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2022-01-13
2021,迷茫震荡;2022,殊途同归。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进击波财经(ID:jinbubo),编辑:卢自在,总编:沈帅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0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中国在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封E-mail,这一时刻,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开端。

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开始复苏,人们满怀期待地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激情、狂热、理想和冒险在这片土地上萌芽。

正如诗人食指写下《相信未来》的诗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01

彼时,万物混沌,风云初起。

90年代的中国,信息还属于稀缺品,对知识和信息充满渴望的人们好不容易上了网,但面对茫茫网络汪洋,却无从下手。“门户”网站把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收录、分类、整合,扮演了引网民“入门”的角色。

1998年,网易、搜狐、新浪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三大门户时代”。

互联网不仅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也点燃了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沟通交流的热情。

1999年,一款叫OICQ的聊天软件开始盛行,研发团队为OICQ用户数突破100人而“兴奋不已”,后来它改名为腾讯QQ,至今注册用户数已超9亿。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肺炎SARS的魔爪在全国肆虐。5月,淘宝网上线,它是国内第一家C2C电商网站,数百万无法出门的人尝试在网上购物。后来,这些人自称“剁手党”,相约在每年的11月11日这一天花掉数千亿人民币,熬夜爆肝,一掷千金。

2010年,团购网站以每周增加数十家的速度,四处圈地跑马,短短3个月内便产生了400多个同类团购网站,掀起了“千团大战”,群雄逐鹿,最后的胜利者,叫做美团。

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了PC网民数量,PC端的流量,逐渐开始向手机端流去。

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补贴大战,相继爆发。从打车大战,到外卖大战、直播大战、电商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疯狂烧钱、补贴、广告、地推,千亿融资烟消云散,消费者在资本盛宴中,开启全民狂欢。

上世纪70年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对未来做出两个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今天,这一预言成为现实。在快手和抖音,每划一次就能看到不同的生活,无数人在这里成名走红,又转瞬间湮没于人海。

从1987年到2021年,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高覆盖率的网络建设,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肆意成长,融入了人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消费生活、金融支付等各个领域的无数细分赛道,裹挟着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飞奔向前。

02

与之并行的还有一条线,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他们在两个平行的时空中齐头并进,最终会趋于交会,融合,殊途同归。

中国的1978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个难以忽视的年份。市场化,成为中国工业转型的核心。广东顺德的“家电王国”,浙江温州的“中国鞋都”,广东汕头的“玩具之都”,江苏南通的家纺,浙江永康的五金……在这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嗅觉灵敏的冒险家开始聚集,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各种食品、日用品、服装、电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人们的生活渐渐被各式各样的商品填满,彩电、风扇、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洗衣机等走入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改制、下海、下岗潮、农民工……这些词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和谈资里,每个词语都暗含着时代无声的交叠替换。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彷佛一下子被按下了快进键,开启了加速赶超模式。全球产业链转移使中国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进入工厂。大批农民工到沿海地区打工,勤劳刻苦的中国工人成就了沿海的经济发展。

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堆满了全世界的货架。

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零售总额为27659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同期的零售总额26998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

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03

狂奔的时代,总有慢下来的一天。

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仅增长2175万人,增速下滑至2.2%。即便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流量增长也已接近见顶。

经历过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中国工业制造业与消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皆在消退。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而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概念指的是新入网用户不断增多,企业可以用较小成本快速获得流量。

在生产端,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退,面临双面夹击。在中低端产业,由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等竞争优势,我国中低端产业外迁趋势明显。而在中高端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等战略,加剧了全球中高端产业链的竞争。

在消费互联网行业,2021年也明显进入了从增量到存量的红海市场,用户数量增长后继乏力。这一年,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风口消散,监管机构频繁出手整顿行业,很多互联网企业股价下跌30%至50%之多,裁员、减招的传闻不断。

2021年,震荡,迷茫,调整,中国互联网未来走向何方?

走过了三十年,它曾被作为破坏者、冒险者、梦想家的据点,它过去曾被低估,也曾被高估。

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从以前的消费互联网模式,进入到产业链中,充分利用数据优势服务于生产端的价值创造,将消费互联网的触达能力和渠道建设与产业互联网的赋能属性充分融合,与实体经济互相依托,融合共进。

当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中国互联网也将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由科技主导的产业互联网转型,进入产业互联、融合互联的时代。

站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凡此种种,皆为过往。

凡是过往,也皆成序章。

04

中国目前拥有1.5亿各类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支撑,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实体经济企业。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贸易和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疫情之后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完备的产业链赋予了中国经济独特的韧性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与此同时,部分数字化企业逆势而上,在危机处理、响应能力与复工复产速度上十分敏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重新审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产业体系健全,是全球制造业产值最大的国家,在数字经济上的优势,可以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帮助我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让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将发展数字经济看作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 " 换道超车 " 的机会,也将是中国迎来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载体,也是国家发展的支柱力量。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也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成长生死攸关,无论是腾讯、阿里、京东、美团,都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2021年12月29日,腾讯发布了新的品牌片《腾讯助力实体经济》,提出了对于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是腾讯继2018年发起“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升级、2019年提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新使命愿景和2021年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核心战略之后的首支品牌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这是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

