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牵手快手,中小型商家将是最大赢家

2021-12-30
“盘活互联网生态中的中小微经济体,是互联互通政策的最终目的。”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琦观(ID:cjqiguan),作者贾琦,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12月27日,快手与美团宣布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

池塘的打通,最大的受益者当属池中之鱼。

随着商业生态的进一步开放,我们认为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将迎来重大利好:

更多维的玩法将进一步提升自身活性,驱动出全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让整个本地生活线上化服务的发展飞轮转得更快。

目前根据公开消息整理,大致合作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是“服务”(美团)+“流量”(快手)的经典搭配。

双方将基于快手开放平台,打通内容场景营销、在线交易及线下履约服务能力,共同为用户创造“一站式”完整消费链路。

关于此次合作的战略意义,我们有以下三个观点:

对商户而言,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全新的增量市场。对中小型商户来说,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弯道超车的时代机遇;

此次合作,意味着美团首次大规模向外输出自身多年来积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其估值逻辑有可能迎来进一步重构;

在互联互通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注重中小型个体利益的举措也越来越具有了现实意义。如快手的“私域流量”和美团的“线上门店资产”,这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道德理念上的“概念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核心支柱;

当今时代,社会价值的实现,是通往商业价值的坦途。

01 新生态下:水大鱼大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过去两年,在疫情之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很矛盾。

一方面我们清楚感知到,疫情之初,线下门店受到了较大打击,过去高速增长的势头被硬生打断。

尽管后续的防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相比疫情之前的节节攀升,其恢复态势依然不能尽如人意。

以餐饮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为 3.2 万亿元,持续增长下2019餐饮市场规模已达到4.7万亿元,期间 CAGR 为9.66%。

2020年,受疫情冲击,餐饮市场规模下降至4.0万亿元。

据中国烹饪协会和辰智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中国餐饮门店规模在2019年达到906万家,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减少至775万家。

随着疫情有效控制,门店数呈现快速恢复迹象,2020下半年,门店数达到917万家。2021上半年增速放缓,门店数为930万家。

另一方面,疫情的到来又极大促进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数字化进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已经被不可逆地改变了。

我们有两句话想对中小型商家表达。

1、“疫情一定会过去的。当下的战略重点在于,为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格局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世界不会停在原地等你。后疫情时代也不可能是2019年的顺延。有些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何看待过去两年?”

由于商业扩张的速度进程被强行打断,外加相关政策的持续引导,从平台方到中小型从业者都不得不转向更加精细化的运营策略,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服务、供应链体系的效能改革。

我们认为,对过去两年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主体从业者而言,无论是美团还是商家,“修炼内功”是整个行业的共同主题。

而这样的势能聚积,随着我们抗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也一定会迸发出耀眼的商业之光。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为35.3万亿元。

以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餐饮行业为例,来自美团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除外卖和线上点单外,餐饮行业商户其它数字化服务渗透率还不到10%,空间潜力巨大。

放眼未来,线上化无疑是增量来源的重要部分,而当下尚未被充分发掘的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很有可能承担起下一个增量引擎的角色。

眼下,短视频已经成为线上消费场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随着用户的大量聚集,短视频崛起也终将推动内容营销的方式随之变革。

飞速演变下,我们看到从信息单向植入的传统广告到情感互动的内容营销,从剧情情节演绎到KOL引领。

无论是从宽度还是深度,短视频的内容营销均已显露出了丰富的内涵与影响力。

数据显示,快手2021年Q3平均日活3.2亿,比Q2增长了11.9%。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用户中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是与美团消费者并不重合的。

对美团商户而言,这部分便是用户是全新的市场增量。

此外,新的消费场景下我们还将迎来全新的消费逻辑。

由于短视频所具备的高度沉浸式特征,丰富且直观的内容呈现,使得“种草”模式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量机会点。

对此,火锅品牌湊湊的COO赵木铨表示:“快手是能够通过内容激发更多消费需求、帮助品牌获得更多新客的平台。美团拥有完善的交易履约能力和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做好线上门店长期经营的平台。双方的开放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提升在短视频场景中的服务保障能力,让消费体验更顺畅。”

