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大叔的15年沉浮:揭秘消失的美食节

2022-04-08


探案 | 走南闯北攒下的人脉在互联网时代一文不值。

2022年3月初,广州、深圳被封的小区陆续解封,而全国的阳性新增一日多过一日,截止到4月7日,我国无症状感染者高达132948人,在广州做餐饮生意的王多余坐在沙发上,查看着我国最新的消息,叹了口气:弄不好又得管控了,餐饮可怎么活!但也有点庆幸:

多亏自己早就把美食节项目停了,不然不得亏死!

王多余是典型的70后:初中毕业以后就四处打工,进过工厂,干过帮厨,后来自己跟合伙人大强一起在重庆解放碑开烧烤店,起早贪黑的干到胃出血后回广州休养。

后来,大强邀请他重操餐饮旧业,为王多余和美食节十五年的相爱相杀拉开帷幕。

这十五年,王多余干美食节因为缺乏经验跌倒过,靠自己爬了起来继续与其纠缠,当王多余好不容易在美食节有所建树的时候,这个项目却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最后美食节被疫情彻底打垮,王多余也决定离开广州退出餐饮行业。

时至今日,王多余也说不清楚,美食节到底是被疫情打垮的,还是本身就不行了?

在美食节练摊:一直在路上,还赚不下钱

“南京有个美食节,一起去干一场啊!”

“好!”

2004年,已经在家养病2年多的王多余接到了来自曾经的合伙人大强的电话,一句邀请,一声答应为王多余拉开了后半生精彩人生的序幕。

王多余对自己曾经的合伙人大强非常的推崇:“你们不知道,他是那种只需要靠吃就可以知道一道菜里有哪些调料的神人,2002年那会儿他从一个烤鸭加盟商那里抓了一把调料,用了一个晚上就把调料的秘方破解了,还自己去做了烤鸭的加盟,给别人提供调料,几个月就做了几十万。”

所以当大强的电话打过再次邀请王多余一起做生意的时候,王多余几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做美食节竟然那么难。

美食节其实就是以节庆的形式,汇集某一地域或者某些区域的美食进行展销,改革开放后,美食节成为繁荣食品加工制造行业重要活动形式之一,为了打造城市名片带动旅游、文化发展,很多地方政府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邀请商家和消费者前来参加。

在大强邀请王多余的时候,王多余对于美食节的概念也仅仅只是一个餐饮相关的赚钱活动,而当时的大强也是美食节的新人。

王多余和大强花了2500块钱,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美食节拿下的一个 3米*3米的帐篷,几经思考以后决定做烧烤,因为当时的南京美食节不像现在什么小吃都有,王多余回忆那个时候,南京的美食节很少有烧烤这个品类的,而他们又拥有重庆烧烤的技术,怎么想都是不会亏本的买卖。

于是王多余和大强就开始积极的准备起来,去市场卖肉、卖菜、切肉、切菜、做调料、穿串串。那个时候,做烧烤的过程非常的繁琐,不像现在都可以去进那种现串好的肉串。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王多余等着大干一场。

但不幸的是,国庆节7天的美食节,有6天都在下雨。回忆起当时的一切,王多余都历历在目。下雨时,他好像还能听到大雨打在小棚上,滴在地上的声音,大强坐在烧烤炉前热着之前准备好的烤串,大强的媳妇带着不满一岁还在吃奶的孩子坐在角落哄着哭泣的婴儿,而王多余只能站在口烧烤摊外等待着,想着如果雨停了,会不会有几个客人,偶然有几个客人路过,王多余都努力推销着自己的产品,不断的请人进店尝尝。

最后,很多商家都是亏钱的。而王多余他们或许是运气比较好,帐篷的位置在比较靠外面门口所以更容易接触到消费者,而他们所经营的品类烧烤在当初的南京也是个比较稀奇类目,所以那次美食节尽管艰难,也让他们赚了3000元左右。

