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专家投身核心工业软件创新事业,聚焦千亿高科技含量市场

关注
合伙人
上海社区社交
一个专注于服务创业者的垂直社交应用
最近融资: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2013-12-31
我要联系
用面向未来的工具集解决装备制造业设计研发关键问题,结束卡脖子历史。

随着中国走向后工业化,全球化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再全球化,全球各大产业走向数字化,中国正在日益走向创新驱动,中美两国成为研发投入的双火车头,中国工业企业获取高端技术和专有知识的成本激增,数字化工具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设计与研发从未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中美两国对于研发的投入继续稳步增长,引领全球;另一方面,中美科技软脱钩使得中国获得高科技和专有知识的门槛越来越高,现有研发工具效能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巨额研发投入未能产生足够高的产出。人类世界的工业产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在研发密集型的企业中,对“缩短研发周期、改善设计流程、降低研发成本、助力创新和快速回应市场需求”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图片1.png

(数据来源:aaas.org)

具体到中国市场,设计研发类的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每年数百亿元人民币,这个领域常年被以达索、PTC和西门子软件等为代表的国外产品所垄断,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且主要适配简单或者研发场景,并多在生产运营侧产生价值协同。国外产品不完全适配国内企业的管理过程,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因为行业积累欠缺,缺乏对研发类工业软件的输入流程适配,加在一起使得复杂研发场景下的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花高价买来的产品没有换来有效的使用,还让这个领域常年面临“卡脖子”的潜在风险。总之,通用型研发管理工具不能适配垂直的研发场景,无法靠部署解决;长周期装备制造行业的研发管理工具长期以来成为“大企业的高消费和门面工程,中小企业的奢侈品”,并且与强监管行业研发认证体系脱节,不支持开发框架。

图片2.png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吴穹和他的团队,希望改变这一现状。

图片3.png

深耕航空工业22年,拥有中欧商学院EMBA和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的他,深度参与过十余个国家级重点军机型号,从头到尾带领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核心航电系统的研发管理。他管理过的研发项目总预算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并亲身经历了我国航空航天业史上最大规模中美合资公司昂际航电的组建与运营,担任副总裁和董事会秘书多年。在这20多年的历程中,他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资深意见领袖,并深刻理解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及像航空业那样长周期、强监管行业研发面临的痛点,充满抱负与信心,聚拢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用知识的服务化(行业know how)、场景的数智化(方法论和流程自动化)和资源的生态化,来一起助力装备制造行业的提效与快速发展。

联合创始人张栩是英国海归,在他17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深度参与过多个国际和国家级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项目,包括中欧伽利略、C919,ARJ21、MA700、MRJ和N250项目,还曾担任过中美合资公司雷柯航电总经理,是一名航空航天跨领域专家和资深管理者。

图片4.png

技术合伙人朱志刚在IT和互联网行业从业15年,曾是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头到尾开发和领导过金融科技、电商和在线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软件产品;产品合伙人孔德强在航空工业浸淫16年,参与过运20和C919等多个国家级重大型号,并在工程研发、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这支核心团队的带领下,智研汇已经搭建起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团队,正在上海与杭州两地紧锣密鼓进行“智研爱智”工具集产品的开发和测试,并且已经同步锁定了包括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启动用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智研汇团队希望实现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相反,正因为它的难,使得这个数百亿级的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更遑论全球千亿级的市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大企业不得不忍受价格高昂、使用不易的国外产品,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人希望贡献于这些领域又被价格拦在门外。是时候发生一些改变了。纵观全球,目前研发设计类软件的突出国家——法国、德国和美国,无一不是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这也是产生出伟大工业软件的充分条件。

而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基础,是时候产生出足以解决自身需求,同时辐射全球的工业软件企业了。

智研汇已经准备好,现邀请广大投资者与人才与我们一起同行。有关融资事务,请联系人张小姐(zyi@airrnd.com),同时,也欢迎各行业领域知识专家和互联网技术大拿加入我们(recruiting@airrnd.com),一起乘风破浪。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