目前,美团小程序已率先完成餐饮品类的试点上线,未来还将陆续上线酒店、民宿、景区、休闲玩乐、美容美发、剧本杀等多个生活服务品类。

通过消费链路线上化的进一步闭环完整,用户也将迎来更快、更简单的体验服务。

02 产业服务者

此前的一次采访中,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公开表示过对于未来的期待:“长远看,如果美团只做很浅的连接,那是没价值的。美团要在各个垂直行业都做更深层次的连接。”

此次与快手的合作,则意味着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深耕多年所积累的产业优势的一次对外输出。

根据美团最新财报显示,美团过去12个月的年交易用户数达到6.7亿,活跃商家数达到830万,均创历史新高。

除用户数保持增长外,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频次也继续提升,年均交易笔数达34.4笔,同比增长29%,而第三季度数亿消费者在美团上共计下单约232亿次。这也证明美团不仅是消费者心中的“美好生活小帮手”,也成为了商家创收增效的可靠伙伴。

这些成绩背后,所依托的正是完备的履约服务,以及广阔的商家生态储备。

在开放合作的大趋势下,没有任何一家平台能够做到全盘通吃,重复“造轮子”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也已经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在当下,美团可以直接赋能给快手的体验包括但不限于:全面的商品、海量且准确的POI信息,真实评价和星级等。

可以打包共享的底层系统支援包括但不限于:商户信息维护系统、交易支付管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数字化履约保障体系、用户商户服务体系、平台治理规则体系等。

这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是在多年的实战演练中不断优化适应而成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团所具备的供给侧优势,注定了将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生态中占据重要一席。

长远来看,随着美团在供应链体系的布局深入,其带来的行业效能改进也将进一步重塑自身的商业价值。

财报显示,美团研发开支由2020年第三季度的30亿元增至2021年同期的47亿元,研发投入的增幅远远大于营收38%的增幅,占收入百分比由8.4%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至9.7%。

这些投资主要聚焦在两个方向:一是技术研发,二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具体来看,除了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之外,美团对于供应链的深入挖掘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供应链行业是一个重运营、重管理、重资金的“苦活”。

重要的节点包括招商品类的丰富度、品类宽度、履约能力、销售对市场需求把握的精准度、物流的配送时效、商品质量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效率提升,改造难度极大。

但难也有难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扎实。提升一个百分点,那也是永恒的效能改进。

对整个市场来说,也是沉稳地向前迈了一小步。

无论是此次战略合作,还是过往的资源投入,我们认为美团已经开始向着更加底层的技术服务角色迈进。

而这样的角色升级,将进一步丰富该企业的社会价值,从而延长该企业的生命周期。


03 互联互通为了谁?

9月9日,工信部信管局召开165专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明确规定日期,要求9月17日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直接启动处置措施,不再约谈。

彼时我们曾撰文并表达观点:“盘活互联网生态中的中小微经济体,是互联互通政策的最终目的。”

眼下,快手与美团的这次合作,正是对这一倡导的积极响应。

一直以来,对私域流量的尊重和倡导都是快手所坚持的核心理念。

数据显示,整个快手私域流量的渗透率在去年一年维持 70% 以上,这意味着每天的用户中,会有 70% 的人会在私域页面上进行对主播的联动、对创作者的消费。

这一理念的背后,正是对个体创作者的尊重和扶持。

另一边,在数字资产的所属权上,美团也坚定选择了将线上门店归属在了商家的虚拟资产。

在接受采访中,赵木铨表示:“美团更适合我们进行长期的线上门店经营和品牌建设,因为其能提供更完善的履约服务以及用户评分评价管理系统等能力保障。”

对商家企业而言,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将线上的需求沉淀为自己的品牌和会员资产,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议题。

而美团的开放生态及完备的服务体系,则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家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文章提到:“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线下的一切都复刻到线上,也就是元宇宙的终极状态。”

这与美团与快手的此次合作也有一定的相符之处。

近日,快手方面举行了以“数字市井·开放共生”生态开放大会。

其中提到,内容与产业的精确连接、烟火与人情的市井社区、用户为核心的开放战略,将构成了快手广域空间的数字市井生态。

而美团则在这一远景中,提供坚实的数字筑基。

就此次合作而言,双方在流量与服务两端的互补与契合,是十分清晰的题中之义。

但我们认为,这其中所透露出的战略倾向,对“互联互通政策”的积极响应,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全面拥抱,更值得大家的关注与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