做美食节的特点就是全国跑:这几天南京的美食节结束,休息一下,就要赶到杭州,杭州的几天干完,就要赶往福建,做完福建的美食节之后,又要赶往下一个城市……王多余就这样和大强在全国来来回回的跑了两年,非常辛苦,却没挣几个钱,王多余回忆:他一共就挣了2~3万块钱。

这种即辛苦又不挣钱还极不稳定的活,自然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更何况大强还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两人就商量这撤伙算了,大强回成都老老实实开店,而王多余回广州也在街边盘下来一个档口做小吃生意。

但王多余并没有完全放弃。

失败也是财富,他总结了两个血的经验,教训

那两年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王多余善于总结:

第一,信息就是钱,新人得靠着老人带。

当时的环境信息流通基本靠嘴和宣传单。能不能找到好的美食节地点全看商家的信息灵不灵通,很多时候有人可能知道那个地方很火很爆,但不会把这个消息告诉陌生人,比如说张三去年在成都做了一个位置几天就能挣好几万,那张三今年肯定一下子就想要包7-8个摊位。

但这种消息张三不会到处去说,也不会透露给陌生人,而新人想要得到这些消息就只能靠社交能力了。

在美食节行业中像张三这样的老玩家有很多,朋友遍布天南地北,信息灵通。一些招商的人,或者专门办美食节的那些老板,会给张三这类的人发布信息,同时,他们经常一下子拉10个、8个的摊位,对招商的人来说也是大户。

而张三这样的大户挣起钱来就轻松了,比如张三拿一个摊位的价格可能是1000元~2000元,那么就每个摊位加个500~1000元卖给王多余,一次拿10~20个,光转手就可以赚钱了。

那为什么王多余要花这个转让费呢?首先是他的消息不够灵通,只能找张三买。其次就是有好位置,老板也不会卖给他,或者都给张三了,也只能巴结好张三,拿到好位置。

但这样来来去去,王多余他们就非常的被动:拿摊子要加钱,全国跑来跑去也是一笔钱,利润就低了,赶上一个美食节亏钱,那可能半年就白跑了。

第二,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规模越大的美食节越好,越能赚钱,但事实可能相反。

比如本来一个美食节的活动看上去很大,主办方放了300个摊位,但实际消费可能只有100个摊位的量,那竞争就过于激烈。

之前有个广州美食节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广州的美食节历史悠久,但有一年的广州美食节翻车的特别厉害,据说那次的美食节被北京饭店拿下了举办权。把本来150个~200个之间的美食摊位,一下子扩了 450个,9天时间一个摊位收费12000元,对当时的环境来说,这个价位可谓是非常高了。但因为他位置不错,在广州最热闹的地方——天河体育中心,位置也够大所以招商是非常圆满的。

但是因为摊位太多,商家之间的竞争太激烈,商品卖不动,赚不到钱。而很多商家都是五湖四海的赶过来的,又交了高于市场价的摊位费,商家的不满情绪高升,不断的叫主办方退钱,后来就发生了很严重的纠纷,当时还出动了警察。“这个事在当时好像还上过新闻。”王多余回忆。

总结过这些后,王多余又觉得自己能干了,所以在大强安心开饭店的时候,他在2007年回到广州后不久,等自己的饭店稳定了,又干起来美食节,不过这一次,他的角色变了。

商户到招商,我的命运我做主

这次王多余不再全国乱跑了,他决定把目标就放到珠三角地区,先探路。

具体做法是,王多余先雇人管理自己的小店,有美食节展就自己去参加。或许是因为有了稳定的店铺收入,而珠三角地区也不像全国范围那么大,那么难跑,凭借着自己之前2年多的经验,王多余渐渐把珠三角的美食节都跑熟悉了。

王多余差不多摸清楚了哪些是政府举办的美食节活动,哪些是私人举办的活动,哪些美食节活动虽然广告力度大,但绝对不会去参加的活动(这里不点名)。

他还明确区分了美食节的场地标准,用A级、B级、C级场地划分,比如重庆的解放碑、广州的北京路、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这些人流好、消费高的场地,都叫做A级场地。

