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创业9年终上市 市值678亿美元

2021-07-01
进入2021年,共享出行领域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王贺,图源图虫。

蛰伏9年,滴滴终于上市了。

6月30日,滴滴出行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4美元/ADS,股票代码为“DIDI”。首日开盘价18美元/ADS。截止收盘,涨幅超过1%,总市值达到678亿美元。

截至2021年3月,滴滴平台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滴滴3年为司机创造6000亿元收入。

滴滴计划IPO募资规模约40亿美元,最多募资约46亿美元。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招股书显示,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和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合计持有9.8%的股权,按照1:10的超级投票权比例计算,不考虑IPO增发稀释的情况下,程维、柳青和朱景士三人合计投票权为52%,这意味着IPO后滴滴管理层依旧把控着企业决策的话语权。

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经历多轮融资。滴滴背后有着豪华国资股东,包括招行、建行、交行,中金、中信、中投,以及一系列央企和地方国资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15年以来一共有近20家国资背景的投资人投资滴滴,大致可以分为银资、险资、国企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一些政策型的投资基金。

招股书显示,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IPO前,机构投资者中,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21.5%, Uber持股12.8%,腾讯持股6.8%。

“这一路走来真心不容易,但却收获不少。展望未来,我们知道,我们和滴滴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让出行变得更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程维与柳青在创始人信中写道。

进入2021年,共享出行领域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尚未决出最终胜利者。

一、创业九年:出行行业的启示

2012年北京冬夜的大雪,程维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出租车。他浑身冻透,瑟瑟发抖,外套根本挡不住寒风,大家都越来越焦虑。对程维来说,那天晚上很特殊,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也是在那一年,柳青带着三个孩子从香港搬回北京。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交了新朋友,学会了新游戏,还有好多新鲜的事情做。

柳青和孩子们总是要在城里来回穿梭,但在前几个月里,柳青却摇不到车牌买不了车。

那一年,也是北京实行购车摇号政策的第二年,申请摇号购车人数已突破130万人,中签率降至71:1。

“那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打不到车,在大雨或雪夜里手足无措。”柳青在创始人信中回忆。

打不到车,既是程维和柳青的刚需,更是千百万大众的痛点。

2012年,滴滴出行APP上线了,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轻大家打车时的痛苦。到2012年底,每天有10 万乘客在滴滴的帮助下叫到出租车,不需要挨冻就能轻松踏上回家的旅程,包括程维自己在内。

事实上,在2013年之前,国内网约车市场尚处于酝酿期。2010年,易到用车在北京成立。滴滴正是在此时,切入了市场。

当然,很多时候,创业还需要一点运气。

2012年,在程维决定创业后,和程维在阿里巴巴B2B、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期间一起共事多年的王刚给了程维70万元,程维自己出了10万元。

在“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暨2015创业邦年会”上,王刚表示,好的投资都是集中的。因为不笃定所以不敢集中,因为不集中所以很难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要分散,因为分散往往增加了你的倒霉概率。不要否定经济周期,否定周期,就像否定呼吸一样。

在激烈的竞争中,滴滴打造了专用于网约车服务、为共享出行设计的电动汽车,继续投资于自动驾驶技术,并搭建支持新一代汽车的基础设施网络。通过引入更多类似D1的车辆用于共享交通,为显著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二、下一站:国际化业务的进击

在中国出行业务增长趋于稳定的同时,滴滴也开始加快其国际化业务的步伐。

招股书显示,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2018年的18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93.4%来自于中国,6.6%来自于国际。

早在2015年,滴滴便未雨绸缪,投资了有东南亚滴滴之称的Grabtaxi,为未来触及海外市场打下了基础。

随后,进入美国市场,牵制老对手Uber,成为了滴滴国际化业务接下来的重点。

2015年9月,滴滴宣布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1亿美元。这是继投资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taxi之后,滴滴第二次海外出行服务公司。

Lyft随即成为了Uber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2017年,滴滴公布了战略和新组织架构,成立国际化事业部启动全球业务拓展,由战略部负责人朱景士(Stephen)负责。

国际化事业部成立后,滴滴展开了在拉丁美洲地区的扩张计划。

2018年1月4日,滴滴宣布收购巴西本地最大共享出行企业99。据巴西媒体报道,99的估值约10亿美元。

滴滴收购99,显然看中了其背后庞大的网约车市场。巴西拥有超过2亿人口,在巴西累计拥有1400万用户和30万名司机,堪称全球网约车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2018年4月28日,滴滴宣布正式进军墨西哥市场,在墨西哥州首府托卢卡(Toluca)推出滴滴快车服务。这也是滴滴首次在非母语市场落地服务,拓展国际化业务的决心可见一斑。

滴滴拓展拉丁美洲,与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无关系。

Strategy Analytics汽车互联移动研究服务(ACM)预测,全球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美元,并到2023年增长至超过2000亿美元。拉丁美洲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实现大幅增长,将成为主要网约车运营商的关键战场。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Uber在拉丁美洲的业务开始停滞不前,这让滴滴看到完成业务反超的希望。

据研究公司Second Measure数据,从2018年滴滴进入墨西哥以来,到2019年11月,滴滴已经占据了其运营城市中平均约30%的市场份额。与滴滴份额增长相反的是,2019年第三季度,Uber在拉美营收仅同比增长了2%至5.27亿美元。

创始人信中指出,在过去的三年中,滴滴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如果都能随时随地找到方便、舒适、价格实惠的出行方式,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放心地出发,生活一定能变得更美好。”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