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校的他们不再做学霸,却选择做创造者

2022-06-10
学霸们是如何创业的?

2022年6月8日,创业邦3040新青年创投峰会在北京开幕,并以线上直播形式举行。

此次线上峰会以“行者皆勇者”为主题,邀请到“30位30岁以下创业先锋”“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榜单上的多位优秀代表,畅聊创业的机遇、挑战、经验,对话行业技术、模式与未来趋势,追寻勇往直前的青年创业精神。

会上,图形起源创始人兼CEO史海天、优艾智合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边旭、Bytebase联合创始人兼CTO徐丹青在《不做学霸,做创造者》圆桌对话中的犀利观点如下:

1、首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特别重要,无论你创业或者不创业都比较重要,你首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

2、有两点最重要,就是梦想和热情。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同成长。热情是因为,这是比较漫长的路,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没办法走得远,这是团队中最重要的两点。

3、一定要突破自我认知,明确能干啥不能干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才能让团队的效能最大化。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主持人:欢迎来到不做学霸做创造者圆桌环节,请各位先自我介绍一下。

史海天:我是图形起源创始人史海天,我们做在线协同的3D建模平台,做这个公司有一年半,目前团队三十多个人,创业之前是在清华读本科,读了两年硕士,休学期间创业。

徐丹青:我叫徐丹青,是一家做数据库工具的公司,面向全球所有开发者。我们的梦想是通过这个工具让所有研发变得更美好。

边旭:大家好,我是优艾智合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边旭,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工业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半导体3C精密电子制造。

主持人:先问一下各位是怎么定义“学霸”?学霸与成功创业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边旭:刚毕业的时候还感觉自己是学霸,现在距离学霸越来越远。我认为学霸有两点,第一是技术好,对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有自信心和能力解决;第二有学习能力,走过了5年的创业路,每一步的问题都超过了当时的认知,所以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是从学霸变成一个创造者要具备的能力。

史海天:学霸这个词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和能力,学习一般是指学习已形成的方法论,与创新不一样。创业以后发现,创始人要有学习能力,是从实践里获得反馈的意思,就是把你的假设带到实践里面去检验。它没有既有框架,在行业里面待久了,就会形成一套经过检验的方法论,这是创新者和过去比较传统的定义学习的差别。

徐丹青:热爱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这份热爱很难持之以恒。

我最近在看社会学,对创业来说,我们想要做社区来增加影响力,这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所以我会看一些书籍,对我的帮助很大。

主持人:学霸创业的优势是什么?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屏障,还是起点?是否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除这种屏障?

边旭:创业需要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对资源的快速整合。拿我们自身经历讲,我们联合创始人有4个人,都是同门师兄弟,都是自己专业的前几名。

我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在创业前期缺乏公司管理的方法论,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挺准确的。我们5个人共同创业,会觉得这项技术存在社会价值,它能解决问题,所以自信心十足。创业是一个需要勇气的事情,所以需要一群优秀的人面临挑战。

史海天:创业到底是做什么?有些人理解为是做生意,低买高卖找信息差。有些人理解为做产品,定义和迭代产品。本质还是连接,组织和解决问题。得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帮人组织在一起,不断解决问题,满足你们想满足的社会需求。

这么来看,创业要求人的特质,学习能力当然是一件事儿,还需要找到方向,需要有判断力。得判断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做的。第二点要长期坚持,这个是最重要的。第三点是

这个过程中团队能否保持凝聚力,这是创业里面最重要的三个能力。如果学习能力好这当然是好事,有助于增强信任。

主持人:所以说在创业里边不一定非得是学霸才能创业成功,只要你有后天的努力和勤学,对吧?

边旭:我们在学校里是做研究工作,基本都是钻研某个细节的问题,培养的是专业能力,还有解决分析能力。创业是做全局最优化的过程,把所有资源统筹在一起,把产品做成行业内最好的,这个挑战更大。

主持人:海天上学时在选择读研还是创业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当时中途放弃了?

