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立新对话投资人: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者如何辨别机会?

2022-05-11
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者如何辨别机会?

图片

编者按:近日,2022女性领导力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邀请到多位知名投资人及女性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辨别机会,保持冷静与清醒,握紧时代的风向,保持在创业、团队管理、商业洞察力等多个维度上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峰会现场,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红杉中国合伙人浦晓燕参与了名为《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者如何辨别机会?》的圆桌论坛,犀利观点如下:

1、赛道这个概念正在退潮和过时,市场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超额回报了,必须寻找那些没有人走的窄路。

2、女性创业者分布更加广泛,变得更加硬核,无论是在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方向上,甚至是在核心科技当中都有女性身影。

3、女生不再谦虚地成为二号或三号人物,更愿意有更大的担当作为一个team的leader,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卓越的心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图片

2021年的投资节奏

南立新: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请各位分享一下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各自基金的投资节奏,以及所投赛道的情况。

去年有130多家独角兽诞生,今年第一季度大概有32家独角兽诞生,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季薇:华映成立14年了,始终坚持数字化的投资理念。华映最早从文娱内容起家,到现在形成了新消费,企服与硬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投资版图。

关于投资数量和节奏,昨天我特意做了下功课。整个2021年,华映一共投资了28家企业,投资数量去年创了新高,2021年下半年我们投资了17家企业。今年一季度,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又投了15家企业,投资金额上看,跟去年下半年基本持平。

虽然行业里大家会感觉,各种工作因为疫情影响频频被打断。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我们的投资节奏并没有被耽误;在募资方面,基本也保持一年一个旗舰基金的节奏。同时,我们在单个项目上投资的金额对比以往还会更大一些。

大方向上,华映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努力挖掘最优秀的创始人,第二是对于优秀的项目长期支持和陪跑下去。整体看,我们还是保持着比较快的投资和发展节奏。

我觉得,首先做一级市场投资,从天性上就得比二级市场乐观。如果没有乐观的态度,就难以下注中国的企业。华映的portfolio不管是C端的消费,还是B端的企服和硬科技,这些年都涌现出了很多好的企业。不管是从市场、还是资金、行业的发展速度各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潜力。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华映投资项目分布最多的三个行业:一个是消费品牌+服务,一个是企业服务,还有一个是智能制造和新兴科技。这三大板块是我们目前比较聚焦的领域。

龙宇:去年下半年我们投了28家公司。但节奏的确在变慢,虽然我们保持坚定乐观的信念,去年40家公司里面有一半是领投,投资更加集中;三分之一是新企业,三分之二是追加投资。

这是疫情的第三年,大家的经营生存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作为投资人,我们不断在加码已经投的公司。好处在于,这些公司的确能吸引更多资金,让自身有更优异的速度、更坚韧的战斗力,经营水平是更高的,经过大变之后会是更强的。今年一季度我们投了8家公司,还是类似的分布。

所以,我们非常坚持把自己已经投的企业不断加码,相信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观察和感受。整体来讲,刚才大家讲到新增独角兽的数量短期内没有下降,但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个滞后效应,这是前两年大家耕耘到现在的结果,才使这些企业现在还有比较优异的成绩。往后,更多还是会看到资本层面的集中。

我们的募资还比较顺利,投资节奏以往是保持每年2亿美金左右,今年看到一些特殊情景下,大量中概股被低估带来私有化机会,我们都会参与,更大规模、不同技术角度的案子也会参与去做。

我们是不盲目,但是真讲节奏的话,我们在慢下来,所有人都在慢下来。很多的进程没有办法进行,很多的交流没有办法深入,虽然远程办公文化已经形成了,但这确实不能代替全部的工作。

另外,再重复我刚才讲的一句话:资金是长期向头部集中的。大家很少再做覆盖式的投资了,赛道这个概念正在退潮和过时,市场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超额回报了,必须寻找那些没有人走的窄路。

所有赛道都是铺好的竞技场,你成绩好能突破大关——这样的机制不存在了,真的是看你怎么寻找合适的路径,自身有非常强的逻辑,最后才能看到海拔不断提升。这是道阻且长的。

回答您的问题,最近的投资方向上,根本数不出来三个赛道,没有那么多。我们在做收敛,更加集中。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前沿科技,另外一个是大家都没有定义好、比较模糊的Web3、元宇宙。无论是技术、应用、创意,它引发的是一系列技术演进和跃迁,公司治理和组织形态有非常多的破局,在这上面有非常多可硬可软的东西在出现。

一个观察是,全球市场里,还是非常给中国的创业群体和企业家点赞,我们投的一半以上是Chinabase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他们有非常大的海外市场,完全是立足于中国、放眼海外的公司。

中国的战斗力非常强,中国硬在供应链上,强在工程师上,这两个红利是未来十年怎么也不会被挑战的,这是优势。公司在海外的发展也是对国内疫情挑战的对冲,整体形势还是非常让人乐观、抱有希望的。

浦晓燕:红杉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站式的投资打法,面向不同的投资阶段以及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我们都有相应的产品来为创业者提供最切实的服务。

