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圆桌论坛:好的消费品牌是产品力、营销力和渠道力的结合

2021-09-29
消费领域一直是投资圈最关注的赛道之一。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原创,作者赵晓晓,编辑房煜,未经创业邦经授权,禁止转载。

9月23-24日,2021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在重庆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自2007年以来,由创业邦打造的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已连续十四年为高成长创新企业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

本次第15届峰会同时获得了首席合作伙伴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单位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倾力支持,5大赛道由专场合作伙伴高通创投、腾讯5G生态计划、红杉中国种子基金、HP、联想创投、H50等产业及创投机构联合打造。

峰会现场,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启赋资本创始合伙人傅哲宽,君联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邵振兴,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等,围绕《市场环境升级下的消费赛道创新力需求》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进行了探讨。犀利观点如下:

1、任何事物的发展,我们都要抓住其本质。红利期固然好,但要想成长为一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消费品牌,就需要更深入地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

2、对一个投资机构来说,看消费赛道是比较重大的决定。当时决定看消费赛道的逻辑是,一个体量足够大、且持续十年高速增长的行业,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3、消费群体明显偏移,消费行为较快变化,是新品牌诞生的绝佳时间点。

4、 新消费领域未来的消费潜力还是挺大的。未来,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互联网的快速的发展,还会诞生更多的长远消费产品。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带来了多样的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品牌商家也在时代浪潮下推出新的产品价值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市场环境升级下的消费赛道创新力需求》圆桌论坛环节,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启赋资本创始合伙人傅哲宽,君联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邵振兴,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五位嘉宾进行了探讨。圆桌论坛由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刘元主持。

从不看好,到明星赛道

刘元:感谢大家莅临今天新消费的圆桌专场,首先请各位先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

费建江:元禾原点是一个早期投资机构,关注的领域是科技、医疗和消费,消费的占比不太高,目前还处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当中。

傅哲宽:启赋资本也是专注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关注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材料,另外一个就是消费,投的也是比较早期的消费项目。

邵振兴:君联资本主要投资早期和成长期的项目,我本人主要负责TMT和创新消费领域的投资。

王道平:华创资本的成立时间是在2014年,主要以投资早期的项目为主,投资范围比较广,包括企业服务、科技创新、消费创新等。

徐诗:我们是一个创立了6年的基金,主要专注领域是在技术和消费,这两个是重点方向。当然也有在关注保险和健康,最早的时候还投过汽车领域的项目。

刘元:近几年,消费行业已经从最开始VC不怎么看重的赛道,变成了明星赛道。最近一年市场也在慢慢地分化,一些投资人认为消费行业的帷幕在慢慢拉开,想听听各位投资人的观点,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徐诗:这个话题挺热的,前一阵子媒体圈还有一篇唱衰消费赛道的文章。我们觉得消费领域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随着科技的创新、材料的创新以及供应链创新,消费者也在做一些改变,这里面有很多创新的机会。

当然有很多赛道在内卷,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还是比较希望投到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迭代能力的企业。当然有些赛道本身没有那么强烈的头部效应,比较小的赛道会有一些限制,更适合做品牌和品类,不太适合优先投资。  

王道平:我们对消费领域也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最近几年,我们也在观察,发现大多数越火的赛道越有很多虚假的成分在里面,这对投资和创业者来说是一种误导,要明白好的公司和产品是需要时间的,在真正火起来之前的这段空白时间里,反而是实现反超的好机会。

目前的大环境是,国民消费的市场规模还处在非常早期的态势,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可覆盖的范围也还很广,所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跟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华创资本就一直在寻找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这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邵振兴:我入行的时间相对早一点,2008年的时候我们看消费赛道,当时投的消费项目大部分都在成长期,驱动因素就是刚刚讲的消费普及和消费升级,是满足需求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

消费赛道这一波的变化和上一波不太一样。首先是消费代际的更迭,包括供应链的完善等。此外,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波投资消费的钱大部分都是来源于VC,VC们在用投资互联网的手法去投资消费,但大部分消费项目并不具有互联网项目的爆发性,但估值的增长速度却和互联网项目一样。

所以,结论也就比较简单了,消费领域自身发展的周期还没有结束,但是以VC的手法去投消费赛道的周期顶点已经出现了。

傅哲宽:总体来说,我们也是比较看好消费赛道的。一方面,消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消费包含的范围也很大,比如大健康、美容等赛道,这些领域都是有机会的。