又跑了4年后,王多余开始成为“张三”的角色,一次性能拉十几个摊位,运气好的时候,一场美食节可以挣个十几万。

渐渐地王多余开始不满足于此,他想自己操办一个美食节。

一般来说,政府办的美食节是靠谱的,王多余评估自己的优势就是信息灵通,知道政府举办的美食节召开的时间节点和详细内容,一般来说,招商的运营模式分两种:

1、帮助招商,按人头抽成。这就相对简单,本来政府或者别的展览公司就有活动,王多余只需要介绍商家过去做,赚中间差价而已。

2、承包制。付给主办方一定的费用以后,整个活动由公司举办和负责,同时整个活动的收入也都归公司所有。而承包美食节要做的事情就可多了:谈场地、签合同、做策划、招商、控制品种、现场管理、应急处理等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团队合作的。

最开始,王多余对自己的实力并没有太多自信,所以选择的是第一种模式。

这个时候前几年的人脉积累就突显出重要性了,第一次招商时,王多余和政府的组委会谈,让组委会给他十几个位置去招商,王多余从中间赚差价,但当时主办方并没有那么的信任王多余,只是给王多余2~3个位置试水,结果王多余几个电话,就把人招来了。毕竟他是商家做起来的,人脉足。

王多余如此优秀的招商能力让主办方非常高兴,又立马给王多余再多给了十几个摊位,也很快就售出了。慢慢地王多余就这么上手了,很快得到了政府机构和其他一些美食节委托方的信任。

王多余不由地感叹,这个赚钱可比自己摆摊快多了,一个摊位赚1000 元,10个就是1万了,有的比较紧俏的美食节,摊位还不止赚1000 元,一个摊位赚个5000元都是常事,10个摊位一转手就可以赚5万,这个钱来得可比卖小吃容易。

但这样容易赚钱的好日子,王多余并没有过太久。

信息时代到来,美食节没落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到了2016年。

看到美食节有利可图的私人活动开始频繁出现,新的模式开始出现,比如有台湾的美食节承办方对规则做了一些调整,把原本买断的铺位,换成了抽成制,即美食节商家不需要再支付摊位费,但需要把摊位上美食节全部收入的20%(举例)交给举办方。

王多余解释道:"提成制其实很早就有,大概2012年、2013年的时候就有,那个时候提成制的美食节并没有全国性铺开。到了2016年左右时候,王多余发现以提成为模式的美食节越来越多了。

王多余认为这个变化有利有弊:

以前都是每个摊位档口多少钱,比如5000元~8000元一个摊位,贵的可能还需要好几万,对商家来说投资压力大,当美食节采用提成模式以后,入场费一般只收1000元~2000元,然后提整体营业额的20%~25%,商家相对来说,投资压力要小,门槛就低了更加愿意做美食。

当然,这种模式下,王多余这种中间商就不太好赚差价了。当消费者发现美食节会经常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失去了等待一年1~2次的时间滤镜后,它的弊端开始显露无疑。

因为美食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和方便,所以在食物的处理上注定是不到位的,味道自然就没有那么好,所以慢慢的在消费者之间也开始流传出一些类似于“去美食节找吃的,等于智商税”的说法,没有好的味道,又缺乏稀缺感和新鲜感的美食节开始慢慢的走向衰落。

但王多余依然认为这其实是跟中国的社会发展有关,当初的物质和娱乐活动匮乏,所以美食节会成为很多小地方的盛会,当中国发展到现今都地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美食节不再对消费者有着强有力的吸引力。

不过王多余坚持认为,美食节的发展衰败的过程,像股票一样,有高潮,就有低谷,但美食节不会消失,或许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活下来,还存在火爆的可能!只是在2020年疫情到来后,这点希望也被断了。

而王多余不但看不到美食节未来的希望,也打算直接放弃餐饮业,另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