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2年,洋哥为什么这么重视认知?

2021-04-18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有的人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

图片来自pexels

编者按:本文来自findyi,作者findyi,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周不是在成都出差嘛,前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聚了次餐,过程中大家讨论到认知对职场发展、对管理的帮助巨大。

回到酒店,想到自己北漂12年,这些年我最重视的不是薪资收入、不是职位title、甚至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大家想两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就能参透事物的本质,而有的人一生却无法明白怎么正确做事。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有的人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

这背后,有出生的原因、有努力的原因,但我认为更关键的,是认知能力。

今天分享一篇去年写的文章,聊聊认知这点事,以下是原文,全文超长,大约5000字,请耐心阅读:

有一本我力推过的书:《人类简史》,第一次看的时候,感叹作者的天马行空,能把人类、战争、殖民历史、文化、宗教、生物进化讲的淋漓尽致,生动有趣。

但这些都不及作者提到的一个概念对我的冲击:认知革命。在作者看来智人(现代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淘汰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其他人种,是因为产生了认知革命,开始有八卦、幻想等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进一步让智人产生了宗教和信仰,而这两个新事物让智人能组织超过1000人的团队。

而其他同时期的其他人种的部落,最多100人,这就造成了攻击力的代差,使得智人能轻而易举的消灭其他种族。

读完《人类简史》,陷入思考,同为智人的我们,内部也有种种认知鸿沟,很多人在自己一生中也在经历智人这个种族所经历的「认知革命」。正是这种认知差距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差距。

先谈谈两个互联网大佬的「认知革命」:

1.黄峥的认知革命

拼多多是最近的一匹超级黑马,短短几年市值已经过千亿美金,当然最近的员工猝死和本分论也让pdd被大家口诛笔伐。

但拼多多是如何高速崛起的,这里面有什么本质原因,这些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最近发现拼多多ceo黄峥有个订阅号,大约停更于2017年6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阅读了黄峥写的文章。读第一遍的时候,发现没法直接理解他在写什么,想想这些文章是黄峥写的,必须再多读几遍。读了几遍之后,终于读懂,也终于理解为什么黄峥能做出拼多多。

拿这篇《把资本主义倒过来》举例:

图片

(黄峥订阅号文章截图)

读懂这篇文章,你会发现黄峥在底层的认知逻辑上,是超离了大部分人。对于拼多多真正要做的事情,从底层认知上,黄峥是非常清晰且具备认知层面的革命性的。

黄峥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资本主义中穷人和富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的保险和复利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资本主义的极致是因为它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

而黄峥思考:「有没有可能同样用保险和复利,或者说是倒过来的保险和复利来让财富分配更均匀一些呢?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穷人也能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黄峥思考的是供应侧和需求侧,穷人在传统经济模型里只能成为被动的需求侧,而他试图去改变这个现状。

黄峥接下来举的一个例子已经无限接近于创办拼多多的初心了:「如果有1000个人在夏天就想到冬天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衣,他们写了联名订单给到一个生产厂商,并愿意按去年价格出10%的订金。这种情况下,工厂愿不愿意给他们30%的折扣?」

极可能愿意,因为工厂从这个订单里获得了一种需求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工厂甚至可以把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以此换取工厂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这不就是工厂用“30%的折扣”向这1000个人购买了一份“保证在未来购买这件商品”的保险吗?

如果我们希望找出拼多多之于淘宝、京东的一个最大的差异点,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他们的供给流通模型完全不一样。

下面这张图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公司通用的商品供给流通模型。供给侧是大量的生产厂商和大型商超,他们负责接收并完成订单。

图片

拼多多更为强调(或者说适当驱动)流通侧消费者需求的暴露和集中化,只有这样,才能代表消费侧去和供给侧谈判获得更大折扣。反过来这种折扣的利益其实让渡给了消费者。

图片

黄峥对这种「穷人的保险」理解极为深刻,他相信,人们(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对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在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是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的。而且这种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的把握,对满足需求的供给方一定是有价值的。

因为本质上讲,它可以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帮助实现资源和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基于这个想法,黄峥设想资本家、富人是愿意向普通人、穷人购买这种反向的保险的。穷人卖出自己的信用,富人、资本家出钱买到了生产资本配置的确定性。

而拼多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过是黄峥心中“反资本主义”的一次实践。

在这个认知革命的基础上,再来解析拼多多的成功,所谓的借助微信支付的下沉,借助消费下沉的趋势,都只能被认为是战术上的选择。如果没有微信支付的下沉,拼多多可能一样会取得成功,只是传播路径可能变成了其他的互联网渠道。

2.王兴的认知革命

王兴在创立美团之前,有过多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但王兴一直在坚持对互联网、对新业态的深度思考。

2009年年底,经历了连续两个顶流网站被关闭的王兴,提出了一个深度的互联网认知:“四纵三横”理论:

图片

(王兴的四纵三横)

在这个“四纵三横”理论的基础上,王兴阐述团购的盈利模式:互联网营销模式,第一阶段是门户网站,盈利模式是展示广告,目标客户是能够投放昂贵广告的大企业。

第二阶段是搜索引擎,服务中小型企业,只要你有几万块钱就能买关键词,做广告。

第三阶段就是团购,通过交易来对消费者进行更精准的推广,服务的商家都是本地的小型企业,这其实也是o2o的最小化模型。

今天再来看这个四横三纵,资讯对应的web3.0是今日头条,zaker等产品。社交对应的web3.0是微信,line,whatapp等产品。

娱乐对应的web3.0是抖音,快手,手游等产品。而王兴切入电子商务的web3.0:美团点评,美团外卖这些产品完美的切合了王兴的认知判断。

王兴能提出“四纵三横”理论是因为他已经在互联网行业爬摸滚打多年,并且王兴一直在坚持深度思考,大量高效的阅读。可以说王兴是从技术趋势,行业趋势,商业底层推导出“四纵三横”理论。

