的是一门好生意么?市场的蓝海还有多大?当行业进行急速扩张、膨胀,供应链和运营调度都将是挑战。大浪淘沙之后,行业的独角兽是否即将出现?

年轻人追捧、资本青睐、创业者乐观

“当代年轻人,一边购买高昂的游戏设备、护肤美妆品,一边又在生活上精打细算。”

2020年9月17日成立的“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已经聚集了三万多年轻人,强黏性、高复购率是他们的一大特征。他们高喊着“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的口号,在小组里分享各个城市的临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临期食品购买攻略等。

除了豆瓣有数个专门小组讨论之外,知乎上也有干货分享,B站上更是有大量开箱评测与探讨的视频。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不少人为“薅”到了羊毛而狂喜。浏览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临期食品会以福袋的形式销售,其中不少福袋月销上千份,薅羊毛的同时也有“开盲盒”的惊喜感。其中,不少网红食品都可以以二到五折的价格买到。

临期食品一直都存在,以前或许并不起眼,它可能存在在商超的促销柜里,堆在购物车上,在清仓大甩卖的折扣店里。而现在,创业者在这些角落里发现了商机所在。

近一年来,临期食品店在北京、上海等地悄然兴起,有些临期食品店已经形成了连锁规模,也逐渐引起了资本机构的关注和进入。比如已经在北京和上海拥有40几家线下店的“好特卖”一年获得四轮融资,其中不乏有金沙江创投、云九资本等机构;坐标天津,刚拿到惟一资本、钟鼎资本的食惠邦;目标下沉市场,以社区为中心的小象生活也在近期宣布获得愉悦资本天使轮融资。同期获得融资的还有食品折扣店Boom Boom Mart 繁荣集市,有媒体报道称其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挑战者资本。

此外,甚至还有一些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独立电商平台面世,比如好食期、甩甩卖等,其中好食期曾拿到阿里巴巴连续两次投资。

创业者认为,目前的市场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

“我觉得临期商品的市场不止百亿,除了零食之外,还有酒水,日用百货等都有保质期,按照快消行业12万亿的市场来算,有将近千亿的临期商品市场。”小象生活的创始人海辉对创业邦说。

小象生活是一家2020年10月份新成立的临期折扣连锁超市,主营食品饮料、日用杂货、餐桌调料、米面粮油等家庭日用产品,现已开出10余家门店(含加盟),聚焦社区商铺和商业街,计划以南京为起点,逐步向周边城市渗透。

在海辉看来,中国消费市场当前正处于品牌和渠道大爆发时期,由于潮流更迭和消费者诉求的快速变化,快消品商品销售周期变得更短,这加大了品牌库存积压风险。再加上疫情、经济因素等影响,让人们对于自己的收入比较悲观,临期折扣商品未来前景广阔。

据了解,在国产商品上,我国零售行业大多采用经销商制,为了防止串货以及为了品牌返点等原因,经销商往往会超量订货,超出自身销售能力的货最终就成了临期品。而进口商品一般会以总代理的渠道进入国内,但是这个渠道基本上没有保护机制,一旦没能及时进入终端销售,又无法退给出口商,也只能成为临期品。商家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会以原价的20%-50%将其出售。

但临期食品也分“三六九等”,热门的临期品也会被不同渠道竞争。小象生活按照优先采购的等级做了划分:第一位采购的是硬通货,例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乐事薯片等知名品牌。第二位是潮货,销量很高的知名网红品牌,比如李子柒产品、元气森林等,但这类商品货源不稳定。然后是知名厂商为了竞争生产的新品,像旺旺的功能性饮料、娃哈哈的气泡水、伊利蒙牛出品的新品等,往往剩余库存较多;最后是不太知名新品牌生产的商品,但性价比高。

在定价上,海辉介绍,小象生活会对比同款商品在淘宝、拼多多畅销款的价格,共同确立基础定价体系。在这之上,根据品牌级别、可售期长短等具体的维度做价格微调。整体而言,小象生活可以将所售商品做到市场价的3-5折,整体毛利率保持在 35%-40%左右。

临期品的风险是,需要在短的时间内卖出,货品压力较大。海辉透露,小象大概会有1%的货损率,但并不影响这是一门好生意。“普通商超可以赚到钱,那我们做折扣商品店也能赚到钱的。”海辉说,选择开在社区旁边,或者直接开到超市附近,让消费者感受到价格的冲击,往往会带动整体的销量。消费者大部分都会在临期折扣商店因为价格低大量采购,客单价并不低。

“目前整个市场上,我估计线下临期折扣商品店在3000家左右,以快消品的体量,我觉得可以容纳两万家左右。”海辉说。

规模化难题?

和小象生活的看法不同,也有人认为临期食品连锁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临期商品还是一个很窄的领域,很难规模化。”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创业邦说。

“当人人都觉得它赚钱的时候,它就会不赚钱了。”庄帅认为,在没有受到外界和资本关注的时候,临期食品一直都是一个小生意,但当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当巨头和资本进入的时候,它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小。

目前,临期食品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零食折扣店,甚至在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的渠道也可以看到临期食品的身影。对于线下渠道而言,临期食品店的难点在于货源的不稳定,而线上同样面临供应链和产品调配等问题,但两者的本质问题,都是因为货源的分散。

货源的稳定供应是临期商品供应链的立身之本。不过,大型连锁商超都在重视临期商品的运营,商品供应将面临挑战。据了解,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都有临期食品促销货架;盒马鲜生也设置了专门的临期商品区域,各方销售渠道都在优化;便利店连锁品牌便利蜂部分门店也已经布局临期食品折扣专柜。这样一来,临期食品流入下级市场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

“临期商品不像是正价商品,可以稳定供应,长期生产。当上游开始进行货源升级商品管控,他们就拿不到货了。”庄帅分析说。

物以稀为贵,当临期尾货成为争抢的商品,价格优势也不再明显。“从去年年底至今,有些进货渠道甚至出现小幅涨价情况。”业内人士透露说,临期食品极考验商家的精细化运营,线下门店对于坪效和选品的要求会比普通超市更高,经营难度并不低。

同时,临期食品行业中的乱象也层出不穷。获得过阿里巴巴两轮注资的线上电商平台好食期,按照保质期时长和销售量等因素将上万种产品以低折扣的价格出售。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中,有消费者反应其虚假宣传、货不对板、拒不发货以及商品存在质量和包装问题等。

在北京、上海已初具规模的好特卖,也难逃被消费者吐槽很多商品“没听过”、“不好吃”的情况,甚至门店会因为货源紧缺在白天时段停止经营。

在现阶段,临期食品行业确是治理商品产能过剩的良药。消费者获得了性价比,商家加速了商品的周转,厂家及时处理了库存减少了损失,如果整个链条运转流畅,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是从商业规律出发,临期食品行业如果真正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分销力量,最终还是需要行业内能够出现具备规模化、连锁化能力的大玩家。谁会是临期食品行业的“奥特莱斯”?市场需要更长的时间,得到答案。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