从团队的构成来看,我们投资团队已经超过100人,整个公司人数也接近了300人,投资团队和不同职能的专业赋能团队的比例已达到1:2。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管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我们过去一年差不多有3/4的项目都是新项目,这也说明中国市场的投资其实还是非常活跃的。

从整体的投资速度来看,今年一季度确实有放缓的态势。在过去的一季度,我们花很多时间在做行研和投后。过去几年消费市场确实比较热,这是因为中国消费市场发生着结构性变化,包括消费代际的变化、新的流量平台的出现以及流量获取方式的变化,企业从0到1变得比以前更加迅速。但现在消费企业开始进入到由1到N的过程,这是需要不断打磨产品和验证模式的阶段,以及获得真正意义上成长的过程。

说到募资,我们从种子期、风险投资、成长期、并购等不同阶段,产品线是比较丰富的,去年我们还发起了新基建基金,围绕数据中心、生命产业园、科技产业园、物流仓储等领域做新的基础设施的布局。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布局,持续陪伴创业者,达到长青基金的效果。

在2021年整体私募股权行业募集规模创下新高之后,2022年的募集环境无疑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资本市场的动荡、经济增速放缓等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持观望态度。

在LP侧,我们看到了一些利好因素也看到一些收缩因素,比如在保险资金应用方面,降低了被投GP的准入门槛,加大了GP的覆盖面。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会激励保险公司增加对一级市场的配置,但偿二代的实施同时又会抑制中小保险公司配置私募股权基金的能力。

此外,经过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二级市场估值重置,估值调整也在向一级市场传导。很多投资人在观察后甚至认为,现在其实是对中国进行投资的好时间。

图片

女性创业者的特点

南立新:今年上半年投资的企业中,有多少是女性创业者?这些女性创业者有没有让你们印象比较深刻的特点?

浦晓燕:数量上我们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她们分布在医疗健康、消费领域的比较多,企业服务领域也有一些。我们投资的中航锂电、恒安嘉新、Ubras、再鼎医药、启函生物的创始人都是女性创业者。

总体来说,女性创业者的身影相比男性确实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当女性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往往第一选择不会是创业。即便是在创业组织里面,多数女性也会倾向于把自己放在二号位,或者是联创的角色。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连续创业者,开始拥有大视野格局,勇担一号位。比如中航锂电的刘静瑜女士,她曾担任过深天马的总经理,带领深天马完成三次重大资本运作,成功打造了集团一体化上市公司平台,带领深天马扭亏为盈。在她的领导下,中航锂电不到18个月实现扭亏为盈,不到24个月实现国内前三。我相信这样的女性创业者会越来越多。

季薇: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我们投资的女性创始人,在所有创始人中占比是15%。如果加上联创,这个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我个人感受,有几个变化,第一是女性创始人在行业上分布更广泛了,从之前的文化娱乐到大消费,再到现在的企业服务和硬科技,女性逐渐进入了更硬核的创业领域。

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智能运维公司灵犀,创始人朱品燕就是一位女性。她在清华毕业以后,在百度工作了十年。从她的教育和从业背景看,都非常支持她创立这样一家公司,成为行业里的先行者。

另外一个感受是,女生不再谦虚地成为二号或三号人物,开始有更大的担当,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卓越的心态,勇于做一号位了。

我的确认为,现在女性有了更大的梦想,更多的担当。这个担当,讲窄一点是行业地位,讲宽泛一点是社会责任。有更大的担当,自然就会受更多的关注,发展天花板也会更高。

作为女性投资人来说,女性看女性,也许会比男性投资人看女性更全面、更宽容一点。我们更容易看到女性身上细腻、敏感的特质。

但反过来我也会观察,除开这些特质,看她们是不是有更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大的格局。

龙宇: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创业界,中国女性都必须是全球的风向标,因为中国是对女性最宽容的环境了。中国的女性就业比例一定是全球最高的,甚至高过美欧。

过去12个月当中,BAI投了10个女性创业者,比例大概是20%左右。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数字是稳中有进,非常缓慢的在上升。从前几年的10%到20%,大概是这个比例。我没有那么严格的界定,除了创始人也包括联创。女性创业者变得更加广泛分布、更加硬核,无论是在企业服务还是医疗健康方向,甚至是在核心科技当中都有女性身影。能不能坐一号位?可能性也越来越多。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95后的小姑娘,生长在大家庭,做完全针对海外的社交产品,用户百分之百来自美国和英国的非主流的城市,都是小姑娘。没有任何的认知障碍,完全是按照非常中国的直觉往前走,做的非常优秀。

另外一位女性已经是一个连续创业者,黄飞燕之前相继联合创立艺龙网和爱康国宾,非常成功的案子,管理非常大的企业,也有过退出的经验。自己再出发时,坐到乐荐健康科技集团的一号位。这时候她做到了特别棒的平衡,我看到她照顾孩子、关心员工、去一线看产品,这是人生到了不同阶段,自己的积累和体察变得非常成熟。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女性创业者的相同精彩,会让我们看到特别多的希望,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素质非常优异。做女一号的素质,也开始形成流派了。

图片

女性创业者的成功要素

南立新:把企业做到更大规模和体量的女性创业者身上,你认为有什么素质是值得还在成长中的女性创业者学习,并帮助她们把企业发展到更高层面的?