中国经济的增长,说到底还是消费的升级。在我看来,新消费领域未来的消费潜力还是挺大的。新消费主要指的是互联网时代下崛起的一些消费品品牌。未来,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互联网的快速的发展,还会诞生更多的长远消费产品。

总体来看,大家可以看到,新消费也是不断在进化和创新,我们对这个领域的投入也比较大,并且找到了一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公司,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泡泡玛特,我们是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他们的业务能力还有发展水平非常强,基本上打通了线上、线下、互联网IP这三大渠道。

随着数字化营销、新型消费渠道的完善,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新的消费人群正在崛起,未来在消费领域,我们还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另外,老年人口占中国比重越来越大,和老年人相关的大健康项目未来的机会也是比较大的,新一代的老年人和过去的老年人在消费上是不一样的,受子女消费意识的影响,他们也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所以,未来和研发相关的消费领域的机会只会更大。

费建江:元禾原点最早关注的是偏技术领域的项目,所以在科技领域和医疗领域的积累是比较深的,投了很多明星项目。

三年前,我们才开始看消费赛道。对一个机构来说,看一个新的赛道是比较重大的决定。当时的逻辑是,一个体量足够大、且持续十年高速增长的行业,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最近几年,消费领域经历了不被好看,到被重点追捧的过程,但这也是正常的行业周期变化,我们会继续看好消费赛道。

吃喝里的投资逻辑

刘元:过去几年在消费行业的投资,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很好的赛道?比如当时不看好但是未来能够做大的赛道,他们在成长会有什么变化?对这个行业的消费认知上有没有变化?

费建江:我们关注消费赛道的时间不是很长,虽然之前有过尝试,也进行了投资,但在我看来是我们的运气比较好,投到了比较好的公司,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清晰的投资逻辑。

这两年消费行业的变化,总结起来就是,现在看消费行业的变化好像是潮起潮落,放在长周期来看就是一个很小的浪花。对我们来说还是得放长远了来看,元禾原点重点关注三个细分赛道,一个就是吃,一个就是喝,还有一个变美,这是会持续关注的三个方向。

傅哲宽:消费行业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随着消费渠道态势的发展、互联网渠道的崛起、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新兴消费一定会崛起,消费行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我们在2013年投泡泡玛特的时候,当时也在犹豫,因为泡泡玛特打造的IP文化是一个很小的年轻人的圈子,不能确定是否能成长为一个大市场。后来我们分析了日本、韩国、香港等和中国IP文化比较接近的市场,感觉这个市场的消费潜力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泡泡玛特从2019年就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现在已经完成上市了。

未来,我们会重点关注属性强、互联网特性强、能随意定义自己的产品属性的高成长性企业。

因为消费者没有选择,我们要买盲盒的时候就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这就是IP的价值。

邵振兴:这个问题的确比较难回答,坦白讲,没有办法一眼看穿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我觉得还是要先分清噪音和干扰。像流量红利,虽然很多创业者都享受到了这个红利,但大部分只是分享了红利,没有去抓本质的需求。处于红利期的企业发展可以很快,但是最后沉淀下来,变成一个持久品牌,就要更深入地去洞察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

王道平:过去这几年,我们在消费市场是这么看的,每过一两年就会有风口起来,比如B2B、社交电商、O2O等。但我觉得这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周期,投资人也会跟风口,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对整个行业也会有一些促进作用。

伟大的公司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这段时间也往往是一个公司发展最艰难的时候,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公司才能成就伟大。这是我们对一个优秀公司,其成长历程长久观察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徐诗:我觉得只要是机会,而且是你认定的机会,就果断去投资。虽然有失败的时候,但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承认看错了一个项目,有的时候放弃也是正确的选择。

所有的投资,表面上看上去我们投的是产品和人工成本,但归根到底还是投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口,但最终能留下来成为品牌的,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的,最后能不能成为用户的共识,还得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做。我们还是最看重产品的核心能力,它要有自己的护城河,并且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心智。

不忘初心

刘元:最后一个简单的问题,讲讲自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管在看法或者打法上?

费建江:不管未来趋势如何变化,对我们中小投资机构来说,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打法,专注在自己领域,形成我们自己一套投资逻辑。

傅哲宽:消费是一个品牌为王、渠道为王的行业,不管什么样的产品、营销方式和拓展手段,都应该围绕这两个核心去做。

邵振兴:消费行业,我会比较看好两个方向:一个是具有科技和技术属性的品牌,另外一个是线下的新消费场景。

王道平:我会注重产品本身,关注比较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

徐诗:我们希望能成为创业者最好的伙伴,尤其是在赛道前沿的企业,希望能和他们进行沟通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