史海天: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我更适合从实践里面去学习;另外我需要一个组织,我喜欢发现大家的优点,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在3D内容创作上,学校也很支持我们。历练分为很多种,我做事比较直接,看准目标就去干,我们真的是从0开始找市场上的需求,然后发现什么东西可以解决这个需求。

主持人:丹青总以前是在谷歌总部做工程师的,你觉得在大厂历练对创业有什么帮助?

徐丹青:如果有人问我,刚毕业是去大厂还是直接去创业,当时会选择Google。但现在问我,为什么会这样选择?我觉得Google在技术上是超前的,能够对我的认知有帮助,同时还教会我怎么适应环境,怎样与人合作,如何去做管理。

我在大厂看到了一个产品或者整个云的发展,因为我是谷歌非常早期的工程师,所以看到整个产品线的发展,有很多启发和借鉴。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面向全球开发者的数据库工具,也是一个云端SaaS产品,Google的这段经历有非常好的参照作用。

另一方面,回到学霸是不是一个必要条件,要从两边来看,一方面是之前的积累是好基础,另外一方面时代是不停变化的,我们要适应变化,如果套用之前的经验反而是一个枷锁。要看清事情本质,做出正确的选择。

主持人:在大厂里带团队和现在创业身份有什么不同?

徐丹青:非常大的不同,我的合伙人都是来自Google的,我们还是喜欢用Google的方式做事情,就是创造价值。我们是创新型公司,帮助用户发掘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挥我们所有擅长的点,打磨好技术和产品,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

Google因为是大厂,一些动作非常谨慎,而我们小团队要不停地去适应,围绕用户价值来改变优先级。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创业过程中,是一个公司大家以不同的能力做事情,公司有一个阶梯架构,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

主持人:人才是重中之重,大家怎么找到与你并肩作战的伙伴,怎么去说服对方?

边旭:互相吸引的过程,首先学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另外大家认可我们做的事儿,团队对产品的价值需求和市场潜力有深刻共识,人与人之间对所做的事情有信念和热爱,互相认可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史海天:这个事非常重要,因为伟大的事业是一拨人做起来的。在招人的事情上是,发现大家想做这个事儿,理解大家想做这个事儿,然后为大家服务,帮他把他想做的事做成,这么理解就顺了。

无论是创业还是更大的事业,大家都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或者作出一些贡献。创始人要做的是找到有这种想法的人,激发他们,然后求同存异。另外就是具体执行的时候需要分工,我们现在有三十多个人,有些是学校里面一直跟我创业,还有社会上招来的,但都凝聚在了一起。

徐丹青:有两点最重要,就是梦想和热情。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同成长。热情是因为,这是比较漫长的路,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没办法走得远,这是团队中最重要的两点。

主持人:招人的话,希望招有大厂经验还是刚毕业的人?

徐丹青:其实都需要,例如没有经验的同学,可能是一张有创意的白纸,能够预见他有好的成长期,能够一起成长很重要。

主持人:很多投资人认为对高校里面有很强技术储备的年轻人,应该尽早去创业,能将技术进行产业化,大家怎么看?

徐丹青:商业化我们在2月份就已经做了,创业围绕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所以要把商业化和用户需要连接起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路。

边旭:对于毕业生来讲,没必要跟风创业,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产品很重要的是技术实力,此外资本的支持是离不开的,这是非常综合的一件事情。对于毕业生,除了技术之外,需要打造一个闭环,吸引到投资人和我们一起去做这件事情。还有团队要共同决策,然后各司其职,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主持人:你们觉得年轻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大学毕业就创业,还是先进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

边旭:对于技术或硬科技的创业公司来讲,技术要做精,要有创新性和突破性,比上一代的技术带来更多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创业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刻意去创业的话,反而比较僵硬。

史海天:首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特别重要,无论你创业或者不创业都比较重要,你首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如果你想做一个产品的话,你下一步再想你要做什么产品,如果你想做个技术,你下一步再去想你要做什么技术,创业的起点是你要解决谁的问题、怎么解决,创业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每个人对刚创业的年轻人说一个建议。

徐丹青:所有的创业都是对未来的想象,所以想象是第一步。

边旭:一定要突破自我认知,明确能干啥不能干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才能让团队的效能最大化。

史海天:你得相信这个世界你用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别人创造出来的,坚持下来,你也可以创造这些东西。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