龙宇:简单来讲还是经验,如果身处不同阶段的企业,确实给你更丰富的课题。如果要总结,就是全局观、同理心。

节奏是变化的,如果不变的就不是节奏了。时快时慢,什么时候不动,什么时候动,如果是一直不变的节奏,是非常单调的。因为内外环境都时不时地有起伏或震荡,无论是在带大企业还是小团队,都有。处理的事务规模越大,你遇到的群体就越多,带小团队的时候就是一些同事,而运营一个公司的时候,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要相互配合。

当你站在更大企业中,考虑的不仅是股东和董事会,还必须是考虑到社会和全球,这里面的蝴蝶效应一定会影响到你,你也可能是一只蝴蝶,大家的视角要不停地变化。这就是全局观,

你看到这件事情,你知道你是其中的一环。怎么才能知道呢?这就是女性的优势,凡是能做到的必然是具备同理心。世界是按照规则定的,不停不断地反映在这个世界里面互相的利益和情感的交集。换位思考,你会想到别人是怎么考虑,你再给出你第一时间的反应,会更加理性。

做决策更多基础是理性的,你考虑的是后三步的连锁反应,体现在个人与群体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星球之间,最终都是连锁反应。

季薇:我讲一点,创始人需要有很强的心力,这个心力无关于性别。创业时间越长,经历的困难就越多。这个人需要能扛起整个团队,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随时随地为最后结果负责。因此真正能把企业带到很高,能够穿越周期的创始人,必须有很强的心力。

实际上,不只是企业创始人,对于任何一个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的成功人士来说,很强的心力都是非常适用的。

浦晓燕:有一个词语叫做刻意练习,创业其实也是一样的。能把企业带到一定高度的企业家往往也是连续创业者,或者是其创业领域的专家。

比如杜莹博士,她在创办再鼎医药之前就创办过和记黄埔医药,后来她加入红杉负责医疗投资,这也帮助她从投资角度去审视如何做好一家创业公司。她立志打造一家中国创新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所以选择了重新创业,厚积薄发,让再鼎医药在成立三年半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还有刚才提到的刘静瑜也是连续创业者,丰富的创业经验、企业管理经验会帮助她们走得更远。

除此之外,一个企业家的格局大小与否,跟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迭代的认知能力、可拓展性是息息相关的。优秀的企业家不论男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的认知迭代与进步的速度往往都超越投资人的预期。

谈到女性企业家我很容易想到汪静波,她是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一名优秀企业家,她展现出另一个很好的成功特质,就是风险控制。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需要判断什么时候该take风险,什么时候该规避风险,对风险的衡量和把控,可以让你的企业走得更稳更久。

图片

对女性创业者的建议

南立新:各位能不能在投资、带团队等方面给创业和投资行业的女性从业者提一些建议,帮助她们在职场上更进一步?

浦晓燕:红杉中国团队有将近300人,其中49%都是女性,投资团队中也有近30%是女性。女性投资人在职场上拥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更强的同理心、执行能力、赋能能力等等。

投资工作其实跟创业有一点像,是一个很漫长、寂寞的过程。我们要让自己变成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耐心一点,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思考比别人更深一点,机会早晚会落在你身上。所以,不要急躁,要耐得住寂寞。

对于一家投资机构而言,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是每个管理者的日常功课。对于我的团队而言,我希望我是个赋能者,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让他们体验成功。如果一家机构能够帮助其成员快速成长,拥有认知势能,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提高组织粘性。

你要说给女性同事们什么建议,我永远都说一句台词,先当一个专业人士,先忘掉女性身份,好好拥抱作为女性的自我。

季薇:我们这里既有走的,也有留下的,也有走了又回来的,可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是女性,又是处女座,外界很容易给我贴上强管理、细管理的标签。实际上,最近几年我觉得,管理是管不出优秀伟大的企业,也管不出卓越的成果。所以,从一开始就得找到使命感、价值观一致的人同行,这点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就是自我驱动,结果导向。华映现在强调弱化管理,强化共识。大家如果在一致的共识框架下面努力,我相信不管是事情的结果,还是做事的幸福感都会更强一些。

所谓的成功也好、成就也好,讲到底无非就是长期重复做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唯一爱好的运动是滑雪,如果说给大家什么建议的话,我认为滑雪的过程跟创业很像——第一是找准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错了,你会遭遇很多困难;第二是坚持动作不变形,一直用对的动作重复做下去;第三是要有足够好的体力。

华映成立14年了,很多创业者,也需要5到10年才能做出一个伟大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动作不变形,坚持在对的道路上做下去,虽然大家能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但是体验相信都将是美好的。

最后一点,保持乐观,未来永远比你想得更好,你也永远能比你想象得做得更好。

南立新:最后,请各位送给所有成长中的女性一句寄语。

浦晓燕:不设限,要发光。

龙宇:做自己,享受四季的风景。

季薇:Dream big, and have confidence inyourself。宏图大志、相信自己。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