在这个认知理论的支撑下,王兴对o2o的前景有着无比的笃信,这种信念驱动了美团今天的辉煌。

3.我们的认知革命

大佬们通过实践和深度思考,形成了对商业世界的深度认知,进而用这种认知驱动创业成功。

当然,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运气和人脉资源的作用,但认知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认知革命吗?需要不断提升认知吗?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 从2010年至今,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至少有三次造富甚至阶层逆袭的机会:投资房产、加入互联网独角兽公司、投资比特币,那么作为从业者的你,有没有把握住。

  • 为什么很多我们看起来明显是骗局的骗术,却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句话我非常认同,但有的朋友会问:那我凭运气赚钱可以吗?

还有一句更残酷的话:凭运气赚的钱在将来可能会凭实力亏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对自己做「认知革命」。

认知力绝不是上帝给天才的礼物。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正确的方法训练精进,进而产生自己的「认知革命」。

如何提升认知,我有以下5点建议:

一:锻炼思考事物本质的能力

不少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能看到事物展现出来的现象,或者说结果。他们缺乏对事物背后本质规律的思考。

每一个事物背后都有它运转的规律,找到事物运作规律就能洞察事物本质。

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复杂或简单的系统,洞察系统本身才能真正看透事物。

任何系统都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多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

1)要素

2)连接方式

比如,一台复杂的手机,包括、屏幕、sim卡、cpu、内存、硬盘、等等组件和零件。

这些零件就是「要素」,而这些零件如何衔接,如何搭配让手机这个系统运转起来就是「连接方式」。

将复杂系统拆解为一个个要素,并找到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时深入理解「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这个过程就是拆解系统的过程。

我们往往容易看见整体,容易看见要素却常常忽略他们的「连接方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隐藏在「连接方式」里。

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当环境改变后,这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高温下手机还能不能正常工作、进水了手机是否会坏掉。环境产生了改变之后,事物的走向也跟着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很多事都可以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用这个思维去锻炼自己,自然就具备了超强的认知和本质洞察力。

二:在工作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句话是稻盛和夫,激励了很多人。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工作是实践的最佳阵地。你必须亲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有效的提升。很多事情,做过和没做过有本质区别,有巨大的鸿沟。

比如你没干过在线教育,你可能以为在线教育只是在网上教课。实际上在线教育包含用户学习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教师课程体系的打造、线上学习闭环的建立、内部教学教研系统的赋能、各种技术和教研的深度结合,AI教师和真人教师的深度结合。

在勤奋工作的基础上,多总结方法论、甚至做一些输出,这个过程会快速提升你的认知能力。

三:刻意练习是成为高手获得深度认知的最好方式

旧文:那些40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这里面的5号老同事,非常可惜,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职场老黄牛,最后却被动的离开了互联网行业。

本质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成为一个高手,再往深了分析,是因为没有把刻意练习的方法融入到工作中。

大家初入职场,缺乏经验和技能,往往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不少同学很快进入舒适区,这种状态很平静也很安逸,却是极大的陷阱。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得更优秀?工作中能否观察上级或者其他优秀同事的好的工作方法,并学习应用到自己的工作?能否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能否保持总结输出的习惯?能否主动寻找高手来指导自己?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刻意练习的实操方法。职场无论是走管理序列还是专业序列,又或者换其他职业,都需要将刻意练习融入进来。

成为高手获得深度认知意味着你超过了大部分人,也意味着随着时间消逝、年龄增长被淘汰的几率变小。

扼住命运的咽喉,先从成长为一个高手开始。

四:高效且大量的阅读

看书,无疑是提升认知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但我们必须阅读经典书籍!书和书之间的差距真的巨大,一本好书会让你流连忘返,而一本普通的书却索然无味。

关于选书的建议:多看看豆瓣书评、畅销类的书少看,尽量看经历过时间沉淀的书,尽量看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的书籍。

在勤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生活的认知,尽可能高效高质量的大量阅读。并将阅读中的系统化知识点用来整合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知识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五:克服认知障,终身成长

每个人都会经历以下几个认知阶段: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很多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往往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自以为天下第一、自以为博才多学无所不能,其实就是个弱鸡。

曾经的我也经历过这种状态,说到这,又要祭出一张用了很多次的图了:

图片

上图是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我们所要极力避免的是让自己不要处于这张图的第一区间。

如果把你拥有的知识比喻成一座孤岛,而广袤无垠无边无际的大海就是你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无知之海,岛屿与大海的接线处就是海岸。

当这个小岛很小的时候,你以为自己没有盲区,其实是你看不到宽广的大海。当这个小岛不断变大,海岸线不断宽广起来,你会发现:大海原来是这么令人心潮澎湃。

不断提升认知层次,直到有一天达到: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那个时候,别说什么35岁焦虑了,你已经成为自己人生事业的主人。

END:

2021年,我立了好几个FLag,有一个FLag已经实现。

但如果只让我立一个flag,那应该是:让我们不断提升认知,改变自己,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起共勉~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