作为先行者,腾讯从2018年开始,面向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出“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的三大策略。在近四年时间里,腾讯已经在30多个行业,与900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深入到工业、能源、农业、交通、金融、医疗、教育、零售、文旅等各个产业,完成了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升级的先行先试。

美团针对餐饮的供给侧业务,通过SaaS收银、美团金融等服务不断触达商家,并先后推出了餐饮供应链B2B平台“快驴”、“餐饮开放平台”、“生活服务开放平台”等多个产业互联开放平台,通过链接第三方、商家和消费者,来提高整个生活服务行业的经营效率。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在美团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必须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力量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之中,提升各个行业的效率,造福人民的美好生活。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带来中国创新的新机会,也将创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机会。”

京东基于自身零售业务的需求,构建起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网络,实现从生产、物流到履约整个过程的智能协同。同时,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正在向制造业和其他零售企业输出、赋能,帮助企业实现现货率提升、库存周转变快、履约效率提高、运营成本下降等目标。

1月5日,钉钉召开主题为“数字新生”的2022制造业钉峰会,正式发布制造行业解决方案2.0,该方案以“码上制造”产品为制造行业专属底座,提供设备上钉、计件日结等基础产品,同时结合阿里云平台能力推出采销钉、能耗钉产品,为制造业提供了一套可适配、易拓展的数字生产力工具。这意味着继政务、教育行业后,制造业成为钉钉的战略级行业。

从目前实体经济在各产业的渗透情况看,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渗透率较高,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率偏低。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服务业、工业、农业行业的渗透率占比分别是40.7%、21.0%和8.9%,渗透率偏低的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动作中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助力实体经济的行业共识已经形成,他们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与赛道上稳步前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05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企业需要与实体经济的不同行业合作,才能打开局面。

与消费互联网的面向c端消费者提供的易普及、迭代快的线上化服务不同,产业互联网面对的是中国规模巨大、集群众多的产业体系,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痛点,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细节,不同产业的差异所产生的需求千差万别。

实体经济的数字化需要更深入的定制,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它需要互联网企业对不同产业,全链条上下游痛点、需求的深入洞察,并且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实现能力。

其次,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我国工业产业和制造企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发展不均衡,在部署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要用很长时间扎根产业,解决在实际落地中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才有可能摸索出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从腾讯这支品牌片里,来看看当数字科技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矿井油田,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小店,从田野到餐桌,各种智慧应用落地生根,具体会是怎样的一幅新场景。

当农业与数字化结合,优秀国货、农品通过码链溯源展现真实品质,降低消费者鉴别甄选商品的门槛,同时增溢地标农产品品牌价值,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当数字化进入医疗行业,AI影像技术助力医生,大规模快速筛查青光眼、新冠肺炎、癌症;AI“降噪”技术应用到人工耳蜗,提升声音的清晰度和识别度。

当制造业与数字化碰撞,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在工厂端销量、库存实时记录,无论是经销商进出库、门店入库、销售,全部通过扫码设备实现信息录入,库存和销量一目了然,厂家可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调配资源,避免积压库存。

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一块一块,拼起整个“数字世界”的拼图,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的实体归属。它是蔬果粮食增收后,每一个农人露出的笑脸;它是提升医疗设备准确度后,每一个患者康复的希望;它也是每一个人创造更高效工作,体验更美好生活的保障。

千里江山,江河奔流,万里青云。

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智慧能源、智慧交通、AI 种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终将走向融合,共同繁荣。

06

过去30年时间里,无数创业者壮志凌云,无数企业成败兴衰。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思考“英雄和时势哪个促成了对方”,我觉得还是中国崛起的巨大势能,国家长期投入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在拨号上网的时代,全国的平均网速只有14.4KB-56KB,下载速度约每秒7KB,一个四分钟的短片,要用一个小时才能缓冲着看完,这是一个令人崩溃的速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启动4万亿经济方案,开启大规模基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08年的8万公里到2020年的14.6万公里,公路里程从2008年的373万公里到2020年将近520万公里,全国基站数量从2008年68.6万个到2020年931万个,其中4G基站575万个,成就了电商朝发夕至的配送速度、短视频高速低价的巨大流量。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每一轮的动力切换,都是重新出发的机会。而世界工业发展经历了蒸汽机时代、传统能源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现在正处于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时期。占据新一轮技术高地的机遇之门正在开启。

创新永不停息。

过去30年波澜壮阔,未来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相信未来》 食指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